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三版)(第三版)第一编环境法学总论第一编环境法学总论第一章第一章 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定义和分类一、环境的定义和分类 环境法上的环境要受各国环境管理对象和环境立法的制约。环境法上的环境要受各国环境管理对象和环境立法的制约。对环境进行分类:对环境进行分类:1 1、按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分,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
2、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社会环境是指人为创造的而又作用于人类本身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环境是指人为创造的而又作用于人类本身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则属于环总和。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社会环境中的物质环境则属于环境法中的环境。这部分环境由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和文化环境法中的环境。这部分环境由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组成。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这部分环境被称为人工环境。境等组成。在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这部分环境被称为人工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2 2
3、、按照环境要素分,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土、按照环境要素分,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壤环境、生物环境等。3 3、按照环境的功能分,可分为农业环境、工业环境、交通环境、按照环境的功能分,可分为农业环境、工业环境、交通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旅游环境等。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旅游环境等。4 4、按是否为人类居住区分,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在我、按是否为人类居住区分,可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在我国立法和环境管理实践最常见的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大气国立法和环境管理实践最常见的是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名称。
4、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等名称。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对人类起码有三方面的作用:自然环境对人类起码有三方面的作用:首先,一定质量的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条件首先,一定质量的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条件其次,自然环境是人类取得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源泉其次,自然环境是人类取得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源泉再次,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和其他各种活动的场所再次,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和其他各种活动的场所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三、环境对发展的作用三、环境对发展的作用 首先,环境提
5、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首先,环境提供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次,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其次,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化(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即环境自净功能或环境容量)。最后,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最后,环境为人类提供舒适性环境的精神享受。第一节第一节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与环境问题四、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四、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一一)原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
6、因使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又称第一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使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和发展的现象。于人类生存和和发展的现象。(二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而使环境的又称第二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不恰当地开发利用环境而使环境的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结构和状态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次生环境问题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环境破坏,另一是环境污染。次生环境问题又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环境破坏,另一是环境污染。第二节环境保护第二节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的定义一、环境保护的定义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
7、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等。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等。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人类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目的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人类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的调节和控制。其目的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它的
8、目的、手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它的目的、手段和产生的前提与环境保护都是相同的,只是主体范围、活动性质有段和产生的前提与环境保护都是相同的,只是主体范围、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所不同。第二节环境保护第二节环境保护二、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二、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1 1 预防和治理由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由生产、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2 2 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3 3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第二节环境保护第二节环境保护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9、 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必然的选择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必然的选择:首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首先,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压力大其次,我国的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其次,我国的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最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最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出问题。第三节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明建设一、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自从可持续发展思想自从1992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就成为了历次环境
10、与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就成为了历次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核心主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展大会的核心主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我国经历了一个逐步调整的发展过程。系上,我国经历了一个逐步调整的发展过程。20142014年年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意味着从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意味着从过去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优先转变为了现在的环境保护相对优先;也可以相对优先转变为了现在的环境保护相对优先;也可以认为,直到认为,直到20142014年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才真正在年环境保护法的修订,才真正在立法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地位。立法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地位。第三节第三节
11、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建设二、科学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三、生态文明建设三、生态文明建设思考题思考题1 1、简述环境法上环境的定义和分类。、简述环境法上环境的定义和分类。2 2、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3 3、简述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简述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4 4、为何要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何要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5 5、简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简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和发展。6 6、试述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试述科学发展观对实现可持续
12、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重要意义。第二章第二章 环境法概述环境法概述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环境法的概念一、环境法的概念环境法的概念可整合为: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环境法的概念可整合为: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力保障和推动的,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的,调整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环境法的特征二、环境法的特征1 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
