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杜晓曦杜晓曦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与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与上市后的再评价上市后的再评价药品评价中心药品评价中心 20092009年年2 2月月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引言一、引言二、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二、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三、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三、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五、结语五、结语 3引言引言概念概念p 中药注射剂(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中药注射剂(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p 基本技术要求(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基本技基本技术要求(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术要求)p 有效成份有效成份 有效部位有效部位 提取物提取物 饮片饮片 药材药材引言引言 中
2、药注射剂的特点和现状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和现状p 人用历史短,没有传统应用经验借鉴,中医理论支持有限人用历史短,没有传统应用经验借鉴,中医理论支持有限p 批准上市的年代不同,上市前的研究水平差异明显批准上市的年代不同,上市前的研究水平差异明显p 基础研究薄弱,物质基础不甚明确基础研究薄弱,物质基础不甚明确p 原料复杂,工艺要求高,工艺复杂原料复杂,工艺要求高,工艺复杂p 生产制造及工艺控制水平、手段尚不足生产制造及工艺控制水平、手段尚不足p 质量标准只能有限地控制质量质量标准只能有限地控制质量p 说明书粗糙说明书粗糙p 缺乏上市后的研究缺乏上市后的研究p 企业主动进行的风险监测与风险控制严重不足企
3、业主动进行的风险监测与风险控制严重不足4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安全安全 有效有效 质质 量量 可可 控控5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的基本要求质量可控性的基本要求p 原料原料p 辅料辅料p 制备工艺制备工艺p 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p 稳定性稳定性 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基本要求p 非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非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p 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p 关于说明书关于说明书 6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一、原料一、原料 包括有效成分、有效
4、部位、提取物、药材、饮片包括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提取物、药材、饮片 应具有法定标准应具有法定标准 无法定标准的:无法定标准的:提供研究资料(来源、品种、药用部提供研究资料(来源、品种、药用部位、产地、采收期、炮制加工方法、质量标准等,位、产地、采收期、炮制加工方法、质量标准等,随制剂随制剂申报申报)无法定标准的提取物:无法定标准的提取物:应建立质量标准,附于制剂标应建立质量标准,附于制剂标准后,仅供制备该制剂用准后,仅供制备该制剂用 原料的质量标准原料的质量标准:应个质量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加以完善,:应个质量根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加以完善,必要时增加质控项目必要时增加质控项目7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
5、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一、原料一、原料原料为原料为批准文号管理批准文号管理的:应提供合法来源和质控的:应提供合法来源和质控资料(生产企业、执行标准、检验报告、购货发资料(生产企业、执行标准、检验报告、购货发票、供货协议)票、供货协议)原料为原料为药材药材:一般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一般应固定品种、药用部位、产地、产地加工、采收期等产地加工、采收期等原料为原料为炮制品炮制品(饮片):应明确详细的炮制方法(饮片):应明确详细的炮制方法8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二、辅料二、辅料应符合注射用要求应符合注射用要求一般应具有
6、法定药用辅料标准一般应具有法定药用辅料标准使用使用已批准上市或进口的注射用辅料已批准上市或进口的注射用辅料,应提供,应提供合法来源和质控资料(生产企业、执行标准、合法来源和质控资料(生产企业、执行标准、检验报告、购货发票、供货协议),进口辅料检验报告、购货发票、供货协议),进口辅料还应提供进口注册证还应提供进口注册证进口辅料进口辅料:在制剂批准生产前所用辅料应获得:在制剂批准生产前所用辅料应获得进口注册。进口注册。9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二、辅料二、辅料使用使用未经未经SFDASFDA按注射途径批准按注射途径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辅料:生产或进口的辅料
