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父亲的轮廓袁哲生父亲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每当母亲用“牙膏没有从最尾端开始挤”“冰箱门没关紧”“看电视超过半个小时”等小事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时,我便知道,夜里父亲又会来到我的房间。父亲个性之中有一种腼腆的特质,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偶尔,在情况较糟的时候,父亲会在纸条上留下一行歪斜的字迹“忍一时风平浪静”,与我共勉。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的默契,那表示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
2、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父亲识字不多,我记得他总是把“风平浪静”写成“风平浪近”,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特殊情谊。在父亲要来的那些晚上,临睡前,我总要检查一下房门,千万不能反锁了我从来没有失误过。曾经有几回,父亲来的时候我并未睡着,我听到父亲用力握住门把手,再缓缓转开的声音,便立刻翻过身去面向墙壁眯着眼睛。尽管父亲极力不发出声响,我还是听到一双塑胶拖鞋在黑暗中静静地走向书桌的声响,然后是纸张摩擦桌面的窸窣声,以及父亲沉重的呼吸声。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然后才关掉台灯。在那一刻,我的眼前又恢复一片黑暗。我从来不知
3、道父亲坐在我的椅子上时,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也从来不敢抬起头,用一声呼唤,或者一种清醒的目光来打破沉默。也许我没有勇气,怕自己会在父亲面前哭起来;更让我恐惧的是,若是走下床来,不幸看见父亲的眼角也含着泪光,默默地坐在我的书桌前,我该如何面对那种时刻?初中三年级时,我生命中的第一个难关到来。当时,在我不觉生命有何可喜的脑筋里,的确升起过消极的念头。我不知道父亲是否经历过联考的压力,不过,在那压力巨大的一年,的确只有父亲察觉到我抑郁的情绪。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做考前冲刺,日光灯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本,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
4、学习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到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走出去和他会合。我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和父亲并肩坐在空荡、黑暗的体育馆里,我内心渴望着让时光永远停止或是快速跨过。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我知道父亲拙于言辞,在面对生命中难以省略的伤痛时,更无力打破沉默。那是个清冷的夏夜,父亲和我相视无言。临走前,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好好活
5、下去,不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那句话同时把我和父亲变成了不同以往的人。父亲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我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沉湎于悲郁。(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寂寞的游戏一书,本文有删改)1. 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 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父亲先是取出温热的蒸饺和我一起吃
6、,他细心地把白色保温盒的盖子揭开,然后为我撕开卫生竹筷的封套,取出口袋里的卫生纸放在我面前备用。3. 第段中说:“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沉默不动。”请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进行描写。不少于50字。4. 结合全文谈谈对文章标题“父亲的轮廓”的理解。【答案】1. 当“我”被母亲批评时,父亲总是用纸条安慰我,这是我和父亲之间的默契。当“我”在初三承受着联考的巨大压力时,只有父亲察觉到我抑郁的情绪。为了鼓励“我”,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蒸饺,并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送完蒸饺离开学校时,父亲爬墙离开,还诚恳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让“
7、我”难忘。 2. 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准备蒸饺过程中的细心、耐心、郑重,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 3. 示例:儿子,不要伤心,我来陪着你。爸爸我是一个拙于言辞的人,但我心里对你的关心一点不少,不要埋怨妈妈,她的唠叨和指责也是对你的关心。儿子,安心睡吧,希望我的陪伴能让你战胜困难,获得自信。 4. 父亲总是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予“我”光明和温暖,在这时候“我”虽然不能清楚地看清父亲的面容,只能看个大致的“轮廓”,但这“轮廓”是父亲留给“我”最清晰的形象、最感动的印记,他一直用行动鼓励“我”战胜困难、勇敢前行。所以,“轮廓”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8、解析】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第1、2段,写当“我”被母亲批评时,父亲总是用纸条安慰我,这是我和父亲之间的默契。第4、5段,写当“我”在初三承受着联考的巨大压力时,只有父亲察觉到我抑郁的情绪。第6段,写为了鼓励“我”,父亲到学校给“我”送蒸饺,并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第7段,写送完蒸饺离开学校时,父亲爬墙离开,还诚恳地向“我”行了一个军礼,让“我”难忘。用“人+事”的形式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把握动作描写方法的能力。动作描写的作用有: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理等。本句中,“取出”“揭开”“撕开”“取出”“放在”,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回