13、。2 环境法是社会法。环境法是社会法。3 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4 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一、环境法的目的一、环境法的目的 环境法的目的反映了环境法的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决定着整环境法的目的反映了环境法的发展程度和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决定着整个环境法的指导思想、调整对象及适用效应个环境法的指导思想、调整对象及适用效应,主要取决于阶级性;但社会物质主要取决于阶级性;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法的目的都有一定的影响。生活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观对环境法的目的都有一定的影响。(一一
14、)发达国家有关环境法的立法实践发达国家有关环境法的立法实践(二二)我国有关环境法目的的立法实践我国有关环境法目的的立法实践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即保护环境资源和促进经济建设。环境法的立法目的具有明显的二元性特征,即保护环境资源和促进经济建设。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法的二元立法目的在兼顾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中发挥了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法的二元立法目的在兼顾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巨大的作用。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二、环境法的价值二、环境法的价值(一一)环境法的工具性价值环境法的工具性价值1 1 环境法的确认性价值环境法的确认性价值2 2 环境法的分
15、配性价值环境法的分配性价值3 3 环境法的衡量性价值环境法的衡量性价值4 4 环境法的保护性价值环境法的保护性价值5 5 环境法的认识性价值环境法的认识性价值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第二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二二)环境法本身的价值环境法本身的价值1 1 环境法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环境法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依据2 2 环境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手段环境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法律手段3 3 环境法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环境的法律武器环境法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环境的法律武器4 4 环境法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精神准则环境法是增强全民环境意识的精神准则5 5 环境法是加强国
16、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手段环境法是加强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重要手段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系一、环境法的调整对象一、环境法的调整对象 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产生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一)基于国家环境行政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一)基于国家环境行政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二)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二)平等主体之间基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三)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三)社会公众参与环境
17、保护与环境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四)基于国家环境权益保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四)基于国家环境权益保障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和环境法律关系系二、环境法律关系二、环境法律关系第一,环境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与环境有关的意志关系。第一,环境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与环境有关的意志关系。第二,环境法律关系是环境法律规范对具体社会关系调整的结果。第二,环境法律关系是环境法律规范对具体社会关系调整的结果。第三,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法律关系。第三,环境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的法律关系。第四,环境法律关系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第四,环境法律关系受自
18、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第五,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均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第五,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均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一、宪法性规定一、宪法性规定1 1 国家环境保护职责:宪法第国家环境保护职责:宪法第2626条规定: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2 2 公民环境权利义务;宪法第公民环境权利义务;宪法第5151条规定: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自由
19、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规定是公民主张环境权的基础,也是防止这一规定是公民主张环境权的基础,也是防止滥用个人权利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基本环境义务规范。滥用个人权利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基本环境义务规范。3 3 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宪法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第9 9条条);“一切使用土
20、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地利用土地”(第第1010条条)。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二、综合性环境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基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基本法,该法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定:法,该法对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定:1 1 规定了环境法的基本任务规定了环境法的基本任务2 2 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对象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对象3 3 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4 4 规定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法律义务规
21、定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法律义务5 5 规定了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任务以及单位和个人保护环规定了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监督管理的权限、任务以及单位和个人保护环境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境的义务和法律责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三、环境保护单行法三、环境保护单行法 环境保护单行法是以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依据,针对特定环境保护单行法是以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为依据,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或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或者就环境保护的特定方面的保护对象或特定的污染防治对象或者就环境保护的特定方面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的单项法律。包括综合管理性的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的
22、单项法律。包括综合管理性的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单行法、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单行法、污染防治单行法、自然资源保护单行法。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四、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四、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包含了关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劳动法、诉讼法等部门法中包含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涉及环境的社会关系进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涉及环境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这些法律规范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组成部分。行调整,这些法律规范也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组成部分。五、环境保护行政法规五、环境保护行
23、政法规环境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环境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颁布的,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法规数量非常多。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环境保护领域的行政法规数量非常多。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第四节环境法的体系六、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六、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七、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七、国际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我国参加并已对我国生效的一般性国际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和专门我国参加并已对我国生效的一般性国际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和专门性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规范,包括我国参加或缔结的有关性国际环境保护条约中的环境保护
24、规范,包括我国参加或缔结的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国际条约及履行这些协定和条约的环境资源保护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国际条约及履行这些协定和条约的国内法律等,也是我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法律等,也是我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法所规定或体现的,调整因保护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法所规定或体现的,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改善环境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适用于所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体系,反映环境适用于所有的环