7、:应按新辅料申请注册应按新辅料申请注册 如果在已上市注射剂中有使用依据,但尚无注如果在已上市注射剂中有使用依据,但尚无注射用标准的辅料,必要时应对非注射用辅料进行射用标准的辅料,必要时应对非注射用辅料进行精制使其符合注射用要求,并制定内控标准。提精制使其符合注射用要求,并制定内控标准。提供精制工艺、内控标准,说明依据供精制工艺、内控标准,说明依据辅料的种类、规格、用量应明确辅料的种类、规格、用量应明确使用使用未经未经SFDSFD按注射途径批准按注射途径批准生产或进口的辅料:生产或进口的辅料:10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三、制备工艺三、制备工艺应通过
8、研究、验证保证其合理性应通过研究、验证保证其合理性 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p 剂型合理性剂型合理性p 原料、辅料原料、辅料p 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提取、分离、纯化工艺研究p 浓缩、干燥浓缩、干燥p 成型、灭菌成型、灭菌p 放大工艺研究放大工艺研究p 生产工艺验证生产工艺验证 主要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制剂主要包括: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制剂处方研究、相容性研究、灭菌工艺研处方研究、相容性研究、灭菌工艺研究等究等 1112提取提取浓缩浓缩调调pH值值过滤过滤分离分离纯化纯化除热原除热原灌封灌封配液配液包装包装灭菌灭菌原料原料安瓿安瓿辅辅料料注注射射用用水水中药注射剂一般工艺流程1
9、3常见工艺制法:常见工艺制法:1 1、【制法制法】以上以上五味五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与浸膏剂,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年版一部附录I O),用用75乙醇浸渍乙醇浸渍24小时,以小时,以6ml/min/kg的速度进行渗漉,的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收集渗漉液5000ml,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为1.051.08(60),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调,用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至至1011,以醋酸乙酯提取以醋酸乙酯提取6次,次,每次每次1000ml,合并醋,合并醋酸乙酯液,回收醋酸乙酯,加注射用水
10、酸乙酯液,回收醋酸乙酯,加注射用水200ml,用稀,用稀盐酸调盐酸调pH值值45,冷藏,冷藏24小时,滤过,喷雾干燥,得小时,滤过,喷雾干燥,得提取物。提取物。取提取物,加注射用水取提取物,加注射用水700ml,用稀盐酸调,用稀盐酸调pH值值45使溶解,冷藏使溶解,冷藏24小时,滤过,加注射用水至小时,滤过,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加,加0.8吐温吐温-80,搅匀,搅匀,微孔滤膜微孔滤膜(0.22m)滤过滤过,滤液灌封于,滤液灌封于2ml安瓿中,安瓿中,100灭菌灭菌30分钟,分钟,即即得。得。142、【处方】【处方】红参红参 100g 附片附片 200g 【制法制法】取红参,切片,用适量乙
11、醇浸泡数小时后,加入适量取红参,切片,用适量乙醇浸泡数小时后,加入适量乙醇回流提取四次,每次乙醇回流提取四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加入注射用水至每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加入注射用水至每1ml含红参含红参0.2g,冷藏,备用冷藏,备用(红参提取物的制备工艺)。(红参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取附片加酸水浸泡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取附片加酸水浸泡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滤液,小时,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放冷,加适量乙醇,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减压浓缩,放冷,加适量乙醇,静置,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放冷,加入适量乙醇调收乙醇,放冷,
12、加入适量乙醇调PH值,滤过,滤液减压浓值,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藏备用缩至无醇味,冷藏备用(附子提取物的制备工艺)。(附子提取物的制备工艺)。取附片提取液,加注射用水至每取附片提取液,加注射用水至每1ml含附片含附片0.4g,用氢氧化,用氢氧化钠溶液调整钠溶液调整PH值,加入经过滤后的红参提取液,搅拌均匀,值,加入经过滤后的红参提取液,搅拌均匀,加入适量活性炭煮沸加入适量活性炭煮沸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入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入2g聚聚山梨脂山梨脂80,补加注射用水至,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调整,调整PH值至值至6.06.5,搅匀,搅匀,滤过(滤过(0.22m),),灌封
13、,灌封,灭菌(灭菌(115,15min),即得。即得。153【制法制法】以上三味,青蒿、金银花加以上三味,青蒿、金银花加15倍量水浸泡倍量水浸泡3小时,加热小时,加热煎煮煎煮二次,每次二次,每次2小时,小时,收集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收油量约收油量约3.0ml),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1.08(50),高速离心(,高速离心(16000r/min),上清液依次用分子量截留值为),上清液依次用分子量截留值为100000、5000的超滤膜超滤(室温,的超滤膜超滤(室温,294.2KPa),收集),收集1.5倍原体积的超滤液,超滤液减