9、答其作用,答题规范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品质、心情、情感)。结合上下文可知,此细节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为“我”准备蒸饺过程中的细心、耐心、郑重,结合下文“他像面对一位长辈似的对待我,令我终生感激”可知,凸显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突出了文章的主题。3.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一要使用第一人称,二要符合情节和人物内心。结合第一段“母亲向我兴师问罪,并且将矛头转向我的成绩”和第二段“父亲知道我和他一样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又遭受了一次无情的打击”可知,父亲此时的心理应该是劝儿子不要伤心;结合第二段“他总是等我和母亲都睡
10、着以后,才蹑手蹑脚地扭开门,走进我的房间,在小书桌的台灯底下压一张纸条。有时,纸条里面还会包一张50元面值的钞票”可知,父亲的心情还有对儿子的关心;结合第二段“忍一时风平浪静”和第三段“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然后才关掉台灯”可知,父亲的心理还有劝儿子学会坦然的面对挫折,并推己及人,以自己关心儿子的心理让儿子明白母亲这样做都是出于对他的爱。注意用第一人称表达。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第三段“有时,父亲会拉开椅子,把台灯扭开一点亮光,然后坐在我的书桌前
11、沉默不动。离去前,父亲会替我把桌上的书本摆放整齐,然后才关掉台灯”和第七段“那天晚上他为了避过校门口警卫的询问,索性爬墙离开的一幕。在淡蓝色的月光映照下,他奋力攀上围墙,骑在墙头向我挥手,并且很诚恳地将手掌划向眉梢,向我行了一个军礼,然后纵身跳到校外的小路上”,可以看出以“父亲的轮廓”为题,表面上指父亲在“我”心灵受伤的时候,在黑色的夜晚及时给予“我”光明和温暖时的大致影像;结合第二段“忍一时风平浪静”,第六段“好好活下去,不要在意别人的话,人生有时候要走自己的路”和第七段“站在墙内,听到父亲落地的一声轻响,顿时热泪盈眶。我紧握双拳,叮嘱自己永远不可再沉湎于悲郁”可知,“父亲的轮廓”作为文章的
12、线索,其深层含义是父亲用行动鼓励“我”战胜困难、勇敢前行的最让“我”感动的印记。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 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35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
13、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拼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
14、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是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 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
15、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 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处,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
16、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2. 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与花朝夕相处,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3.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4. 怎样理解“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5. 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 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阳光柔柔地拂着面颊,
17、将阳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时的美好。 2. “弥漫”是充满、布满的意思。文中的“弥漫”是指母亲的病痛萦绕在他心中。这个词的使用使主人公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 坚韧勤劳。母亲经历了许多磨难也未被击倒,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小山村中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成才。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母亲喜欢花,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从容、认真、执着。在生命平凡或绚烂、健康或痴呆的日子里,母亲都从容看花,品读花语。 4. 每一种花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处,让心更静谧,情感更丰富,使人理解生命的要义。有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在花开花落中,
