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特别是中小学生、儿童和体弱多病者。麻疹(麻疹(measles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它的特点是传染性强,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发病多以小儿为主,近年来大年龄组儿童发发病多以小儿为主,近年来大年龄组儿童发病有增多趋势。孕妇患麻疹后可引起早产及病有增多趋势。孕妇患麻疹
2、后可引起早产及自发性流产并可增加胎儿的危险性。自发性流产并可增加胎儿的危险性。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颊粘膜出现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特征。常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主要特征。常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等,人类是麻疹病毒的储存宿主,麻疹病毒等,人类是麻疹病毒的储存宿主,麻疹病毒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只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潜伏期潜伏期 10-12 10-12 天天 前驱期前驱期 2-4 2-4 天天高热高热咳嗽,鼻炎,结膜炎咳嗽,鼻炎,结膜炎柯氏斑(柯氏斑(KoplikKoplik氏斑
3、,口腔粘膜斑)氏斑,口腔粘膜斑)初起时在第一臼齿对面的两侧颊粘膜初起时在第一臼齿对面的两侧颊粘膜上,该处粘膜充血,有上,该处粘膜充血,有0.10.11.0mm1.0mm大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毛细血管扩张所引起的红晕,形态小,数目少,在所引起的红晕,形态小,数目少,在日光或日光灯下才容易查见,以后迅日光或日光灯下才容易查见,以后迅速增多,有时彼此融合,使斑点增大,速增多,有时彼此融合,使斑点增大,弥散整个颊粘膜似鹅口疮。弥散整个颊粘膜似鹅口疮。多数病人在出疹后多数病人在出疹后1 12d2d内即完全消失内即完全消失 口腔粘膜及粘膜下炎症引起的局部充口腔粘膜及粘膜下
4、炎症引起的局部充血、渗出、细胞浸润、坏死及角化。血、渗出、细胞浸润、坏死及角化。皮疹皮疹 前驱期前驱期2-4 天开始出现。天开始出现。出疹顺序:首先在耳后发际出现,渐及前额、出疹顺序:首先在耳后发际出现,渐及前额、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面、颈、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自上而下地逐渐散布全身,而下地逐渐散布全身,25d达高峰。达高峰。初为细小淡红色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斑丘疹,散在分布,随即增多,散在分布,随即增多,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不规则或呈小呈鲜红色,以后融合成暗红色、不规则或呈小片状斑丘疹,片状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疹间皮肤正常。皮疹出齐达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症状
5、加重,体皮疹出齐达高峰时,全身毒血症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可至温升高可至40(故故麻疹为热疹麻疹为热疹)。持续持续 5-6 天。天。消退次序与出疹次序相同消退次序与出疹次序相同,一般在退热后,一般在退热后23d内全部退去,内全部退去,遗留浅褐色斑痕遗留浅褐色斑痕,再经,再经12周开始完全消失。周开始完全消失。退疹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状退疹时原皮疹部位有糠麸状细小脱屑。细小脱屑。无并发症的麻疹病程,一般无并发症的麻疹病程,一般10天左天左右。右。散发:24小时通过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报告。暴发: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它集体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
6、以上麻疹疑似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控制传染源。如果发现自身或家人症状可疑,应当尽早到附近医院检查。如果发现麻疹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配合卫生防疫人员控制病情扩散和流行。如果家中有患儿,应该隔离到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的患儿隔离到出疹后10天)不要外出,以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并不太困难。麻疹病毒畏惧阳光和空气,病人的用具、衣物等在室外阳光下或流动的空气中保持30分钟以上即可使其失去活力,切断传播可能。用紫外线或一般消毒剂如84消毒液也能有效地杀灭麻疹病毒。易感
7、人群的保护主要是增强免疫力。孩子8个月时就应该按照计划免疫的要求给孩子接种麻疹疫苗,18月龄2周岁加强免疫,最好接种麻腮风疫苗,免疫持久性1520年或终身免疫。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孕妇在孕早期感染风疹后,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而致各种先天缺陷,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传染源传染源: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流行特征流行特征:多在冬、春季节发病,l5岁儿童多见,男女发病率均等。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内婴儿不发病。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低,发病年龄
8、提高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母亲孕期原发感染可导致胎儿宫内感,其发病率和致畸率与感染时的胎龄密切相关,以孕早期为最高;先天性风疹患儿在生后数月内仍有病毒排出,具有传染性。潜伏期: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前驱期前驱期:较短,大多只有l3天。有低热和卡他症状,多数较轻,常因症状轻微或时间短暂而被忽略。出疹期出疹期 :耳后、枕部及颈后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持续1周左右;皮疹在淋巴结肿后24小时出现,是多形性,大部分是散在斑丘疹,也可呈大片皮肤发红或针尖状猩红热样皮疹,开始在面部,24小时内遍及颈、躯干、手臂,最后至足部;常是面部皮疹消退而下肢皮疹方现,一般历时3天,出诊后脱皮极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相关信息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风疹病例。隔离期为出疹后5日 采用风疹、麻腮风疫苗预防,效果肯定。注射疫苗后,98易感者可获终身免疫。一般用于15个月至青春发育期之间的女性,未孕妇女证实抗体阴性而且能在接种后3个月内不怀孕者亦可使用。即使妊娠妇女不慎应用。亦很少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但如易感孕妇接触风疹后不愿或不能作治疗性流产,则应立即肌注免疫血清球蛋白2030ml。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能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传染源传染源:早期患
