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白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初步掌握如何抓住人物 脸部的特征进行夸大或缩小,用中国画表现手法创造出夸张的脸。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 懂得如何用笔用墨, 了解勾勒法和没骨法, 敢于用水墨表现夸张的脸。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形式表现夸张的脸,让学生感受水墨 人物的情趣,及夸张表现的艺术感染力,培养学生对水墨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懂得如何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能抓住人物特征夸张,善于用笔用墨来
2、表现一幅作品。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并收集夸张的脸的图片等相关知识; 2.老师的教学准备:PPT、范作、中国画的材料工具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导入阶段 1.互动导入 观看图片,猜一猜这是谁?有趣吗? 两张图片比一比,林老师的脸部发生了什么变化?(眼睛大变得更大,鼻子 嘴巴小变得更小,我们把这称之为夸张) 2.揭示课题 师: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课程夸张的脸。(板书) 二、二、新授新授阶段阶段 1. 什么是夸张的脸?为什么林老师要对脸进行夸张呢?(突出人物的特征, 大的更大, 小的更小; 美的更美这是艺术家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夸张) 师总结:为了达到某种表
3、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赏析交流,深化感知 师:夸张是画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让我们共同观察分析一下它们分别从 哪些部位进行夸张?带给你什么感受? 图一 图二 图五 师总结,着重分析 图一: 圆睁的双眠厚重的嘴唇、 宽厚的鼻翼让我们觉得气势逼人、 威武庄严。 图二:除了特征明显的头部特征之外,着重刻画纹饰特点。 图五:青铜造像出土我国四川三星堆,古人认为眼镜大可以看得远,耳朵大 听力提高,这样夸张的脸部造型是当时人们崇拜的形象。 3.猜一猜,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形式。 陶塑 绘画 漫画 中国画 手工 泥塑 师总结:今天我们采用中国画的表
4、现形式来进行夸张的脸创作。 4.欣赏优秀作品,强化学生的概括意识。 问题:画家采用什么用笔用墨来进行表现夸张的脸?画家在表现夸张的脸 时,是如何用笔用墨的呢? 师:画家禹天成,他用简洁的用笔用墨手法表现了各种明星夸张有趣的造型 特色。墨色变化、浓淡分明,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水墨韵味。 5.微视频欣赏 复习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以及教师示范。 用笔中锋、侧锋 用墨焦、浓、重、淡、清 三、三、教师示范教师示范 1.以范图为例,教会孩子如何观察并通过用笔用墨用色的表现方法来引导孩 子进行创作。 2.教师通过勾勒法与没骨法结合示范范图。 四四、制作与指导、制作与指导 1.作业:抓住脸部外形、五官、表情的特
5、征,用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来创作。 2.要求:构图完整;形象生动;夸张幽默;富有水墨情趣。 注意:大胆创作,保持整洁。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强调:笔不能乱甩,注意保洁。) 五五、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 1.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自评互评,引导学生欣赏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抓住哪些特征进行了夸张?如何处理笔墨关系的? 从画面中的人物造型、用笔用墨进行分析,提一提、改一改你还可以怎么修 改会使画面的水墨效果更加有趣味性。 3.总结 通过体验水墨夸张的脸,使我感受到 。 六六、拓展阶段、拓展阶段 1.展示学生作品。 2.夸张的脸通过我们的宣纸把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 -陶瓷进
6、行,美化生活。 七、收拾整理阶段七、收拾整理阶段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卫生,注意教室的干净整洁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反思: 夸张的脸 一、夸张(特征):a.脸型 (拉长、缩短) b.五官(集中、放大) C.表情 二、步骤:构图、刻画、上色 三、用笔:中锋、侧锋 四、用墨:焦、浓、重、淡、清 1.教师整体课堂把控的环节紧凑,语态亲切自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是时间 上教师讲的环节偏多。 2.夸张的脸整趟课采用国画的方式来进行表现, 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是一个大胆的 尝试,勇气可嘉。 3.整体课堂上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展示与评价环节。 首先师采用互评的方式对于同 学作品笔墨.夸张两点进行点评,然后就是自评点出不足同学进行修改,老师进 行总结概括整改。 最后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同学们来总结一下通过水墨夸张的脸使 得我们感受到了有趣.让自我心情愉悦。 4.导入很新颖有特色, 如果师能现场画出自己夸张的脸的水墨再与现实的图片对 比,是否更加直观。 5.猜一猜的游戏环节是否放置在拓展环节更加有意义。 6.教师在用到国画渗透夸张的方面不够一直在提到笔墨。 要让人直观的明白夸张 的目的,凸显什么。 7.微视频的示范与现场示范有点雷同所占用的时间较多。 8.在信息技术中如果能使用白板教学,我们的课堂是否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