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点解读。分四个层面。(一)、修辞技巧:比喻、夸张、拟人、对比、设问、反问、排比等(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三)、表现手法(狭义的):赋比兴 对比和衬托 象征 渲染 虚实 以景结情 铺排 想象 意象组合 抑扬(11)用典(12)托物言志(13)借景抒情(14)点化(四)、写作技巧:结构形式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过渡、铺垫、伏笔等。(三)(三)表现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狭义的):赋比兴赋比兴 对比和衬托对比和衬托 象征象征 渲染渲染 虚实虚实 以景结情以景结情 铺排铺排 想象想象 抑扬抑扬 意象组合意象组合
2、 (1111)用典)用典(1212)点化点化 (14(1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 (1313)点染点染(1515)曲笔()曲笔(1616)借景抒情借景抒情(1414)点化)点化:对前人的书面作品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对前人的书面作品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分为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分为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点化”,是文学创作中习见的修辞手法。所谓“点化”,就是对前人诗句、警语甚或典故、曲辞等的“化用”;“点”即点到为止,“化”则为变化,意为“点”到而起变化,进行借用、套装、份造。作为对前贤诗文言语的借鉴、翻用,“点
3、化”之法若使用得当,可以推陈出新、变拙为巧、化朽成奇,取得极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高考表达技巧题选做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8分)意难忘山家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衰翁健饭堪夸。把癭yng尊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
4、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注)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19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下片中“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分)由步行向山家时沿途所见落笔村坞w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人家老树上缠绕着青青的藤蔓,翠绿的修竹映衬着溪边的白沙色彩鲜明可爱。一幢房子室内陈设着文木制作的几案,小巧的窗户饰着纱房子依水傍石,稳稳地临溪而立,小径生满青苔动静结合,表现农家生活的意趣,衬托出主人潇洒出尘的品格。衰翁待客,写了席间主客欢洽之情,啜茶饮酒,高话桑麻 衰翁堪夸。把癭yng 尊茗碗,高话
5、桑麻。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种柳浇地.在池边开沟引水,并种上柳树,去年自己耕种的山田收成极好,生活丰富多彩,状态极佳苍老体弱的衰翁,却出人意外地饮食健胜,边啜茶饮酒,边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农事。老农的悠游轻松,让人羡慕隐逸生活的闲适。赞语非常口语化,老翁怡然而乐202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由远及近意象丰密,色彩和谐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衰翁堪夸。把癭yng 尊茗碗,高话桑麻。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6、(注)癭yng尊,即癭樽 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对比衬托铺陈写实.罗列叙写田家生活及农事,为铺陈写实的.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隐士(农夫)19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下片中“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分)烂漫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写景艺术: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叙事艺术: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
7、瓜”。羊山饯杜侍郎郡君十二姑及外弟天逵(二)晁补之虞美人(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虞美人北宋晁补之 原桑飞尽霜空杳。霜夜愁难晓。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不灭酒杯深。故人心。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过我小园林。话如今。原桑飞尽霜空杳。霜夜愁难晓。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不灭酒杯深。故人心。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过我小园林。话如今。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B.“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C.“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遭遇。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宛转。12.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首词添加一个题目,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项是
8、()A.野望 B.归隐 C.饯别 D.怀旧 13.下列关于这首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原桑”两句以萧条之景渲染悲壮情绪。B.“油灯”句借助典型画面表现人物心理。C.“羊山”两句以行人情状反衬自身遭遇。D.全词不事雕琢,用语清丽,情思宛转。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5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过我小园林。话如今。“拓宽喜忧交织表现得细腻宛转 江面上返乡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列成队,江边归家的车马熙熙攘攘好像排成行,江水南北两岸思念的人儿在遥遥地互相眺望。在依依不舍的离别时刻,谁能说这波涛汹涌的大江仅仅是一条水流呢,由于被江水隔断,早觉得两岸的山川已属不同人的家乡。送柴侍御唐王
9、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离开没有感到悲伤。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三)秋江送别送柴侍御(20年浙江)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9这两首送别诗在情感上,秋江送别突出_;而送柴侍御突出_,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怀类似。(2分)感伤 达观(三)秋江送别送柴侍御(20年浙江)已觉山川是两乡,明月何曾是两乡?20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
10、分)秋江送别 唐王勃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明月何曾是两乡?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4、拈连(ninlin),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
11、自然,表达生动深刻例四、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2013北京A.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B.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C.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D.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例子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P195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用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夸张手法写祖国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山河的雄阔阔壮丽,饱含热爱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
12、情作了铺垫;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第三句“泪尽泪尽”二字将二字将亡国之恨亡国之恨宣泄无遗;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第四句一个“望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收复失地的失地的企盼企盼,一,一个个“又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苟且且偷安偷安的南宋的南宋朝廷朝廷迟迟没有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收复失地的失望失望与与埋怨埋怨。7、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诗歌第四句用什么手法写听笙乐的感受的?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是通感,别具一格。8、题画(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
13、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注题画:画上题诗。作此诗时,李唐因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题画(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注)题画:画上题诗。作此诗时,李唐因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 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讽。(1)这两句表面上说若早知道自己的山水画作不被世人欣赏,自己也去多买胭脂画牡丹了;(2)实际上是借人们对艳俗的牡丹画作趋之若鹜的现象,表达了自己对世人贪慕荣华富贵的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一)抒情:
