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斜视矫正手术斜视矫正手术手术目的1、建立双眼单视功能:双眼视轴平行,正常视网膜对应,是双眼单视功能正常发育的先决条件。2、改善外观斜视矫正手术2手术适应症1、共同性斜视:15 (1)矫正屈光不正 (2)非调节性斜视 (3)弱视治愈,双眼视力平衡 (4)废用性斜视2、非共同性斜视 (1)麻痹性 斜视角稳定,水平斜视 15 垂直斜视 10斜视矫正手术3先天性后天性由疾病或外伤引起,须待全身疾病稳定或解除。(2)特殊类型斜视 A-V征 Duane综合征 Brown综合征 固定性斜视 眼外肌发育异常或缺如斜视矫正手术4手术时机1、共同性斜视:尽早矫正双眼视轴,有 利于视觉功能和身体发育。(1)先天性内
2、斜视 (2)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3)间歇性外斜视 (4)二次手术2、麻痹性斜视 (1)先天性 (2)后天性 病因解除,斜视角稳定。斜视矫正手术5术前检查1、眼部常规检查2、眼位3、眼肌运动4、眼睑 睑裂,提上睑肌力5、牵拉试验6、双眼视功能斜视矫正手术6麻醉1、局麻 (1)表面麻醉 (2)结膜下浸润麻醉 (3)球后阻滞麻醉2、全麻 (1)氧化亚氮吸入麻醉 (2)氯胺酮分离麻醉斜视矫正手术7手术效果预测1、年龄小,斜视角大,手术效果好;眼 球后退综合征,有麻痹因素,效果差。2、有无A-V征3、眼外肌的肥厚、强弱,节制韧带的状 况4、减弱术效果较加强术明显5、在一只眼行减弱术并同时加强其拮抗 肌,
3、效果大于分次手术。斜视矫正手术96、选择对称或非对称手术7、术前双眼单视功能状况8、手术眼选择 视力、注视眼、斜视 性质、睑裂9、重度弱视效果难以预测10、水平斜视和垂直斜视同时存在 (1)先做斜视更明显者 (2)先做不宜定量 (3)先做垂直斜视矫正手术10手术设计1、术式的选择2、手术量 内直肌 后徙3-5mm,截除3-8mm,外直肌 后徙6-8mm,截除5-10mm,上直肌 后徙3-5mm,截除3-5mm,下直肌 后徙3-5mm,截除3-5mm,3、外斜视 外直肌 后徙1条 15 双后徙5-8mm 20-40 外直肌 后徙+内直肌截除 外直肌 后徙6-8mm+内直肌截除3-7mm 25-5
4、0斜视矫正手术114、内斜视 (1)内直肌后徙1条 15-20 双内直肌后徙 3-5 mm 25-40 (2)内直肌后徙+外直肌截除 内直后徙2.5-5mm+外直肌截除 5-9mm 20-50斜视矫正手术125、垂直斜视 (1)下斜肌 后徙10-12 mm 15 截腱3-4 mm 15 (2)上斜肌 折迭6-12 mm 6-12 前徙 (3)上直肌 后徙 3-5 mm 15 (4)下直肌 后徙 3-5 mm 10-15斜视矫正手术13结膜切口1、肌止端切口(Swan切口)2、角膜缘切口(von Noorden切口)3、穹隆部切口(Parks切口)斜视矫正手术14暴露和分离肌肉 分离Tenons
5、囊和肌间膜,在前部Tenons囊下做眼外肌手术,不打开肌鞘,充分剪断两侧遏制韧带,不要使眶脂肪脱出。斜视矫正手术15手术原则1、术前要反复检查斜视角和眼球运动2、正确手术设计3、避免一条肌肉手术量过大,术后运动 受限。4、非共同性斜视在保证原在位和前下方 眼位的前提下,增加运动的共同性5、儿童内斜视应适当欠矫,外斜视过矫斜视矫正手术166、操作要轻巧,勿将穹隆部脂肪脱出,造成粘连综合征。7、一次手术不超过两条直肌8、二次手术须在六周之后。斜视矫正手术17减弱手术1、后徙2、边缘切开(部分断腱,肌腱延长)3、截腱4、后固定(Faden手术)斜视矫正手术18增强手术1、缩短2、前徙3、折叠4、联结
6、术5、移位术 直肌移位 斜肌移位斜视矫正手术19调整缝线手术1、适应症 二次手术 非共同性手术2、结膜切口:角膜缘切口3、肌肉分离及缝线:充分分离肌间膜及Tenons囊,双套环缝线4、巩膜隧道5、套环固定肌肉线6、结膜缝合-后退至止端处7、局麻下调整8、术后10-12天拆线斜视矫正手术20水平肌后徙或缩短+垂直移位手术1、适应症 A-V征2、移位量 5-10mm3、移位方向 外斜V 外直肌后徙+向上移位 内直肌缩短+向下移位 外斜A 外直肌后徙+向下移位 内直肌缩短+向上移位 斜视矫正手术21水平肌后徙或缩短+垂直移位手术3、移位方向 内斜V 内直肌后徙+向下移位 外直肌缩短+向上移位内斜A 内直肌后徙+向上移位 外直肌缩短+向下移位斜视矫正手术22术后处理1、盖眼 尽量短,但复杂手术,暴露了 巩膜手术,调整缝线手术需要较长 时间遮盖。斜肌减弱术后单眼遮盖,直肌术后双眼遮盖。2、用药:局部使用抗菌素眼药水,斜肌 减弱术,二次手术,同时使用激素类。3、复视4、调节因素5、屈光不正斜视矫正手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