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 1 - 页 共 23 页 20202020 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生物生物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B. 胆固醇、维生素 D 都属于脂质 C. 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蔗糖都属于二糖 D. 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等有关 【答案】A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二糖包括蔗糖、 麦芽糖、 乳糖等, 多糖包括淀粉、 纤维素和糖原, 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别可能不同。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
2、固醇,固醇又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 D。 3、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 DNA。 4、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曲折叠形成 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有关。 【详解】A、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而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 DNA 的基本单位,A 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胆固醇和维生素 D 都属于脂质,B 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动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细胞中的蔗糖都属于二糖,C 正确;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和肽链空间结构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的 多样性,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
3、物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 原因,识记脂质的种类和作用,能够识记并区分糖类的种类以及动植物特有的种类等,属于 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2.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第 - 2 - 页 共 23 页 A. 图中 1 具有双层膜,是呼吸作用的场所 B. 图中 2中心体,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 C. 图中 5 是染色质,是 DNA 的主要载体 D. 图中 4 是高尔基体,是加工分泌蛋白质的场所 【答案】A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 其中 1 为线粒体, 2 为中心体, 3
4、为核糖体,4 为高尔基体,5 为细胞核中染色质。 【详解】A、图中 1 为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所以线粒 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A 错误; B、图中 2 是中心体,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所以该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 有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B 正确; C、染色质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图中 5 是染色质,是遗传物质 DNA 的主要载体,C 正确; D、图中 4 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包装完 成的蛋白质被囊泡包裹运送到细胞膜处,并被分泌到细胞外,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
5、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识图 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细胞结构的特点并能正确识图。 3.膜蛋白是生物膜上多种蛋白的统称,与生物膜的功能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正 确的是 A. 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大多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B. 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可随时开放 C. 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D.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答案】D 第 - 3 - 页 共 23 页 【解析】 A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 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且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外在蛋白占少数
6、,多数 是内在蛋白,A 错误; B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但离子通道的开关受电位的控制,当电位超过阙值时 开启或关闭,不是随时开放的,B 错误; C有些小分子物质如 O2等气体以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C 错误; D载体蛋白是多回旋折叠的跨膜蛋白质,它与被传递的分子特异结合使其越过质膜,所以载 体蛋白结构的特异性决定其运输物质具有选择性,D 正确; 答案选 D。 4.工矿企业常见的职业病硅肺的病因是:当肺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被肺部的吞噬细胞吞 噬,硅尘能破坏该细胞器,使其中的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此细胞器是 A. 高尔基体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7、D. 溶酶体 【答案】D 【解析】当肺吸入硅尘后,大量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由于二氧化 硅成分难以被降解,就在溶酶体内堆积,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 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所以该细胞器是溶酶体,D 项正确,A、B、C 项错 误。 5.如图表示 tRNA 与氨基酸结合过程,该过程 A. 需要酶的参与 B. 不受温度影响 C. 不存在特异性结合 D. 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 【答案】A 【分析】 图示表示 tRNA 与氨基酸的结合过程,该过程需要酶的催化,同时还要消耗 ATP 水解释放的能 第 - 4 - 页 共 23 页 量。 【详
8、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过程需要酶的参与,A 正确; B、温度会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该过程,B 错误; C、tRNA 具有特异性,一种 tRNA 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结合,C 错误; D、 该过程不是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 也可以发生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 D 错误。 故选 A。 6.下列有关人体的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造血干细胞能分化为红细胞,不能分化为淋巴细胞 B. 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物质运输速率降低 C.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只要体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C 【详解】A、造血干细胞
9、能分化为红细胞,也能分化为淋巴细胞,A 错误; B、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大、物质运输速率降低,B 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该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的新蛋白质的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 择性表达,C 正确; D、并非只要体内发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这些基因的突变具有累 积效应,D 错误。 故选 C。 7.如图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有丝分裂,表示减数分裂 B.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C. 图表示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现象 第 - 5 - 页 共 23 页 D. 上述细胞中含有 8 个染色单体的是 【答案】A 【分析】 图中含有同源
