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溃疡性结肠炎大学课件l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l一、环境因素一、环境因素l经济越发达,发病率越高,饮食因素不明。经济越发达,发病率越高,饮食因素不明。l二、遗传因素二、遗传因素lIBD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单卵双胞高于双卵双胞;单卵双胞高于双卵双胞;IBD的易感位点位于的易感位点位于第第3、7、12、16号染色体上。号染色体上。HLA-B11和和HLA-B7者较多。者较多。l三、感染因素三、感染因素 副结核分支杆菌和麻疹病毒可能与副结核分支杆菌和麻疹病毒可能与CD有有关;关;转基因或基因敲
2、除转基因或基因敲除IBD模型;模型;临床细菌滞留与粪便转流;临床细菌滞留与粪便转流;抗生素对某些抗生素对某些IBD有效。有效。l四、免疫因素四、免疫因素在在IBD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很多。研究很多。肠外并发症、自身抗体、激素有效。肠外并发症、自身抗体、激素有效。UC的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的T细胞反应趋于细胞反应趋于增强;增强;UC为为Th2型反应;型反应;CD为为Th1型反应。型反应。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 IL-2、IL-4、IFN-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 IL-10和和TGF-
3、促炎症性细胞因子促炎症性细胞因子 IL-1、IFN-和和IL-6趋化因子趋化因子IL-8等共同参与。等共同参与。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易感者遗传易感者 启动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启动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 统统 免疫反应和炎症免疫反应和炎症 肠道菌丛肠道菌丛 第二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黄纯炽黄纯炽颗粒状,血管模糊,脆易出血,附脓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3、黏膜活检:炎症改变4、钡剂灌肠:黏膜粗乱锯齿状改变 铅管状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在IBD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很多。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对症治疗(需防止中毒性巨结肠)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
4、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体征:左下腹压痛最常见,可无其他体征。铅管状改变;灭滴灵、激素、云南白药、锡类散等。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3、其他:大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偶见瘘管形成、肛周脓肿。IBD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2)ESR增快-活动指标之一(3)PT延长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在IBD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很多。(2)ESR增快-活动指标之一(3)PT延长l1、大体、大体l(1)直肠和乙状结肠)直肠和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
5、全结肠l(2)累及回肠末端者,称倒灌性回肠炎)累及回肠末端者,称倒灌性回肠炎l(3)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l2、基本病理变化、基本病理变化 l1)腺体紊乱破坏,基底膜断裂、消失)腺体紊乱破坏,基底膜断裂、消失 l2)多种炎细胞浸润)多种炎细胞浸润 l3)隐窝脓肿形成、浅溃疡;通常不超过黏膜)隐窝脓肿形成、浅溃疡;通常不超过黏膜和黏膜下层,爆发除外和黏膜下层,爆发除外 l4)黏膜下层水肿和纤维化;短缩变形、结肠)黏膜下层水肿和纤维化;短缩变形、结肠袋消失和狭窄袋消失和狭窄 l5)上皮再生)上皮再生 l6)少数癌变)少数癌变l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偶
6、有爆发l1、消化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 l(1)腹泻:一般均有。糊状,混有黏液、脓)腹泻:一般均有。糊状,混有黏液、脓血,或只有黏液脓血而无粪质,常伴里急后重。血,或只有黏液脓血而无粪质,常伴里急后重。(2)腹痛:轻者或缓解期无,多为左下腹或)腹痛:轻者或缓解期无,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有疼痛下腹阵痛,有疼痛-便意便意-便后缓解的特点。便后缓解的特点。若结肠扩张或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若结肠扩张或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3)其他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其他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鼓肠、腹部压痛、肠鸣消失,血白细胞
7、增高、X线示结肠扩张,易穿孔,预后差。HLA-B11和HLA-B7者较多。IBD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SASP:首选,轻、中者,或重者续治,疗程12年,有防止复发的作用。3、免疫学检查(1)血清IgG、A、M增高(2)Ts细胞减少Th/Ts(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体征:左下腹压痛最常见,可无其他体征。(2)累及回肠末端者,称倒灌性回肠炎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糜烂、溃疡和假息肉
8、形成。短缩变形、结肠袋消失和狭窄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颗粒状,血管模糊,脆易出血,附脓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3、黏膜活检:炎症改变4、钡剂灌肠:黏膜粗乱锯齿状改变 铅管状3、免疫学检查(1)血清IgG、A、M增高(2)Ts细胞减少Th/Ts(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排除相关疾病后可按以下标准诊断:1、临床+结肠镜三项之一和/或活检2、
9、临床+钡剂灌肠三项之一3、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4、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无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四)灌肠治疗:左半结肠效果好,所用药物: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表现灭滴灵、激素、云南白药、锡类散等。最重要的手段,可定病变特征和范围,可活检。趋化因子IL-8等共同参与。5-ASA:奥沙拉秦、爱迪莎等。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l体征:左下腹压痛最常见,可无其他体征。体征:左下腹压痛最常见,可无其他体征。重症或爆发型者可有腹膜刺激征重症或爆发型者可有腹膜刺激征2、全身表现、全身表现(1)可有发热)
