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429教育学(一)终极绝杀30点.pdf

上传人(卖家):李老师yy 文档编号:379288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9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429教育学(一)终极绝杀30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自考00429教育学(一)终极绝杀30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页共 19页教育学(一)教育学(一)1.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孔孟老庄;学记中庸大学师说传习录四书集注等;(2)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等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创立:(1)培根培根:著作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观点:提出实验的归纳法实验的归纳法,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次提出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夸美纽斯夸美纽斯:著作大教学论大教学论(1632 年),观点: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3)卢梭卢梭:著作爱弥儿爱

2、弥儿(1693 年),观点:提出自然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认为儿童教育要远离城市,教育应从儿童的儿童的自然本性自然本性出发。(4)洛克洛克:著作教育漫画教育漫画,观点: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肯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建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绅士教育理论体系。(5)康德康德:著作康德论教育(1803),观点: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提出“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6)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观点: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3、7)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奠基人):著作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1806)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观点:提出科学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将心理学和哲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将心理学和哲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创办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标志教育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流派)(1)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梅伊曼和拉伊拉伊;教育观点:重视实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强调从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文化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

4、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狄尔泰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斯普朗格、利特等人;教育观点:教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人格培养完整人格;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3)实用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和克伯屈;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没有其他目的;学生在学校要学习社会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尊重学生成长的差异性学生成长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学

5、家凯洛夫凯洛夫、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第四,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紧密结合与生产劳动是紧密结合的。第五,揭示了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辩证关系。第六,使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方法论基础。(5)制度教育学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法国的乌里、洛布罗;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制度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制度是教育

6、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教育制度来完成社会的改革。(6)批判教育学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鲍尔斯、阿普尔鲍尔斯、阿普尔等;他们认为当代学校教育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当代学校教育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各种因素敏感起来,即通过对他们进行“启蒙”来消除学校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7、第 2页共 19页2.2.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教育的起源:(1 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神话起源说(最古老):代表人物:宗教;主张: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2)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沛西能能;主张: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动物界的生存本能。(3)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孟禄;主张: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无意识模仿”。(4)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凯洛夫;主张: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8、。统一。教育的发展阶段及特点:(教育的发展阶段及特点:(1 1)原始社会教育特点原始社会教育特点:教育水平低;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2 2)奴隶社会教育特点)奴隶社会教育特点: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 3)封建社会教育特点封建社会教育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阶级性,等级性、浓厚的宗教性;教育内容主要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教育经验,提出教育教学思想。(4 4)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特

9、点:教育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拨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师生关系民主化;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5 5)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点:)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特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3 3.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1)公共性(大众性、公平性)(2)生产性(人类的物质生产紧密结合)(3)科学性(科学教育、教育科学的指导)(4)未来性(未来社会的

10、发展趋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5)国际性(6)终身性(贯穿于人的一生)4.4.学校概述学校概述学校的功能学校的功能: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学制的概念:指由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现代学校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构成学制的构成:纵向的学校阶段(阶段性)和横向的学校系统(类型)构成学制的类型学制的类型:(1)单轨学制单轨学制(美国美国);(2)双轨学制双轨学制(欧洲欧洲:现代学制最先产生);(3)分支学制分支学制(苏联苏联):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我国现代学制的类型我国现代

11、学制的类型:(1)“壬寅学制壬寅学制”:产生于 1902 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但并未正式实施并未正式实施。(2)“癸卯学制癸卯学制”:1903 年,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3)“壬戌学制壬戌学制”:1922 年颁布,该学制首次规定了中小学的六三三制首次规定了中小学的六三三制。我国现行学制的纵向结构分类我国现行学制的纵向结构分类:(1)幼儿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第 3页共 19页现代教育的公益性的原则:(1)普遍受益原则;(2)非营利原则;(3)公正公平原则学校文化的形成:(1)教育者根据社会的特定要求及社会主

12、流文化的基本特征精心设计和有意安排的文化。(2)年轻一带的文化,主要来自学生团体中的各种习惯、风俗、价值观念等。是区别于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5.5.学校、家庭、社会学校、家庭、社会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对学生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因素。(1)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2)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3)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 1)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影响少年儿童发展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