10、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后期,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 板的两侧,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是有 丝分裂的中期,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表示有丝分裂,表示减数分裂,A 正确; B、 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所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B 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所以图可表示发生了基因自由组合现象, 图为有丝分裂中期, 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C 错误; D、细胞中着丝点已经分裂,不含染色单体,图中
11、含有 8 条染色单体,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8.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遗传病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B. 该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C. 2 不一定为杂合体 D. 若7 与8 结婚,则患病女孩 的概率为 1/3 【答案】D 【分析】根据 5 和 6 双亲患病,后代出现了正常个体,且为女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若为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9 号 应患病,A 错误;
12、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出现的概率相同,B 错误; 第 - 6 - 页 共 23 页 C、由于-4 不含致病基因,所以-2 患者一定同时含有正常的基因和致病基因,即一定为 杂合体,C 错误; D、设致病基因为 A,-7 不患病,基因型为 aa,-9 的基因型也为 aa,故-5 和-6 的基 因型均为 Aa,则-8 基因型为 1/3AA、2/3Aa,若-7 与-8 结婚,则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31/2+2/31/21/2=1/3,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 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
13、应个体的基因型,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9.如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两种细胞,造成这两种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 核中 DNA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C. 信使 RNA 不同 D. 转运 RNA 不同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 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由题意知:同一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
14、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据分析,两种细胞细胞核中 DNA 碱基排列顺序相同,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信使 RNA 不同, 第 - 7 - 页 共 23 页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但转运 RNA 相同,根本原因为信使 RNA 不同。因此,C 正确,A、B、 D 错误。 10.我国科学家以兴国红鲤(2N=100)为母本、草鱼(2N=48)为父本进行杂交,杂种子一代 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该异源四倍体与草鱼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 据此分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及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兴国红鲤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有 200 条染色单体 B. 三倍体鱼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均含有
15、49 条染色体 C. 三倍体鱼的三个染色体组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红鲤 D. 异源四倍体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 74 条染色体 【答案】B 【分析】 以兴国红鲤 (2N=100) 为母本、 草鱼 (2N=48) 为父本进行杂交, 杂种子一代染色体为 50+24=74 条, 染色体自动加倍发育为异源四倍体鱼, 此时染色体为 742=148 条, 杂种子一代 (4N=148) 与草鱼(2N=48)进行正反交,子代均为三倍体,染色体为 1482+482=98 条。 【详解】A、兴国红鲤的染色体数目为 100,经过 DNA 复制后,初级卵母细胞可有 200 条姐妹 染色单体,A 正确; B、三倍体鱼
16、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B 错误; C、草鱼的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BB,兴国红鲤的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AA,异源四倍体鱼的染 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AABB,该异源四倍体与草鱼进行正反交产生的三倍体鱼(ABB)的三个染色 体组中两个来自草鱼、一个来自红鲤,C 正确; D、异源四倍体的染色体数为(50+24)2=148,因此产生的卵细胞、精子均含有 74 条染色 体,D 正确。 故选 B。 【点睛】本题通过材料分析,考查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 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 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1.关于
17、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 - 8 - 页 共 23 页 A. 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 亲本的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C.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B 【分析】 生物的变异可分为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引起生物变异主要有 3 种原因:一是环境条 件的改变引起的,不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不可遗传变异;二是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因素 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三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配子时发生的基因重组,后 两种变异属可遗传变异。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
18、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 传漂变等。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和发展 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详解】A.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有的是不可遗 传的,A 错误; B.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B 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都会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 错误;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错误。 12.如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 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19、 B. 的渗透压大小只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C. 若产生乳酸会引起内 pH 的剧烈变化 D.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第 - 9 - 页 共 23 页 【答案】A 【分析】 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是 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是血浆,血浆中含有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激素、氨基酸、尿素、 CO2等物质,A 正确; B、是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较少,故组织液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
