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一节 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及其分布1、正常菌群:寄生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开放性部位,经过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微生物群。由于以细菌为主,因而通称为正常菌群。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分布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生物拮抗(antagonism)(1)生物屏障作用 屏障和占位性保护微菌落:一个细菌种系形成的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菌落生物膜:一个细菌种系或不同细菌种系及其分泌物形成的膜性结构
2、(2)化学屏障作用 产生有害代谢产物(3)营养竞争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营养作用3、免疫作用4、抗衰老作用 SOD5、抗肿瘤作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1、口腔2、食管与胃3、肠道 小肠 大肠4、阴道5、呼吸道6、皮肤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n微生态平衡(microeubisis):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性动态平衡组合。n微生态失调(micro
3、dysbisis):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由生理性组合变为病理性组合。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微生态平衡的标准1、宿主因素2、正常微生物群(1)定位(location)(2)定性(quality)(3)定量(quantity)菌群失调:在微生态环境中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3、环境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微生态失调的主要原因1、使用抗生素 二重感染2、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定位转移 横向转移 向周围转移 纵向转移 由表层向
4、深层转移 血行转移 菌血症 异位病灶3、其他 免疫抑制剂、激素、射线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1、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2、保护好微观生态环境3、增强机体免疫力4、合理使用抗生素5、微生态调节剂的使用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基本概念1、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由正常菌群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发生定位转移或菌群失调等特定条件下引起的感染。2、机会性致病菌(opportunisticpathogen):能引起机会性感染的
5、所有微生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机会性致病菌及其主要特点(一)常见的机会性致病(二)机会性致病菌的主要特点1、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2、常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3、新的机会性致病菌不断出现(三)感染条件1、定位转移2、菌群失调3、免疫功能下降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一、概述1、概念: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又称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主要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的其他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发生或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文
6、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医院感染的特点(1)感染对象:一切在医院内活动的人群(2)感染地点:医院内(3)感染时间:住院期间或出院不久后发生(4)感染的病原体:机会致病菌(5)感染来源:内源性感染(6)传播方式与途径:接触(7)治疗:较难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医院感染的分类(一)按微生物来源分类1、内源性感染:自身医院感染,病原体主 要是正常菌群。2、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环境感染(二)按感染部位分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
7、医院感染的微生物(一)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特点1、主要为机会致病微生物2、常具有耐药性3、常发生种类的变迁4、适应性强(二)医院感染的主要微生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四、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一)易感对象 免疫力低下者(二)诊疗技术与侵入性检查和治疗1、诊疗技术 器官移植 透析2、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五、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消毒灭菌(二)隔离预防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或带菌者传给其他人群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三)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
8、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七章 消毒与灭菌基本概念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防腐(antisepsis):体外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的方法。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人体内部或外部细菌 生长繁殖的方法。无菌(asepsis)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一、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160170/2h)红外线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pas
9、teurization煮沸法流动蒸气消毒法间歇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 121,15个大气压,20分钟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辐射杀菌法紫外线 265266nmn杀菌原理n用途与缺陷电离辐射 、射线微波三、滤过除菌法 0.22um,不耐热血清等,空气四、超声波杀菌法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n使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n干扰微生物酶系统和影响其代谢n损伤细胞膜选择原则n效果好n毒力低n便宜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
10、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消毒剂的主要种类一、消毒剂的主要种类类别类别作用机制作用机制常用种类常用种类酚类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石炭酸石炭酸醇类醇类蛋白变性蛋白变性乙醇乙醇氧化剂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氧化、蛋白沉淀高锰酸钾、过氧乙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碘酒酸、碘酒重金属盐重金属盐氧化、蛋白酶变性氧化、蛋白酶变性红汞、硫柳汞红汞、硫柳汞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 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新洁尔灭新洁尔灭染料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干扰氧化、抑制繁殖龙胆紫龙胆紫酸碱类酸碱类破坏膜、壁,蛋白凝固破坏膜、壁,蛋白凝固 醋酸、生石灰醋酸、生石灰烷
11、化剂烷化剂蛋白质、核酸烷基化蛋白质、核酸烷基化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消毒剂的应用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n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n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n温度n酸碱度n有机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八章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一、病原菌检测1、标本的采集与运送2、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1)显微镜 普通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2)染色法 革兰染色法:原理:1)等电点不同 2)RN
12、A镁盐含量不同 3)细胞壁结构不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方法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革兰阳性菌:紫色 革兰阴性菌:红色结果结果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分离和鉴定(1)培养特征(2)形态特征(3)生化反应(4)血清学鉴定(5)动物试验(6)药物敏感试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四节 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自然主动免疫(感染)固有免疫 自然被动免疫(胎盘或母乳)特异性免疫 人工主动免
13、疫(接种疫苗)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注入抗毒素)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人工主动免疫概念: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一)疫苗概念:是用各种微生物及其成分制备的用于预防相应传染病的抗原性生物制品。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疫苗的分类(1)死疫苗(killed vaccine):亦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vaccine),是用理化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抗原性的一种生物制剂。优点:安全、有效、易于保存
14、缺点:接种剂量大 接种次数多 只激发体液免疫,且副反应明显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活疫苗(living vaccine):亦称减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是通过毒力变异或人工选择培养而获得的减毒或无毒株,或从自然界直接筛选培养的弱毒或无毒株制备的疫苗。优点:接种量小、次数少、副反应轻、免 疫效果好、持久缺点:不稳定、易失活、毒力回复突变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新型活疫苗4、基因工程疫苗5、重组载体疫苗6、合成疫苗7、亚单位疫苗 仅由微生物的某些成分组成8、D
15、NA疫苗 基因疫苗或核酸疫苗9、转基因植物疫苗10、治疗疫苗(二)类毒素(toxoid)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人工被动免疫概念:是被动输入现成的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主要用于应急性治疗和预防。1、抗毒素(antitoxin)2、抗菌血清3、免疫球蛋白4、其他免疫制剂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细菌感染的治疗抗菌药物:指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以及微生物合成的抗生素类药物。(一)抗菌药物的种类:1、-内酰胺类2、大环内酯类3、氨基糖苷类4、四环类5、其他:氯霉素、磺胺类、奎诺酮类等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影响细胞壁的合成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3、影响蛋白质的合成(1)作用于30S亚基(2)作用于50S亚基4、影响核酸代谢的药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小 结1、正常菌群的概念及生理作用2、菌群失调的概念3、医院感染的概念及特点4、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5、常用的物理消毒法6、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