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399698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 报告目录报告目录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一、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内涵一、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内涵传统农业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一个封闭的内循环模式,即农作物种子人吃,根茎叶喂养牲畜,人畜粪便还田再作为农作物肥料,农业就是在这种重复循环

2、中向前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模式,注入两个外力,一是从石油中提炼的化肥、农药、除草剂。二是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两个外力注入使农业产量大增,效益大增。但这还仅仅局限在第一产业中做文章。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打破了一产格局,拉长了产业链,把作为第二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作为第三产业的农业服务业融入产业体系,把农业打造成“第六次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把农业打造成具有第六次产业特性的新业态。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四化并重:四化并重: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并未能有效带动农业现代化,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仍很滞后,农业现代化建

3、设必须成为党和政府优先关注的问题。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两种代表性看法:关于农业现代化的两种代表性看法:一是狭义,仅限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变革。二是广义,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整体考虑,研究如何通过社会生产关系变革,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西方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英国、日本和韩国。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时期: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四化同步、一二三产业融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但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人均GDP、农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动力人均

4、生产农产品数量三项指标超过初级实现阶段标准值。技术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率、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上比重接近初级实现阶段标准值。农业就业占社会就业比重、农业劳动力人均GDP、每公顷耕地农业总产值小于初级实现阶段标准值。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政策推论一:政策推论一:在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生产制度或者生产关系的创新,比农业技术进步更为重要。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现代化贡献有限。原因一:原因一:与国际比较,我国的土地生产率已相当高,土地单产提高空间有限。原因二:原因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对农业的贡献有一个上限。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

5、二、新时期的农业现代化问题政策推论二:政策推论二:新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面临着一系列制度约束条件,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农业现代化还承担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任务,让“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如何养活中国”等问题难以破解。三、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三、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一)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需要一个过渡期(一)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需要一个过渡期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比较公认的有“刘易斯拐点”的提法,所谓的“拐点”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阶段,指的是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间段。我国在2003年人均GDP达到10达60%左右。

6、加之,城乡差距还是比较大,距离农村收入00美元,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这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社会转折期。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农村人口占全社会人口的比重仍高和城市收入基本持平,农业生产率和工业生产率基本相等,还需要较长时间。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的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必然要走渐进式改革路径。三、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三、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二)家庭农场是世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式(二)家庭农场是世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式 以自然人为基础的家庭农场仍是农业最主要的经营单位及经营形式。人地关系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家庭农场的规模因

7、此不同。家庭农场大致分为:人少地多型,如美国、加拿大,大规模农场比较普遍。人多地少型,如日本、韩国,小农场比较常见。人地比例中等型,如法国、德国,选择了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主要原因:规模经济不明显、难以标准化和控制、难以监督。资源禀赋先天条件决定了我国不能走大规模土地经营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农业的现代化更多程度上其实是一种集约化。一个地区的农业经营集约化,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土地集约化、技术集约化、资本集约化、劳动力集约化等。林毅夫(2000)等研究指出劳动和资本双重密集型的适度农户规模经营更加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三、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三、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现代化变迁(三

8、)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一定模式可循(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一定模式可循 美国和日本发展模式。美国模式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进步,从有限的农业劳动力获取最大的产量,实现方法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以机械代替部分人力,增加了劳均耕种面积。日本模式主要依靠土地生产率的提升,从有限的土地中获取最大的产量,实现方法是通过改良种子及增施化肥。发达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实现过程中虽道路不同,但有一定模式可循:(1)农业的机械化。(2)农业的化学化。(3)农业的一体化。(4)农业的补贴化。美国“石油农业”模式,高投入、高产出,不计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我国国情。以日韩等国为代表,政府一味地对农业、农民予以高额补贴的东方模