25、境保护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环境法体系,反映环境法本质和特征,对贯彻和实施环境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法本质和特征,对贯彻和实施环境法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一、保护优先原则(一一)概念和意义概念和意义(二二)产生和发展产生和发展(三三)内容和实施内容和实施二、预防为主原则二、预防为主原则(一一)概念和意义概念和意义(二二)产生和发展产生和发展(三三)内容和实施内容和实施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三、综合治理原则三、综合治理原则(一一)概念和意义概念和意义(二二)产生和发展产生和发展(三三)内容和实施内容和实施1 1治理主体
26、的多元性治理主体的多元性2 2治理途径的多样性治理途径的多样性3 3治理机制的综合性治理机制的综合性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第五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四、公众参与原则四、公众参与原则(一一)概念和意义概念和意义(二二)产生与发展产生与发展(三三)内容和实施内容和实施五、损害担责原则五、损害担责原则(一一)概念和意义概念和意义(二二)产生与发展产生与发展(三三)内容和实施内容和实施 思考题思考题 1、简述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简述环境法的概念和特征。2、简述环境法的目的与价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简述环境法的目的与价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环境法调整对象的法科学解读。环境法调整对象的法科学解读。4、简述环境
27、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简述环境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5、简述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环境法体系模式。简述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环境法体系模式。6、简述我国的环境法渊源。简述我国的环境法渊源。7、简述我国的环境法基本原则。简述我国的环境法基本原则。第三章第三章 环境法的主要制度环境法的主要制度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一)概述概述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第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第2 2条规定:条规定:“本法所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
28、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项制度与这项制度与“三同时三同时”制度一起,在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中处于最初制度一起,在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中处于最初始的阶段,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目的。始的阶段,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目的。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二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1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1)(1)规划环评,即
29、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即关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2)(2)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环评。2 2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三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1 1 评价形式筛选评价形式筛选对于规划环评,综合性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步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对于规划环评,综合性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同步组织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专项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上并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专项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
30、影响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对于建设项目环境环评,筛选后分为以下三类,实行不同程度的管理:第对于建设项目环境环评,筛选后分为以下三类,实行不同程度的管理:第一类是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这类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一类是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这类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要求在环评中必须有公响报告书,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价,要求在环评中必须有公众参与。众参与。第二类是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在管理上要求第二类是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在管理上要求这类建设项目
31、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这类建设项目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专项评价。第三类是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这类建设项目不需第三类是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建设项目,这类建设项目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2 2 评价报告编写和审批评价报告编写和审批3 3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四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1 1 规划编制机关的法律责任。规划
32、编制机关的法律责任。2 2 规划审批机关的法律责任。规划审批机关的法律责任。3 3 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建设单位的法律责任。4 4 此外,法律还规定,对有关的行政主管人员、工作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此外,法律还规定,对有关的行政主管人员、工作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员违反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二、二、“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一一)“三同时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制度的概念:指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指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
33、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这项制度在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这项制度在环境法律关系的调整时间顺序中仅次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先于其他制度。整时间顺序中仅次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而先于其他制度。(二二)“三同时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制度的适用范围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的工程建设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三三)“三同时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制度的实施要求建设项目一般包括设计、
34、施工和投入使用三个阶段,建设项目一般包括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三个阶段,“三同时三同时”制度贯穿制度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而对不同阶段提出了特定的管理要求。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而对不同阶段提出了特定的管理要求。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四四)违反违反“三同时三同时”制度的法律后果制度的法律后果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即擅自施工的,除责令其停止施工,补办审批手续外,对建设单位及准,即擅自施工的,除责令其停止施工,补办审批手续外,对建设单位及其负责人可处以罚款
35、;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其负责人可处以罚款;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并处罚款;因违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并处罚款;因违反“三三同时同时”制度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和其他公害的,除承担赔偿责任外,环境制度而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和其他公害的,除承担赔偿责任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可对其给予行政处罚。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可对其给予行政处罚。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第二节环境行
36、政许可制度一、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概述一、环境行政许可制度概述指环保行政机关对从事可能造成环境不良影响活动的开发、建设或经指环保行政机关对从事可能造成环境不良影响活动的开发、建设或经营者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营者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者确认该申请方从事该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系列法律或者确认该申请方从事该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制度。根据所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的内容,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大致可分为根据所颁发许可证和执照的内容,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制度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防止环境污染的行政许可,比如颁发排污
37、许可证三类:第一类是防止环境污染的行政许可,比如颁发排污许可证;第第二类是防止环境破坏的行政许可,比如颁发林木采伐许可证二类是防止环境破坏的行政许可,比如颁发林木采伐许可证;第三类第三类是针对整体环境保护的行政许可,如颁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是针对整体环境保护的行政许可,如颁发建设规划许可证等。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二、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二、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与实施(一一)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二二)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 环境行政许可性质分类。环境行政许可性质分类。环境行政许可内容分类。环境行政许可内容分类。根据国务院对
