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与免疫课件-2.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82645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0.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感染与免疫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病毒感染与免疫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病毒感染与免疫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病毒感染与免疫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病毒感染与免疫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2424章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病毒的感染与免疫Vir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病毒的致病作用 (viral pathogenesis)第二节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 (anti-virus immunity)内内 容容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viral infection)病毒通过某种途径进入机体后,病毒通过某种途径进入机体后,在易感者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的过程,在易感者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的过程,称为病毒感染。称为病毒感染。l粘膜粘膜l血液血液l皮肤皮肤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亲代亲代子代子代水平传播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

2、ssion)垂直传播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最常见:最常见:CMVCMV,风疹病毒,风疹病毒,HBVHBV,HIVHIV病毒病毒病毒病毒l胎盘胎盘l产道产道l哺乳哺乳l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一、病毒感染的方式与途径一、病毒感染的方式与途径垂直传播常见的病原体垂直传播常见的病原体类类 型型 途途 径径 病病 原原 体体产产 前前 胎胎 盘盘 风疹病毒风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 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弓形体弓形体 围产期围产期 感染的产道感染的产道 衣原体衣原体 淋病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2产产 后后 哺哺 乳乳 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 乙型肝

3、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生殖细胞生殖细胞 病毒病毒DNADNA整合整合 逆转录病毒逆转录病毒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的免疫逃逸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阻断细胞大分子合成 破坏细胞溶酶体破坏细胞溶酶体 膜抗原改变膜抗原改变 病毒蛋白的直接毒性作用病毒蛋白的直接毒性作用 损伤细胞器和细胞核损伤细胞器和细胞核 机制机制:1.病毒感染引起细胞死亡病毒感染引起细胞死亡杀细胞效应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正常细胞正常细胞病变细胞病变细胞细胞病变效应

4、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2.2.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病毒诱导细胞融合(Cell fusion induced by viral infection)麻疹病毒合胞体麻疹病毒合胞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合胞呼吸道合胞病毒合胞体体3.病毒包涵体病毒包涵体(inclusion body)概念概念: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观察有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观察 到嗜酸性或嗜硷性的圆形、椭圆形的斑块结构到嗜酸性或嗜硷性的圆形、椭圆形的斑块结构 实质实质:一些是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毒成分;一些是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毒成分;包涵体形成部位往往反映病毒复制部位包涵体形成部

5、位往往反映病毒复制部位 另一些是细胞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反应产物;另一些是细胞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反应产物;或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或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意义意义:导致细胞病变或死亡导致细胞病变或死亡 诊断和鉴别作用诊断和鉴别作用牛牛 痘痘 苗苗 病病 毒: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毒: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呼呼 肠肠 孤孤 病病 毒:浆内嗜酸性涵体毒:浆内嗜酸性涵体狂狂 犬犬 病病 病病 毒: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毒:浆内嗜酸性包涵体(Negri body)单单 纯纯 疱疱 疹疹 病病 毒: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毒: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核内嗜酸性涵体带状疱疹病毒:核内嗜酸性涵体腺腺 病病 毒:核内嗜碱性包涵体

6、毒:核内嗜碱性包涵体巨巨 细细 胞胞 病病 毒: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毒: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麻麻 疹疹 病病 毒: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毒: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HSVHSV包涵体包涵体(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核内嗜酸性包涵体)CMVCMV包涵体包涵体 (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核内和浆内嗜酸性包涵体)Negri body(浆内嗜酸性包涵体)浆内嗜酸性包涵体)细胞病变效应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引起的光镜下可见的细胞病理改变:p 感染细胞发生形态改变感染细胞发生形态改变p 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感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p 感染细胞形成包涵

