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智语文阅读课第德智语文阅读课第2讲讲 开头的话开头的话 苏东坡一共活了苏东坡一共活了66岁,他的生平经历很岁,他的生平经历很丰富,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介丰富,成就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可能介绍他的生平,只能介绍一点点。他绍他的生平,只能介绍一点点。他66岁岁的生命历程,当他走到的生命历程,当他走到2/3的时候,也就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他是说,在他44岁那年,也就是北宋宋神岁那年,也就是北宋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那年,那年7月月29日的日的晚上,这个时候苏东坡还不叫苏东坡,晚上,这个时候苏东坡还不叫苏东坡,他仅仅叫苏轼,字子瞻,东坡是两年以他仅仅叫苏轼,字子瞻,东坡是
2、两年以后才起的号。后才起的号。那么,这个晚上他在什么地方呢?他在那么,这个晚上他在什么地方呢?他在江苏无锡的太湖上,他在一艘船上,他江苏无锡的太湖上,他在一艘船上,他此时的身份是朝廷的钦犯。前一天(此时的身份是朝廷的钦犯。前一天(7月月28日)朝廷派钦差到浙江的湖州,当时日)朝廷派钦差到浙江的湖州,当时他是湖州的地方长官,宋朝知州是地方他是湖州的地方长官,宋朝知州是地方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作为一个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作为一个政治犯把他逮捕了。本来连夜要送到汴京,治犯把他逮捕了。本来连夜要送到汴京,但是因为船舵坏了,当天晚上停在太湖但是因为船舵坏了,当天晚上停在太湖修舵,停了一晚上。修
3、舵,停了一晚上。古代用夏历来计时,那个月是小月,古代用夏历来计时,那个月是小月,7月月29日也就是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当然是日也就是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当然是没有月亮的,但是当天的天气晴朗、繁没有月亮的,但是当天的天气晴朗、繁星满天。而北宋时候的太湖里面是没有星满天。而北宋时候的太湖里面是没有蓝藻的,湖水非常清澈。所以,这样一蓝藻的,湖水非常清澈。所以,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良夜,但是这位当时还不个诗情画意的良夜,但是这位当时还不叫苏东坡的东坡,他在船上忧心忡忡,叫苏东坡的东坡,他在船上忧心忡忡,因为他已经知道他这次被朝廷千里追捕,因为他已经知道他这次被朝廷千里追捕,罪名非常重。罪名非常重。有人说他不
4、单是批评朝廷的政治,而且有人说他不单是批评朝廷的政治,而且诽谤皇帝,对皇帝有大不敬的言语,这诽谤皇帝,对皇帝有大不敬的言语,这个罪名就非常重。他觉得抓到京城去可个罪名就非常重。他觉得抓到京城去可能后果很严重,而且说不定会受到种种能后果很严重,而且说不定会受到种种的侮辱,还会牵连到他的亲朋好友。所的侮辱,还会牵连到他的亲朋好友。所以,他看着船舱外面的太湖水,他突然以,他看着船舱外面的太湖水,他突然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他就想假如我此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他就想假如我此刻纵身一跃,跳入太湖,那么,以后的刻纵身一跃,跳入太湖,那么,以后的一切都画上了句号,生命就没有了。一切都画上了句号,生命就没有了。历
5、史是不能假设的,那天晚上苏东坡没历史是不能假设的,那天晚上苏东坡没有跳下去,一个是当时的官兵对他防守有跳下去,一个是当时的官兵对他防守得很严,因为他是朝廷的重犯,必须严得很严,因为他是朝廷的重犯,必须严厉的看管。第二,他这个念头只是闪了厉的看管。第二,他这个念头只是闪了一下,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决心不自一下,他很快就回心转意了,决心不自杀了。现在假设一下,假设公元杀了。现在假设一下,假设公元1079年年7月月29日的夜晚这位苏轼在太湖的船上跳日的夜晚这位苏轼在太湖的船上跳湖了,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这个事情湖了,他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这个事情对于他本人来说,生命砍掉了对于他本人来说,生命砍掉了1/
