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的地球的运动运动第二章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P17第三章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 P33第四章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陆地水与洋流 P42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P49专题专题太阳光照图的判读 1.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1)确定经度图甲 图乙 专题图甲为太阳光照侧视图,该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50E,该经线此时的地方时为12时,因此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50E。图乙为太阳光照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该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是120E,该经线此时的地方时为12时,因此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E。(2)确定纬
2、度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位置可以根据晨昏线的位置来判定,如上面两幅太阳光照图所示,晨昏线若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因此确定图甲中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150E),图乙中太阳直射点坐标为(23.5N,120E)。技巧归纳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纬度为,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90-。专题2.确定地方时(1)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专题3.确定季节和日期 专题(1)根据晨昏线判断
3、节气如图1所示,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可判断这一日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如图2所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如图3所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可判断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专题(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季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北半球为夏半年,在南半球则北半球为冬半年。(3)根据0时所在经线和国际日界线确定日期NoImage如右图所示,C点所在经线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该经线为135W,因此图中180与13
4、5W两条经线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从135W向西到180为“昨天”,从135W向东到180为“今天”。专题4.确定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1)确定昼长和夜长晨昏线将地球上纬线分为昼弧与夜弧两部分,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了昼长与夜长,弧度15为1小时。某一地点昼弧所跨经度数乘以4分钟(或昼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就得到昼长;某一地点夜弧所跨经度数乘以4分钟(或夜弧所跨经度数除以15)就得到夜长。如上图所示,B点所在纬线的夜弧为302=60,B点的夜长为6015/时=4时,B点的昼长则为24时-4时=20时。专题(2)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晨线与某地纬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地的日出时间,昏线与某地纬
5、线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地的日落时间。春、秋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个地方均为6时日出、18时日落;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如上图中D点昼夜等长,6时日出、18时日落)。已知昼长时间求日出、日落时间公式为:12-昼长2=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专题如已知上图中B点的昼长为20时,则B点的日出时间为:12-昼长2=12-202=2时B点的日落时间为:12+昼长2=12+202=22时上图中C点正好位于晨线上,此时地方时为8时,即为日出时间。因为上午、下午等长,所以C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专题如已知上图中B点的昼长为20时,则B点的日出时间为:12-昼长2=12-20
6、2=2时B点的日落时间为:12+昼长2=12+202=22时上图中C点正好位于晨线上,此时地方时为8时,即为日出时间。因为上午、下午等长,所以C点的日落时间为16时。专题例题读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点正好处于(填“晨线”或“昏线”)上。(2)这一天,点的昼长为时,其日出时间为。(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最小值的范围是。(4)此日后,遵义市的昼长将变(填“长”或“短”),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填“大”或“小”)。(5)图中,点的地方时是;此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是。(6)点处于五带中的带;由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填“东”或
7、“西”)。专题思路导引(1)读图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点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过渡为黑夜,因此点正好处于昏线上。(2)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点正好处于昏线上,正值日落,所以点的日落时间为14时。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2可知,点昼长为4时,根据昼长=(12-日出时间)2可知,该地的日出时间为10:00。(3)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专题(4)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
8、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距遵义越来越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5)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经度相差30,地方时相差2小时,所以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22:00;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当地的纬度之差),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的纬度为40N,所以该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26.5。(6)点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转,因此由点向正北发射炮弹,落点将偏东。专题答案:(1)冬至昏线(2)410:00(3)南回归线及其以
9、南地区北半球各纬度(4)长大(5)22:0026.5(6)北温东第二章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形态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一地质构造图的判读 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通常可按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其缩小的程度。专题一专题二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无缺失,各层是否含有化石,含有什么化石,化石是什么地质年代形成的;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年代侵入的,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关系等。(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
10、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以下图为例,图中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专题一专题二(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以下图为例,图中A、B、C、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专题一专题二(3)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专题一专题二(4)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
11、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专题一专题二(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年代。专题一专题二例1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1)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
12、M反映的地质含义和N不同的是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岩层没有(填“有”或“没有”)经过挤压作用。地质构造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但无法判断沉积物的变化。专题一专题二(2)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没有(填“有”或“没有”)持续地接受沉积。位于下方的岩层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岩层形成的时代早于甲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岩层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