10、者及隐性感染者。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有脑膜炎的可以从脑脊液中分离出病毒。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流行情况流行情况:世界性疾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也可发病。感染后免疫力较持久。腮肿期腮肿期:1.腮腺肿痛(双侧腮腺肿大约占)。边缘不清,压痛明显。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肿痛。体温上升可达40。2.颧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胀痛,进食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3.腮腺管口可见红肿,但无脓性分泌物。4.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现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可伴随腮腺炎先后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11、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预防的重点是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目前国内外应用麻腮风减毒活疫苗。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为特征。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传染源:传染源:水痘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出现皮疹前1-2日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都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因为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用具等具有传染性,随意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可以造成水痘的传播。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本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
12、发病。以前未患过水痘的,特别是儿童容易感染,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患水痘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即不会第二次得水痘。潜伏期:潜伏期:14-16天。起病后数小时或1-2日出现皮疹,皮疹首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皮疹呈向心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开始为粉红色针头大的红色斑疹,数小时内变为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水疱,从斑疹、丘疹、疱疹到开始结痂短者仅需要6-8小时。疱疹呈椭圆形,2-5mm大小,初期呈清澈水珠状,以后稍混浊,疱疹壁较薄易破。水疱底部有红晕,当水疱干燥时红晕亦消退。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成痂,经1-2周脱落。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
13、同时存在;另外口腔、咽喉、眼结膜、外阴等黏膜也可以出现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对病人必须进行隔离,直到疱疹结痂为止。抗病毒治疗 早期可以给予干扰素或无环鸟苷等药物治疗。对症治疗 如果有发热,可给于容易消化的食物和充足水分;使用新洁尔灭进行皮肤消毒和护理,对于儿童一定要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抓破水疱,造成感染或以后留下斑痕,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勤换洗内衣。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对易感者进行疫苗接种,有效率达到68%-100%,可以持续10年以上。对接触病人的容易感染的人(以前未得过,未注射疫苗或免疫力低下者)应观察3周;被病人污染
14、的空气、被子、用具等通过通风、紫外线照射、太阳照射、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被动免疫 对于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正在应用免疫抑制剂者或患有白血病、淋巴瘤或孕妇接触了水痘,而且是在接触后12小时内,可以使用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肌肉注射进行被动免疫,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结核病的主要致病菌是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是引起牛发生结核病的分枝杆菌,也可以感染人发生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主要症状: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1、传染源:排菌的肺结核病人 2、传播途径:
15、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与传染的。3、易感人群:与尚未被发现或治疗不彻底的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如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与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群。此外,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或长期使用免疫制剂者等,肺结核发病较高。(1)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1990年全国肺结核病标化患病率是和标化涂阳肺结核患病率是与2000年比较,十年间年递降率分别为5.4%和3.2%。(2)农村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2000年农村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分别是是城市的1.86倍和1.7倍。(3)非项目地区
16、高于项目地区 1、控制传染源,即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2、保护易感人群,为所有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密切接触者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给结核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播的可能,如不随地吐痰、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是人群密集区,人们接触密切,而肺结核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在此环境中出现肺结核病人极易造成蔓延,严重时还能造成爆发流行。因此,当学校和集体生活环境中出现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时,首先要让肺结核病人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其次对接触人群进行必要的检查已发现有无
17、其他人患病,如发现异常,可及时治疗,如无异常,3个月后最好再进行1次检查。全校开展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保证健康教育课的落实,让教职工和学生了解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基识。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医师应注意教室、宿舍多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督促住校学生勤晒衣被,参加户外活动;在流行季节,学校要落实晨检登记和报告制度,并注意监测和搜集所在班级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流涕、咽痛等症状者,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向学校领导汇报。配合当地公共卫生所搞好预防接种宣传工作,教职员工和中小学生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麻腮风、水痘等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病人,发现学校教职工、学生中有呼吸道传染病可疑者,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采取家庭留观措施,并报告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确诊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教职工、学生、儿童应严格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并暂停其在校工作、上课和学习,直至其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