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醫學系招生人數醫學系招生人數及及基層醫師人力規劃基層醫師人力規劃摘要全民健保醫療生態產生很大變化醫師醫療體系中最重要的人力資源醫師人力需求之主要議題全部醫師供需量之人力預估及基層醫師之人力需求醫師人力目標 (1)以每750人一位醫師為政策目標 (2)醫學系招生以人口為基準 (3)醫師生產力 (4)醫師服務年限 (5)健保制度改革方向 (6)各醫學院校教學資院與教育品質 (7)醫療科技發展情況 (8)其他 近年來台灣醫師人力資源增加的趨勢:超過經建會醫師人力的政策目標,為避免醫師過剩造成社會問題,全國醫學系招生人數上限以1,300名為原則,以後由各醫學校院案評鑑結果作招生人數之調整。加強一般醫學
2、教育:建立基層醫師(包括一班內科、家醫科、一般兒科、一般婦產科醫師)之培訓制度,提升基層醫療品質,改善邊遠地區醫師人力不足現象。社區為導向以病人為中心之整合照護制度:落實分級醫療與轉診及充實基層醫師人 力,以因應社會的健康需求。現況陳述現況陳述 一、醫學系在學及畢業人數一、醫學系在學及畢業人數 我國設有醫學系的大專院校共我國設有醫學系的大專院校共11所,兩個中醫學系,畢業生大所,兩個中醫學系,畢業生大部分從事西醫工作:部分從事西醫工作:(1)國立台灣大學(2)國立成功大學(3)國立陽明大學(4)私立台北醫學院(5)私立長庚大學(6)私立中國醫藥學院私立中國醫藥學院(7)私立中山醫學院私立中山醫
3、學院(8)私立高雄醫學大學私立高雄醫學大學(9)私立慈濟暨人文社會學院私立慈濟暨人文社會學院(10)國防醫學院國防醫學院(11)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輔仁大學醫學院醫學系一、醫學系在學及畢業人數71年至87年:醫學系畢業生15,843人 中醫系畢業生2,616人 女性分別有2,288和436人88年:醫學系在學人數7,170人 中醫係1,353人 醫學系畢業生987人,中醫係畢業生216人,共計有1,203人 89年起:七年內每年畢業人數將可能為1,117人質1,336人一、醫學系在學及畢業人數民國39年至民國87年:中醫師特考及格人數為2,749人,其中66年至75年由1,309人,78年至8
4、7年僅有777人,而76年至77年並未舉辦該項特考。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布根據衛生署醫療機構現況及醫院醫療服務量計,台灣地區歷年醫療機構及其他醫療事業機構職業醫事人員數民國88年底:職業醫師共有28,216人,人口數為22,092,387,平均每位醫師服務783人;同年底中醫師有3,546人;若中西醫師合併計算,88年底我國醫師共有31,762,平均每696人有一位醫師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布以醫療區域統計醫師人數之地理分布,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民國88年底醫師比例:最高的為台北醫療區域每萬人口為16.179 最低的為雲林醫療區域每萬人口只有7.08中醫師的分布比例:台中醫療區域最多每萬人口約
5、3.10 台北醫療區域約僅其半數約1.58 最少的是澎湖及金馬兩外島地區,均只有0.34 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布以各縣市擁有之醫師人數統計醫師之地理分布,88年由衛生署統計:1.23%的醫師,6467人,在台北服務2.9%,2626人,在台北縣執業3.台東縣及嘉義縣為台灣島內醫師最少的兩個縣份,各僅有醫師100仁和44人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布以醫師服務區域涵蓋面積之大小,以及特殊與一般地理環境中醫師人數之比較可知:北部地區土地面積最小,只有7353.40平方公里,但醫師人數最多,中醫師人數亦最多。東部地區土地面積最廣,有8143.82平方公里,而醫師及中醫師人數卻最少。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布北
6、部地區的高山面積比例達40.38%,僅次於南部地區的34.54%,但醫師分部是最密集的,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78位醫師,比鄰近的台北縣多出了22.40位。亦屬於北部地區的宜蘭及新竹兩縣,各有多達66.19%及40.73%的高山地區,醫師的分部也只比中部地區的南投縣和彰化縣、南部地區的嘉義及東部地區的台東和花蓮稍微密集,每平方公里各有醫師0.22位及0.23位。二、醫生人數之地理分布土地面積最大,高山地區最廣的台東及花蓮縣,每平方公里的醫生人數也是全國最少的兩個縣份,但較特別的是花蓮的高山地區雖較台東為廣,但醫師的密集度卻比台東縣稍高。另外以雲林為例,說明高山地區佔地較少醫師的分布也未必較為密集