6、3,少活,少活22年。年。但是,这个事情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但是,这个事情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文化史它会产生什么影响?假如他那天文化史它会产生什么影响?假如他那天跳了:在古文宝库中,包括跳了:在古文宝库中,包括赤壁赋赤壁赋、后赤壁赋后赤壁赋在内的在内的1500多篇古文就没多篇古文就没有了,在诗歌宝库中,包括有了,在诗歌宝库中,包括荔枝叹荔枝叹在内的在内的1600多首诗就没有了。在词的宝多首诗就没有了。在词的宝库中间,包括库中间,包括念奴娇念奴娇、大江东去大江东去在内的在内的200首词就没有了。在台北的故宫首词就没有了。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要失掉一幅书法精品,博物院里要失掉一幅书法精品,在日本某
7、一个诗人收藏室里有一幅枯在日本某一个诗人收藏室里有一幅枯木怪石图也就消失了。在一本叫做木怪石图也就消失了。在一本叫做苏沈良方的中医药书里大概有苏沈良方的中医药书里大概有450个个药方就消失了。在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药方就消失了。在我们日常语言中的一些格言,比如说些格言,比如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缘身在此山中”就没有了,在杭州的西就没有了,在杭州的西湖上那一条像长龙卧波一样的美丽的苏湖上那一条像长龙卧波一样的美丽的苏堤就没有了。然后在遍布全球的中菜馆堤就没有了。然后在遍布全球的中菜馆里要失掉一道名菜,它肥而不腻、入口里要失掉一道名菜,它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即化“东坡肉东
8、坡肉”就没有了,就没有了,因为是他因为是他2年以后到黄州才发明的,还有年以后到黄州才发明的,还有等等等等。也就是说,把这个人的生命等等等等。也就是说,把这个人的生命砍掉砍掉1/3,如果他少活了后面这,如果他少活了后面这22年,那年,那我们一个民族的一部文化史要损失掉这我们一个民族的一部文化史要损失掉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反过来说,这个人么多有价值的东西。反过来说,这个人对于我们的历史,对于民族的贡献就非对于我们的历史,对于民族的贡献就非常大。所以,这个人的伟大是不言而喻常大。所以,这个人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他的一生,他的行为,在当代有什的。他的一生,他的行为,在当代有什么启发意义?么启发意义?高
9、风亮节的政治家高风亮节的政治家 首先,苏东坡是大政治家。北宋后期的政坛首先,苏东坡是大政治家。北宋后期的政坛上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新党和旧党的斗争,新上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新党和旧党的斗争,新党以王安石为首,要推行新法,要改革,要变党以王安石为首,要推行新法,要改革,要变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主张要保守,要持旧,法。旧党以司马光为首,主张要保守,要持旧,维护旧的。两边斗得非常厉害,天翻地覆,势维护旧的。两边斗得非常厉害,天翻地覆,势不两立。那么,这个时候,苏东坡这个人的基不两立。那么,这个时候,苏东坡这个人的基本立场是司马光这一边的,当时朝廷我们现在本立场是司马光这一边的,当时朝廷我们现在数得上名
10、字的文人,除了王安石一个人以外都数得上名字的文人,除了王安石一个人以外都反对新法,他基本上站在司马光一边,但是他反对新法,他基本上站在司马光一边,但是他有的时候他的态度又不像司马光那么固执。有的时候他的态度又不像司马光那么固执。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作为政治家,他们的个人品质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作为政治家,他们的个人品质都非常好,人品都是没有缺陷的,两个人都是典范。都非常好,人品都是没有缺陷的,两个人都是典范。但是这两个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在坚但是这两个人在政治上也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在坚持自己的政见方面过于固执,他们都坚决认为我的持自己的政见方面过于固执,他们都坚决认为我的政治主张是对