7、体感染细胞形成包涵体4.4.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调亡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调亡(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viral infection)细胞调亡细胞调亡(apoptosis)(apoptosis):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由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死亡细胞质收缩,核染色体裂解,形成凋亡小体细胞质收缩,核染色体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诱导细胞调亡的病毒:诱导细胞调亡的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正粘病毒,疱疹病毒,逆转录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小副粘病毒,小RNARNA病毒等。病毒等。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调亡的机制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调亡的机制:直接直接 编码病毒蛋白编码病毒蛋白5.5.病毒基因

8、整合病毒基因整合(Viral gene integration)某些某些DNADNA病毒、逆转录病毒及病毒、逆转录病毒及RNARNA病病毒毒,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当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可将全部可将全部或部分或部分DNADNA或或cDNAcDNA基因片段插入宿主细基因片段插入宿主细胞染色体胞染色体DNADNA链中,链中,称为基因整合。称为基因整合。逆转录式整合逆转录式整合特异性整合(特定位点,特异性整合(特定位点,特定基因),如逆转录病毒,特定基因),如逆转录病毒,HBVHBV 失常式整合失常式整合随机整合(非特定位点,随机整合(非特定位点,无固定基因片段),如多瘤病毒科无固定基因片段),如多

9、瘤病毒科细胞转化或癌变细胞转化或癌变6.6.病毒导致细胞转化病毒导致细胞转化(Cell transformation induced by viral infection)无限增殖(永生化)无限增殖(永生化)接触抑制现象丧失接触抑制现象丧失 细胞间粘着性减低细胞间粘着性减低 细胞骨架结构紊乱细胞骨架结构紊乱 产生新的抗原产生新的抗原转化细胞的特征:转化细胞的特征:6.6.病毒导致细胞转化病毒导致细胞转化(Cell transformation induced by viral infection)能引起细胞转化,导至肿瘤发生的病能引起细胞转化,导至肿瘤发生的病毒称为致瘤病毒毒称为致瘤病毒(Tu

10、mor virus),可分为可分为:致瘤性致瘤性DNADNA病毒病毒(DNA tumor virus)致瘤性致瘤性RNARNA病毒病毒(RNA tumor virus)引起人类恶性肿瘤的病毒引起人类恶性肿瘤的病毒 病病 毒毒 所所 致致 肿肿 瘤瘤人类嗜人类嗜T细胞病毒细胞病毒1型型(HTLV-1)成人成人T 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瘤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肝癌肝癌EB 病毒病毒(EBV)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淋巴瘤、鼻咽癌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8(HHV8)Kaposi肉瘤肉瘤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皮肤癌、子宫颈癌皮肤癌、子宫颈癌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

11、炎病毒(HBV)肝癌肝癌病毒引起细胞转化机制:病毒引起细胞转化机制:病毒激活细胞原癌基因病毒激活细胞原癌基因(c-onc):顺式激活:病毒启动子或增强子插入顺式激活:病毒启动子或增强子插入(MMTV)反式激活:病毒基因编码的产物反式激活:病毒基因编码的产物(HTLV)病毒癌基因病毒癌基因(v-onc)的高度表达:的高度表达:RSV基因组中含基因组中含src癌基因癌基因 HPV的的E6、E7Rous Sarcoma Virus(RSV)R U5 GAG POL ENV SRC U3 RSome retroviruses have an extra geneTypical retrovirus R

12、 U5 GAG POL ENV U3 RAvian Myelocytoma Virus(MC29)R U5 dGAG MYC dENV U3 RAvian Myeloblastosis Virus(AMV)R U5 GAG POL MYB U3 RFeline Sarcoma Virus(FSV)R U5 dGAG FMS dENV U3 RSome retroviruses have an oncogene instead of their regular genesDNA Tumor VirusesOncogenes Adenovirus E1A,E1B SV 40 T Ag Polyom

13、a virus T Ag Lymphotropic virus T Ag Human papilloma Virus-16,18E6,E7All have a sequence in common Mutations in this region abolish transformation capacityAnti-OncogenesRb GeneRbRb proteinRbStops replicationRbAdenovirus E1ACell cycle continuesRetinoblastoma(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105kDDNAAnti-Oncogenesp53