9、式,导致农业陷入过度保护而缺乏竞争力的“日韩陷阱”,也不可取。四、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四、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一)推进土地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一)推进土地由分散粗放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必须适当加快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一是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以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为中心,采取多种政策支持土地流转。三是土地流转要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四、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四、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二)推进农户由兼业经营为主向专业农户(家庭农场)为主转变(二)推进农户由兼业经营为主向专业农户(家庭农场)为主转变 首先,必须正视农户兼业这一基本事实。其次,农户兼业会引起

10、农业的粗放经营。最后,从宏观层次上看,即从农业现代化、专业化角度看,兼业是不合理的,农户兼业经营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作用比较有限,主要仍面临来自制度方面的问题与困难。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不能有效对接。二是家庭农场与新型职业农民有待进一步培育。三是土地流转、农村金融等方面缺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力政策支持。四、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四、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选择(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农业经营体系形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农业经营体系形成成 合作社现在已经遍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农户与市场的接轨大部采用了合作组织的形式,

11、日本几乎全部、美国、法国80%以上、德国70%以上农业生产者加入了各类农业合作社。在农业合作组织培育中,应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主要在农产品加工及市场营销等环节发挥作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应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的良性服务机制,具体来说: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以现有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机构为基础,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服务职能,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及监管体系。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一)内涵创新: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运行机制(一)内涵创新: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运行机

12、制 一是农业生产社会化与分工协作推动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化分工与专业化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分工推动形成农业产业集群。三是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使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成长状态转变,从而推动产业优化与升级。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等成为了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组织形式。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二)外延创新:实现(二)外延创新:实现“三体共化三体共化”、“十农并举十农并举”农业是本体,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农村是农业的载体。本体是核心、主体是关键、载体是基础。(1)本体现代化: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农业服务业,着力构建一二三产联动的农业现代化

13、产业体系;(2)主体现代化:培养“农才”(职业化农民),发展“农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工”,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队伍;(3)载体现代化:着力解决“农水”、“农路”、“农金”、“农地”、“农价”、“农场”和农业污染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诸多问题,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三)目标创新:农业现代化综合目标创新(三)目标创新:农业现代化综合目标创新 现代农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也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而农业现代化除了追求实现现代农业的经济目标外,还要实现农业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

14、过程必须承担的社会目标、政治目标、文化目标和生态目标。总之,现代农业主要追求的是单一经济目标,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承担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目标,是多领域、多因素、多目标的集成综合。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四)路径创新:外延扩张带动与内涵改造提升并重(四)路径创新:外延扩张带动与内涵改造提升并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农村大国的特殊国情,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舒尔茨模式,将刘易斯模式与舒尔茨模式相结合,即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实现工农城乡的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社会

15、的成功转型升级。如果仅按照外延式扩张的刘易斯模式发展,即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仍然是输血型的,难以形成农业农村自身健康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四)路径创新:外延扩张带动与内涵改造提升并重(四)路径创新:外延扩张带动与内涵改造提升并重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农村大国的特殊国情,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在刘易斯模式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舒尔茨模式,将刘易斯模式与舒尔茨模式相结合,即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实现工农城乡的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经济社会的成功转型升级。如果仅按照外延式扩张的刘易斯模式发展,

16、即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仍然是输血型的,难以形成农业农村自身健康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五、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五个创新(五)结构创新:重构农业生态系统(五)结构创新:重构农业生态系统 (1)构建优化的经济生态系统,包括强力注入现代元素、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发展以健康休闲为主的绿色产业、发展农业循环经。(2)构建民主的政治生态系统,包括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益、克服村干部公职化和村委会行政化的倾向,改变精英民主缺精英、草根民主不草根的状况。(3)构建繁荣的文化生态系统,包括挖掘传统文化精华,继承和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农业哲学思想,发展农村教育,培育地域