38、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予以保留并设定为环境行政许可的项目,共计院予以保留并设定为环境行政许可的项目,共计7 7项:项:(1)(1)环境保护设施环境保护设施专门运营单位资质审查;专门运营单位资质审查;(2)(2)加工利用国家限制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电加工利用国家限制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废电器定点企业认定;器定点企业认定;(3)(3)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许可证核发;民用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许可证核发;(4)(4)新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核发;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证核发;(5)(5)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核准;危险
39、废物越境转移核准;(6)(6)民用核民用核承压设备焊接和检验人员资格证书核发;承压设备焊接和检验人员资格证书核发;(7)(7)危险化学品出口环境管理登危险化学品出口环境管理登记。记。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三三)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环境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分配根据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法律可以设定环境行政许可;对根据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法律可以设定环境行政许可;对于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环境行政许可。行政法规可以于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环境行政许可。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
40、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除法定特殊情况,其他规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除法定特殊情况,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三、环境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三、环境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根据行政许可法和我国环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环境
41、行政许可的实施根据行政许可法和我国环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我国环境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有以下三种:具有环境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环境管机关有以下三种:具有环境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环境管理职能的组织、受委托的其他机关理职能的组织、受委托的其他机关四、环境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四、环境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一一)申请与受理申请与受理(二二)审查与决定审查与决定(三三)听证听证(四四)监督检查与处理监督检查与处理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第二节环境行政许可制度五、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五、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 4条的规定,设定和实
42、施环境行政许可应当条的规定,设定和实施环境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行政机关违法行使环境行政许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行政机关违法行使环境行政许可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据刑法可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据刑法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对环境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及其被许可人的法律责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对环境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及其被许可人的法律责任,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两个幅度,程度轻者予以行政处罚或者限任,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两个幅度,程度轻者予以行政处罚或者限制申请资格,较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制申请资格,较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2014年新
43、环保法第年新环保法第45条专门规条专门规定了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定了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第三节环境标准制度第三节环境标准制度一、环境标准概述一、环境标准概述(一一)概念和意义概念和意义环境标准(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 standardsenvironmental stand
44、ards)是国家为了保护公众健)是国家为了保护公众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依据康,防治环境污染,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用能源和自然资源,依据环境法律和政策制定的,用以规范有关环境的活动和结果的准则。广环境法律和政策制定的,用以规范有关环境的活动和结果的准则。广义上也包括专业和行业组织制定的自治性环境管理标准。义上也包括专业和行业组织制定的自治性环境管理标准。(二二)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沿革我国环境标准的发展沿革第三节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第三节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二、环境标准分类二、环境标准分类(一一)依据职权范围依据职权范围(二二)依据内容依据内容(三三)依据
45、是否具有强制性依据是否具有强制性第三节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第三节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三、三、ISO 14000ISO 14000环境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一一)ISO 14000)ISO 14000概况概况ISO 14000ISO 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满足各种类型的组织建立环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满足各种类型的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需要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各国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类型管理体系的需要而制定的,旨在规范各国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类型的组织的环境行为,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并消的组织的环境行为,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并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
46、易发展的国际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它用标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国际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它用标准和指南的形式规范了环境管理的内容、方式以及认证所需要的审核准和指南的形式规范了环境管理的内容、方式以及认证所需要的审核程序。程序。第三节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第三节环境标准与限期治理制度(二二)ISO 14000ISO 14000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ISO 14000ISO 14000系列标准是一体化的国际标准,它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系列标准是一体化的国际标准,它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标志、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等等。与以往的环境审核、环境绩效评价、环境标志、产品生命周期评估等
47、等。与以往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等不同,它以市场驱动为前提,具有预防性、境排放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等不同,它以市场驱动为前提,具有预防性、可操作性、广泛适用性、自愿性的特点。可操作性、广泛适用性、自愿性的特点。ISO 14000ISO 14000系列标准顺应世界经系列标准顺应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也为企业微观环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也为企业微观环境管理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模式,对改善我国宏观环境管理及企业的微观境管理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化模式,对改善我国宏观环境管理及企业的微观管理将有较大的帮助,并可以进一步改变我国企业的环境形象
48、,为企业走管理将有较大的帮助,并可以进一步改变我国企业的环境形象,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了绿灯。向国际市场开了绿灯。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一、清洁生产一、清洁生产(一一)清洁生产概述清洁生产概述1 1 清洁生产的概念清洁生产的概念: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和环境的风险。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产方法和措施。2 2 清洁生产的主要内
49、容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1)(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2);(2)经济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3);(3)环境危害最小化环境危害最小化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二二)国外的清洁生产立法国外的清洁生产立法(三三)我国的清洁生产立法我国的清洁生产立法(四四)我国清洁生产的主要法律规定我国清洁生产的主要法律规定1 1 立法宗旨立法宗旨2 2 调整范围调整范围3 3 基本措施和管理体制基本措施和管理体制4 4 推行责任推行责任5 5 实施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实施要求分为三类:指导性要求、自愿性要求和强实施要求及相关法律责任:实施要求分为三类:指导性
50、要求、自愿性要求和强制性要求。制性要求。6 6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 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第四节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制度二、循环经济二、循环经济(一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的概念一种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它是建立在物一种将经济体系与环境资源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模式。它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要求经济运行遵循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要求经济运行遵循“资源资源产品产品再生资源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二二)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3R3R原则)原则)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