10、可有发热(2)病情活动或恶化者可有衰弱、消瘦、贫血、)病情活动或恶化者可有衰弱、消瘦、贫血、水与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及营养障碍。水与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及营养障碍。3、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硬化葡萄膜炎、结节性红斑、口腔溃疡、硬化性性 胆管炎、血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脾肿大胆管炎、血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脾肿大,发生率低于发生率低于Crohn病。病。l临床分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临床分型: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爆发型急性爆发型分级:分级:轻:轻:6次次/日,粘血便,日,粘血
11、便,37.5,血沉,血沉30mm/h范围:直肠、直乙、左半、右半、区域、全结肠范围:直肠、直乙、左半、右半、区域、全结肠分期:活动期或缓解期分期:活动期或缓解期最重要的手段,可定病变特征和范围,可活检。最重要的手段,可定病变特征和范围,可活检。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重症患者慎防穿孔。重症患者慎防穿孔。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表现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抗生素应用(继发感染时)肠外并发症、自身抗体、激素有效。排除相关疾病后可按以下标准诊断:1、临床+结肠镜三项之一和/或活检2、临床+钡剂灌肠三项之一3、不典型临床表
12、现+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4、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无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在IBD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很多。4-ASA:保留灌肠有效。1、粪常规:黏液脓血便,红、白细胞和巨噬细胞2、血液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多,血红蛋白降低。铅管状改变;灭滴灵、激素、云南白药、锡类散等。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3)其他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
13、(4)C-反应蛋白增高-活动指标之一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2)累及回肠末端者,称倒灌性回肠炎在IBD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很多。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3)隐窝脓肿形成、浅溃疡;5-ASA:奥沙拉秦、爱迪莎等。5-ASA:奥沙拉秦、爱迪莎等。l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l气钡双重造影利于观察黏膜水肿和溃疡。气钡双重造影利于观察黏膜水肿和溃疡。l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l 铅管状改变;铅管状改变;l 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l重症或爆发
14、型不宜。重症或爆发型不宜。l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l2、结肠镜改变:弥漫性炎症,多发性、结肠镜改变:弥漫性炎症,多发性浅溃疡;浅溃疡;颗粒状,血管模糊,脆易颗粒状,血管模糊,脆易出血,附脓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出血,附脓血性分泌物假性息肉3、黏膜活检:炎症改变、黏膜活检:炎症改变4、钡剂灌肠:黏膜粗乱锯齿状改变、钡剂灌肠:黏膜粗乱锯齿状改变铅管状铅管状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l要鉴别和排除的疾病要鉴别和排除的疾病 1、慢性细菌性痢疾 2、慢性阿米巴痢疾 3、克罗恩病 4、结肠癌 5、IBS 6、血吸虫病等。l目的:急性发作,缓解
15、病情,减少复发,目的:急性发作,缓解病情,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防治并发症l(一)一般治疗:(一)一般治疗:l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l 饮食营养饮食营养l 对症治疗(需防止中毒性巨结肠)对症治疗(需防止中毒性巨结肠)l 抗生素应用(继发感染时)抗生素应用(继发感染时)l(二)水杨酸制剂(二)水杨酸制剂lSASP:首选,轻、中者,或重者续治,首选,轻、中者,或重者续治,疗程疗程12年,有防止复发的作用。年,有防止复发的作用。l 5-ASA:奥沙拉秦、爱迪莎等。口服。:奥沙拉秦、爱迪莎等。口服。l 4-ASA:保留灌肠有效。:保留灌肠有效。l 注意副作用。注意副作用。l(三)肾上腺皮质激素(三)肾上腺皮
16、质激素l 用于重型或爆发型或有肠外表现者。用于重型或爆发型或有肠外表现者。l 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强的松l 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减停SASP防止复发。防止复发。IBD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经济越发达,发病率越高,饮食因素不明。短缩变形、结肠袋消失和狭窄5-ASA:奥沙拉秦、爱迪莎等。(2)累及回肠末端者,称倒灌性回肠炎5%,见于爆发型或重型者,与累及肌间神经丛有关。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水与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及营养障碍。肠外并发症、自身抗体
17、、激素有效。最重要的手段,可定病变特征和范围,可活检。排除相关疾病后可按以下标准诊断:1、临床+结肠镜三项之一和/或活检2、临床+钡剂灌肠三项之一3、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4、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无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IBD的易感位点位于第3、7、12、16号染色体上。灭滴灵、激素、云南白药、锡类散等。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3、其他:大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偶见瘘管形成、肛周脓肿。3)隐窝脓肿形成、浅溃疡;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 IL-2、IL-4、IFN-特征:
18、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抗生素对某些IBD有效。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1)直肠和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3)其他症状: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5,血沉30mm/h范围:直肠、直乙、左半、右半、区域、全结肠分期:活动期或缓解期(2)病情活动或恶化者可有衰弱、消瘦、贫血、3、其他:大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偶见瘘管形成、肛周脓肿。体征:左下腹压痛最常见,可无其他体征。(2)累及回肠末端者,称倒灌性回肠炎3、其他:大出血、急性穿孔、肠梗阻,偶见瘘管形成、肛周脓肿。IBD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3)连续性非