11、的,对方的全是错的,一句话都不能政治主张是对的,对方的全是错的,一句话都不能听,政治家不能太固执,不能太偏见,他们就是偏听,政治家不能太固执,不能太偏见,他们就是偏见。所以,这个时候苏东坡的观点比较通达平正,见。所以,这个时候苏东坡的观点比较通达平正,他比较稳妥,他既看到了新法的种种缺点,也看到他比较稳妥,他既看到了新法的种种缺点,也看到了其中某些合理性的部分,他既看到了司马光的主了其中某些合理性的部分,他既看到了司马光的主张有些合理性,也看到了完全否定新法也是不对的。张有些合理性,也看到了完全否定新法也是不对的。所以,他的态度比较中立一点。当然,当时他在政所以,他的态度比较中立一点。当然,当
12、时他在政治上,他夹在夹缝中间,他是两边不讨好。治上,他夹在夹缝中间,他是两边不讨好。苏东坡实际上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政治家。他在苏东坡实际上是一个高风亮节的政治家。他在朝廷里发表政见,完全是从他自己的思考,从朝廷里发表政见,完全是从他自己的思考,从是不是对国家有利,从真理出发。他不是看上是不是对国家有利,从真理出发。他不是看上司的眼色,不是看宰相怎么说,皇帝怎么说,司的眼色,不是看宰相怎么说,皇帝怎么说,他不是的,他是怎么认为就怎么表达。所以,他不是的,他是怎么认为就怎么表达。所以,他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候,他被视作他在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候,他被视作“眼中眼中钉钉”。他很聪明,他知道王安石为了推行
13、新法,。他很聪明,他知道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因为新法受到的批评太多,反对太多,王安石因为新法受到的批评太多,反对太多,王安石就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阻止手法,凡是反对新法就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阻止手法,凡是反对新法的都贬出去,拥护新法的都升上来。的都贬出去,拥护新法的都升上来。这时候苏东坡反对,他批评,他这时候苏东坡反对,他批评,他说新法执行起来很多不好的地方,说新法执行起来很多不好的地方,对民间有很大的扰乱,秩序都乱对民间有很大的扰乱,秩序都乱掉了,有的地方没有不合理,有掉了,有的地方没有不合理,有的没有好好论证就推出来了,他的没有好好论证就推出来了,他提出种种的批评。正因为为此,提出种种的批评。正因
14、为为此,他被朝廷千里追捕,抓到大牢汴他被朝廷千里追捕,抓到大牢汴京进入大牢,也正因为如此,他京进入大牢,也正因为如此,他在牢里呆了在牢里呆了130多天,差点面临死多天,差点面临死刑的危险。刑的危险。但是若干年以后,政治形势变了,支持变法的但是若干年以后,政治形势变了,支持变法的皇帝宋神宗去世了,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皇帝宋神宗去世了,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东山再起了,旧党上台了,苏东坡也被召回汴东山再起了,旧党上台了,苏东坡也被召回汴京去了,还升了官。但是这个时候当他看到司京去了,还升了官。但是这个时候当他看到司马光不分青红皂白要在一年之内把王安石的新马光不分青红皂白要在一年之内把王安石的新法
15、法令全部推翻,苏东坡又站出来反对,他说法法令全部推翻,苏东坡又站出来反对,他说这个新法有的还是合理的,而且有些执行这么这个新法有的还是合理的,而且有些执行这么多年了,百姓都习惯了,你想一年之内又把它多年了,百姓都习惯了,你想一年之内又把它全部纠正过来,他觉得这不稳妥,在朝廷里就全部纠正过来,他觉得这不稳妥,在朝廷里就跟司马光当场争起来,由此而得罪了司马光。跟司马光当场争起来,由此而得罪了司马光。司马光是君子,没有打击苏东坡。司马光是君子,没有打击苏东坡。但是司马光一年以后就死了,他的亲信,他的但是司马光一年以后就死了,他的亲信,他的部下就把苏东坡又看作部下就把苏东坡又看作“眼中钉眼中钉”。所以
