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差别密度差别厚度差别厚度差别CTCT的历史的历史计算机体层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简称X X线线CTCT或或CT.CT.v 19671967年至年至19701970年英国工程师年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Hounsfield研制成功世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界上第一台CTCT扫描机。扫描机。v 19711971年年9 9月首台月首台CTCT机正式投入临床。机正式投入临床。v 19721972年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张年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张CTCT照片。照片。v HounsfieldHounsfield获得获得1979
2、1979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年度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重建重建&后处理后处理X线衰减线衰减X线线 发生发生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扫描部分扫描部分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显示存储系统显示存储系统螺旋螺旋CTCT的优势的优势 Water 水水Mamma 乳腺乳腺Air 空气空气Bone 骨骨Spleen脾脾Fat脂肪脂肪Pancreas 胰腺胰腺Lung肺肺Kidneys肾肾Adrenal Gland 肾上腺肾上腺Blood血血Heart心脏心脏Liver肝脏肝脏Intestine 肠肠Tumor瘤瘤Bladder膀胱膀胱300060400-100-200-900-1000相关组织的相关组织的CTCT值值
3、(HU)(HU)Hounsfieldunit+1000-10000Window width W 窗宽窗宽Window Level L-窗位窗位灰阶显示灰阶显示WhiteBlackCT 窗口技术窗口技术磁共振成像发展史磁共振成像发展史 19461946年年 美国两个研究小组同时发现磁共振现象。美国两个研究小组同时发现磁共振现象。19731973年年 LauterburLauterbur发明了发明了MRIMRI成像技术。成像技术。19771977年年 磁共振系统诞生。磁共振系统诞生。19781978年年 英国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磁共振图像。英国取得了第一幅人体头部的磁共振图像。19841984年
4、年 美国美国FDAFDA批准核磁共振使用于临床。批准核磁共振使用于临床。20032003年年 LauterburLauterbur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MRI)(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利用人体内原子核在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技术。MRIMRI的特点的特点质子进动质子进动陀螺运动陀螺运动B0ZXY 正常情况下,质子正常情况下,质子的的排列排列处于杂乱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虽然每章的状态。虽然每个质子本身具有磁个质子本身具有磁矩(矩(u),但磁矢量),但磁矢量互
5、相抵消,对外不互相抵消,对外不具备磁性。具备磁性。0 0:自然状态:自然状态 当把质子放入外磁当把质子放入外磁场(场(B0)中时,磁)中时,磁矩就会发生变化。矩就会发生变化。质子的排列方式仅质子的排列方式仅限于平行或反平行限于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两个方向。于外磁场两个方向。且且平行质子多于反平行质子多于反平行质子。平行质子。1 1:外磁场状态:外磁场状态 平行平行质子处于低能级,质子处于低能级,反平行质子处于高能反平行质子处于高能级,此时自旋系统处级,此时自旋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于平衡状态。但由于质子能级差在质子能级差在Z轴方轴方向上表现出一定的磁向上表现出一定的磁矩,磁矩总和产生纵矩,磁
6、矩总和产生纵向磁化向磁化(Mz)。2 2:纵向磁化产生:纵向磁化产生3 3:质子受到激励:质子受到激励4 4:横向磁化产生:横向磁化产生a a、质子接受射频脉冲,发生共振现象、质子接受射频脉冲,发生共振现象b b、质子向高能级跃迁,使纵向磁化变小、质子向高能级跃迁,使纵向磁化变小c c、质子进动初始相角同步,产生横向磁化、质子进动初始相角同步,产生横向磁化a a、射频结束瞬间,纵向磁化为零,横向磁化最大、射频结束瞬间,纵向磁化为零,横向磁化最大b b、反平行质子释放能量跃迁回平衡态,纵向磁化逐渐增大、反平行质子释放能量跃迁回平衡态,纵向磁化逐渐增大c、最后回归原始状态,纵向磁化恢复到最大、最后回归原始状态,纵向磁化恢复到最大6 6:MRMR不同组织不同组织MRMR的的T1T1,T2T2值及信号特点值及信号特点MR信号产信号产生、探测器生、探测器和编码和编码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显示与存储显示与存储MRMR胰胆管造影(胰胆管造影(MRCPMR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