14、如何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情感和态度。例1: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最后两句直抒胸臆。既表现了作者忠君报国和建功立业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举国上下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民族心态,读来令人豪情满怀。例2:送温台朱放 渺渺天涯君去时,浮云流水自相随。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雨夜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两首诗的结尾两句抒情方式有何异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人生一世长如客,何必今朝是别离!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
15、万里心。同: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1分)。第一首“何必”表达了面对别离的豁达,对朋友的宽慰(1分);第二首“无端”表现幽怨之情,“思乡万里心”表现思乡之情;异:第二首还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一夜空阶雨”烘托思乡之情(1分)。2 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1 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以景衬情、寓情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于景;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乐情。(2 2)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物情关系: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 3)事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事
16、情关系:借古讽(伤)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即事抒怀间接抒情手法之一,借景抒情把诗人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端居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 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第二步)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 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第三步)间接抒情手法之二:触景生情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
17、的?说说你的理由。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女主人公由开始的“不曾愁”到“悔”的心理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忽见陌头杨柳色”。女主人公触景生情,看到陌头杨柳色(春色),联想到千里之外的夫婿,自身的孤独寂寞、对夫婿的思念和担忧,一时涌上心头,自然而然产生“悔”的心理活动。间接抒情手法之三:情景交融。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1)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2)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
18、倚,秋风斜月钓船归”的画面,寄托了 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3)情景交融。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间接抒情手法之四:托物言志 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卜算子咏梅 陆游 试分析一下这首词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词人借不与群芳争春,虽然“成泥”“作尘”而芳香如故的梅花来表达自己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也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9、。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蝉的高洁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表现了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间接抒情手法之五:用典抒情用典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传统特色之一,分事典和语典两种。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表明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语典指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名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即运用了冯唐的典故。间接抒情手法之六: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来讽喻当朝。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
20、事来讽喻当朝。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诗歌借东吴破亡的历史,无情嘲讽了割据一方的藩镇: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之气。黯然:暗淡无光的样子。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铁锁链。降幡:降旗。伤:感伤
21、。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山形:指西塞山。枕:靠。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芦荻:芦苇一类植物。间接抒情手法 之七:借事抒情。例:2016年高考江苏卷 八声甘州 辛弃疾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
22、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下马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这样的英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 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广射虎的生活。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汉代开拓边疆,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可是,为什么正在非常需要人材的当时,像李广将军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建立过奇功伟迹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寒。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
23、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
24、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灞陵醉尉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
25、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
26、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解雕鞍:卸下精美的
27、马鞍,指下马。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用此谚语来赞美李广虽然不善辞令,却深得天下人敬爱。这里代指李广。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岁晚田间: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闲居田园。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 故乡明月乡思情松风山月隐逸情寒林残月中秋圆月风雨落花,双燕飞,重阁玉枕长亭折柳江湖扁舟,月落乌啼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空城落花诗人的忧愁相思情苦闺怨情惜别情诗人的羁旅之苦悲欢离合情对世事沧桑的感叹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7、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
28、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7、托物言志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8、用典抒情9、借景抒情(乐景抒乐情)10、直接抒情例子1(2011江苏)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例子1(2011江苏)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29、。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例子2浙江省2014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A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2分)猿声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 山
30、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长江三峡丽山秀水连绵七百里两广泛地生长着深幽的青枫林林中的猿啼声本身没有愁苦之情愁苦的其实是行人自己的心情 例子2浙江省2014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B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鲜红的从前幽怨应无数,铁
31、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例子3(2011浙江)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例子3(2011浙江)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
32、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例子4、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例子4、2011新课标: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
33、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a.触景生情;b.寓情于景;c.写哀景抒哀情。例5庆庵寺桃花谢枋得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12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
