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1522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张敬文张敬文 副教授副教授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第二章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 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二节:阴阳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 第三节:五行学说第三节:五行学说 第四节:中医思维方法的特点第四节:中医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一、精气的概念一、精气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

2、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在某种情;在某种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本原。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2)精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精气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气机与气化气机与气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管子内业管子内业“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

3、为人”;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三、关于古代气本源论三、关于古代气本源论1)宇宙的物质性)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万物来源于气2)万物的特性)万物的特性万物是形与气的统一体万物是形与气的统一体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气化气化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1)宇宙的物质性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万物来源于气中医学的哲学基础9 1)宇宙的物质性)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万物来源于气v易易-系辞系辞:“形而上者谓之

4、道,形而上者谓之道,v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下者谓之器。”v易易-系辞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v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v道德经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v 三生万物。三生万物。”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01)、)、宇宙宇宙的物质性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万物来源于气(1)道、无极、太虚道、无极、太虚(2)太一、太极、元气太一、太极、元气(3)阴阳、二仪、二阴阳、二仪、二(4)三、四象三、四象(5)八卦、万物八卦、万物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1(1)道)道v儒家:儒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生生不已。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生生

5、不已。”v道家:道家:“道之为物,为恍为惚,道之为物,为恍为惚,v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象,v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物,v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窈兮冥兮,其中有精,v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老子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2(1)道)道 道是宇宙自然中一种客观的不生不灭的物质。道是宇宙自然中一种客观的不生不灭的物质。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际无涯,遍布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际无涯,遍布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它可以化生它可以化生“一一”这种物质层次,这种物质层次,进而生发宇宙万物。进而生发宇宙万物。它贯穿于宇宙各个物质层次。它贯穿于宇宙各个

6、物质层次。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31)、)、宇宙宇宙的物质性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万物来源于气(1)道、无极、太虚道、无极、太虚(2)太一、太极、元气太一、太极、元气(3)阴阳、二仪、二阴阳、二仪、二(3)三、四象三、四象(5)八卦、万物八卦、万物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4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1)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于气2)万物的特性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5 2)万物的特性)万物的特性 任何物质都是由有形的实体和其周围无形的气所构成。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6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7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第一节:精气学说(气一元论)1)宇宙的物质性)宇宙的物质性 万物来源

7、于气万物来源于气2)万物的特性)万物的特性万物是形与气的统一体万物是形与气的统一体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气化气化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83)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气化气化v(1).天地元气化成、化育万物。天地元气化成、化育万物。v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即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显即位,寒暑驰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v 万物变化的动力是气的万物变化的

8、动力是气的“动静相召,上下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化由生也。相临,阴阳相错,而变化由生也。”v(2).物(包括人)自身之气的变化。物(包括人)自身之气的变化。v 形式:开合、出入、聚散、化形式:开合、出入、聚散、化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9四、道四、道-气本源论的科学内涵气本源论的科学内涵 气指存在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气指存在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同构成本原 道道 气气阴阳阴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0 卡普拉卡普拉物理学之道物理学之道:“中国的哲学思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发展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

9、代物理学新理论发展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道暗示着暗示着场场的概念,的概念,气气的概念与量的概念与量子子场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道气道气“宇宙统一场宇宙统一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1 统一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统一场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类型类型媒介粒子媒介粒子强度强度作用距离作用距离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胶子和光子胶子和光子1短短10(-15)m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 光子光子10-2 长长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中间玻色子中间玻色子10-13 短短10(-18)m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引力子引力子10-38 长长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0、22“气气”本原论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本原论对中医理论的影响(1)对中医整体观形成的影响)对中医整体观形成的影响 -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2)对中医精气学说形成的影响)对中医精气学说形成的影响 -人体之精气人体之精气 (3)对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影响)对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影响 -人有三宝精气神人有三宝精气神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3第二节:阴阳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 概念: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概念: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述事物发生、发展和变规律,并用以阐述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古代哲学理论。化规律的古代哲学理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4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