14、P53 geneP53P53DNAStops replicationHepatitis C virus(core protein)P53replicationreplication proteolysisP53Papilloma virus(E6)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的免疫逃逸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致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IFN-r,TNF-

15、a,IL-1IFN-r,TNF-a,IL-1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感染或损伤免疫细胞感染或损伤免疫细胞 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 宿主细胞膜抗原改变宿主细胞膜抗原改变 隐蔽抗原释放隐蔽抗原释放 多克隆多克隆B B细胞激活细胞激活 病毒与正常组织间有交叉抗原病毒与正常组织间有交叉抗原 免疫病理损伤机制:免疫病理损伤机制: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免疫逃逸病毒的免疫逃逸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细胞内寄生细胞内寄生 抗原变异抗原变异 抗原结构复杂抗原结构复杂 损伤免疫细

16、胞损伤免疫细胞 降低抗原表达降低抗原表达 病毒的免疫增强作用病毒的免疫增强作用 免疫逃逸机制:免疫逃逸机制:病毒能否引起感染及感染后能否引起病毒能否引起感染及感染后能否引起疾病疾病由病毒、机体或宿主细胞、环境条件由病毒、机体或宿主细胞、环境条件三方面决定。三方面决定。三、病毒感染的类型三、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的类型临床症状临床症状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显性感染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持续感染持续感染潜伏感染潜伏感染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先天性感染先天性感染后天性感染后天性感染局局部部感感染染全全身身感感染染慢性感染慢性感染传播方式传播方式隐

17、性感染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亚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无无临床临床症状症状排毒(传染源)排毒(传染源)产生特异免疫力产生特异免疫力可完全清除病毒可完全清除病毒 病毒感染后,没有导致明显组织损伤病毒感染后,没有导致明显组织损伤,不引起临床症状。最多见感染类型。,不引起临床症状。最多见感染类型。特点特点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即临床上的病毒性疾病即临床上的病毒性疾病局部感染局部感染:病毒在侵入局部增殖并导致病毒在侵入局部增殖并导致 疾病。疾病。全身感染全身感染:病毒在局部细胞增殖后进入病毒在局部细

18、胞增殖后进入 血液或淋巴组织或神经组织血液或淋巴组织或神经组织 到达其他靶器官,在易感细到达其他靶器官,在易感细 胞内增殖引起疾病。胞内增殖引起疾病。部部位位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的比较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的比较 局部感染局部感染 全身感染全身感染病灶病灶 皮肤、粘膜皮肤、粘膜 全身全身潜伏期潜伏期 较短较短 较长较长病毒血症病毒血症 -+-+病后免疫力持久性病后免疫力持久性 较短较短 较长或终身较长或终身免疫力来源免疫力来源 局部局部lgA lgA 血流抗体血流抗体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病毒感染举例病毒感染举例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 麻疹麻疹 轮状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 脊髓灰质炎脊

19、髓灰质炎显性感染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即临床上的病毒性疾病即临床上的病毒性疾病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持续性感染病毒在体内病毒在体内滞留时间和临滞留时间和临床症状的长短床症状的长短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acute infection)潜伏期短,发病急潜伏期短,发病急排毒(传染性)排毒(传染性)产生特异免疫力产生特异免疫力结局:恢复、转为慢性、死亡结局:恢复、转为慢性、死亡特点特点:病原消灭型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在细病原消灭型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在细胞内增值,经过数日或数周的潜伏期后发病。胞内增值,经过数日或数周的潜伏期后发病。自限性自限性(self-limited

20、)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致死性致死性(lethal)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狂犬病狂犬病 病毒性出血热病毒性出血热 持续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概念概念: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可持续性或间断性出现临床症至数十年,可持续性或间断性出现临床症状,或长期无症状呈现慢性病毒携带状态,状,或长期无症状呈现慢性病毒携带状态,统称为持续性病毒感染。统称为持续性病毒感染。类型:类型:q慢性感染慢性感染q潜伏感染潜伏感染 q