14、压浓倍原体积的超滤液,超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真空干燥,真空干燥(80,6.86KPa),粉碎,得金银花、青,粉碎,得金银花、青蒿蒿干膏粉。干膏粉。粉碎成粗粉,用粉碎成粗粉,用6倍量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二次乙醇加热回流二次,每次,每次1小时,合并醇提液,滤过,小时,合并醇提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1.051.10(50),冷藏,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用稀盐酸小时,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调pH4.0,100加热加热1小时,冷藏小时,冷藏12小时,高速离心(小时,高速离心(16000r/min),上清液依次用),
15、上清液依次用分子量截留值为分子量截留值为100000、5000的超滤膜超滤(室温,的超滤膜超滤(室温,294.2KPa),收集),收集1.5倍原体积倍原体积的超滤液,超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的超滤液,超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50),真空干燥,真空干燥(80,6.86KPa),粉碎,得,粉碎,得干膏粉。干膏粉。取注射用水取注射用水1000ml,加热至沸腾,取,加热至沸腾,取干膏粉,加入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干膏粉,加入注射用水,搅拌使溶解,调调pH值约为值约为3.5左右,加热至沸腾,加入金银花、青蒿干膏粉,搅拌使溶解,煮沸左右,加热至沸腾,加入金银花、青蒿干膏粉,搅拌使溶解
16、,煮沸10分钟分钟,冷至室温,冷藏冷至室温,冷藏36小时,滤过,取滤液,加热至沸腾,加入小时,滤过,取滤液,加热至沸腾,加入0.8%的的针用活性炭,针用活性炭,煮沸煮沸3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冷却至室温;用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冷却至室温;用20%盐酸调盐酸调pH值为值为4.55.5,取出药液,取出药液50ml,加热至,加热至80,边搅拌边加入,边搅拌边加入聚山梨酯聚山梨酯-80,冷至冷至50左右时,边搅拌边加入金左右时,边搅拌边加入金银花、青蒿挥发油,冷至室温,加入到剩余的药液中,搅拌,加注射用水至银花、青蒿挥发油,冷至室温,加入到剩余的药液中,搅拌,加注射用水至1000ml,通过通过0.22m
17、的微孔滤膜的微孔滤膜,灌封于,灌封于10ml安瓿中,安瓿中,100流通蒸汽灭菌流通蒸汽灭菌45min,即得。即得。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p制备过程所用溶剂、吸附剂、脱色剂、澄清剂等应充分考虑注射剂的要求,必要时应进行精制,对可能的残留物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标准,列于制剂质量标准中。p给药时需使用附带专用溶剂的,或使用前需要用其他溶剂稀释、配液的,应进行配伍稳定性研究16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灭菌工艺研究灭菌工艺研究p 应根据品种的特点进行灭菌工艺研究,应根据品种的特点进行灭菌工艺研究,
18、优先选择无菌保证程度较高的方法和条件,优先选择无菌保证程度较高的方法和条件,并进行系统的并进行系统的灭菌工艺验证灭菌工艺验证。p 工艺过程中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微生物污工艺过程中还应采取措施降低微生物污染水平,确保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染水平,确保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17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灭菌工艺灭菌工艺 所有的灭菌工艺都应验证所有的灭菌工艺都应验证 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热压灭菌法可能条件下,应尽量采用热压灭菌法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检验
19、,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艺、严格的GMP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灭菌工艺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必要条件 灭菌工艺经过验证后,方可正式用于生产灭菌工艺经过验证后,方可正式用于生产 1819EMEAEMEA灭菌工艺的决策树灭菌工艺的决策树能否能否121121,1515分钟分钟 湿热灭菌湿热灭菌121121,1515分钟分钟湿热灭菌湿热灭菌是否能否采用能否采用F F0 08 8的湿热灭菌,的湿热灭菌,以达到以达到SAL10SAL10-6-6采用采用F F0 08 8的湿热灭菌,以的湿热灭菌,以达到达到SAL10SA
20、L10-6-6是否能否对药液除菌过滤能否对药液除菌过滤药液除菌过滤及无菌灌封药液除菌过滤及无菌灌封无菌原料,无菌配制无菌原料,无菌配制无菌灌封无菌灌封是否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工艺资料的要求工艺资料的要求p 详细的生产工艺(包括操作过程、工详细的生产工艺(包括操作过程、工艺参数及其范围,主要设备等)艺参数及其范围,主要设备等)p 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20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四、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四、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质量研究:质量研究:是根据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是根据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