11、、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二)阴阳概念的源流(二)阴阳概念的源流(三)阴阳属性的归类(三)阴阳属性的归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5(一)阴阳的概念(一)阴阳的概念是对自然界某些是对自然界某些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的事物或现象现象对立双方属性对立双方属性的的概括概括。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如如:天天地地阴阳的概念阴阳的概念 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 的两个方面的两个方面,如如:内内外外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6(二)阴阳概念的源流(二)阴阳概念的源流 最初是指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日光的向背。后引申为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和现

12、象对立后引申为自然界相互关联事物和现象对立相反属性的概括。相反属性的概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7(三)阴阳属性的归类(三)阴阳属性的归类 1、归类原则:、归类原则:(1)原则:原则:水火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者,阴阳之征兆也。(2)推演:)推演:凡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凡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功能、兴奋的功能、兴奋的属阳属阳。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晦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晦 暗、物质、抑制的暗、物质、抑制的属阴属阴。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8 2、归类特点:、归类特点:(1)归类的事物和现象既相互联系又属)归类的事物和现象既相互联系又属 性相反。性相反。(2)阴阳属性的)阴

13、阳属性的绝对性(规定性)绝对性(规定性)。(三)阴阳属性的归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29(三)阴阳属性的归类(三)阴阳属性的归类(3)阴阳属性的)阴阳属性的相对性相对性。阴阳属性互相转化。阴阳属性互相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比较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也可改变。比较对象不同,阴阳属性也可改变。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0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一)阴阳对立制约对立制约(二)阴阳(二)阴阳互根互用互根互用(三)阴阳(三)阴阳交感互藏交感互藏(四)阴阳(四)阴阳消长平衡消长平衡(五)阴阳(五)阴阳相互相互转化转化(六)阴阳(六)阴阳自和与平衡自和与平衡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14、31(一)阴阳的(一)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1、涵义: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涵义: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如:寒与热,水与火。如:寒与热,水与火。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2(二)阴阳(二)阴阳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互根:互根: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方而单独存在。如:无上就无所谓下;无左就无所谓右。如:无上就无所谓下;无左就无所谓右。互用:互用: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助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助长的关系。长的关系。如:气能生精,精能化气。如:气能生精,精能

15、化气。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3(三)阴阳(三)阴阳交感互藏交感互藏 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发生作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用的过程。如: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从如: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从而化生万物。而化生万物。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如:水火中的阴阳互藏。如:水火中的阴阳互藏。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4(三)阴阳(三)阴阳消长平衡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不是处于静阴阳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

16、于“阳消阴阳消阴长长”、“阴消阳长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的运动变化中。(1)互为消长互为消长 如:四季变化如:四季变化 由冬至夏,寒由冬至夏,寒 热热“阴消阳长阴消阳长”;由夏至冬,热由夏至冬,热 寒寒“阳消阴长阳消阴长”(2)皆消皆长皆消皆长 如:气血关系如:气血关系 气盛则血旺;气虚则血少。气盛则血旺;气虚则血少。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5(五)阴阳(五)阴阳相互相互转化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阴阳双方可各自向其相反在一定的条件,阴阳双方可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方向转化,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如:昼夜中,阴阳的转化:如:昼夜中,阴阳的转化:昼昼 夜夜 昼昼 夜夜 阳阳 阴

17、阴 阳阳 阴阴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6(六)阴阳(六)阴阳自和与平衡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阴阳自和: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生理自我协调生理自我协调 病理自我恢复病理自我恢复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7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一)说明人体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人体组织结构人体组织结构阳阳背背腑腑体表体表上部上部外侧外侧阴阴腹腹脏脏体内体内下部下部内侧内侧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8(二)概括人体生理功能人体生理功能阳功能气兴奋阴物质血抑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9(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

18、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寒热病证的寒热病证的病理总纲病理总纲:(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阴胜则寒;(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0 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0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阳胜则热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阴虚则热阳阳阴阴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0(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1 1.1.分析四诊资料分析四诊资料 色泽分阴阳色泽分阴阳 气息分阴阳气息分阴阳 动静喜恶分阴阳动静喜恶分阴阳 脉象分阴阳脉象分阴阳 2.2.概括疾病证候概括疾病证候 八纲辨证:表证、热证