21、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 q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持续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慢性感染慢性感染 (chronic infection)病程长病程长症状可有可无,时轻时重症状可有可无,时轻时重排毒(传染性)排毒(传染性)特点特点:急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急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消除,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并不断排出消除,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并不断排出体外,临床症状可有可无,可反复发作。体外,临床症状可有可无,可反复发作。包括慢性患者和慢性携带者。包括慢性患者和慢性携带者。慢性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感染病病 毒

22、毒 所所 致致 疾疾 病病HPV HPV 乳头瘤乳头瘤 癌症癌症HBV HBV 无症状携带无症状携带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 肝癌肝癌HCV HCV 无症状携带无症状携带 慢性丙肝慢性丙肝 肝癌肝癌腺病毒腺病毒 无症状携带无症状携带 微小病毒微小病毒B19 B19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慢性骨髓功能减退慢性骨髓功能减退潜伏感染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某些病毒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某些病毒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潜伏于机体某种组织细胞内,暂不进因组潜伏于机体某种组织细胞内,暂不进行复制,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行复制,无临床症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重新复制增殖

23、产生子代病病毒可被激活,重新复制增殖产生子代病毒体,出现临床症状。毒体,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感染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原发与再发感染间歇期长原发与再发感染间歇期长可以多次潜伏,多次发作可以多次潜伏,多次发作潜伏时不排毒,发作期排毒潜伏时不排毒,发作期排毒原发原发特点:特点:潜伏潜伏再发再发单纯疱疹病毒引发唇疱疹单纯疱疹病毒引发唇疱疹VZV水痘水痘VZV带状疱疹带状疱疹 潜潜 伏伏 病病 毒毒 感感 染染 病病 毒毒 潜伏位置潜伏位置 所致疾病所致疾病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 1型型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 唇疱疹唇疱疹 颈上神经节颈上神经节 眼和脑感染眼和脑感染 单纯疱疹病

24、毒单纯疱疹病毒2 2型型 骶神经节骶神经节 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脊髓后根神经节脊髓后根神经节 水痘水痘 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EBEB病毒病毒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urkitt 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淋巴瘤、鼻咽癌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毒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先天性感染先天性感染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 6型型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幼儿急疹幼儿急疹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肝细胞 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炎、肝硬化、肝癌人乳头瘤病毒

25、人乳头瘤病毒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 疣、皮肤癌、子宫颈癌疣、皮肤癌、子宫颈癌人免疫缺陷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爱滋病爱滋病 脑细胞、巨噬细胞脑细胞、巨噬细胞 慢发病毒感染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迟发感染迟发感染(delay infection)潜伏期长潜伏期长潜伏期内病毒缓慢增殖潜伏期内病毒缓慢增殖亚急性、进行性经过亚急性、进行性经过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特点特点 为一种慢性发展并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为一种慢性发展并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病毒感染后潜伏期较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一旦发

26、病,呈进行性加重,最终死亡年。一旦发病,呈进行性加重,最终死亡。迟发感染的病毒迟发感染的病毒 病病 毒毒 所所 致致 疾疾 病病人免疫缺陷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狂犬病朊粒(朊粒(Prion)库鲁病(库鲁病(Kuru disease)克克-雅病雅病 疯牛病疯牛病 羊搔痒病羊搔痒病 水貂脑病水貂脑病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 complication after acute viral infection)例:例:麻疹病毒麻疹病毒 儿童期儿童期 麻麻 疹疹 青春期青春期

27、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SSPE)(SSPE)急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机体内,待数急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机体内,待数年后发生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年后发生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机制机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病毒抗原变异病毒抗原变异/抗原性弱抗原性弱 病毒基因整合病毒基因整合 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 病毒侵犯免疫细胞病毒侵犯免疫细胞 病毒至中枢耐受病毒至中枢耐受 DIP DIP 病毒抑制细胞凋亡病毒抑制细胞凋亡 持续性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暴露后未被感染暴露后未被感染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亚

