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传染病的护理与管理传染病的种类o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7种。o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 霍乱乙类传染病25种o 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0种o 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S
2、ARS传染病疫情的报告范围o 法定报告传染病:甲、乙、丙o 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o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o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依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 报告方式和要求o 网络直报o 传染病报告卡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报告时限o 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原因不明疾病暴发,以及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以最快方式(城市2小时、农村6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o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3、,应在24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录入报告。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o 管理重点是预防。贯彻三级预防的原则,针对传染病流行的环节,采取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减少传染病的发病率及并发症和致残率。一级预防 即病因的预防o宣传o免疫接种o切断传播途径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o早发现传染源是防止传染病蔓延的重要措施o传染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o早隔离病人是管理传染源的重要环节三级预防 对传染病病人积极治疗,并开展康复治疗护理,减少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社区护士在传染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染病的预防原则(1)管理传
4、染源:o 传染病病人的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o 病原携带者的管理。o 接触者的管理。o 动物传染源的管理。12传染病的预防原则o(2)切断传播途径:o 预防性消毒。o 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o(3)保护易感人群:o 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o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o 药物预防。13传染病的社区访视管理内容(1)初访:o 核实诊断。o 调查传染病的来源。o 判断疫情的性质和进展情况。o 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疫措施。o 作好记录14传染病的社区访视管理内容o(2)复访要求:o 了解病人病情的发展及痊愈情况,进一步明确诊断。o 了解病人周围的继发情况,并对继发病人立案管理。o
5、 检查防疫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指正。o 填写“传染病复访表”。o 病人痊愈或死亡即结束本案的管理。15(一)结 核o 病原体 结核杆菌o 传染源 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结核病人o 传播途径 空气o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痛、疲乏、体重减轻、夜间盗汗等o 诊 断 痰结核菌检查,胸部X X线检查,肺结核病免疫学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o 治疗 化学疗法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社区管理o 一级预防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o 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o 三级预防监测病人的健康状况,指导病人接受治疗居家护理o 病人单独居住,寝具、食具单独使用,
6、定期消毒。o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类o 坚持复查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o 病原体 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o 传染源甲型肝炎-急性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乙型肝炎-急性与慢性乙肝者及病毒携带者o 传播途径 甲肝经粪-口途径;乙肝输血、血液制品、被病毒污染的针头等o 临床表现 黄疸、食欲减退、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肝、脾肿大o 诊断 依照流行病资料、症状、体征、抗原、抗体测定o 治疗适当休息、营养和一般支持疗法o 病毒性肝炎的家庭访视要求o 所在社区发现传染病后,社区护士应于24小时内进行初访。初访后1周后第1次复访,自病人发病后42天,作第2次复访。慢性肝炎病人,应每年报1次疫
7、情报告,社区护士应每年至少访视12次。20病毒性肝炎的家庭隔离和消毒的指导o(1)甲、戊型肝炎的家庭隔离和消毒的指导:o 病人自发病之日起隔离3周,按肠道传染病进行消毒和隔离。o 食物实行分餐制。o 病人饭前、便后应用流动水洗手,并注意保护自来水龙头及厕所水箱柄,病人使用自来水龙头及厕所水箱柄时要垫纸使用,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持自来水龙头及厕所水箱柄不受污染。21病毒性肝炎的家庭隔离和消毒的指导o 若用废瓶子口套住水龙头手柄或做一个特制的木把开关水龙头,则病人使用的瓶子和木把视为污染物,放于固定的地方,别人不要动,病人病愈后丢弃。o 病人的毛巾、衣服等应单独使用,可用1%5%的含氯消毒剂或0、