20、 错误; 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内 pH 会保 持相对稳定,C 错误; D、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 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其相互转 化关系。易错点: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 13.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B. 水平放置的幼苗,其根的向重力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 下丘
21、脑和垂体共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D. 免疫系统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A 【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 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实例是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 【详解】A、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 错误; B、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性强,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 低,促进了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 正确; C、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
22、腺激 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 正确; 第 - 10 - 页 共 23 页 D、免疫系统通过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D 正确。 故选 A。 【点睛】易错选项 A,容易将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与其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相 混淆。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植物激素的作用特点都具有两重性 B. 植物激素在幼嫩组织中均进行极性运输 C. 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D. 乙烯只存在于繁殖器官中,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C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显著影响的微
23、量有机物。植物体内存在的目前分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 霉素、乙烯和脱落酸等。 【详解】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没有两重性,A 错误;生长素在幼嫩组织 进行极性运输,其他植物激素不进行极性运输,B 错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 过程中, 各种植物激素并是是孤立地起作用, 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C 正确; 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 错误;因此选 C。 【点睛】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5.近些年来,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在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煤矿建设。这虽然为缓 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作
24、出了很大贡献,但同时也严重地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环境。一 是造成了许多塌陷区,二是堆积了很多很大的矸石山。试想,几十年过后这些塌陷区内和矸 石山上将会分别出现 A. 绿油油的庄稼和不毛之地 B. 水草丛丛和片片地衣 C. 池塘群落和森林群落 D. 鱼鸭满塘和果树满山 第 - 11 - 页 共 23 页 【答案】C 【分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因塌陷地区内有大量的水,故经过几十年的次生演替,许多塌陷
25、地区将演替为池塘 群落;因为矸石山上全是岩石,其上面会发生初生演替,经过几十年的演替,可以构成森林 群落;故 A、B、D 错,选 C。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 生物多样性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 C. 若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则可推测甲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D. 若加强管理某块草地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则该草地的抵抗力稳定性可能降低 【答案】C 【解析】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比农田生态系统多,所以其群落结构更复杂,A 正确;生 物多样性降低意味着生态系统中物种减少,导致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变简单,
26、所以其物质循 环、能量流动等功能退化, B 正确; 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说明甲虫是分解者, 不是消费者,C 错误;加强管理某块草地以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必然要除去杂草和害虫等生 物,这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变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则会降低,D 正确。 17.为了更好地对果园生态系统进行管理,农林技术人员研究了果树的不 15 种植方法对各类 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在植食性昆虫中)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第 - 12 - 页 共 23 页 A. 三叶草和苹果树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各类昆虫都属
27、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 C. 纯苹果种植园的营养结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 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复合种植园中植食性害虫数量明显减少 【答案】B 【分析】分析图示:由图可知,植食性昆虫在复合种植时减少,而肉食性性、寄生性、腐生 性昆虫增多,说明肉食性性和寄生性昆虫抑制了植食性昆虫的数量,复合种植时生物量增多 使腐生性昆虫增多。因而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详解】A、三叶草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或绿化观赏,而苹果树是阳生植物,选 它跟苹果搭配种植,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 正确; B、苹果树、三叶草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8、,各类昆虫不一定都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 如蚯蚓属于分解者,B 错误; C、纯苹果种植园只有苹果树,而复合种植园园中生物种类较多,因此纯苹果种植园的营养结 构比复合种植园的简单,两者均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 正确; D、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导 致害虫明显减少,D 正确。 故选 B。 【点睛】复合果园中植食性昆虫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 析原因,这可能是随着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比例增加,通过捕食和寄生等种间关系来消灭 害虫。 18.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说法,错误 的是( ) 第 - 13 - 页 共 23 页
29、A. 适当放牧,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 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能量利用率较高 D. 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中的易地保护 【答案】B 【详解】A、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合理的开发 和利用会增加生物多样性,A 正确; B、在某片林地大力种植某种速生树并清除其他树种,丰富度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 错误; C、“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前者物质利用率高,能量利用率也较高, C 正确; D、易地保护包括建立动物园
