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77792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4.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养生方法各论养生方法各论绪论绪论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内内 容容 提提 要要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2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健康?3现代健康说现代健康说n健康的四维概念(健康的四维概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卫生组织)躯体健康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社会适应 道德健康道德健康 4如何保持健康?如何保持健康?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影响?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影响?5维护健康的四大法宝维护健康的四大法宝6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是不长寿?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是不长寿?为什么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患癌症的人越来

2、越多?为什么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做到了吗?做到了吗?7吃: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吃: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饮食结构不平衡饮食结构不平衡 8睡:饭后睡觉、睡:饭后睡觉、熬夜熬夜 9 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烟不离口、烟不离口、酗酒酗酒 10 精神: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紧张、长期生闷气、长期生闷气、炒股玩心跳炒股玩心跳 .11第一章 绪论本章主要讨论养生及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学的特点,养生的目的和意义,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等。其中养生及养生学的概念要求掌握。12n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n生,

3、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n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n养生: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养生: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具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具体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体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n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 是在是在中医理论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

4、传统的颐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的实用科学。13n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养生之道生之道”。n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n从学术流派来看,养生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

5、从学术流派来看,养生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等。生、医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等。千家妙功千家妙功1415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7个个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气功的基本要素:调形、调气、调神健身气功的基本要素:调形、调气、调神16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n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

6、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n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17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及自然、社会的关系。强调人及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不同等,直

7、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起居有常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18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举例:四季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节气养生 冬至一阳生 不同地域养生 19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另:端午节养生 端午时节,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

8、保健知识。四川端午节的习俗很多,如悬菖蒲、艾蒿于门,缠五色线,挂香囊等等。中草药避毒祛邪,菖蒲、艾蒿有芳香避秽之能。20二、和谐适度的宗旨二、和谐适度的宗旨 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21二、和谐适度的宗旨二、和谐适度的宗旨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对立的消解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圆融。”郑涵中国的和文化意识。22生命在于运动?2324足球人猝死成全球范围难题足球人猝死成全球范围难题,强壮身体难负荷高压

9、强壮身体难负荷高压。2006年,欧洲心血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从1980年到2000年,全球范围内猝死的运动员超过2000名,其中足球运动员猝死的比例占总数的30%以上25和为贵n天时,地利,人和。n和气,共和,和谐,和平,n太过不及,恰到好处26三、综合、辨证的调摄三、综合、辨证的调摄n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n中医养生学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全面、综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重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

10、,而是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n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27四、适应范围广泛四、适应范围广泛 人人、时时、事事都有养生。养生保健实可及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因此,养生学的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的。281、养生的意义就是: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甚至达到及环境相适应。2、养生的目的就是:简单来说就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具体来说,正常人养生以保持健康为目的;当身心稍有失调时,以防病保健为目的;临床疾病发生后,以祛病康复为目的;若疾病不可治愈时,以带病延年为

11、目的。29n对于传统养生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n养生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提高健康水平。因此,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养生保健实践活动。3031第二章 养生简史本章讲述养生学发展的简单历史,尤其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人、事和著作,要求掌握黄帝内经对养生学发展的贡献。32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

12、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3n劳动n火种的发现和应用n改变居住环境 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 34n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特点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特点n火的发现火的发现,为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人们吃熟食,战胜严寒,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自从发现并应用了火,人类就开始了养生防病,益寿延年的实践活动 n“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庄子盗距),说明古人筑巢穴,栖木上是为了躲避野兽,以防猛兽的伤害。易系辞又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改变居住环境改变居

13、住环境以适应寒暑之变。35n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n“诸子蜂起,百家争鸣”。n在养生保健方面,则提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等措施,并有相应制度,以加强防病保健。36(一)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洗脸、洗手、洗脚等习惯。周代,定期沐浴。(二)注意饮食调养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对于食物的分类已经很细致。对于饮膳烹饪,也注意到五味调和。酿酒、酿醋、制酱、腌制食品也相继出现。汤液论是一部食疗专著。(三)导引健身 导引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它将呼吸、动形和自我按摩等内容融成一体。37(四)敬老养老 对老人的敬养,不仅是礼仪上的待遇,也是具

14、有养生内客的,涉及到情志、起居、饮食等生活诸方面。礼记内则中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忠养之”。可以看出,当时在老人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五)优生优育及胎教 婚烟制度:如同性不结亲、必成年而婚配等。在左传中,即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论。周礼地官司徒中说:“男三十而取,女二十而嫁”,这些主张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是十分有益的。妊娠时期的养生保健:如刘向列女传载:“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说明当时对于胎教已有一定的认识。38(六)环境卫生 先秦时期,对于环境卫生也十分重视。清洁扫除、处理污水,“陶窦”,据说就是当

15、时的下水沟、路厕。(七)药物养生 山海经记载的很多药品具有食疗作用。39先秦养生思想简述先秦养生思想简述(一)周易n周易是我们祖先生活及生产斗争实践的产物,是对自然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n周易蕴藏着深遂的思想,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n周易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以求得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从而懂得生及死的缘由和规律。40n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这种学术思想,也直接影响着祖国医学理论。诸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等,