13、因素。(2)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的家庭特点,会极大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孩子。(教授刘湘云对教授刘湘云对 128128 名名“健优儿童健优儿童”和和 128128 名一般儿童的家庭环境名一般儿童的家庭环境的对照调查的对照调查表明,不管文化程度高低,父母都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好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社会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对一个小学

14、生来说,对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1)社会群体: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既不应一概否定,又不能任其自由存在和发展,而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儿童正确地择友,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2)社会道德: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结合社会环境,清楚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3)社会文化: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干预学生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学校与家长应当在教育青少年儿童的过程中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起

15、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1 1)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一般性指导;针对性指导;分类指导;个别指导(2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的主要途径:(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

16、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6.6.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当代儿童发展观的进步及其主要内容当代儿童发展观当代儿童发展观中皮亚杰的观点及贡献中皮亚杰的观点及贡献(1)观点: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发展的根本原因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在遗传、环第 4页共 19页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三者之间,只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

17、真正起因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2)皮亚杰的贡献,在于明确揭示了儿童主体协调机制在连接刺激与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性作用,突出了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当代儿童发展观众当代儿童发展观众杜威杜威的观点及贡献的观点及贡献(1)观点: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等进行组织,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体,处于教育活动的中心地位;“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儿童的发展是其经验的改组和改造过程,他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从做中学做中学”。教育

18、就是要不断地为儿童的活动创造条件,调动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杜威的贡献:在肯定儿童主体重要性的同时,指出了环境条件的特点对于儿童主体发展的意义,尤其是对教育这一特殊的儿童生活环境的改造与控制,使其能适应儿童发展的倾向,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内涵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内涵:(1)儿童的发展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2)(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3)(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7.7.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1)顺序性:表现:儿童身体整体结构、行动能力、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

19、展(低级-高级、量变-质变);教学启示:循序渐进。(2)不平衡性:表现:不同的年龄期,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有明显差异。教学启示:抓住关键期。(3)阶段性:表现: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启示:分阶段教学,不能搞“一刀切”。(4)个别差异性:表现: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表现形式、内容、水平);教学启示: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勤能补拙)(5)互补协调性:表现: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教学启示: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听力障碍)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

20、用:(相对于影响儿童发展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力度而言,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 1)教育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时时关心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并以他们的感受为依据,来选择教育内容的展示方法、教育要求的表达方法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等。(2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

21、生的选择)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要给学生展现个性和按个性特点进行发展的机会。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方法和组织形式方面,都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长处,在学习内容上有所偏差,在学习方法上有自己的特点。(3 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8.8.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教师含义教师含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1)教师是专业人员(身份特征:学历、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身体状况)(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第 5页共 19页教师

22、职业的专门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带动了初等教育的普及,也促进了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教育结构日趋复杂和教育规模日趋扩大,专门培养教师的初等师范、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应运而生。教师职业的专业化: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高技术产业将成为经济部门的主导产业,人类逐渐转入学习化社会。教师职业不断地被延伸。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教师社会地位教师社会地位:(1)经济地位;(2)政治地位;(3)文化地位教师法律地位:(1)教师的职业性质;(2)教师法对教师身份的规定。从世界范围讲,教师的身份大致有公务员、雇员、公务员兼雇员三种类型。(3)从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

23、看:两者之间是行政管理者与行政相对人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4)从教师与学校的关系看:我国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聘任关系。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职业职业道德素养、教师职业知识知识素养、教师能力能力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德)职业道德素养(德)(1)指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是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和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2)内容内容主要包括主要包括: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教书育人,这是教师承担的历史使命;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职业知识素养(知)职业知识素养(知)(1)教师职业知

24、识素养是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2)内容包括:教育知识,这是教师从事育人工作应具备的重要知识。学科知识,这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主体。通识性知识,这是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职业能力素养(能)职业能力素养(能)(1)指教师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2)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9.9.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基本权利教师的基本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

25、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教师行使惩戒权)(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进修培训权)教师的义务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和组