21、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基础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基础研究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制定的技术文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制定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处方、制法、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件,主要包括处方、制法、检测方法和检测指标二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质量研究是建立质量标准的前提;质量研究是建立质量标准的前提;质量研究的内容广泛(文献、化学成分、定性定质量研究的内容广泛(文献、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生物学控制方法);成熟的、有价量分析方法、生物学控制方法);成熟的、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被固化在质量标准中值的研究内容被固化在质量标准中21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
22、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质量研究的基本要求中药注射剂中所含成分应基本清楚:中药注射剂中所含成分应基本清楚:应对应对注射剂总固体中所含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注射剂总固体中所含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有效份分有效份分制成的注射剂中单一成份的含量制成的注射剂中单一成份的含量应不少于应不少于90%90%多成份多成份制成的注射剂,总固体中结构明确制成的注射剂,总固体中结构明确的成份的含量应不少于的成份的含量应不少于60%60%22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原料、中间体、成品均应建立质量标准,均应制原料、中间体、成品均应建立质量标准,均应制定指纹
23、图图谱,图谱应具有相关性定指纹图图谱,图谱应具有相关性方法应具有可行性、可行性,应经过方法应具有可行性、可行性,应经过方法学验证方法学验证指纹图谱:指纹图谱:全面反映成份信息;必要时建立多张全面反映成份信息;必要时建立多张图谱;图谱;结构明确的成份中的结构明确的成份中的90%90%应体现在图谱中应体现在图谱中;评价方法可选择(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评价方法可选择(相对峰面积、相对保留时间、非共有峰面积、相似度等);应规定非共有峰数非共有峰面积、相似度等);应规定非共有峰数及相对峰面积及相对峰面积23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质量
24、标准的基本要求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有效成份有效成份制成的注射剂,主药成份含制成的注射剂,主药成份含量应不少于量应不少于90%90%。多成份多成份制成的注射剂,所测成份制成的注射剂,所测成份应大于总固体量的应大于总固体量的80%80%。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含有多种结构类型成份含有多种结构类型成份的,应分别采的,应分别采用用HPLCHPLC等定量方法测定各主要结构类型成份中等定量方法测定各主要结构类型成份中至至少一个代表性成份少一个代表性成份的含量,并应对其他未测成份的含量,并应对其他未测成份进行研究进行研究24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质量标准的基本要
25、求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检查检查:色泽、色泽、pH值、值、无菌无菌、重金属(汞、铅、镉、重金属(汞、铅、镉、铜)、砷盐、炽灼残渣、总固体、草酸盐、钾离铜)、砷盐、炽灼残渣、总固体、草酸盐、钾离子、树脂、子、树脂、蛋白质蛋白质、鞣质、降压物质、异常毒性、鞣质、降压物质、异常毒性检查及刺激、过敏、检查及刺激、过敏、溶血溶血与凝聚试验等检查项目与凝聚试验等检查项目检查:有效成份注射剂,应对主成份之外的成份检查:有效成份注射剂,应对主成份之外的成份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必要的控制(的种类及含量进行必要的控制(杂质检查杂质检查)25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五、稳定性五
26、、稳定性应进行应进行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稳定性试验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质量标准中的稳定性试验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质量标准中的全部定性、定量检测,及指纹图谱全部定性、定量检测,及指纹图谱稳定性试验的批次:稳定性试验的批次: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不少于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不少于3 3批;长期稳定性考察应批批进行,报送最近的批;长期稳定性考察应批批进行,报送最近的1010批(?)批(?)26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安全性与有效性安全性与有效性一、非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一、非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非临床药代动
