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革兰阳性大杆菌,专性厌氧2.芽胞多比菌体宽,使菌体膨大呈梭形3.致病菌可产生强烈外毒素,引起特定症状4、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梭菌属(梭菌属(ClostridumClostridum)的共同特点:)的共同特点:第20章 梭菌属常见的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C.tetaniC.tetani):破伤风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C.perfringens):):气性坏疽气性坏疽肉毒梭菌肉毒梭菌(C.botulinumC.botulinum):):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形态(形态(G G+)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破伤风梭菌破伤
2、风梭菌菌体细长,芽胞正圆菌体细长,芽胞正圆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端.菌体鼓槌状菌体鼓槌状不发酵糖类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不分解蛋白质血平板上血平板上溶血溶血产气荚膜梭产气荚膜梭菌菌G G+粗大杆菌粗大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或中央,芽胞位于次极端或中央,椭圆形,直径小于菌体;椭圆形,直径小于菌体;形成明显荚膜形成明显荚膜代谢十分活跃代谢十分活跃血平板:双层溶血环血平板:双层溶血环牛奶培养基: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汹涌发酵”现象现象肉毒梭菌肉毒梭菌G G+粗短杆菌粗短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椭圆芽胞位于次极端,椭圆形,菌体呈网球拍状形,菌体呈网球拍状严格厌氧,分型多,生严格厌氧,分型多
3、,生化反应复杂化反应复杂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x 800不同平板上的菌落状态不同平板上的菌落状态Nagler反应反应汹涌发酵汹涌发酵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作用机制作用机制所致疾病所致疾病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破伤风痉挛毒素痉挛毒素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阻断上下神经元间正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常抑制性神经冲动传递递骨骼肌强烈痉挛骨骼肌强烈痉挛破伤风破伤风产气荚膜梭产气荚膜梭菌菌1010多种外毒素,多种外毒素,对人致病主要对人致病主要是是A A型菌型菌毒毒素素溶解溶解RBC,WBC,PtRBC,WBC,Pt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通透性组织坏死组织坏死气性坏疽气性
4、坏疽食物中毒食物中毒(A)(A)坏死性肠炎坏死性肠炎(C)(C)肉毒梭菌肉毒梭菌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抑制乙酰胆碱释放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运动神经末梢失引起运动神经末梢失调调肌肉麻痹肌肉麻痹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婴儿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创伤肉毒中毒创伤肉毒中毒致病性致病性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局部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局部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新生儿破
5、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分解红细胞破坏贫血毒素细胞膜上的卵磷脂毒素组织细胞组织坏死毒素血管壁通透性水肿胶原酶组织崩解溶解气性坏疽酶透明质酸酶细胞间质分解多糖酶肌糖酸、气气肿气性坏疽的形成气性坏疽的形成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典型的症状和病史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直接涂片镜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牛奶培养基分离培养:牛奶培养基肉毒梭菌肉毒梭菌:检测肉毒毒素检测肉毒毒素防治原则防治原则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迅速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迅速对伤口清创扩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紧急预防:紧急预防:TAT
6、TAT(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治疗:早期足量使用早期足量使用TATTAT。抗生素。抗生素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及时处理伤口,消除厌氧微环境,及时处理伤口,消除厌氧微环境,对局部感染者,及早施行扩创手术对局部感染者,及早施行扩创手术切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切除感染和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高压氧舱治疗大剂量使用抗生素,高压氧舱治疗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肉毒梭菌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食品加热消毒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监督,食品加热消毒艰难梭菌艰难梭菌 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卵圆形,位于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芽胞卵圆形
7、,位于菌体次极端菌体次极端毒素毒素A 毒素毒素B肠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细胞毒素所致疾病所致疾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假膜性结肠炎假膜性结肠炎小结小结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 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条件;致病物质及致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条件;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特异性防治原则病机制;特异性防治原则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 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及所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致疾病 无芽胞厌氧菌无芽胞厌氧菌 寄生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寄生于人体内的正常菌群
8、,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球菌和杆菌。兰阴性球菌和杆菌。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败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呼吸道感染 口腔牙齿感染 腹部会阴部感染 女性生殖道感染 项项 目目 厌厌氧芽胞杆菌感染氧芽胞杆菌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无芽胞厌氧菌感染感染类型感染类型 外源性感染为主外源性感染为主 内源性感染为主内源性感染为主致病因素致病因素 以外毒素为主以外毒素为主,内毒素及侵袭因素内毒素及侵袭因素 毒性强毒性强 为主,毒性弱为主,毒性弱临床厌氧菌临床厌氧菌感染比例感染比例 10%90%在临床各科分布在临床各科分布 见于外伤感染,见于外伤感染,分布临床各科分布临床各科,引起身体各部引起身体各部位位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 炎症炎症,脓肿脓肿,败血症败血症 临床病型临床病型 具有特殊临床病型具有特殊临床病型 无特殊临床病型无特殊临床病型治治 疗疗 以抗毒素治疗为主以抗毒素治疗为主 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预预 防防 多数可用抗毒素紧急多数可用抗毒素紧急 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防预防,以类毒素预防以类毒素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