1、积极奉献社会积极奉献社会第一框第一框 关爱他人关爱他人主讲老师:陈姿璇 北京市西城区第六十六中学指导老师:金 利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蒋 凤 北京市西城教育研究中心一、教学目标的确立l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l 能力目标: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提高辩证思维能力。l 知识目标: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的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二、教学内容的分析(一)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部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课标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
2、的发展”部分: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二、教学内容的分析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一框题。第三单元是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过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等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树立了责任意识,从而为本课“关爱他人”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下一框题“服务社会”做铺垫。所以,此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如何关爱他人,具体包括两大问题: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是一种艺术。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实
3、际生活中,关爱他人时能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掌握策略等问题。二、教学内容的分析(二)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关爱他人的作用或意义教学难点 关爱他人的具体做法三、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察和了解,逐渐在形成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由于独生子女居多,思考问题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有些学生即使在关爱和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存在计较或者方法不得当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了解他人,懂得策略和方法的去传递自己的善意。四、教学设计过程关爱在身边关爱促和谐关爱帮自己幸福幸福艺术艺术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关爱他人关爱他人
4、通过真实的新闻图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直接明了的切入本课“关爱”这一主题。通过班级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忆并分析,在具体的情景中,自主得出关爱的表现、作用以及关爱在身边的结论。由于真实的案例,学生有真实参与的体验,情感表达会更加充分和自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关爱他人是幸福 基于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分享,对于关爱的理解和特点,学生会水到渠成达成共识,并在课堂上营造出温暖的氛围,便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故事续编进一步拓展思考,将问题迁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之中,并在分享过程中重温关爱的温暖。而学生正向的表达也能感染更多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
5、的情感。在聚焦学生生活的基础上,将思考的视角由亲人、师生关爱之情扩展到社会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爱,由点及面的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关爱对自己、对他人以及社会的作用。由于之前的铺垫和分享比较充分,学生在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时候,认识会比较深刻,很容易得出结论,也更容易达到价值认同。在此环节中,通过经典的“盲人点灯”故事,将问题进一步深入。通过古代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关爱他人会自己和他人会有何好处。并为下一环节的展开进行铺垫和过渡。通过图示的方式总结这一目的知识框架,学生通过分析关爱他人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己的作用,梳理知识,从而巩固本目的重点。在前一目理解了关爱他人的意义之后,设计朋友圈信息的环节,将问题过
6、渡到关爱他人的具体做法这一主题。三位同学的观点引发了学生的争议,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自己的想法。2.关爱他人是艺术 在思维碰撞之间,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解答。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面对生命,任何人都要伸出援手,而且通过梯度设问,引导学生分析尽己所能的尺度问题。达成共识:应该帮,但是应该怎么帮?基于学生的思考路径,通过新闻案例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指向明确的问题进一步将知识细化,转化为导之以行的具体做法。随后,通过随堂演练,用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部分学生对于见义勇为的认识存在误区,本环节通过新闻案例,澄清学生的思想误区,引导学生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在最后一个环节中,通过寻找身边可爱的人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及自己的闪光点,肯定自己的正确做法,并通过关爱宣言活动达到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而落实导之以行的目的。五、教学特色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梯度设问引发思考,思维碰撞自主学习,小事做起导之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