16、,苏。所以,苏东坡在朝廷始终呆不安稳,他东坡在朝廷始终呆不安稳,他22岁就考上进士,岁就考上进士,66岁去世,他在朝廷里一共只呆了岁去世,他在朝廷里一共只呆了8年零年零11个个月,不停的被贬出去,这是什么品质?这是政月,不停的被贬出去,这是什么品质?这是政治家高风亮节。我们把他切入到我们现代的意治家高风亮节。我们把他切入到我们现代的意义上,难道我们现在的政治家不应该有这种高义上,难道我们现在的政治家不应该有这种高风亮节吗?当然应该有,这才是我们百姓的希风亮节吗?当然应该有,这才是我们百姓的希望。所以,苏东坡作为政治家,高风亮节,这望。所以,苏东坡作为政治家,高风亮节,这是最好的政治品质。是最好
17、的政治品质。苏东坡幼年时候就确立了这样一种志向,他苏东坡幼年时候就确立了这样一种志向,他10岁的时候跟他的老母亲陈夫人一起读岁的时候跟他的老母亲陈夫人一起读后汉后汉书书,读到,读到范康传范康传。同学们读过。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三国演义义,知道东汉那年政治上最大的问题是宦官,知道东汉那年政治上最大的问题是宦官专政,太监专政,朝廷很乱,范康是反对宦官专政,太监专政,朝廷很乱,范康是反对宦官专政的,所以他被朝廷逮捕起来判死刑,范康专政的,所以他被朝廷逮捕起来判死刑,范康被杀掉了。被杀掉了。后汉书后汉书里记载,范康临出门以里记载,范康临出门以前,来抓他了,他要走了,他告别他的老母亲,前,来抓他了,他要走了
18、,他告别他的老母亲,他说他说“忠孝不能两全,我要为国捐躯了,以后忠孝不能两全,我要为国捐躯了,以后不能孝顺您老人家了不能孝顺您老人家了”。范康的母亲大义凛然,。范康的母亲大义凛然,说你这是正义的,为国捐躯,我赞成你这样做。说你这是正义的,为国捐躯,我赞成你这样做。所以,苏东坡的母亲读到那里很感动,所以,苏东坡的母亲读到那里很感动,10岁的东坡就在旁边问,假如我将来做岁的东坡就在旁边问,假如我将来做范康,母亲你同意不同意?他母亲马上范康,母亲你同意不同意?他母亲马上说,你要能做范康,我为什么不能做范说,你要能做范康,我为什么不能做范康的母亲,他康的母亲,他10岁的时候就有这种志向,岁的时候就有这
19、种志向,将来要是做政见就要这样子做。所以,将来要是做政见就要这样子做。所以,对我们来说,读懂苏东坡的现代意义,对我们来说,读懂苏东坡的现代意义,第一点就是对于政治家有一种正面的教第一点就是对于政治家有一种正面的教育作用,你要么不做政治家,如果你身育作用,你要么不做政治家,如果你身居高位,你必须要说真话。居高位,你必须要说真话。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勤政爱民的地方官 苏东坡由于在朝廷仗义执言,所以他经常被贬苏东坡由于在朝廷仗义执言,所以他经常被贬出去,他在朝廷里呆不安稳,贬到地方上去。出去,他在朝廷里呆不安稳,贬到地方上去。又由于北宋时候制度规定,地方官的任期不得又由于北宋时候制度规定,地方官的任期不
20、得超过三年,一把手知州,二把手副市长,叫通超过三年,一把手知州,二把手副市长,叫通判,知州和通判满三年一定要调动,他就怕你判,知州和通判满三年一定要调动,他就怕你一个人在地方时间太长了以后,形成一个地方一个人在地方时间太长了以后,形成一个地方的势力,会滋生腐败,所以一定要调。那么,的势力,会滋生腐败,所以一定要调。那么,由于这两点原因,所以苏东坡是不停的调动。由于这两点原因,所以苏东坡是不停的调动。他在很多地方做过官,首先是陕西的凤翔,然他在很多地方做过官,首先是陕西的凤翔,然后是浙江的杭州,杭州前后两次,第一次做通后是浙江的杭州,杭州前后两次,第一次做通判副市长,时隔判副市长,时隔15年又去
21、做市长。年又去做市长。然后是湖州,江苏的扬州和徐州、安徽的鄞州、然后是湖州,江苏的扬州和徐州、安徽的鄞州、山东的密州和邓州,还有河北的定州,他做了山东的密州和邓州,还有河北的定州,他做了这么多年地方的长官,他这么多年地方的长官,他13年不停的调动。作年不停的调动。作为一个地方长官,当然我们要看他的政绩如何,为一个地方长官,当然我们要看他的政绩如何,苏东坡政绩卓著。苏东坡政绩卓著。举两个例子,第一,江苏徐举两个例子,第一,江苏徐州。他到徐州做知州,上任一个多月,黄河泛州。他到徐州做知州,上任一个多月,黄河泛滥,洪水一下冲到徐州城下,把徐州城团团围滥,洪水一下冲到徐州城下,把徐州城团团围住,徐州城
22、就靠一座城墙把洪水挡在外面,洪住,徐州城就靠一座城墙把洪水挡在外面,洪峰距离城墙顶端只有几寸,而洪峰的锋面比徐峰距离城墙顶端只有几寸,而洪峰的锋面比徐州城里的平地高出一丈多,也就是说,假如洪州城里的平地高出一丈多,也就是说,假如洪水把城墙冲垮,徐州全城就淹完了。水把城墙冲垮,徐州全城就淹完了。苏东坡急得不得了,就带领全城的老百姓来抗苏东坡急得不得了,就带领全城的老百姓来抗洪,他在城墙上搭了一个草棚子住在里面,日洪,他在城墙上搭了一个草棚子住在里面,日夜都在里面指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在城夜都在里面指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在城里面挖土,在城墙内测修一条堤坝,等于重新里面挖土,在城墙内测修一条