34、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例5庆庵寺桃花谢枋得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与元代官场决绝的态度。(二)描写手法:鉴赏古代诗歌的描写手法,主要是鉴赏侧面描写中的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分析以下几点:正面侧面、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答题步骤:第一步:先准确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描写了什么内容,是如何进行描写的第
35、三步:简析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 1、渲染、渲染:一种国画技:一种国画技法,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法,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从正面着意意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描写。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环境、景物景物等做多方面的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以突出形象。象。是用、进行突出的多方面的,以某种,例子:早寒有怀 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本诗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正面极力渲染青玉案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
36、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注】贺铸:为人耿直,才兼文武,可惜官职低微。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退居苏州时。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态。蘅皋:长满杜蘅的沼泽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下阕则承上片词意遥想
37、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结句的“闲愁”,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堪比拟。“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里运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词人紧扣季节,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末四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历来为人所称道,词人也因此有了“贺梅子”的雅号,请你说说它究竟妙在何处
38、?答: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以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时空展衍的江南暮春烟雨图,不仅将不可捉摸的抽象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客观景物,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不在、无法排遣。2 2、烘托:、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渲染衬托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使物象明显突出。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中来,就是从侧面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衬托出主要的人或事物。出主要的人或事物。不说本意,只不说本意,只 说与此有关的其他
39、事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达技巧。正衬:用次要内容从正面衬托主要内容类比。如用高衬更高,用好衬更好。反衬:用次要内容从反面衬托主要内容对比。如用动衬静,用乐衬哀,用好衬坏,用美衬丑 夜夜 雪雪 白居易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时闻折竹声。整首诗主要运用了整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结合全诗加以分析。这首诗采用了烘托这首诗采用了烘托(侧面
40、描侧面描写)的手法写)的手法。首句写的是首句写的是“衾枕冷衾枕冷”,这,这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冻其实就是因为下雪夜冷。冻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醒后抬头看见窗外很亮,这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写听也是因雪所致。末一句写听到的到的“折竹声折竹声”,更是写出,更是写出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夜雪之大,雪压断了竹枝。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全诗从触觉、视觉、听觉多角度侧面描写,突出了雪大角度侧面描写,突出了雪大的特点。的特点。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写怡人风光,这是渲染,可这赏心悦目的景象,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的,这就又是烘托了。先渲染,后烘托
41、,局部是渲染,全局是烘托,渲染是手段,烘托是目的,通过渲染而达到烘托的目的,渲染和烘托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例2、2014新课标二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P197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诗人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情感的。诗人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
42、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构成一种情趣。【分析思路】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3、动与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以求得动中显静,静中有动构成一种情趣。【分析思路】寻找诗歌中所写的景物,按“动”与“静”标准分两类;3、动与静第一、以动衬静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的动,反衬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第二、动静互衬 一
43、类是动静互衬,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 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欢快活泼的江南乡村月夜图。第三、以动衬动以动衬动 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例子2、(09年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
44、芦碍月生。(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莫方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例子2、(09年湖北卷)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练习3、2012年北京卷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
45、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C、并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
46、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1)内涵。实: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闻所见。虚: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客观为实,主观为虚;现实为实,梦忆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当前为实,过去未来为虚。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友、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2)虚实相生的作用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3)虚景和实景的关系:、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47、从而突出中心。陇西行四首(其二)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相互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琅琊溪宋欧阳修。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景,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
48、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是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抓住描写对象,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不加渲染烘托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的写作手法。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的写作手法。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工笔工笔也称细描(细节描写),或也称
49、细描(细节描写),或工笔细描工笔细描,原来也是绘,原来也是绘画的一种笔法,画的一种笔法,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的、细致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的、细致入微的精雕细刻。入微的精雕细刻。我国古代工笔画很多,用工笔写我国古代工笔画很多,用工笔写的诗几无。这里是为了与白描对举,将它列举出来,的诗几无。这里是为了与白描对举,将它列举出来,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下面姑且举一个小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下面姑且举一个小说中典型的工笔描写的例子。说中典型的工笔描写的例子。.(2015浙江)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50、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曲笔。从对方着笔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例子1:邯郸冬至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