26、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等。(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权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参加进修培训既是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10.10.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概述第 6页共 19页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概念: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来说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注: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教育目的的类型教育

27、目的的类型:(1)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2)个人的教育目的: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教育目的与邻近的概念:(1)教育目标: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甚至可以是每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2)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是一个国家教育工作总的要求,具有政策性的规定性和必须贯彻的强制性。其反映的教育目的也具有某些规定性或强制性。(3)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所有能够传递人类生产生活经验和精神文化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目的的功能

28、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1)哲学观念哲学观念(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目的论:领悟宇宙和人生的根本);(2)人性假设人性假设(性善论、性恶论);(3)理想人格理想人格(儒家以圣贤为奇教育目的;卢梭、洛克、杜威的教育观点)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社会历史条件。(基础和决定的性质)(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物质基础)的制约。(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个性发展

29、的规律特点。(4)教育目的的确立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制约。11.11.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指人类及其所有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他们的全部力量和全部才能。(1)发展主体既包括个人,也包括人类,它是个人与人类的统一。(2)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全面发展亦即自由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包括人的全部力量和全部才能,但重点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1 1)“人的全

30、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2)发展演变:萌芽期:雅典教育;发展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有夸美纽斯(“泛智”)、洛克(培养绅士)、卢梭(培养“自然人”)、欧文(儿童应受到全面教育)、裴斯泰洛齐(教育内容应该涵盖体育、智育、德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和斯宾塞(首次鲜明而正确地表达了智育、德育、体育三个教育学基本范畴)。(3)成熟期:代表人物:马克思、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内涵:(1)就个体活动的全面发展而言,学校应为学生将来实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自身活动的全面生成和丰富的目标奠定

31、丰厚的底蕴。(2)就个体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而言,全面发展的大教育应当矢志追求个体与外部世界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有机结合。(3)就个体的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而言,是要促进个体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全面发展。第 7页共 19页世界范围内对全面发展教育的阐述:(1)终身教育;(2)全民教育;(3)全纳教育12.12.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 年修正版)再次提到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对我国教育目的的思考:(1)突出“以人为本”;(2)道德培养上要突出知行合一突;(3)出创造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新教材新增内容】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新教材新增内容】(1 1)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有新理解)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有新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梦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就在于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就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2 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有新举措)促进

33、人的全面发展要有新举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努力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做到教育发展观与学生发展观的和谐统一。要切实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正确处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过程中诸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我国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我国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A.A.德育的功能德育的功能:(1)社会性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功能);(2)个体性功能:个体生存、发展、享用

34、;(3)教育性功能:整个教育活动精神本质的实现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内容:(1)理想信念教育;(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人文精神教育、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4)生态文明教育(节约教育、环境保护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适应社会生活等)德育的原则:(1)导向型原则;(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

35、;(5)发挥积极因素与客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6)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德育的方法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和品德评价法。B.B.智育智育的意义:(1)人的智慧水平有必要通过智育去培养。(2)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智育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必要条件)和发展智力。此外,还要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C C.美育功能美育功能:(1)直接功能:育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间接功能(附带功能):美育的育德、促智、健体等功能。(

36、3)“超美育”功能(超越性功能):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追求等(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说)美育的主要任务美育的主要任务:(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认识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D.D.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1)教育性;(2)技能性;(3)娱乐性学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的功能: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基本任务:(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

37、识第 8页共 19页技能;(3)培养体育乐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E.E.劳动教育劳动教育:(1)包括劳动思想观念教育、劳动技术知识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2)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措施。劳动教育的原则原则:(1)坚持思想引领;(2)坚持有机融入;(3)坚持实际体验;(4)坚持适当适度劳动教育的形式:(1)落实相关课程;(2)开展校内劳动;(3)组织校外劳动;(4)鼓励家务劳动。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

38、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的“两个全面”与职业技术教育等教育目标设置的不同)(2)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各育均有相对的独立性;现实或真正的教育应是一体的)(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具体要求)13.13.课程的一般范畴课程的一般范畴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目标的性质及其课程的关系区分)(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一定阶段特定课程领域的具体课程;(3)课程目标(更具体)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涉及具体范围):(1)布卢姆布卢姆: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当包括三个部分:认知领域