28、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典型临床感染典型临床感染 重型临床感染重型临床感染病毒感染结局的病毒感染结局的 iceberg concept艾滋病的艾滋病的“冰山冰山”现象现象第一节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病毒的致病作用 (viral pathogenesis)第二节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 (anti-virus immunity)内内 容容抗病毒免疫抗病毒免疫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巨巨噬噬细细胞胞的的作作用用NK细细胞胞的的作作用用干干扰扰素素的的作作用用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FN)1.1.定义:定义:机体细胞受到病毒或其他

29、机体细胞受到病毒或其他IFNIFN诱生剂诱生剂刺激所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刺激所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蛋白。2.IFN2.IFN的种类及特性的种类及特性 IFN-IFN-IFN-产生细胞产生细胞人白细胞人白细胞人成纤维细胞人成纤维细胞T 细胞细胞诱生剂诱生剂各种病毒各种病毒各种病毒各种病毒抗原抗原 丝裂原丝裂原pH2pH2稳定性稳定性稳定稳定稳定稳定不稳定不稳定型别型别IIII3.IFN3.IFN的生物学活性的生物学活性n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IFN-IFN-,IFN-,IFN-为主为主n抗肿瘤作用:抗肿瘤作用:IFN-IFN-为主为主n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调节作用:IFN-

30、IFN-为主为主IFN IFN 抗抗病病毒毒作作用用机机制制抗病毒蛋白抗病毒蛋白(AVP)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 dsRNA ATP dsRNA 蛋白激酶蛋白激酶R(PKR)2-5A合成酶合成酶 PKR活化活化eIF-2磷酸化磷酸化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活化活化RNaseL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抑制病毒复制增殖ATP 2-5A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抑制病毒

31、复制增殖抑制病毒复制增殖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抑制病毒复制增殖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eIF-2磷酸化磷酸化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抑制病毒复制增殖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PKR活化活化eIF-2磷酸化磷酸化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抑制病毒复制增殖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

32、合成受阻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蛋白激酶蛋白激酶R(PKR)PKR活化活化eIF-2磷酸化磷酸化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抑制病毒复制增殖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蛋白激酶蛋白激酶R(PKR)PKR活化活化eIF-2磷酸化磷酸化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抑制病毒复制增殖抑制病毒复制增殖蛋白质合成受阻蛋白质合成受阻 降解病毒降解病毒mRNA 活化活化RNaseL ATP 2-5AIFNIFN抗病毒作用特点抗病毒作用特点:n发挥作用迅速(发挥作用

33、迅速(快速性快速性)n是是抑制病毒抑制病毒,而非杀死病毒,而非杀死病毒n具有具有种属特异性种属特异性n间接作用间接作用n非特异性非特异性(广谱性)(广谱性)n不同病毒对不同病毒对IFNIFN的敏感性不同的敏感性不同n不同细胞对不同细胞对IFNIFN的敏感性不同的敏感性不同差异性差异性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能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毒的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感染能力。可介导可介导中和作用中和作用、调理吞噬作调理吞噬作用用、活化补体活化补体、细胞毒作用细胞毒作用等。等。1.1.病毒中和抗体病

34、毒中和抗体(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1 1)中和作用)中和作用:抗体能改变病毒表面结构或与病抗体能改变病毒表面结构或与病毒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表面抗原结合,阻止病毒的的吸附和穿入吸附和穿入;(2 2)调理吞噬作用)调理吞噬作用:抗体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抗体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有利于巨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和清除;有利于巨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和清除;(3)3)活化补体:有包膜病毒与抗体结合后活化补体:有包膜病毒与抗体结合后,暴露暴露补体结合位点,激活补体而使病毒裂解;补体结合位点,激活补体而使病毒裂解;激活补体激活补体病毒裂解病毒裂解(4)4)细胞毒作用细胞毒