18、可以听懂岁月深情的叮咛。 5. 孝敬的最好方式是陪伴,和亲人一起感受生命的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岁月流逝中要拥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从花的生命样式中品出生活的滋味,理解生命的要义。花的生命那样丰富、认真、执着,人的生命也应拥有同样的品质。联系自身经历合乎题意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画线句,写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赋予阳光以人的情感动作,是拟人的修辞;再结合上文第段“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可知,以此形象地表现出阳光的温暖,他陪着母亲看花感受的美好。2.本题考查赏析语言。“弥漫”本义是充盈、充满、蔓延的意
19、思。根据文章第段“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内容可知,这里的“弥漫”指的是母亲的病充满了他的内心,成了他心中最重要也最难以忘却的事,以此形象地突出他对母亲的关爱。而正是对花的喜爱,由第段“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可知,这让母亲依旧具有丰富的情感,也让他逐渐从母亲的病痛中走出。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由文章第段“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和第段“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而且三个孩子最终都学有所成,据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勤劳、坚强的人;由第
20、段”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文章第段赞美母亲在病中赏花,“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可以看出母亲的从容、认真、执着。4.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段,是爱花的母亲对花的独特感悟。结合第段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一句可知,每一种花的生命样式、生命故事不同,赏花当然可以读不同的滋味;由第
21、段“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可见赏花让母亲的心静谧,让她有了如花一样的情感,情感的丰富也正是品出生活滋味的表现;再结合文章第段“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可知,作者认为赏花表现出人的从容、认真和执着。据此回答即可。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的概括与表达能力。解答此题读懂全文,了解文章的主旨,分点概括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再结合自己的经历适当展开表述即可。这篇文章以母亲
22、年老得了老年痴呆,他放弃工作陪她生活,陪她看花,从花中品出生活的滋味的事,表现出生活的节奏再快,我们依旧要保持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的主旨。从文中第段“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可知,从他的做法来看,表现出陪伴的重要性,只有亲身的陪伴才能最好的理解亲人;由第段“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可知,从病中的母亲赏花的表现来看,表现出花对人的重要作用,即:懂得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由文章第段“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
23、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可知,赏花表现出人的从容、认真和执着,换句话说就是表现出生活中要保持一份从容的看花的心情,这样即使身处病痛也可忘却痛苦。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云烟过客(节选)迟子建我的父亲兄弟三人,他是长兄。祖父祖母在他们年幼时带着他们出关,来到黑龙江的帽儿山乡。父亲童年时放过牛,砍过柴,没有挨过地主的皮鞭,却经常遭受父亲皮鞭的抽打。这并不是由于他偷懒或做了坏事,而是落魄后的祖父郁闷时的一种排遣方式,这种家长式的作风也无形中深深影响了父亲。祖母去世后,祖父无力独自拉扯三个儿子,于是把父亲
24、送到了哈尔滨四叔家中。父亲在哈尔滨读了小学和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手风琴拉得让人如痴如醉,准备毕业后报考音乐学院。但父亲的四叔当时家境也不富裕,所以父亲在校时经常受到断炊的折磨和侮辱。那时他寄宿在学校,由家长来缴纳每月微薄的伙食费。逢到月底,经常是父亲提着空饭盒来到买饭的窗口时,伙夫就用勺子敲着盆边说:“迟泽风,停伙了!”父亲向我描述这一幕情景时眼睛里泪光闪闪。无钱继续求学,就在开发大兴安岭的那年,父亲毅然决然地报了名,事先没有同任何人商量。以至于他来到哈尔滨火车站即将北上了,四爷爷方从父亲的同学那儿听到消息,他们赶到火车站,四奶奶送给他一双七毛钱买的球鞋,而四爷爷脱下了当时穿在身上
25、的唯一体面一些的中山装。父亲做事干净利落,富有主见。他拒绝送别,把苍凉都留给了自己,只身一人去了大兴安岭,从此在那里扎了根,再也没有回来。多年后父亲当校长时,我成了他的学生。我不擅长运动,但作为班干部,每届运动会要迫不得已参加。一次当我终于气喘吁吁跑完二千米时,眼前一阵发黑,同学们忙上前来扶住我,我有一种失明的感觉。待我恢复正常时,在终点线上看见父亲充满怜爱地看着我,我冲他笑了笑,他就放心地转身离开了。师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回到故乡,成了一名教师,爸爸仍然栖居在这里当他始终不变的校长,可见他在仕途上是毫无长进的。“文革”时工宣队进驻学校,经常性地给学校停课,让学生们下田锻炼。我爸爸对这种做法极其反
26、感,与之争吵起来。人家说:“工人阶级能领导一切。”父亲固执己见地说:“你们只能领导钢铁,不能领导教育。”结果父亲被一纸通告批评拉下马来,到粮库扛了两年的麻袋。这使他的睡眠和食欲有了改善,而思想仍然冥顽不化,不肯向上面检讨自己的错误。我弟弟后来也成了我的学生,我讲课时他总是低着头。我回家后对父亲讲了此事,并且说了弟弟几句。父亲为此大为光火,几乎推翻了正吃饭的桌子,冲我吼道:“我还没死,轮不到你管他!”他有时会暴露出山东人的那种家长式的作风和暴躁脾气。父亲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突然一病不起,得知消息后我回到宿舍一边打点行装一边落泪,然后连夜坐着硬座赶回家乡。火车上寒冷至极,我一夜未曾合眼,想象着父亲如我