23、堤坝,等于重新修一条城,从里面托住这个城墙,不让洪水把修一条城,从里面托住这个城墙,不让洪水把它冲垮。过去了一个多月,洪水不退,城里的它冲垮。过去了一个多月,洪水不退,城里的人力不够,把老百姓都动员起来,青少年都上人力不够,把老百姓都动员起来,青少年都上阵了,人手不够。苏东坡必须要到军队里去求阵了,人手不够。苏东坡必须要到军队里去求援。援。同学们同学们读水浒传读到,北宋的军队分读水浒传读到,北宋的军队分两种,一种叫禁军,一种叫厢军。厢军是地方两种,一种叫禁军,一种叫厢军。厢军是地方部队,没有战斗力,老弱病残,部队,没有战斗力,老弱病残,禁军是朝廷的野战军、正规军,有战斗力。徐州城有禁军是朝廷的
24、野战军、正规军,有战斗力。徐州城有禁军,但是北宋的禁军只有皇帝才能调动,地方官禁军,但是北宋的禁军只有皇帝才能调动,地方官无权调动,一兵一卒都不能调动,所以,禁军安守无权调动,一兵一卒都不能调动,所以,禁军安守在营房里不动。苏东坡这时候没办法了,人力不够在营房里不动。苏东坡这时候没办法了,人力不够了,他就亲自走到禁军的营房里面说了,他就亲自走到禁军的营房里面说“请你们出来请你们出来帮我们抗洪帮我们抗洪”。禁军本来不敢开锁,朝廷没有命令,。禁军本来不敢开锁,朝廷没有命令,不敢违抗。但是当禁军的首领看到这个地方长官,不敢违抗。但是当禁军的首领看到这个地方长官,一市之长,这个知州大人苏东坡走进来浑身
25、泥浆、一市之长,这个知州大人苏东坡走进来浑身泥浆、面目憔悴,他几天几夜都没有回家,都在抗洪。所面目憔悴,他几天几夜都没有回家,都在抗洪。所以,禁军的首领感动了,说一个文官抗洪这么辛苦,以,禁军的首领感动了,说一个文官抗洪这么辛苦,我们国家养了军队,我们一起去抗洪,终于把那场我们国家养了军队,我们一起去抗洪,终于把那场洪水抗过去了,洪水抗过去了,80多天洪水才退。多天洪水才退。作为地方长官,领导全城人抗洪,奋力支持,这似乎作为地方长官,领导全城人抗洪,奋力支持,这似乎是应该做的,做得很好,但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是应该做的,做得很好,但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苏东坡的过人之处在于第二年。第二年春天
26、洪水已苏东坡的过人之处在于第二年。第二年春天洪水已经退了,他马上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在城外兴修水经退了,他马上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在城外兴修水利,加固堤防,预防第二场洪水。我们刚才说地方利,加固堤防,预防第二场洪水。我们刚才说地方官任期最多三年,而且北宋黄河泛滥的周期是官任期最多三年,而且北宋黄河泛滥的周期是50-60年。也就是说,在他的任期内不可能有第二场洪水,年。也就是说,在他的任期内不可能有第二场洪水,但是他第二年就开始为地方上的长治久安来做贡献,但是他第二年就开始为地方上的长治久安来做贡献,这样的政绩不是我们现在某些地方官首长工程、面这样的政绩不是我们现在某些地方官首长工程、面子工程,追求
27、任期的效益,不是可以同日而言的,子工程,追求任期的效益,不是可以同日而言的,他是真正为地方上百姓着想。他是真正为地方上百姓着想。再看一个例子,浙江杭州,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再看一个例子,浙江杭州,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时隔州时隔15年,他很喜欢杭州,特别是喜欢西湖。年,他很喜欢杭州,特别是喜欢西湖。但是他第二次到杭州一看,西湖的面积萎缩了。但是他第二次到杭州一看,西湖的面积萎缩了。原来杭州这个地方气候温暖,西湖这个湖是一原来杭州这个地方气候温暖,西湖这个湖是一个浅盆子的湖,湖水很浅,平均水深个浅盆子的湖,湖水很浅,平均水深2米多。米多。所以,西湖靠湖岸边的水草疯长,水草长起来所以,西湖靠湖岸边的水草疯
28、长,水草长起来以后,草根容易瘀积,瘀泥就瘀积在那里,这以后,草根容易瘀积,瘀泥就瘀积在那里,这样瘀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葑的东西,这个葑就把样瘀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葑的东西,这个葑就把湖面堰塞掉了,西湖也就萎缩了湖面堰塞掉了,西湖也就萎缩了1/3。苏东坡就很急,因为杭州西湖当时不但是游览景点,苏东坡就很急,因为杭州西湖当时不但是游览景点,而且是杭州唯一的淡水源,所以他上任马上就开始而且是杭州唯一的淡水源,所以他上任马上就开始整治西湖,动员人力物力割水草、挖污泥。那么,整治西湖,动员人力物力割水草、挖污泥。那么,割下来这么多废物堆到哪里去?当时西湖有一条堤割下来这么多废物堆到哪里去?当时西湖有一条堤岸,是
