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评价其历史作用。北宋的统治北宋的统治钦宗钦宗11251127徽宗徽宗11001125哲宗哲宗10851100仁宗仁宗10221063英宗英宗10631067神宗神宗1067真宗真宗9971022太祖太祖960976太宗太宗976997神宗神宗10671085想一想:想一想:看下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北宋看下图,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北宋面对着什么样的问题?面对着什么样的问题?宋太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后他宋
2、太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赵匡胤,涿州赵匡胤,涿州(今河今河北涿县北涿县)人。后周时任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殿前都点检.960.960年,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加身。国号“宋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宋太祖(宋太祖(927-976927-976)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建立:影响: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兵兵”集中军权集中军权“权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行政权中央中央: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宰相权力地方
3、地方:文臣做地方官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监察设通判监察1.1.积极: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2.2.消极:消极:带来带来“三冗三冗”和积贫积弱的局面和积贫积弱的局面温故知新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辽宋西夏连年征战辽宋西夏连年征战2.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一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一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原因和表现 1.1.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矛盾尖锐积弱积弱集军权、更戌法集军权、更戌法集中行政权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
4、集中财政权皇帝皇帝军队战斗力弱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效率低下冗兵冗兵冗官冗官 冗费冗费国家财政负担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沉重入不敷出积贫积贫北宋农民负担沉重项目项目景德年间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庆历年间商税商税450万(贯)万(贯)1975万(贯)万(贯)酒税酒税428万(贯)万(贯)1710万(贯)万(贯)盐税盐税355万(贯)万(贯)715万(贯)万(贯)总计总计1233万(贯)万(贯)4400万(贯)万(贯)王小波、李顺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993993年年996996年)年)冗官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分化
5、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象,形成了“冗官冗官”的弊端。的弊端。冗兵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冗冗兵兵”问题。问题。冗费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养兵、养官所需的巨
6、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冗费”。3 3、庆历新政、庆历新政目的:目的:时间:时间:人物:人物:中心:中心:措施:措施:结果:结果:影响:影响:挽救统治挽救统治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整顿吏治整顿吏治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度改革文官升迁办法、严格恩荫制度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官裁并州县、减轻徭役、厚农桑裁并州县、减轻徭役、厚农桑夭折夭折王安石变法的前奏王安石变法的前奏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7、遭到强烈反对二、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富国之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取士之法1 1、目的:、目的:2 2、核心内容:、核心内容:巩固封建统治巩固封建统治富国强兵富国强兵3 3、具体措施:、具体措施:措施 作 用 小 结 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青苗法 募役法募役法 市易法市易法均输法均输法 保证了灌溉,增加耕地面积,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1 1、促进生、促进生产发展产发展2 2、增加财、增加财政收入政收入3 3、一定程、一定程度上改变度上改变积贫局面积贫局面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8、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富国富国理财理财之法之法3 3、新法明显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使国家富裕起来,、新法明显改善了北宋积贫局面,使国家富裕起来,但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但新法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请问,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危害百姓的现象?请问,新法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危害百姓的现象?青苗法:一是一些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二是青苗法:一是一些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二是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免役法:免役钱太高,对贫苦百姓来说是沉重免役法:免役钱太高
9、,对贫苦百姓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的负担措施 作 用 小 结 1 1、增强国、增强国力,一定程力,一定程度上改变积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弱的局面2 2、巩固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建统治秩序3 3、增强军、增强军队的战斗力队的战斗力。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减少了军费开支。减少了政府开支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强国之法强国之法目的目的 措施措施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影响影响改革科举改革科举制度制度整顿太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惟才用人废除明经诸科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设明法科重编教科书(儒家经典)重编教科书(儒家经典)优异的太学生可直接
10、做官优异的太学生可直接做官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设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提拔有志改革官员提拔有志改革官员打破按资升迁打破按资升迁四、取士之法四、取士之法触犯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遭到激烈反对执行过程中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引起民间不满宋神宗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王安石变法无法从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当时的社会问题会问题(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直直接接原原因因根本原因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失败的原因三、变法的评价三、变法的评价 1 1、目的与性质、目的与性质目
11、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 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三、变法的评价三、变法的评价 2 2、进步性、进步性A A、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 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 宋积贫积弱的局面。B B、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 利于社会的进步。利于社会的进步。C C、王安石能够对
12、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三、变法的评价三、变法的评价 3 3、局限性、局限性A A、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 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 统治危机。B B、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 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C C、变法过程上,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 百姓的现象。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的启示:1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性和艰巨性。2
13、2、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3 3、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1.(1)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分)原因:青苗法在推原因: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富户为贫者担保,损害地主的利益;各级官吏行过程中,富户为贫者担保,损害地主的利益;各级官吏强行摊派,徇私舞弊,增加农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认强行摊派,徇私舞弊,增加农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认识不一;王安石用人不当。识不一;王安石用人不当。(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分,共3分分)(2)主要因素: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执政者要廉洁奉公、主要因素: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执政者要廉洁奉公、团结一心;用人要德才兼备;落实措施要到位。团结一心;用人要德才兼备;落实措施要到位。(答出其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得中任意一点得1分,共分,共2分分)(3)缺陷:国家把持借贷,与民争利。缺陷:国家把持借贷,与民争利。(2分分)目的:借鉴历目的: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宣传维新变法。史经验教训,宣传维新变法。(2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