27、这般年纪来到大兴安岭时的那种苍凉感。凌晨下了火车我被直接接进县医院的抢救室。我进去的一瞬父亲突然睁开眼来,他望着我含糊不清地说:“你刚下火车,冷吧?”他的嘴有些歪,头枕冰袋,鼻孔里插着氧气管。他接着又说:“我知道,你给我买回了橘子。”橘子在那时的大兴安岭还是稀罕水果,我是在站前广场买到的。我进了医院后并未打开包,他竟然知道旅行包里有着金黄的蜜橘。父亲平素爱开玩笑,临终的前几天仍然结结巴巴地回忆他曾经历过的有趣的故事。父亲这时已常常糊涂,有时还张口骂人,经常嚷着要回家而拔掉氧气管。有一次他又拔掉氧气管,我捺住他强行插上,摁住他的双手,我笑着说:“我看你再敢拔个试试。”他瞪大眼睛狠狠地看着我,忽然
28、笑了起来,终于驯顺下来。我还记得他喜欢穿烟色的衬衫,为此我跑了好几家商店,总算如愿以偿,我希望我所买的这些东西由父亲病好后来穿它。最后,父亲还是走了。他临终时吐完最后一口气后,脸上出现了明显的笑容,这笑容凝固着,使死亡的阴影冲淡了。他大约怕吓着他疼爱的儿女们,所以才把永恒的微笑留给我们。父亲曾送给我一架手风琴,我不识谱,又未学过指法,居然有时也能拉上一两曲。现在这架手风琴还伴随着我,成为父亲遗留下的唯一遗产和纪念。后来它的琴键被磕掉两个,不过都是高音区的键,我很少企及这个区域。每每看到它,内心就有一种温暖而疼痛的感觉,想着父亲自如地拉着它时的动人风采。(节选自云烟过客,文章有删改)1. 结合文
29、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父亲的具体表现父亲的性格特点经常吃不上饭但成绩很好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只身去开发大兴安岭(1)(2)关心疼爱孩子反感学校停课,坚持开展教学(3)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结合语境,赏析第5段中的加点词语。父亲固执己见地说:“你们只能领导钢铁,不能领导教育。”(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7段画线句。我进去的一瞬父亲突然睁开眼来,他望着我含糊不清地说:“你刚下火车,冷吧?”3.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10段画线句“每每看到它,内心就有一种温暖而疼痛的感觉,想着父亲自如地拉着它时的动人风采。”的理解。4. 文章多处运用照应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写
30、出一组即可)【答案】1. (1)自尊心强;(2)在运动会上默默关注着我;(3)有自己的主见。 2. (1)“固执己见”本义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这里是反语,表现了父亲在盲目的时代潮流中保持了自己的清醒。 (2)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 3. “内心就有一种温暖而疼痛的感觉”,表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父子深情以及“我”对父亲去世的心痛,“想象着父亲的动人风采”,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怀念。 4. 第一段和第六段都提到了“家长式的作风”,体现了父亲那种希望建立自己家长权威的性格。【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本题,要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31、,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采用“人物事件结果”的模式进行情节概括,并通过相关事件分析人物形象。第一空,通读全文,“只身去大兴安岭”对应文中第段,根据原文“父亲毅然决然地报了名,事先没有同任何人商量”,说明父亲自尊心强,不想受到外界的打击和干扰,极有主见;第二空,根据原文段“在终点线上看见父亲充满怜爱地看着我”,可以知道父亲是默默地关心我;第三空,根据第段,父亲对“文革”时工宣队经常性地给学校停课极其反感,并与之争吵。可知父亲并不盲从时代潮流,有自己的主张。2.(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本题,先要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体会其深层含义,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32、“固执己见”本义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偏向贬义。根据第段,父亲对“文革”时工宣队给学校停课的行为极其反感。这里是反语,用“固执己见”表现了父亲反对当时盲目的时代潮流,说明父亲对教育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表现父亲并不盲从时代潮流,有自己的主见。(2)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作用的把握。“睁开眼醒来”“望着我”是神态描写,“你刚下火车,冷吧?”是语言描写。从抢救室里父亲对睁开眼看到想到是“我”的冷暖,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心。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这句话是直接抒情,根据“温暖”可以知道这句话体现了“我”和父亲之间的温情;“想象着父亲的动人风采”,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怀念;“疼痛”则
33、表明“我”对父亲死亡感到很心痛。4.本题考查对照应手法的把握。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要与前面交代相合。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找到互相照应的句子或内容即可。比如:第一段父亲经常遭受祖父用皮鞭抽打,这种家长式的作风也无形中深深影响了父亲。第六段父亲对我管教弟弟,为此生气发火,暴露出那种家长式的作风。这两段前后照应,体现了父亲那种希望建立自己家长权威的性格。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驼背李的春天侯海霞只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鸟兽散。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瘆人。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