27、力学研究:有效成份注射剂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有效成份注射剂非临床有效性研究非临床有效性研究非临床安全性研究: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辅料辅料:符合要求的辅料:符合要求的辅料超常规剂量超常规剂量时应提时应提供;使用供;使用未经未经SFDASFDA按注射途径批准按注射途径批准的辅料,的辅料,必要时提供必要时提供27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非临床的安全性非临床的安全性主要项目:主要项目:急毒、长毒、一般药理、制剂安全性试急毒、长毒、一般药理、制剂安全性试验验试验动物:试验动物:急毒长毒均应采用啮齿类和非啮齿类两急毒长毒均应采用啮齿类和非啮齿类两种动物种动物试
28、验室资质:试验室资质:经过认证的经过认证的GLPGLP试验室试验室制剂安全性试验:制剂安全性试验: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试验;刺激性、过敏性、溶血性试验;应结合给药浓度、给药速度进行考察应结合给药浓度、给药速度进行考察 28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二、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二、临床的安全性有效性上市前应进行上市前应进行研究;研究;29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三、关于说明书三、关于说明书成份:药物成份和成份:药物成份和辅料辅料30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三、关于说
29、明书三、关于说明书注意事项:全面列出临床使用中注意事项:全面列出临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担忧;担忧;应包括必要的未进行研究的相关信息(特应包括必要的未进行研究的相关信息(特殊人群等)殊人群等)31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质量可控性质量可控性三、关于说明书三、关于说明书储藏:详细说明储藏:详细说明32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一)(一)再评价工作原则、目标、依据和重点再评价工作原则、目标、依据和重点原则原则:全面评价、分步实施、客观公正、:全面评价、分步实施、客观公正、确保安全确保安全33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
30、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二)(二)再评价工作的思路再评价工作的思路 安全安全 有效有效 质质 量量 可可 控控区别普通再评价与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区别普通再评价与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 范畴不同:质量控制、风险效益范畴不同:质量控制、风险效益 重点不同:重点不同:突出安全性突出安全性,如说明书修订,如说明书修订按照风险程度分类按照风险程度分类:分类启动、分类评价、分类:分类启动、分类评价、分类要求、分类处理要求、分类处理34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35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
31、要点再评价的要点36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37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批准文号的批准文号的应固定来源,并提供资料应固定来源,并提供资料(生产企业、执行标准、检验报告、购货发票、(生产企业、执行标准、检验报告、购货发票、供货协议),进口辅料还应提供进口注册证供货协议),进口辅料还应提供进口注册证 无批准文号无批准文号但在在已上市注射剂中但在在已上市注射剂中有使用依据的有使用依据的,应制定质量标准;必要时可进行精制使其符合注应制定质量标准;必要时可进行精
32、制使其符合注射用要求。提供精制工艺、内控标准,说明依据射用要求。提供精制工艺、内控标准,说明依据38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用量与安全性相关:辅料的种类、规格、用量与安全性相关:辅料的种类、规格、用量用量是是否明确并合理否明确并合理39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提取分离提取分离纯化纯化与安全性相关:与安全性相关:“纯度原理纯度原理”40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关系:质量控制是药品安全
33、的基础和保障关系:质量控制是药品安全的基础和保障41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检查项的重要性检查项的重要性:包含安全性,有别于口服制剂:包含安全性,有别于口服制剂42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上市前研究的重要性上市前研究的重要性:安全有效的直接证据:安全有效的直接证据43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上市后研究的必要性上市后研究的必要性:44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对中药注射剂再评价要点的思考 -(三)(三)再评价的要点再评价的要点定义:是指导医生、患者合理用药的技术文件定义:是指导医生、患者合理用药的技术文件说明书与安全性:说明书与安全性:4546结结 语语u质量可控是安全有效的前提,原辅料质量、质量可控是安全有效的前提,原辅料质量、生产工艺、成品质量是中药注射剂质量控生产工艺、成品质量是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必须把握的三个要素制必须把握的三个要素u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的风险,中药注射剂的特点决定了其必然的风险,因此安全性是再评价的重点与核心,降低因此安全性是再评价的重点与核心,降低风险控制风险是再评价的目标风险控制风险是再评价的目标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