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标点符号顿号、逗号、分号 考情搜索:2016河池;2015桂林 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顿号的误用)使用误区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例1,“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是并列性的补语,只能用逗号,不能用顿号。(2016黄冈T11,D项)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顿号的误用)使用误区2.带语气词的并列短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例2,“说啊、笑啊、哭啊”是并列的谓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麻雀、斑鸠、白
2、鹅、鸭子、老公鸡、老母鸡,趁着天色昏黑,就从小道旁开小差了。(顿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3.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用连词而不用顿号。如例3,“老公鸡”“老母鸡”之间的顿号应改为“和”。(2016德州T6,B项)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顿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表示确数时要用顿号。如例4,“十七八岁”之间不能用顿号。(1)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顿号与引号混用)(2)著名作家、翻译家杨
3、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顿号与书名号混用)使用误区 5.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如例5,应删去顿号。一定要用标点符号的话,只能用逗号。(2016雅安T6,A项)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逗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6.小的分句间用逗号,大的分句间用分号,甚至句号。如例6,“还是左拐”和前面是并列关系,后面的逗号改为分号。(2016河池T5,C项改编)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分号与逗号的混用)使用误区7.分号一般用在复句
4、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则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如例7,“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和“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是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且分句内有逗号,所以“那是赞赏”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问号考情搜索:2016河池;2015桂林;2014河池 (2016济宁T4,D项)面对各种突发交通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问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并没有疑问语气,句末不用问号。如例1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并不含疑问语气,所以句末问号改为句号。(2016河池T5,D项改编)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5、(问号的误用)使用误区2.选择疑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问句,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如例2,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不知为什么,每当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问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如例3,该句问句是各自发问,所以应将“香油和鸡蛋”后面的逗号改为问号。注意 选择问是最后一问才用问号,其余用逗号;连续问每个问句后面都用问号。(2016鄂州T4,B项)“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问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6、 4.倒装句中,问号放在句末。如例4中问号应放在“同学们”后面。注意 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如:你放着罢,祥林嫂!冒号考情搜索:2016河池;2014河池 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冒号与逗号的混用)使用误区1.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分项说明或引起后面的话。如例1,“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就是总括性的话,所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冒号与句号的混用)使用误区2.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如例2,张华、李萍、“我”三人是并列的情况,“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是
7、总结上文,所以应将“工人”后面的句号改为冒号。(2016广安T5,A项)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冒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3.冒号的提示作用一定要管到句子的末尾。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如例3中冒号提示下文,但提示的部分只到“身心健康”就结束了,不包含下一句,所以此句中的冒号使用错误。(1)我说道,“爸爸,你走吧。”(冒号与逗号的混用)(2)(2016河池T5,A项改编)“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冒号误用)使用误区 4.“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话之前,其后用冒号,如例4(1),应将“说”道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某某说”之
8、类放在引用话之间,其后用逗号,如例4(2),应将冒号改为逗号。学者陈善的“出入法”:即读书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冒号的误用)使用误区5.冒号不能和表示提示性的词(如即,就是)同时使用。如例5,冒号与“即”不能同时使用,应将冒号应改为逗号。引号考情搜索:2016河池;2013桂林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引号的误用)使用误区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如例1引用了雨果的一句完整的名言,所以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诗词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引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2.引文不
9、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引号的外面。如例2引用的诗句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应将引号内的逗号放到引号外。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引号的误用)使用误区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如例3,“中国梦”是引文之内的引文,应该用单引号。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引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转述出来,不直接引述时,不用引号。如例4中“我”只是转述“她”的话,不是直接引述,应该将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群
10、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引号的误用)使用误区5.特殊称谓或有特定含义的词语要加上引号,如例5,“卧底局长”是特殊称谓应加上引号。书名号考情搜索:2015桂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书名号与引号的混用)使用误区 1.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要用书名号,不能用引号。如例1,中学生阅读是书名,要将引号改为书名号。(2016淮安T2)幸福社区举行青春与责任主题演讲比赛。(书名号的误用)使用误区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如例2,“青春与责任”是演讲比赛
11、的主题,只能用引号。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上写稿,攻击时弊。(书名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如例3申报副刊中,申报才是报刊名,“副刊”不能用书名号。“温故而知新”出自课文论语十二章,是孔子提倡的学习方法。(书名号的误用)使用误区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如例4论语十二章应改论为语十二章。破折号考情搜索:2013桂林 我想,这些花儿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即是居住在一个地方,专注于一件事情,经营着一种美丽。(破折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1.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如例1,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12、(1)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冒号与破折号的混用)(2)看着人类这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破折号与冒号的混用)(3)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破折号与冒号的混用)使用误区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例2(1),破折号应改为冒号。(2)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如例2(2),应将冒号改为破折号。(3)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管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
13、到句中的一部分。如例2(3),冒号只能管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所以冒号应改为破折号。省略号考情搜索:2016河池;2015桂林 (2016河池T5,B项)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省略号的误用)使用误区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如例1,应删去省略号或“等”。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天边变得暗沉沉的;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省略号与逗号的混用)使用误区 2.省略号后面不加任何标点。如例2,省略号后面的逗号应删去。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人,都绝非偶然。有的是来欣赏你,有的是来教育你,有的是来心疼你,有的是来利用你,有的是来帮助你,有的是来修炼你,但无论如何你都要感激遇见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最终成全了你,完善了你。百度文库,放心使用,安全文档在人生中,有些人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分辨,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看淡,有时候总需要在生命中等一等,时间会让你明白一切!然而,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一路走来遇到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