19、、实证属阳;八纲辨证: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证、寒证、虚证属阴。里证、寒证、虚证属阴。如:如:寒证寒证阴盛阴盛 面白,脉迟面白,脉迟阴证阴证 热证热证阳盛阳盛 面红,脉数面红,脉数阳证阳证(四)指导疾病诊断四)指导疾病诊断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2 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调整阴阳,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1.指导养生指导养生 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养生的目的:一是延年,二是防病。养生的原则:养生的原则:“法于阴阳法于阴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冬病夏治”,“夏病冬养夏病冬养”。2.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

20、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即补其不足。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双补(五)指导疾病防治(五)指导疾病防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3 阴平阳秘阴平阳秘阴阳失调阴阳失调调平阴阳调平阴阳 (生理)(生理)(病理)(病理)(治疗)(治疗)例如:例如:热病(阳盛)热病(阳盛)用寒凉药(阴药)用寒凉药(阴药)寒病(阴盛)寒病(阴盛)用温热药(阳药)用温热药(阳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4 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四气:寒,凉四气:寒,凉阴阴

21、 温,热温,热阳。阳。五味:酸、苦、五味:酸、苦、甘甘、辛辛、咸、咸 辛味有发散之性,甘味能滋补与缓急,辛味有发散之性,甘味能滋补与缓急,淡味有渗泄作用,酸味能收敛,苦味能降能淡味有渗泄作用,酸味能收敛,苦味能降能坚,咸味能软坚和泻下。故将坚,咸味能软坚和泻下。故将辛、甘、淡三辛、甘、淡三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味属阳,酸、苦、咸三味属阴 升降浮沉:升,浮升降浮沉:升,浮阳阳 沉,降沉,降阴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5思考题思考题 1什么是阴阳?阴阳最初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阴阳?阴阳最初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是阴阳学说?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阴阳学说?包括哪些内容?3阴阳属性的归类原则是什么?阴阳属

22、性的归类原则是什么?4何谓阴阳的对立制约?何谓阴阳的对立制约?5何谓阴阳互根互用?何谓阴阳互根互用?6何谓阴阳消长?试举例。何谓阴阳消长?试举例。7寒热病证的病理总纲是什么?寒热病证的病理总纲是什么?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6第三节:五行学说第三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五行及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二)五行概念的源流(二)五行概念的源流(三)五行学说的概念(三)五行学说的概念(四)五行的特性(四)五行的特性(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7(一)五行的概念(一)五行的概念 五:指五:指木、火、土、金、水木、火、土

23、、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指这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指这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8(二)五行概念的源流(二)五行概念的源流 1、最初与、最初与“五方五方”有关,形成天之五行。有关,形成天之五行。2、后形成、后形成“五材五材”,即地之五行。,即地之五行。3、尚书尚书首先提出首先提出“五行五行”,并对其,并对其特性进行概括。特性进行概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49(三)五行学说的概念(三)五行学说的概念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物质世界是由木、火、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土、金、水五

24、种基本物质组成的,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通过五行学说通过“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推演推演络绎络绎”法,用五种物质特点,概括事法,用五种物质特点,概括事物的属性。物的属性。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0(四)五行的特性(四)五行的特性五行五行 特点特点 性质性质木木曲直曲直 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火火炎上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温热、升腾、向上。土土稼穑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金金从革从革 肃杀、潜降、收敛。肃杀、潜降、收敛。水水润下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闭藏。寒凉、滋

25、润、向下、闭藏。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1(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五)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自然界自然界五五行行人体人体五五音音五五时时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化化五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五五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五五志志五五液液五五声声角角平平旦旦酸酸 青青 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 木木 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泪泪 呼呼徵徵日日中中苦苦 赤赤 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 火火 心心 小小 舌舌 脉脉 喜喜 汗汗 笑笑宫宫日日西西甘甘 黄黄 化化 湿湿 中中长长夏夏土土 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涎涎 歌歌商商日日入入辛辛 白白 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 金金 肺肺 大大 鼻鼻 皮皮 悲悲