35、作用(ADCC)(ADCC):IgGIgG与抗原结合与抗原结合,其,其FcFc段与段与NKNK、巨噬细胞、巨噬细胞FcRFcR结合结合,引发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引发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干扰素与抗病毒抗体的比较干扰素与抗病毒抗体的比较 特性特性干扰素干扰素抗病毒抗体抗病毒抗体 种类种类、三型三型IgG、IgA、IgM种属特异性种属特异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种属特异性无严格特异性无严格特异性诱生物诱生物病毒及干扰素诱生剂病毒及干扰素诱生剂病毒表面抗原病毒表面抗原出现时间出现时间病毒感染后数小时病毒感染后数小时病毒感染病毒感染3天后天后作用持续时间作用持续时间 13周周一年一年数年数年抗病毒作用抗

36、病毒作用广谱广谱特异性强特异性强抗病毒机制抗病毒机制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干扰素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诱生抗病病毒,而是诱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增殖毒蛋白抑制病毒增殖中和抗体抗病毒作用中和抗体抗病毒作用依赖补体溶解靶细胞依赖补体溶解靶细胞以及免疫调理增强吞以及免疫调理增强吞噬等噬等 2.2.血凝抑制抗体血凝抑制抗体(ha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ntibodies,HIAb):指针对病毒表面指针对病毒表面血凝素的血凝素的抗抗体,体,可抑制血凝现象可抑制血凝现象。亦可介导亦可介导中和作用、调理吞噬中和作用、调理吞噬作用、细胞毒作用等。作用、细胞毒作用等。3.3.补体结合抗

37、体补体结合抗体(complememt fixation antibodies):针对病毒内部抗原或表面非中和抗原的抗体,无针对病毒内部抗原或表面非中和抗原的抗体,无中和作用,可介导调理吞噬等作用。中和作用,可介导调理吞噬等作用。CTLCTL: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释放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释放的病毒在抗体配合下彻底清除,的病毒在抗体配合下彻底清除,是终止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Th1Th1:通过分泌通过分泌IFNIFN-、TNFTNF、IL-2IL-2等等多种细胞因子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巨噬细胞和激活巨噬细胞和NKNK细胞细胞发挥抗病毒作用。发挥抗病毒作用。特异性免疫特异性

38、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机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机制未活化未活化ICE活化活化ICE ICE底物底物P34cdc2(凋亡)(凋亡)FasL基因基因FasLFasTCR穿孔素穿孔素粒酶粒酶CTL靶细胞靶细胞细胞裂解分三个时相:接触相、分泌相细胞裂解分三个时相:接触相、分泌相 、裂解相、裂解相 CD4+T细胞的效应作用机制细胞的效应作用机制Th1病毒抗原肽病毒抗原肽靶组织靶组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IL-2、TNF、IFN-)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p型别单一、可产生病毒血症的病毒型别单一、可产生病毒血症的病毒免疫免疫力较为牢固,持续时间较长。如

39、水痘、天花、力较为牢固,持续时间较长。如水痘、天花、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乙型脑炎病毒等。等。p无病毒血症的局部或无病毒血症的局部或粘膜粘膜感染感染免疫力短免疫力短暂,可多次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暂,可多次感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等。p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免疫力短暂免疫力短暂。如如流感病毒。流感病毒。1.病毒感染是怎样传播的?病毒通过哪些途径病毒感染是怎样传播的?病毒通过哪些途径进入机体?与细菌比较,病毒感染的传播有进入机体?与细菌比较,病毒感染的传播有哪些特点?哪些特点?2.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有何直接影响?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有何直接影响?3.病毒感染的结局呈现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病毒感染的结局呈现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4.干扰素有何生物学活性?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干扰素有何生物学活性?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机制是什么?有何特点?的机制是什么?有何特点?5.名词解释:名词解释:IFN,slow virus infection(delay infection),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latent infection思考题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病毒感染与免疫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