13、期的侵蚀过程。丙是地表沟谷,无法判断其是否是背斜顶部受侵蚀的结果。答案:(1)D(2)C专题一专题二专题二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专题一专题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
14、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专题一专题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
15、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专题一专题二例2某旅客于2017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地质公园约位于(40.5N,93E),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右图示意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抬升作用(2)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A.风力沉积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沉积作用专题一专题二思路导引(1)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地区,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风化作
16、用不是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干旱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弱;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2)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理清晰,土质坚硬,其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土质疏松;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物质组成来源;冰川沉积作用的物质组成没有分选性,层理不清晰。答案:(1)B(2)C第三第三章章 大气的大气的运动运动专题专题等压线图的判读 专题(1)读数值:根据等压线上的数值和递变规律可判读出图中任意一点的气压值大小或范围以及高低气压中心。如图中丙点的气压值:1 005百帕P丙1 010百帕,A、D两地为高气压中心,B、C两地为低气压中心。(2)判气压类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高于
17、四周气压的区域为高气压;凡闭合等压线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为低气压。由高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脊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脊线;由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槽的最弯曲部分的连线称为槽线。两个高压脊之间和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称为鞍部。专题(3)定风向高空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4)比风力:等压线密(疏)单位距离的气压差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风力大(小),如图中甲地风力大于乙地。专题(5)析天气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多为阴雨天气,如图中B、C两地多为阴雨天气。高气压中心气流下沉多为晴朗天气,如图中A、D两地多为晴朗天气。(6)辨季节:陆地上出现高气压中心或海洋上出现
18、低气压中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7)辨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说明在北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说明在南半球。专题例题2018年第20号台风“卡努”10月12日生成,10月16日于海南、广东沿海登陆。甲、乙两图分别为10月14日20时、10月16日5时的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 乙专题(1)由甲图到乙图()A.主要的气压中心移向东北B.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降温过程C.K处天气转晴,气压下降D.冷空气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影响减小(2)台风“卡努”()A.生成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B.移动方向受亚洲高压控制C.对香港、澳门的影响很小D.与冷空
19、气配合,广东南部沿海降水增多专题思路导引(1)从甲图到乙图,北部高气压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南部低气压中心向西(方向)移动,A错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冷锋过境,出现降温,B正确;K处气压升高,C错误;由乙图可以看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此次冷空气影响较大,D错误。(2)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几乎为零,不可能形成气旋,A错误;亚洲高压主要生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与台风形成的季节不同,且台风的移动方向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更大,B错误;读图可知,10月14日20时至10月16日5时,台风由菲律宾东北部向西移动到海南岛,因此对香港、澳门影响较大,C错误;由乙图可知,此时亚洲北部的高压脊一直延伸至两广
20、地区,且两广地区南部受台风控制,导致广东南部沿海降水增多,D正确。答案:(1)B(2)D第四章第四章 陆地水与陆地水与洋流洋流专题专题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1.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思路专题水文特征分析思路流量河流流量大小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流域面积进行分析。一般来说,以雨水补给为主、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水量大水位水位的季节变化主要与补给类型的季节变化有关;水位的高低与水量大小有关,地面径流汇集的时间越短,河流水位越易上涨,水位越高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一般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区域河流含沙量较小。另外,河流流速越快,侵蚀作用越强,则含沙量越大结冰期取决于最冷月均温大于还是小于0,大于0 则无结冰
21、期,小于0 则有结冰期凌汛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专题2.河流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冬季有(无)断流现象水位水位高(低),季节变化大(小)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流速流速快(慢),水能丰富(贫乏)专题典例剖析例题读图,完成下题。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专题思路导引本题考查两河段的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落差(流速)等方面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与该流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读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
22、区,流域面积小,流量小;纬度高,结冰期较长;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乙河段流经平原地区,多条支流汇入,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地势落差小,河流流速慢。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第五章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与差异性专题专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六看”专题图示解读:该图示确定山地位置或区域气候类型时,不能以基带河谷灌丛带来确定。因为河谷灌丛带为垂直自然带中“倒置”特殊现象。利用基带确定位置和气候类型只能以常绿阔叶林带来确定(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确定南、北半球或阳坡、阴坡时
23、,山脉须是东西走向。如图示为南北走向山脉,因此无阳坡与阴坡之分,也无法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专题图示东坡雪线高度为4 900米,西坡雪线高度为5 100米。东坡雪线低,说明东坡可能为迎风坡。图示西坡4 000米以下无植被带分布,说明西坡相对高度小,东坡植被带多,相对高度大。利用同一植被带分布的海拔差异比较山地纬度高低,须是两山地相比,单一山地无法比较。图示基带为河谷灌丛带,出现“倒置”特殊现象,主要是因为气流下沉,降水少,为干河谷,不能说明该山地所在地区气候干旱。专题例题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米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24、460毫米,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专题(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专题思路导引(1)根据材料,该地区的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因此水量支出最不可能是地表蒸发、地下径流。该实验位置在海拔2 5003 400米处,该地植被为山地针叶林,植被丰富,小流域内水量通过植物截留和蒸腾作用支出较多。(2)我国西北山地,受地形的影响,降水由山麓至山顶有少多少的规律。山麓为半荒漠,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增多,而甲位于半荒漠和森林带之间,因此最可能是草原。答案:(1)B(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