29、东西方向的,唐代传下来的,叫做白堤,南岸,是东西方向的,唐代传下来的,叫做白堤,南北方向没有堤。苏东坡整治西湖,弄了这么多草根、北方向没有堤。苏东坡整治西湖,弄了这么多草根、瘀泥出来没有地方堆,他就想不如在西湖里再修一瘀泥出来没有地方堆,他就想不如在西湖里再修一条南北方向的堤,所以就用废物在那里修堤。这条条南北方向的堤,所以就用废物在那里修堤。这条长堤修的时候,为了让湖水流动,堤上有长堤修的时候,为了让湖水流动,堤上有6座桥,桥座桥,桥下有孔,污水可以流动,上面再种上树。后来他离下有孔,污水可以流动,上面再种上树。后来他离开以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这条堤称为开以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这条堤
30、称为“苏公苏公堤堤”,现在简称,现在简称“苏堤苏堤”。苏东坡第二次在杭州任期两年半又被调回朝廷去了,苏东坡第二次在杭州任期两年半又被调回朝廷去了,临走之前他又想,他想我现在暂时把西湖整治好了临走之前他又想,他想我现在暂时把西湖整治好了,湖水清澈,但是这个水草还会长,气候条件没有,湖水清澈,但是这个水草还会长,气候条件没有变。假如过两年水草又长起来,瘀泥又堆积起来了变。假如过两年水草又长起来,瘀泥又堆积起来了怎么办,他要想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他向当地人怎么办,他要想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他向当地人请教以后就找到了一个办法,原来浙江的农民喜欢请教以后就找到了一个办法,原来浙江的农民喜欢种菱角,种菱角
31、的人下种以前一定要先锄草,因为种菱角,种菱角的人下种以前一定要先锄草,因为不锄草的话野草长得太快,菱角收不到。所以,他不锄草的话野草长得太快,菱角收不到。所以,他就定了一个地方法规,制成碑竖在杭州的官府里面就定了一个地方法规,制成碑竖在杭州的官府里面,就是每年用很低的租金把沿岸的湖面出租给农民,就是每年用很低的租金把沿岸的湖面出租给农民种菱角。农民要种菱角了,自己就要锄草,每年锄种菱角。农民要种菱角了,自己就要锄草,每年锄一次草,杂草就长不起来了。他又担心万一农民种一次草,杂草就长不起来了。他又担心万一农民种菱角觉得收成不错,逐步的扩大种植面,一直种出菱角觉得收成不错,逐步的扩大种植面,一直种
32、出去,最后种到湖心里面,菱角把整个水面都盖住了去,最后种到湖心里面,菱角把整个水面都盖住了,怎么办?,怎么办?他就规定只许沿岸的水面可以种,靠湖心的地方不许他就规定只许沿岸的水面可以种,靠湖心的地方不许种。问题是水面上怎么标界限,他就请人用石头做种。问题是水面上怎么标界限,他就请人用石头做了一些宝塔竖在那里,两个宝塔之间的连线,靠岸了一些宝塔竖在那里,两个宝塔之间的连线,靠岸的这边可以种,靠湖心的这边不许种。时隔的这边可以种,靠湖心的这边不许种。时隔900多年多年以后,还有以后,还有3个小宝塔还留在西湖里面,朋友们去过个小宝塔还留在西湖里面,朋友们去过的都看到的都看到三潭映月,那个小宝塔干什么
33、用的?当三潭映月,那个小宝塔干什么用的?当时标界限。所以,苏东坡对杭州西湖他真是用心用时标界限。所以,苏东坡对杭州西湖他真是用心用力,把西湖整治好。杭州西湖现在是世界文明的游力,把西湖整治好。杭州西湖现在是世界文明的游览景点。假如杭州的旅游部门要想为西湖写一首旅览景点。假如杭州的旅游部门要想为西湖写一首旅游广告词的话,他不用写,他到苏东坡的诗词中去游广告词的话,他不用写,他到苏东坡的诗词中去找一首就行了,苏东坡有一首七言绝句写西湖的,找一首就行了,苏东坡有一首七言绝句写西湖的,“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西子,淡装
34、浓抹总相宜。”他说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他说西湖就像西施一样的,西施是个美女,不管是化浓妆还是化淡妆,甚的,西施是个美女,不管是化浓妆还是化淡妆,甚至不化妆,她都是美女,至不化妆,她都是美女,她天然美,西湖也一样,下雨天也美,晴天她天然美,西湖也一样,下雨天也美,晴天更美,这是最好的广告词。但是苏东坡对更美,这是最好的广告词。但是苏东坡对西湖的贡献不是写了这么优美的广告词,西湖的贡献不是写了这么优美的广告词,而在于西湖有今天这样的面貌,这是跟苏而在于西湖有今天这样的面貌,这是跟苏东坡分不开的,苏堤是他建的,西湖的湖东坡分不开的,苏堤是他建的,西湖的湖水这么清澈,是他造成的。所以,苏东坡水这么清澈,是