16、即源于易理。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原则,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即有医易则通之说。41n周易立论的目的在于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着眼于自身的安危,强调审时度势,顺应自然,力求主观及客观的协调统一,以防患于未然。正是中医养生思想的理论渊源。42 通过了解水的循环,帮助大家认识大自然的奥秘,认识阴阳。通过了解水的循环,帮助大家认识大自然的奥秘,认识阴阳。43(二)道家养生思想n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n“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所以,人的生命活

17、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44(二)道家养生思想 重视精气神 强调顺应自然 主张清静养神 以气功、导引为主要养生方法45(二)道家养生思想重视精气神:重视精气神:精气神是万物的根基,是人生三宝。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决定万物的生成及毁灭。“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精的充盛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精存自生,其外安荣。”(管子内业)神是精气相合的体现,生命活动的外象。46(二)道家养生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强调顺应自然:人道应效法天道。天道:天道: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有其必然趋势。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干扰、征服和破坏。”人道:人道:要依乎天理

18、,提倡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要求人们少私寡欲,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47(二)道家养生思想主张清静养神:主张清静养神:清静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致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人之神静,有如浊水静之徐清。庄子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科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48(二)道家养生思想以气功、导引为主要养生方法:以气功、导引为主要养生方法: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

19、用于健身、治病、防病。49(三)儒家养生思想 重视修身养性 以“中和”为准则 以调摄饮食起居为主要方法 50(三)儒家养生思想重视修身养性重视修身养性: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体现在养生上,倡导养心葆神,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及人的自我完善作为养生的最高目标。认为“仁者无忧”,“仁者寿”。51(三)儒家养生思想 以以“中和中和”为准则为准则:儒家思想以“中庸”为行为准则。“中”不偏不倚,没有太过和不及;“和”合乎节度“中”是天下的本根状态,“和”是天下最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目的。“中和”是生命活动整体维持平衡稳定、生存延续的必要条件。52(

20、三)儒家养生思想 以调摄饮食起居为主要方法以调摄饮食起居为主要方法 儒家对于饮食卫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53(三)儒家养生思想 以以孔子孔子为为例例 一、“不撤姜食,不多食。”二、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两种解释:1.孔子认为精美的食物对人体有滋养作用,越精美越好;2.孔子不主张因为米饭精细而多食。三、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

21、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54(三)儒家养生思想 以以孔子孔子为为例例 另:提出了有名的“养生三戒”,开创了后世养生领域“阶段养生”的先河。“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55重点谈谈“不撤姜食,不多食。”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生姜熬的汤还有一个别名叫“还魂汤”。在苏东坡的杂证中也曾记载,钱塘净慈寺的和尚,八十多岁,颜色如童子,问其故,“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56重点谈谈“不撤姜食,不多食。”民间也有“朝含三

22、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57健康小验方:“驻颜不老方”苏沈良方 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丁香沉香各半两,四两茴香一处捣。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煎也好,泡也好,修合此药胜如宝。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每日清晨饮一杯,一生容颜都不老。此方现代简便用法有二:一是每日晨起后取鲜生姜30克、大枣15克、精盐4克、甘草6克、丁香1克、沉香1克、小茴香12克,共捣如泥,冲入开水,待温热时空腹饮用。二是将干生姜500克、红枣250克、盐

23、100克、甘草150克、丁香25克、沉香25克、小茴香200克,共捣成粗末和匀备用。每次15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饮,每日数次。此茶具有补脾、养血、健胃、安神、解郁之功效,久服令人容颜白嫩、皮肤细滑、皱纹减少。58一、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内经集先秦诸子之说,参以大量医疗实践,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59一、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强调

24、“治未病治未病”60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及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61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5、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62二、东汉医家张仲景的养生思想 博采众长,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养生观点 1、养慎 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四时之变,指出,注意四时变化,外避虚邪贼风。2、调和五味强调饮食及养生的关系,指出,饮食之冷热、五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作用。63 3、提倡导引重视导引吐纳,主张用动形方法防病治病。n仲景的上述养生思想,具体体现了中医防治结合

26、、预防为主的原则。64三、华佗的养生思想 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朽是也”。五禽戏65四、王充的先天禀赋说 提出禀气的厚薄决定寿命长短的观点。认为,生育过多,往往影响下一代健康,提倡少生少育。此将优生及长寿联系起来探讨,极有见地,大大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66五、神农本草经重药补 神农本草经(东汉),共载中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药物为补养之品,计120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功效,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

27、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67健康小验方:“益气活血方(经验方)西洋参(红参)、丹参、西洋参(红参)、丹参、三七、山楂三七、山楂天草丹参保心茶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国药茶 68n东晋医家葛洪 “养生以不伤为本”n南朝养生家陶弘景 著养性延命原一书,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养生学专著。书中论述的养生法则和方术有:顾四时、调情志、节饮食、宜小劳、慎房事、行气吐纳等。69n孙思邈千金要方、摄养枕中方。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第二,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第三,强调房中补益。第四,