26、 涕涕 哭哭羽羽 夜夜 咸咸 黑黑 藏藏 寒寒 北北 冬冬 水水 肾肾 膀膀 耳耳 骨骨 恐恐 唾唾 呻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2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相生(一)五行相生(二)五行相克(二)五行相克(三)五行相乘(三)五行相乘(四)五行相侮(四)五行相侮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3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的生克关系(一)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一)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于另一行事物具有资生、促进和助长作用。木 水 火 金 土 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五行相生规律和次序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4(二)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

27、某(二)五行相克(又称相胜):是指五行中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削弱等作用。用。木 水 火 金 土 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五行相克规律和次序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5(三)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三)五行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又称倍克。(乘的异常变化,又称倍克。(乘乘虚乘虚侵袭)侵袭)木火金水土五行相乘(相克太过)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6(四)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四)五行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相克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侮的异常变化。又称反克。(侮欺侮,欺侮,恃强凌弱)恃强凌弱)五行相侮(反向相克)木火金水土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7

28、二、解释五脏病理传变二、解释五脏病理传变 1、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累及、母病及子(顺传):病变由母脏累及子脏。子脏。木(肝)火金(肾)水土例:肾病及肝,母病及子例:肾病及肝,母病及子 肝肾精血不足肝肾精血不足中医学的哲学基础59 2、子病及母(逆传):又称、子病及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子盗母气”,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即病变由子脏及到母脏。木(肝)火金(肾)水土例:肝病及肾,例:肝病及肾,“子盗母气子盗母气”肝肾阴虚肝肾阴虚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0 3、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木(肝)火金水土(脾)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例:肝病及脾,肝木乘脾土 肝脾不和肝脾

29、不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1 4、相侮:指反克为病、相侮:指反克为病木(肝)火(肺)金水土例:肝病及肺,例:肝病及肺,“木火刑金木火刑金”肝火犯肝火犯肺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2三、指导疾病诊断三、指导疾病诊断(一)确定五脏病变部位(一)确定五脏病变部位(二)推断病情轻重顺逆(二)推断病情轻重顺逆五行五脏五色五味五官五志木肝青酸目怒火心赤苦舌喜土脾黄甘口思金肺白辛鼻悲水肾黑咸耳恐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3 四、指导治疗四、指导治疗 1、控制疾病的传变。、控制疾病的传变。难经难经七十一难:七十一难:“见肝之病,则见肝之病,则知肝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知肝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2、确定治则、确定治则 “虚则补

30、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4 3、确定治法、确定治法 滋水涵木滋水涵木滋肾养肝法滋肾养肝法 益火补土益火补土温肾健脾法温肾健脾法 培土生金培土生金健脾养肺法健脾养肺法 金水相生金水相生补肾益肺法补肾益肺法 抑木扶土抑木扶土平肝和胃法平肝和胃法 培土制水培土制水温脾治水法温脾治水法 佐金平木佐金平木泻肝清肺法泻肝清肺法 泻南补北泻南补北泻火补水法泻火补水法相生规律相生规律相克规律相克规律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5第四节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一)注重宏观观察。(一)注重宏观观察。(二)注重整体研究。(二)注重整体研究。(三)擅长哲学思维,包括中和思维、类(三)擅长哲学思维,包括中和思维、类比思维。比思维。(四)强调功能联系。(四)强调功能联系。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6思考题思考题 1什么是五行?什么是五行?2什么是五行学说?什么是五行学说?3什么是五行相乘和五行相侮?什么是五行相乘和五行相侮?4什么是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什么是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5根据五行学说确定的治则是什么?根据五行学说确定的治则是什么?6什么是培土生金?什么是培土生金?7什么是泻南补北?什么是泻南补北?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7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8中医学的哲学基础69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0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培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