35、他造成的。所以,苏东坡做地方官,他的政绩,他是为地方上做长做地方官,他的政绩,他是为地方上做长远考虑,这一点很值得现在的地方长官,远考虑,这一点很值得现在的地方长官,省里的干部,市里的干部好好学学,地方省里的干部,市里的干部好好学学,地方上的事情不要为了我升官,为了我的上的事情不要为了我升官,为了我的GDP来考虑,你要考虑地方上的长治久安,对来考虑,你要考虑地方上的长治久安,对老百姓是不是有长远的好处。老百姓是不是有长远的好处。一个快乐的天才一个快乐的天才 苏东坡是一个天才人物。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苏东坡是一个天才人物。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他家乡附近有座山叫做彭老山,北宋有这样,他家乡附近有座山
36、叫做彭老山,北宋有这样的传说,说他诞生的那一天夜晚,彭老山上的的传说,说他诞生的那一天夜晚,彭老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全部枯死。为什么他生下来彭老草木一夜之间全部枯死。为什么他生下来彭老山上的草木会枯死?古人相信一个特别灵秀的山上的草木会枯死?古人相信一个特别灵秀的人物,天地山川的灵气都凝聚在他身上,他生人物,天地山川的灵气都凝聚在他身上,他生下来,山川的灵气被他吸取了,所以,草木枯下来,山川的灵气被他吸取了,所以,草木枯死。大家不要怪苏东坡破坏环保,这不是他的死。大家不要怪苏东坡破坏环保,这不是他的事情。而且事情。而且66年以后苏东坡在江苏常州去世,年以后苏东坡在江苏常州去世,北宋又有传说,他过
37、世那天彭老山上的草木一北宋又有传说,他过世那天彭老山上的草木一夜之间全部返青了,他的灵气又还给山川大地夜之间全部返青了,他的灵气又还给山川大地了,他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肯定是天才。了,他是这样的一个人物,肯定是天才。他很多古文诗词、写作、写法都是天才。唐代的诗人他很多古文诗词、写作、写法都是天才。唐代的诗人王维,又是山水画家,是谁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王维,又是山水画家,是谁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东坡说的,苏东坡说了这有诗?苏东坡说的,苏东坡说了这8个字以后,大家个字以后,大家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一个结论就出来了,所以他特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一个结论就出来了,所以他特别了不起。当时他的朋友黄三谷
38、对年轻人说,苏东别了不起。当时他的朋友黄三谷对年轻人说,苏东坡天下闻名,年轻人写的作品都想送给他看看,希坡天下闻名,年轻人写的作品都想送给他看看,希望他提点意见,肯定一下,或者批评一下。黄三谷望他提点意见,肯定一下,或者批评一下。黄三谷说你们写的作品去送给苏东坡看,不要有心理障碍说你们写的作品去送给苏东坡看,不要有心理障碍,你们只管给他看就好了,他看得很快,不会耽误,你们只管给他看就好了,他看得很快,不会耽误多少时间。黄三谷的原话是这样讲的多少时间。黄三谷的原话是这样讲的“你一个作品你一个作品拿到苏东坡那里,他拿起来不要看,他用鼻子一嗅拿到苏东坡那里,他拿起来不要看,他用鼻子一嗅就知道好坏了,
39、就知道你写得怎么样了就知道好坏了,就知道你写得怎么样了”,他太敏,他太敏锐了,这个判断太准确了。所以这个人绝对是天才锐了,这个判断太准确了。所以这个人绝对是天才,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夸张。天才需不需要勤奋?当然需要。苏东坡的成功一半是天才需不需要勤奋?当然需要。苏东坡的成功一半是天才,还有一半是勤奋,他有过人的勤奋。他晚年天才,还有一半是勤奋,他有过人的勤奋。他晚年对他的弟子王古说过,他说我年轻时开始读书,古对他的弟子王古说过,他说我年轻时开始读书,古人读书是读经典,他说我每读一部经典,一定从头人读书是读经典,他说我每读一部经典,一定从头抄到尾。他到了黄州以后,有人去看他,他那时候抄到尾。