39、、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2)我国关于教育目标的水平研究:三育、五育的提法。课程本质观:(1)知识本位;(2)经验本位;(3)活动本位最常见、最一般的课程结构形态最常见、最一般的课程结构形态:(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课程的宏观结构。(2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某门课程内容的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内容范围、体系、课程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科书、实施教学和开展评价的直接依据。(3)教教科书科书:即课本。是教学大纲

40、的具体化。课程结构的其他形态:课程结构的其他形态:(1)学习者的不同学习方式是课程具体结构的基础。在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实践为主。(2)建立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结构。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主题;任务;评价标准课程的不同类别:(1)以培养目标为标准;(2)以课程的内容或范围为标准;(3)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标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1414 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教学活动的本质教学活动的本质:(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认识的对象是间接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表现为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认识的

41、方式是间接的:学生主要是通过读书、听讲、观察等方式接受现成的知识,然后通过作业、实验等方式应用。(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关于教学活动的本质的不同观点关于教学活动的本质的不同观点:(1)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发展说);(2)教学过第 9页共 19页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实践说)(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交往说)教学模式的概念: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种类:教学模式的种类:(

42、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概括化研究: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结构: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感知、理解)巩固知识检查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杜威设计教学法的一般程序: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a.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布鲁纳的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的一般进程: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一次或几次)做出结论b.瓦瓦 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解释作为范例的个别事物解释范例的类或属掌握规律范畴获得对自我或人

43、类的理解(2)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全面化的研究:最为全面、完整、具有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成果,他们提出了信息加工类、个人类、社会类、行为修正类 4 类教学模式共 25 种。信息加工类教学模式包括:概念获得模式、归纳思维模式、探究训练模式、先行组织概念模式、记忆模式、认知发展模式、生物科学探究模式;个人类的教学模式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群辩法模式、意识训练模式;社会类教学模式包括:课堂会议模式、直率性训练模式、群体调查研究模式、角色扮演模式、法理学探究模式、研究室训练模式、社会探究模式、社会模拟模式。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包括:相倚性管理模式、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控制模式、训

44、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减轻紧张模式、脱敏模式、使教与学的特点相适应的模式1515 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几种教学原则体系:几种教学原则体系:A.我国的教学原则体系我国的教学原则体系(苏联凯洛夫提出发展):直观性、启发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梁启超寻思只因巩俐梁启超寻思只因巩俐)(1)直观性直观性原则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帮助学生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陶行知“接知如接枝”)手段手段:实物直观-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音、录像、视频等。语言直观-教师对学生运

45、用形象化的语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记忆口诀:选首饰)(2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概念: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要求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要求如下:a.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选择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较复杂的思维活动)b.确

46、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合学生实际,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c.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概念: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的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了处理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不陵节而施之谓孙”)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a.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b.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第 10页共 19页c.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从实际出发,适当调整教学大纲教学速度,增删内容)(4)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概念:

47、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来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教师应保证学生学懂学会);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掌握记忆和遗忘规律);c.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调查、制作、实践);d.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控制作业量)(5)量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概念: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

48、以下要求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a.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b.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c.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6)“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原则:概念: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进行。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起来而提出的。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a.坚持正确的方向;b.严格遵守职业道德;c.实事求是。(防止形而上学,生拉硬扯);d.讲究教学艺术。(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概念: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

49、而提出。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a.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去尝试和探索);c.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各方面;结合本地区特点;注重中小学发展的实际);d.帮助学生总结收获(加以引导,让学生及时交流体验,表达感受)(8)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概念: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柴也愚,参也愚,师也辟,由也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a.充分了解学

50、生(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生活经历);b.尊重学生的差异;c.面向每一个学生(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任何学生)B.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系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系(他的根本思想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高难度原则。(反对量力性原则)高速度原则。(反对巩固性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C.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他主张课程应当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十分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教学原则是为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动服务的。动机原则:活动的激发、活动的维持、活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自考00429教育学(一)终极绝杀30点.pdf)为本站会员(李老师yy)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