7、,全縣境內僅有4.33%的高山地區,只比彰化和澎湖兩縣多,顯見尚有除了高山以外的其他地理因素影響醫師的分布。三、醫師之工作場所之民國88年第,我國有634家醫院,中醫醫院66家,準所17,070家,於醫院服務之醫師有17,393人,中醫師有562人,各佔該年底醫師與中醫師總執業人數之61.6%和15.8%。依醫院評鑑等級分,88年底有16,778位醫師和213位中醫師是在評鑑醫院工作,其中區域醫院或更高評鑑等級之醫院有11,147位醫師,213為中醫師,地區醫院只有2,296人,沒有中醫師,而評鑑醫院中並無中醫醫院。三、醫師之工作場所以醫院型態分:綜合醫院擁有13,742位醫師和293為中醫師
8、。一般醫院有2,970為中醫師及15為中醫師。專科醫院有373位醫師與14位中醫師。精神科醫院有醫師263人。特殊科醫院有3位醫師。慢性醫院有42位醫師。中醫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各有40位和300位中醫師。三、醫師之工作場所 以醫療院所權屬分,以3家公立醫學院附設醫院擁有最高比例之醫師人數,共有1,338人,平均每家有446位醫師;其次為8家私立醫學院附設醫院,平均每家有161.4人。而公立診所(衛生所)和私立診所合計有10,757位醫師,平均每家僅有0.95位和0.62位醫師。四、醫師之專科分布77年至87年:衛生署合計公告有23,693為專科醫師。89年8月中旬:衛生署共發出專科醫師證照 數
9、為27,876。若醫師服務年限可達30年,且88年底值夜醫師人數(28216)完全涵蓋這27,876為專科醫師,那麼目前執業而未具專科醫師執照之醫師可能僅有340位。問題與影響因素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1.供給面:(1)醫師生產力:在未來針對醫師人力評估時,我們不只需考慮全國的醫師人數,更應加入醫師個人的工作時數、單位時間服務量、執業年限,甚或可更進一步將不同性別、不同職級的醫師生產力作更詳盡的分類計算。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1.供給面 (2)工作內容:在地區教學醫院等級以上的醫院中工作,提供醫療服務不再是唯一的任務,服務、教學、研究都涵蓋在其中。以台灣的例子而言,
10、由於尚未建立健全的基層醫師培訓制度,由專科醫師擔任著第一線的基層醫療服務工作。因此,若根據現狀推估醫師人力需求,將會導致人力偏差估計。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1.供給面:(3)其他醫事人力:在評估人力的同時,其他醫事人力隻考量亦屬相當重要之一環。在從事醫療相關的活動時,有許多是護理人員、醫師助理可以參與的。如有足夠的相關醫事人員,則可大幅提昇醫師工作效率。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2.需求面:(1)人口組成: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數的7%以上,因而步入老年國家。除了老人外,青少年及婦女的醫療健康問題各有特徵,因此人口組成因素不論是年齡、性別等,都應納入估計醫
11、療需求的因素內。一、合理評估醫師人力供給需求量之依據2.需求面:(2)疾病類型:從以往的傳染性疾病居多轉移至面性病為主,社會對醫療的需求已大大的不同。因此,再評估醫師人力的同時,亦應從疾病類型的不同去衡量。二、基層醫師的定位與功能 醫師的人力供需,除了需考慮人數之外,另一重要議題是醫師的專業分布,而預估醫師專業分部的根本問題是:我們要不要建立分及醫療即轉診制度。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則必須先考慮再社區從事第一線的、一般性醫療照護工作的基層醫師的需求量。再台灣則因醫學教育體系並未建立健全的基層醫師培育制度,醫療政策及全民健保也為落實分級診療即轉診制度,導致基層醫師之角色定位及功能模糊,造成專科醫師人
12、力需求的爭議。因此,在政策上,確定是否實施轉診制度並釐清基層醫師的定位及功能是基本的課題。政策建言一、全部醫師之供需量我國醫師人力目標,除依據經建會會議決定,以每750人口一位醫師為政策舖標及醫學系招生名額以人口為基準訂定外,同時亦需考慮醫師生產力、醫師服務年限、健保制度改革方向、各醫學院校教學資源與教育品質、醫療科技發展情況及其他因素。二、基層醫師之人力需求1.在醫療人力培育政策方面,依照近年來台灣醫師人力增加的趨勢已超過經建會醫師人力的政策目標,為避免醫師過剩造成社會問題,全國醫學系招生人數上限以1,300名為原則,以後由各醫學校院案評鑑結果作招生人數之調整。此外,應加強一般醫學教育:建立基層醫師(包括一班內科、家醫科、一般兒科、一般婦產科醫師)之培訓制度,提升基層醫療品質,改善邊遠地區醫師人力不足現象。二、基層醫師之人力需求2.再全民健保及醫療政策方面,宜改善過去重醫療而清寶健、重醫院而輕社區之缺失,重視基層醫師的功能。實施以社區為導向以病人為中心之整合照護制度,落實分級醫療與轉診,減少醫療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