34、着黑色的旧衫子。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北角。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
35、菊的花。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着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戛然而止。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严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部。赤脚医生忙中出乱,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孩子去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一日,趁驼背李不备,她悬梁自尽,追随孩子而去。儿子病逝,妻子离去,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
36、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从那以后,无论刮风下雪,驼背李每个月都雷打不动地去趟城里。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嘻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相好的了。他听了,亦不恼,一人微笑着径直走回他的蘑菇房里去。当我高中毕业回到村子,偶遇驼背李时,几乎没认出他来。他更消瘦了,发白如雪,面颊深陷下去。他让我想到了深冬里枯槁的树木,似乎在一寸寸地腐朽下去。不久,就听到了驼背李重病卧床的消息。那一天,是寒冬里难得的一个大晴天。有个年轻男孩一路寻了来,挨家挨
37、户地问,李二勇的家在哪?村民们呆愣半晌,一个满口无牙的大爷恍惚记了起来,说,他问的好像是驼背李吧,大家才醒过神来。村民们跟着年轻人去了矮蘑菇下。进到黑暗的屋子里,见到病床上的驼背李,年轻人扑通跪下了:“爹,儿来看您了”他的一声“爹”让大家惊呆了,也让昏迷中的驼背李醒了过来。他抬起迷蒙的眼,定定地看着年轻人,脸上有了明媚的笑容,竟奇迹般地精神焕发起来。原来,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前些年,他每个月定时去县城,就是去邮局给孩子汇款。钱不够了,他便去公园和街头拾荒,所得的钱全都给孩
38、子汇去,一直供到那孩子中专毕业。他资助的孩子就是眼前的年轻人。如今,年轻人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感恩。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着,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自那天起,驼背李的头发被梳理得格外齐整,衣服也是分外的整洁。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画面温馨感人。春天来了,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也来了。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驼背李,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甚至还看不起他。B. 第段划线句子设置了悬念,激发读
39、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驼背李获得男孩的感恩回报做铺垫。C. 读完全文,我们知道驼背李是一个样子瘆人、贫穷但非常善良的人。D. 善良的驼背李,为了给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捐钱,决定到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2. 通读全文,依次找出村民对驼背李态度变化的词语。 可怜和鄙夷 _ 唏嘘感叹 _ 羡慕3. 文章开头部分写孩子们怕他、大人们不喜欢他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语言品析。(1)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从修辞角度)(2)在暖暖的冬阳下,我常看到男孩扶着驼背李
40、出来晒太阳。男孩将毛毯细致地搭在驼背李的腿上,热茶递到他的手上,然后坐在一旁和他聊天。(从加点词角度)5. 文章结尾村民们说“驼背李的春天也来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 D 2. 调侃(或嬉笑) 赞许和敬佩 3. 欲扬先抑,通过写驼背李样子的瘆人,与下文写他倾其所有资助男孩读书形 成巨大反差,赞颂了驼背李善良的高贵品质。(意对即可) 4. (1)运用对比、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一个即可)。将村民们的小洋楼与驼背 李的砖瓦房进行对比,并把驼背李低矮的砖瓦房比作黑蘑菇,形象鲜明地写出了驼背李家的破落, 表现了驼背李的落寞孤独(意对即可)(2)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系列的动作
41、,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男孩对驼背李细心体贴地 照顾,表现了男孩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意对即可) 5. 一是指季节上寒冬过去,春天来了;二是指没有亲人陪伴、受村民鄙夷的驼背李有了亲人(男 孩)的陪伴和村民的理解、尊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意对即可)【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选项。D项内容与“那年驼背李去城里打工,无意中从电视上得知偏远山区孩子们需要捐款助学时,默默地记下了校址,捐了身上所有的钱,资助了一名品学兼优,早年丧父的孩子”不相符。故选D,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找出村民对驼背李态度变化的词语。结合“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