19、节段性分布(1)直肠和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氢化考的松、地塞米松强的松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表现(2)ESR增快-活动指标之一(3)PT延长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趋化因子IL-8等共同参与。4-ASA:保留灌肠有效。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排除相关疾病后可按以下标准诊断:1、临床+结肠镜三项之一和/或活检2、临床+钡剂灌肠三项之一3、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4、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无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
20、因素有关。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5-ASA:奥沙拉秦、爱迪莎等。(3)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排除相关疾病后可按以下标准诊断:1、临床+结肠镜三项之一和/或活检2、临床+钡剂灌肠三项之一3、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4、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无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2)病情活动或恶化者可有衰弱、消瘦、贫血、1、慢性细菌性痢疾排除相关疾病后可按以下标准诊断:1、临床+结肠镜三项之一和/或活检2、临床+钡剂灌肠三项之一3、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4、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无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
21、疑诊”。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HLA-B11和HLA-B7者较多。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2)ESR增快-活动指标之一(3)PT延长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经济越发达,发病率越高,饮食因素不明。3、免疫学检查(1)血清IgG、A、M增高(2)Ts细胞减少Th/Ts(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
22、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2、直肠结肠癌变:国外:5-10%,国内30mm/h范围:直肠、直乙、左半、右半、区域、全结肠分期:活动期或缓解期(2)病情活动或恶化者可有衰弱、消瘦、贫血、肠外并发症、自身抗体、激素有效。环境因素(3)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IBD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2)ESR增快-活动指标之一(3)PT延长在IBD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很多。肠
23、道菌丛3、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3)隐窝脓肿形成、浅溃疡;若结肠扩张或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5%,见于爆发型或重型者,与累及肌间神经丛有关。5%,见于爆发型或重型者,与累及肌间神经丛有关。(3)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肠外并发症、自身抗体、激素有效。(1)直肠和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经济越发达,发病率越高,饮食因素不明。(1)直肠和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全结肠在IBD的发生、发展、转归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很多。遗传易感者 启动肠道免疫和非免疫系 统 免疫反应和炎症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C-反应蛋白增高-活动
24、指标之一短缩变形、结肠袋消失和狭窄促炎症性细胞因子 IL-1、IFN-和IL-6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溃疡性结肠炎的早期表现IBD的易感位点位于第3、7、12、16号染色体上。排除相关疾病后可按以下标准诊断:1、临床+结肠镜三项之一和/或活检2、临床+钡剂灌肠三项之一3、不典型临床表现+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4、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无结肠镜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3、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 IL-2、IL-4、IFN-短缩变形、结肠袋消失和狭窄IBD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率显著高于
25、一般人群;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水与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及营养障碍。特征:肠壁边缘呈毛刺样或锯齿状改变;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与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5-ASA:奥沙拉秦、爱迪莎等。多数慢性起病,少数急起,偶有爆发3、肠外表现:杵状指、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单卵双胞高于双卵双胞;病情控制后减量,维持月余或数月 减停SASP防止复发。(3)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2)病情活动或恶化者可有衰弱、消瘦
26、、贫血、UC的T细胞反应趋于低下,CD的T细胞反应趋于增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2)病情活动或恶化者可有衰弱、消瘦、贫血、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3、免疫学检查(1)血清IgG、A、M增高(2)Ts细胞减少Th/Ts(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SCA)l(四)灌肠治疗:左半结肠效果好,所(四)灌肠治疗:左半结肠效果好,所用药物:用药物:l 灭滴灵、激素、云南白药、锡类散等。灭滴灵、激素、云南白药、锡类散等。l(五)其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五)其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孢霉素孢霉素A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