28、重视妇幼保健。第五,融道、佛、儒、医于一体,收集、整理、推广养生功法。70n 报道的最长寿者,是中国长寿气功养生家李庆远,他生于清康熙十八年,死于民国二十四年(1679-1935),享年256岁。李庆远原籍云南省,90多岁时到四川省开县定居,一直到去世。n据2000年统计,中国现有百岁寿星一万人,2002年全世界百岁寿星共约21万人,平均百万分之33.39。中国贵州的龚来发,1996年去世时147岁;四川青城山采药道人李青莲去世时154岁;伊朗老妇穆赫辛,1997年161岁;日本有个叫满平的,长寿242岁,妻221岁,儿196岁,儿媳193岁,孙子151岁,孙媳138岁。71天年天年n天年,就

29、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养身论亦说:“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此外,老子、王冰也都认为天年为120岁。n西德著名学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n120岁的天年期限及一般的长寿调查资料相符。当然,从古至今超过这一生理极限的例子也不少。72天年的科学依据天年的科学依据n1、科学研究表明,各种动物的寿命期约是其生长期的5至7倍。人的生长期为2

30、0至25年,那么自然寿命应该是100至170岁。n2、有科学家认为,一般哺乳动物最高寿命约相当于它的性成熟期的8至10倍,人的性成熟期是14至15岁,据此推算,人的自然寿命应该为110至150岁。n3、从胚胎细胞分裂次数来分析,人类胚胎细胞分裂的次数是50次,而平均每次分裂周期是2.4年,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20年。n4、人的怀孕期平均为266天,以自然界在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或组织的变异时间推算,人的自然寿命的最高点为167岁。73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佛家养生思想的传入 隋唐隋唐中国佛教的极盛时期。佛学的传入,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佛学中也含有及佛教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有关养生健身的

31、思想、观点和方法,汉唐时期的养生家们既取其养生作用之长,纳入中医养生思想之中。74n以“彻悟成佛”为最终目标n以“参禅”为主要方法n强调人及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n有诸多戒律约束,使人专心修禅75以以“彻悟成佛彻悟成佛”为最终目标:为最终目标:佛学本身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彻悟成佛”,然而没有健康的身体就不能进行修炼,所以佛学中也含有及佛教教义结合在一起的有关养生健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76以以“参禅参禅”为主要方法:为主要方法:禅是禅那(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故称参禅。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

32、,静坐气功,只是修禅的形式或基础,并非修禅目的,但初学静坐的人必须懂得这些调身调气的方法,使身心保持健康状态,以保证修禅的顺利进行。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养生家则将此融入吐纳导引健身功之内,成为以静坐为特点的健身功法。77强调人及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强调人及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佛学讲求调理人及自然、社会的“互存关系”,重视环境调养,植树造林,行医施药等公益事业。寺院地址的选择,十分讲究,为养生调摄增添了不少内容。78有诸多戒律约束,使人专心修禅:有诸多戒律约束,使人专心修禅:佛家有很多戒律,如五戒、十戒、普萨戒等。以使人专心修禅,提高道德品质的修养。这种思想被吸收而融入养生学中

33、,充实了养生学中“养神”、“固精、“节欲”等方面内容。79 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涌现出了不少养生学家及养生专著,尤其是金元的学术争鸣,更促进了养生学的发展。宋元时期不仅充实和发展了前人的养生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对老年病学的防治和摄生保健有了突出的发展,形年了比较完备的体系。中医养生学发展至此,其理论渐趋完备,其方法更加丰富。8081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养生保健方法的日臻完备 圣济总录,官方出版。共二百卷,二百多万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及养生、杂治等分66门。该书前

34、数卷大量论述了当时流行的“运气”学说,而且对养生保健的一些方法做了相当详尽的介绍。太平圣惠方,不仅是一部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书,而且载有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及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8182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 在唐代孙思邈重视老年保健的基础上,宋元医家、养生家寻求新的老年保健方法,全面认识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丰富老年人的治疗保健原则和方法,促进了老年医学的发展。宋代陈直撰养老奉亲书,现存最早的一部老年保健学著作。元代邹铉在此书的基础上继增三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是老年医学专书。元代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是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食养食疗

35、专著。82中医养生保健专著的撰辑和出版是养生学史的鼎盛时期。养生重养生重“命门命门”以赵献可、张景岳为代表的温补派,主张用温补药物峻补命门。认为命门真火乃人身之宝,主张养生及治病,均以保养真火为要。83n鸦片战争后,使祖国医学横遭摧残。中国养生学也因之而濒于夭折,养生著作很少,理论和方法亦无任何进展。n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养生学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已开始从临床医学逐渐转向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传统的养生保健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蓬勃向上的局面。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84一、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一、预防保健取得显著成就二、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二、建立养生保健的科研机构三、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三、理论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四、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四、开展社会性保健教育五、培养传统养生专业人才五、培养传统养生专业人才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85健康方法推荐:“312经络锻炼法 312经络锻炼法是根据黄帝内经中医传统经络学说提出的百岁健康锻炼法,通过穴位按摩、腹式呼吸和以两腿下蹲为主的运动来激发人体经络,从而达到经络“行气血、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的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86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