40、他到了黄州以后,有人去看他,他那时候已经已经40多岁了,已经闻名天下了,有人去看他,发多岁了,已经闻名天下了,有人去看他,发现他在家里抄现他在家里抄汉书汉书,他自己说是第三遍抄,他自己说是第三遍抄汉汉书书了,全文抄。他第一遍用楷书抄,第二遍用行了,全文抄。他第一遍用楷书抄,第二遍用行书抄,一边抄还一边练字,他下过苦功夫。苏东坡书抄,一边抄还一边练字,他下过苦功夫。苏东坡一生都在学习,一生都在思考,所以他的创造性也一生都在学习,一生都在思考,所以他的创造性也是贯彻终身的。而且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文学艺术是贯彻终身的。而且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个文学艺术方面的一个智者,一个大学者,他的学问,他的兴方面的一
41、个智者,一个大学者,他的学问,他的兴趣,他关注的对象,实际上是遍布其他学科的,可趣,他关注的对象,实际上是遍布其他学科的,可以说是理工他都关注。以说是理工他都关注。苏东坡苏东坡59岁那年贬到广东惠州,到惠州之前他岁那年贬到广东惠州,到惠州之前他路过广州,广州当时的地方长官(知州市长)路过广州,广州当时的地方长官(知州市长)叫做王古,王冕中,他跟王古以前认识,呆了叫做王古,王冕中,他跟王古以前认识,呆了几天就到惠州去了。苏东坡的文集中,苏轼文几天就到惠州去了。苏东坡的文集中,苏轼文集第集第56卷中间有卷中间有18封信是他写给王冕中的信,封信是他写给王冕中的信,这这18封信中第封信中第11封和第封
42、和第15封,这两封信的内容封,这两封信的内容就是向王古建议在广州安装自来水,广州自来就是向王古建议在广州安装自来水,广州自来水的最早设计者就是苏东坡,原文都在水的最早设计者就是苏东坡,原文都在苏轼苏轼文集中文集中,第,第56卷与王冕中第卷与王冕中第11封和第封和第15封。封。他的内容说广州的老百姓都喝珠江水,珠江水他的内容说广州的老百姓都喝珠江水,珠江水因为南海战潮的时候被倒灌,这个水又苦又咸因为南海战潮的时候被倒灌,这个水又苦又咸,水质不好。他说老百姓喝这个水太差,你应,水质不好。他说老百姓喝这个水太差,你应该把城外的泉水引进来,城外不到该把城外的泉水引进来,城外不到20里的地方里的地方的半
43、山腰有一个流量很大的泉水都淌掉了,没的半山腰有一个流量很大的泉水都淌掉了,没有用,他说你应该用大的毛竹管打通以后,一有用,他说你应该用大的毛竹管打通以后,一根一根的接起来,从那里把泉水引到广州城里根一根的接起来,从那里把泉水引到广州城里来给老百姓喝,做饮用水,这就是现在的自来来给老百姓喝,做饮用水,这就是现在的自来水。用毛竹管接起来饮水,这个技术不是苏东水。用毛竹管接起来饮水,这个技术不是苏东坡发明的,我们在杜甫的诗里就读到了,至少坡发明的,我们在杜甫的诗里就读到了,至少在宋唐时候杜甫在奎州已经看到了,当地老百在宋唐时候杜甫在奎州已经看到了,当地老百姓就把山里的泉水引到山脚下来。姓就把山里的泉
44、水引到山脚下来。问题是苏东坡在这两封信里面提供了具体技术问题是苏东坡在这两封信里面提供了具体技术方面的细节,他说毛竹管一根根的接起来,我方面的细节,他说毛竹管一根根的接起来,我们可以想象,把前一根细的抛光,跟后面一根们可以想象,把前一根细的抛光,跟后面一根粗的里面抛光再插进去,插紧,不管你插得怎粗的里面抛光再插进去,插紧,不管你插得怎么紧,它接缝的地方一定会有渗漏。那么,么紧,它接缝的地方一定会有渗漏。那么,20里,里,10几路一路渗漏下来,漏到广州就所剩无几路一路渗漏下来,漏到广州就所剩无几了,所以要解决渗漏问题。苏东坡指点王古几了,所以要解决渗漏问题。苏东坡指点王古怎么解决渗透问题,他说在
45、前面细的这一头先怎么解决渗透问题,他说在前面细的这一头先缠上一层麻丝,再在麻丝上涂层漆,然后再插缠上一层麻丝,再在麻丝上涂层漆,然后再插进去。他一直在思考,他的发明不仅仅是诗词进去。他一直在思考,他的发明不仅仅是诗词古文,工科方面的都有,什么方面的都有,他古文,工科方面的都有,什么方面的都有,他始终在思考。始终在思考。第二封信他告诉王古,说泉水饮过来时间第二封信他告诉王古,说泉水饮过来时间长了总会有沙泥,会堵塞掉。那么,你怎长了总会有沙泥,会堵塞掉。那么,你怎么查在什么地方堵塞了,他说在每一根毛么查在什么地方堵塞了,他说在每一根毛竹管上装一个绿豆大小的小眼子,那个眼竹管上装一个绿豆大小的小眼子,那个眼子用竹钉把它插住,到时候拔掉这个眼子子用竹钉把它插住,到时候拔掉这个眼子看看,就可以断定在什么地方堵的,换哪看看,就可以断定在什么地方堵的,换哪根竹,技术方面都想得很细。所以,这个根竹,技术方面都想得很细。所以,这个人是一辈子都在思考,都在学习,真正的人是一辈子都在思考,都在学习,真正的叫活到老学到老,他那时候已经叫活到老学到老,他那时候已经60岁了。岁了。所以,苏东坡作为一个天才他是勤奋的,所以,苏东坡作为一个天才他是勤奋的,天才加上勤奋才成就了后来的东坡。天才加上勤奋才成就了后来的东坡。下课了,请同学们休息一下!下课了,请同学们休息一下!请听下回分解!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