8、3%0、5%的优氯净浸泡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净药液。其他被污染的用具可用上述药液擦拭消毒。22病毒性肝炎的家庭隔离和消毒的指导o 被污染的手可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洗刷12分钟或0、2%优氯净浸泡2分钟后洗净。o 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应用漂白粉或5%优氯净(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混合后静置2小时再倾倒。注意消毒剂的用量应为排泄物、呕吐物的1倍。o 病人痊愈后,应做一次全面消毒。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用品都要消毒,另外还有用0、3%0、5%的优氯净喷雾擦拭室内地板、墙壁,做1次终末消毒。23乙丙丁型肝炎的家庭隔离和消毒的指导o 由于乙、丙、丁型肝炎病程持续3个月左右,时间较长。有的还估计转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
9、者,因此其隔离期应依照情况而定,一般要持续到肝功能正常、抗原消失后方可解除。o 这些疾病主要是经血液传染的,因此病人的剃须刀、牙刷、指甲刀和修脚刀等物品应为专用,或病人使用后消毒24o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社区预防性护理措施:o 管理传染源。o 切断传播途径。o 保护易感人群。25集体单位中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处理o(1)隔离:o 一般单位中若发现病毒性肝炎病人,必须住院或回家疗养。o 特别行业的病人或能够病人应离开单位隔离治疗。病人自发病之日起至少要隔离40天,必须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方可恢复不接触食具、食品或幼儿的工作,观察半年,每隔3个月做1次肝功能检查,连续3次均为正常者方可恢复工作
10、。26集体单位中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处理o 慢性肝炎病人一律调离直截了当接触人口食品、食具及婴幼儿的工作。o HBsAg携带者,无症状、体征,且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者,除不能献血外,可正常工作和学习。但HBsAg和HBcAg同时阳性者,不宜做直截了当接触入口食品及婴幼儿的工作。o(2)消毒:凡病人曾接触过的物品、用具等,依照材料采纳浸泡法、喷雾法或擦拭法消毒。27社区管理o 加强饮水卫生,做好粪便管理o 对乙肝重点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o 加强饮食业、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体检o 接触甲肝者及早注射丙球居家护理o 指导做好消毒隔离o 急性期卧床休息,病情平稳后可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o 给予
11、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o 定期复查o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的社区护理与管理o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途径:由粪口途径传播。30细菌性痢疾的家庭访视(1)访视要求:o 发现细菌性痢疾病人后,社区护士应于24小时内进行初访。o 对每例病人均要复访,复访时间选在初访后3天。若病人发病已超过7天,则对病人做初访,不做复访。o 病程2个月以上的慢性病人,除一般护理指导外,还应动员病人到医院积极治疗。31细菌性痢疾的家庭访视o(2)指导做好家庭隔离和消毒:o 隔离措施:o A:按肠道传染病隔离,隔离期为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3次阴性或粪便正常后1周。o B:病人要有专用的便
12、盆,病人的用具、食具等应单独使用,同时应注意防止水龙头的污染32细菌性痢疾的家庭访视o 消毒措施:o A:用具、食具等物品的消毒同甲型肝炎。o B:病人和护理病人的家属应注意手的消毒,必须做到饭前用流动水、肥皂洗手,处理完大便后,必须用消毒水泡手2分钟,然后用流动水将药液冲洗干净。33细菌性痢疾的家庭访视o C;痢疾病人还应做好粪便消毒,病人的大便要排在便盆里,粪便可用20%的漂白粉或10%的优氯净消毒,消毒液要比粪便多1倍,搅拌均匀后放置2小时再倒掉,便盆机搅拌棒应用同样的消毒液浸泡、洗刷。o D:被病人粪便污染的卫生纸要烧掉,被污染的布、内裤应用0、3%0、5%的优氯净浸泡15分钟后再洗净
13、。34细菌性痢疾的家庭访视o(3)指导病人疗养:o 高热、严重腹泻及软弱无力者应卧床休息。o 病人在急性期应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油腻,不宜饮牛奶以免加重腹胀,补充足量维生素,鼓舞病人多饮水,病情好转后给予普食。o 每次便后,要用软卫生纸轻擦,并用温水清洗,肛门周围涂抹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油膏。o 按医嘱坚持服药710天。35集体单位中细菌性痢疾病人的处理o(1)在单位中发现细菌性痢疾病人,应让他们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在病人离开集体单位后,要进行全面的、完全的消毒。o(2)凡从事食品、水源工作及托幼保教的工作人员,发病后应马上离开单位进行隔离治疗。待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及停药后粪便培养连续23次阴性,由区卫生防疫站开具“痊愈证明”后方可恢复工作36第四节 肺结核的社区护理与管理o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o(1)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病人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带菌的飞沫漂浮于空气中,或痰干燥后结核菌随尘埃漂浮于空气中,被健康人吸入是常见的传播途径。o(2)其次通过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或餐具而引起肠道感染。37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