30、和植物园,还有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D 正确。 故选 B。 19.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 2mL 淀粉糊, 甲试管内又加入了 2mL 唾液, 两试管同时在 37的温水中保温 10min 后取出, 各加入了 0.5mL 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此学生的实验步骤中有一个错误,请你指出() A. 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B. 乙试管应加胃液 C. 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蒸馏水 D. 应再加一支试管,内加 2mL 淀粉糊、2mL 唾液,放在冰块中 【答案】C 【详解】AD、验证的是唾液的功能,应该在唾液淀粉酶适宜的温度下,A、D 不符合题意;
31、B、不能添加胃液,B 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只有实验组没有对照组,任何实验中都必须有对照组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和准确性,应添加与唾液等量的蒸馏水的对照组,C 符合题意。 故选 C。 20.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利用基本培养基中的简单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所必需的氨基酸,如 第 - 14 - 页 共 23 页 色氨酸。但如果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生化反应的某一步骤不能进行,使某些必需物质不能合 成,它就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某科学家利用紫外线处理野生型大肠杆菌后,得到 4 种 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体。已知 A、B、C、D、E 是合成色氨酸的中间体,突变菌株 甲丁在无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仅
32、添加 AE 中一种物质,其生长情况如下表。 (“”表示 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 E 甲突变体 乙突变体 丙突变体 丁突变体 A.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 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 BDAEC D. 甲突变体因最先不能合成 E 物质而最终导致不能合成色氨酸 【答案】D 【分析】 以大肠杆菌色氨酸生成的代谢为素材,考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突变的知识和对图表信 息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详解】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 正确; B、基因突变是
33、不定向的,B 正确; C、代谢途径中最靠后的物质将使最多数目的突变体生长,最靠前的物质使最少数目 的突变 体生长,据此判断大肠杆菌正常菌株合成色氨酸的途径是:B D A E C,C 正确; D、甲突变体在 B、D 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其它培养基上可以生长,所以最先不能合成 A 物质而 最终导致不能合成色氨酸,D 错误。 故选 D。 第 - 15 - 页 共 23 页 【点睛】关键点:营养基中添加代谢途径中最靠后的物质将使最多数目的突变体生长,而越 最靠前的物质使越少数目的突变体生长。 2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酶都是蛋白质 B. 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C. 低温破坏酶的空
34、间结构而使酶失活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答案】D 【详解】A、酶是蛋白质或 RNA,A 错误; B、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B 错误; C、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 错误;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 正确。 故选 D。 22.某兴趣小组对不同氧浓度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及产物展开了研究,如图为测得的实验 数据。据图中信息推断,错误的是 ( ) A. 氧浓度为 a 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B. 氧浓度为 b 和 d 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不同 C. 氧浓度为 c 时,有 2/5 的葡萄糖用于有氧
35、呼吸 D. a、b、C、d 四种氧浓度下,酵母菌都能产生H和 ATP 【答案】C 【解析】 第 - 16 - 页 共 23 页 氧浓度为 a 时, 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相等,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 项正确; 氧浓度为 b 时,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不等,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 吸,氧浓度为 d 时,酒精的产生量为零,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 项正确;氧浓度为 c 时,CO2的产生量为 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 6mol,依据如下的细胞呼吸的相关反应式可推知: 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为 6mol,消耗葡萄糖为 3mol,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为 1569m
36、ol,消耗 的葡萄糖为 9/63/2 mol,因此有 3/2(3/23)1/3 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C 项错误;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在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均能产生H和 ATP , D 项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 1mol 的葡萄糖就 会产生 6mol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 1mol 的葡萄糖,会产生 2mol CO2,同时产生 2mol C2H5OH;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CO2的产生量大于酒精的产生量。据此采取对比法, 找出曲线中“不同氧浓度条件下 CO2的产生量与酒精的产生量”的数据的变化规律,并将“变
37、 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3.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 有关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 a、b、d 三类细胞才能识别抗原 B. 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C. 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直接分化形成 D. c、d 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DNA 不同 【答案】B 【分析】 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 第 - 17 - 页 共 23 页 所以图中 a 是 T 细胞、b 是 B 细胞、c 是效应 T 细胞、d 是浆细胞 【详
38、解】由图可知 a 是 T 细胞,b 是 B 细胞,c 应是效应 T 细胞,d 是浆细胞。图中d 浆细 胞不能识别抗原,A 错误;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B 正确;产 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 B 细胞也可以由记忆 B 细胞分化形成,C 错误;c 效应 T 细胞和 d 浆细胞 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 DNA 是相同的,D 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图,考查免疫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24.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 af 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39、 是效应器 B. 切断 b,刺激 e,能完成反射 C. d 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D. 刺激 b 处,兴奋在 d 处单向传导 【答案】D 【详解】A、根据 c 神经节的位置可知,a 为感受器,A 错误; B、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若切断 b,刺激 e,f 有反应,但是不属于反射,B 错误; C、d 处为突触,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 错误; D、d 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神经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功能,兴奋的产 生以及传导等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25.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排序是( ) a
