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完整性管理程序目目 录录 MI的应用范围二二 MI的定义及相关术语一一MI的工作内容三三相关文件和记录四四1、关键设备:因失效可能导致或促使工艺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环境影响的元部件、设备或系统。2、设备完整性(Mechanical Integrity,简称MI):关键设备、配套设施以及相关技术资料齐全完整,关键设备始终处于满足安全生产平稳要求的状态。3、以风险为基础的测试与检查(RBI):综合考虑关键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以及出现故障后造成的后果制订的测试与检查计划。1、确定工艺安全关键设备清单 各作业区在设施投用前,应确定工艺安全关键设备清单。工艺安全关键设备包括
2、元部件、设备、系统。以下为设备种类,有助于确定哪些为PSM关键设备:2、测试与检测 (1)对关键设备实施以时间/状况为基础的测试与检查,鼓励进行以风险为基础的测试与检查(RBI)。(2)以时间/状况为基础的测试与检查,是指根据设备使用时间或设备状况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测试、检验与检查计划。2、测试与检测 (3)以风险为基础的测试与检查,是指根据设备故障概率、导致的后果,制定测试、检验与检查计划。(4)企业应组建测试与检查小组,负责制定测试与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应包括设备、工艺、维修等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5)测试与检查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6)应依据以下信息制定测试与检查计划
3、(7)测试与检查人员必须依据计划执行,记录测试与检查数据并保存。(8)根据标准对比测试与检查数据,对不合格的数据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不合格的设备应提出维修建议。维修建议应提供给相关业务和生产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跟踪。(9)在测试与检查记录中应标记不合格数据,判断存在异常的位置、范围和严重性,并提供简图或图片。(10)根据测试与检查实施情况,评估、完善测试与检查计划,包括改变测试周期或测试方法。3、测试与检测(1)制定维修计划 依据测试与检查所判断的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并编号,明确维修设备(部位)及其状况信息、维修措施、维修单位、维修周期及地点等。(2)审批维修计划 (3)执行维修维修单位应考虑工作性质、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合作单位、参与工作人员资格等因素,分解维修计划,参照维修规程制定工作流程,进行维修。根据维修量的大小以及复杂程度,维修计划应由相应的部门审批。维修措施包括修理、替换、变更、重设参数等四种:(4)跟踪维修措施 维修单位从维修工作开始直至完成,应进行全过程跟踪,确保维修按计划完成并达到预期目标。应指定专人进行跟踪并及时通报给生产部,以便协调维修、安排生产等。(5)保存维修资料 应保存维修记录、跟踪记录、变更记录等,确保将来在设备完整性和安全方面的决策以及维修规程的修订具有完整准确的信息依据。附件关键设备识别流程无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