42、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得出“可怜和鄙夷”;结合“去时满脸期待,回时,满目欢喜。于是,有好事者嘻笑着调侃,说驼背李去城里找相好的了”得出:调侃(或嬉笑);结合“在场的村民得知事情的经过,一边唏嘘感叹着,一边落下泪来,看向驼背李的眼神多了赞许和敬佩”得出:赞许和敬佩;结合“春天来了,村民们都羡慕地说,驼背李的春天也来了”得出:羡慕。3.要求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要发扬、要放开,先控制、压抑。然后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文本意在突出“驼背李的善良与乐于助人,表达了对驼背李的钦佩之情”。先写驼背李样子的瘆人,村人对他的可怜与鄙夷,这是“先抑”,后写村人得知驼背李利用打工
43、赚来的钱甚至是拾荒赚钱资助贫困学生时的赞许和敬佩,从而更加突出驼背李的善良与乐于助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驼背李的钦佩之情。4.(1)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将村民们的小洋楼与驼背李的砖瓦房进行对比,采用了对修辞。“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低矮的红砖房”比喻成“一顶黑蘑菇”。运用“生动形象的写出,表达了情感”的模式,写出表达效果即可。(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加点字“扶、搭、递、聊”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男孩对驼背李无微不
44、至的照顾。结合“如今,年轻人已事业有成,便一路寻来感恩”可知:体现了男孩懂得感恩的美好品质。5.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主旨分析。结合“春天来了”得出:季节上寒冬过去,春天来了。结合“驼背李的春天也来了”分析得出:运用比喻修辞,喻指驼背李身体逐渐好转精神焕发,开始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迎来了人生的春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制琴记木匠胡三和琴行老板韩五决定一起制琴。那年,胡三五十知天命,韩五三十而立。念头起自胡三四十九岁那年召开的首届国际小提琴节,胡三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给镇住了,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胡三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有些谢顶。胡三出身木匠,手巧心细,喜
45、欢琢磨。三十岁上就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木匠做琴,隔着山,但架不住胡三的执着与投入。大年初一就拉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取料、晒料、刨料,打眼、锯榫头、组装,不分昼夜。吃起饭来也是心事重重,个把月瘦了整十斤。当做到他人生中第五把琴的时候,胡三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搭档,于是想起了开琴行的韩五。与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戴眼镜,瘦高个,一张书生白面。韩五自小跟爱拉琴的祖父生活,耳濡目染,对音质音色特别敏感。大学毕业以后,他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代理各种机械琴。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有时侍弄琴入了神,彻夜难停。没几年,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大多时间里,韩五都
46、是寂寞的。唯知音难逢。胡三的提议,让韩五欣然应允。半年后,琴作坊开了张。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武一文,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木匠出生的胡三,对木头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情怀。在他眼里,好的木头一旦成了一把好琴,那简直是灵魂的重生。用什么木头,韩五绝对听胡三的。受韩五影响,胡三也开始参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读书让胡三的工艺洁癖更严重了。胡三在做琴,韩五也在做琴。木匠与琴行老板在音乐里做琴,久而久之,他们在音乐中发现了另一个隐形的自己。在木头的清香里,怯生寡言的韩五是放松的,甚至是亢奋的,他不停说话,
47、说肖斯塔科维奇对恐惧与压抑的诉说,贝多芬穿过苦痛之门面对上帝召唤的谦卑,巴托克的孑世孤傲像极了巴塔哥尼亚的山峰胡三接不上话,但他明显放慢了手上的速度。糙野的胡三觉得自己成了艺术人!他发现自己居然是通音律的,他也迷上了一切好的声音。胡三打小爱吃黄姑鱼,初秋汛期,酒店老板跟船出海,在海上听黄姑鱼产卵时“咕咕咕”的叫声像波浪一样连绵不绝,好听哟!第二天说给胡三听,胡三从此不舍得吃黄姑鱼了。于是,他们对制琴的过程愈发苛刻,他们要做出自己满意的、最好的琴。琴作坊开到第七年,小满一家想来买琴。小满从六岁开始学琴,就没有别的爱好了,每天六七个小时,已经学了五年琴。琴没买,当然主要是买不起,但不知为什么,小满让胡三韩五心疼。胡三说,小满,明天我给你带炸藕盒吃。小满说,伯伯如果能让我拉一下那些漂亮的琴,比什么好吃的都管用。胡三韩五立刻同意了。小满拉了一首巴赫的小步舞曲,弓走得很直,节奏也不错,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用感情去拉琴!胡三韩五被感动了。他们应诺小满,以后如果有比赛,小满可以从这里借好琴。小满好久没来了。胡三韩五一边做琴,一边说起了小满。韩五说,主要想让小满来把做好的琴试一遍。演奏永远是所有乐器最好的保养方法话没落地,小满进来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那一节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止符,让胡三韩五不敢再说话。我爸爸没了。下暴雨的那晚,他开着大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