40、.作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 d.设计实验 e.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第 - 18 - 页 共 23 页 A. abcde B. bacde C. badce D. baedc 【答案】C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 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 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 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探究实验
41、的一般 过程是 b.提出问题;a.作出假设;d.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e.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故选:C。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26.某种番茄的黄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净光合 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如表所示。 材料 叶绿 素 a/b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净光合作用速率 (molCO2 m 2s1) 细胞间 CO2浓度 (molCO2m 2s1) 呼吸速率 (molCO2 m 2s1) 突变体 9.30 0.32 5.66 239.07 3.60 野生型 6 94 0.28 8.13 210.86 4.07 (1)
42、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_上,可用_(试剂)提取;如图为野生型叶片四种色素 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_(填标号)色素带含有镁元素。 (2)番茄细胞中可以产生 CO2的具体部位是_。 (3)番茄的黄化突变可能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 a 向叶绿素 b 转化的过程。 (4)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对 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_(molm 2s1)。研究 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基粒) (2). 无水乙醇 (3). c、d (4). 细胞质基 第 - 19 - 页 共 23 页 质和线粒体基质 (5). 抑制 (6). 2
43、.94 (7). 突变体叶片中的细胞间 CO2浓度高 【详解】 (1)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常用 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图中的 c 表示叶绿素 a,d 表示叶绿素 b,叶绿素含有镁元素,所以是 c 和 d。 (2)能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进行细胞呼吸第二阶段的线粒体基质,和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 质基质。 (3)分析数据在突变体中叶绿素 a/b 的比值比野生型高,说明番茄的黄花突变可能是抑制了 叶绿素 a 向叶绿素 b 的转化过程。 (4)突变体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是 5.66+3.60=9.26(molm 2s1),而野生型二氧化碳 消耗速率是 8.13+4.
44、07=12.20(molm 2s1), 突变体中叶绿体对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比野 生型降低了 12.20-9.26=2.94(molm 2s1),但因为突变体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野生 型,说明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点睛】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如场所和过程一定要牢牢掌握,还需要根据题干中所给数据进 行分析解答,如该题的第(3)和(4)问都是根据题中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 27.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 表示激素) ,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需经过_的调节,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才能维持机体的稳态。 (2)寒冷环境下,激素_(填字母)的
45、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当血液 中激素 B 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 _。 第 - 20 - 页 共 23 页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_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 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激素_(填字母)和 C 的分泌。 (4)激素 B 的靶细胞是_。 【答案】 (1).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 (2). B、C (3). 反馈调节 (4). 胰岛 A (5). D (6). 几乎全身的细胞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A、B、C、D 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
46、激素分泌的调节包括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肾上 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产生的神经递质的作用,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受神经系 统产生的神经递质、血糖浓度变化或激素的作用。 (1)内环境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2)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 素 B 和肾上腺素 C 分泌增加,促进产热。当甲状腺激素浓度较高时,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 脑的功能,称为(负)反馈调节。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直接作用于胰岛 A 细胞, 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也可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 D 和肾上腺素 C 的分 泌。 (4)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细胞。 28.2010 年 11
47、 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 气体”减排目标; 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 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 60%,平均气温也 将下降 2 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1)资料中所说的“X 气体”主要是指_,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 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是_ (2)上图 1 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 第 - 21 - 页 共 23 页 丙、丁构成系统的_,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_,过程表示_ 作用 (3)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 2 所示的食物关系,若 E 种群的能量为 5.81
48、0 9kJ, B 种群的能量为 1.310 8kJ,D 种群的能量为 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则 A 种群的 能量是_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的特点 (4) 新型生态农业遵循生态系统主要功能 _和_ , 使废物资源化,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 (1). CO2 (2). 全球性 (3). 生物群落 (4). 生产者 (5). 分解者 的分解 (6). 3.010 7 (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8). 能量多级利用(能量流动) (9). 物质循环再生(物质循环)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表示分解者,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初级消费者,丁表示次级消费者。表示 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是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 均表示呼吸作用、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详解】 (1)X 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导致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