17、品牌、培植文化主体,建设文化载体,弘扬地域文化和构建多元文化体系。(4)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加快社会组织发育、畅通阶层流动通道、完善村社功能。(5)构建文明的自然生态系统,包括建立科学全面的规划体系、建立城乡和区域生态利益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链完整性、改良土壤、防治污染、改善提升人居生态环境质量,真正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一)中央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原因(一)中央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原因 中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正是基于当前无序的生产发展和滞后的产业链建设之间的矛盾。解构这一矛

18、盾,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脱节”。从产业链上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相互脱节。从价从产业链上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相互脱节。从价值链上看,产中环节的收益与产后环节的收益脱节。值链上看,产中环节的收益与产后环节的收益脱节。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二)(二)六次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概念区别六次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概念区别 六次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3个概念,都强调三次产业的有机联系,但也有区别。其中,六次产业化强调以当地农户和当地资源为基础,通过发展第一产业并向二三产业延伸,重视农村的内生发展和农业的

19、多功能性;而农业产业化则强调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向上游建立原料基地进而延伸产业链条,其本质是依靠龙头企业的嵌入实现农村外生性发展。与前两个概念相比,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内涵更为宽泛,其既可以以当地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也可以依托外部的龙头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挺进,其精髓在于不管以何种方式实现各主体和各产业的联结,都必须让农业得到稳定发展、让农民得到真正实惠。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三)(三)一二三产业融合典型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典型模式 1、农户主导型、农户主导型 指在产业链建设中,依托当地农户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并

20、逐步由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乡村旅游等方面拓展,最终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农户主导型主要包括农产品地产地销模式、农家乐模式、家庭手工艺品产销模式等。案例:地产地销模式案例:地产地销模式南京市江宁区郄坊村南京市江宁区郄坊村 郄坊村位于南京市近郊,其所在的汤山街道也是江浙沪地区比较有名的旅游目的地。郄坊村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动员本村村民发展农家乐,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重点打造了豆腐坊、粉丝坊、酱坊、茶坊、糕坊、面坊、油坊、炒米坊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七坊”农家乐主题,依托当地自产的农作物,让老手艺人现场制作,向游客展示农副食品传统工艺流程并现场售卖,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体验劳动的乐

21、趣。据村干部介绍,郄坊村在节假日经常爆满,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当地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观察农户主导型,其依托当地农户开发当地资源,既延伸了产业链条,又开发了农业的多功能,让产业的增值收益完全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是产业融合的一种典型案例。当然,这种模式也有其不足,主要表现为其受农村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的限制,且完全依靠农民的积累会比较有限且速度较慢,发展这种模式往往会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2、农民合作社主导型、农民合作社主导型 指在产业链建设中

22、,依托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和流通,将产业链条逐步由生产环节向加工和流通环节延伸,最终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农民合作社主导型主要包括合作社办加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农社对接模式等。案例:农社对接模式案例:农社对接模式江西小洲种养殖合作社江西小洲种养殖合作社 小洲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江西省新建县,主要从事蔬菜、肉类、禽蛋的生产和初加工。从2012年开始,小洲合作社在南昌市的社区逐步设立了20多个直销店(点),开展农产品直供直销。笔者调研的红谷世纪花园小区的直销店,采取的是在小区外搭建200的销售大棚的方式,经营蔬菜、肉类、蛋类、水产、粮油等20多种农副产品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直销店每天毛

23、收入2万多元。该合作社还在南昌市设立了30多个车载市场,主要销售蔬菜、蛋类和肉类,每个市场每天销售收入达6000多元,很受周边居民欢迎。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观察农民合作社主导型,实际上是以农民合作社为组织载体,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农民通过合作社这个载体,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品的增值,并通过合作社的分配机制分享到了增值收益,是一种非常好的产业融合模式。同时,应该看到,农民合作社主导型对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有较高的要求,合作社农产品须供给数量较大、质量水平较高、品类较为丰富,且发展资金和人才储备比较充足,一般合作社

24、很难达到。此外,该模式的健康发展还取决于合作社运行的规范性及其产生的向心力,否则很难持续下去。因此,该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运行较为规范、人才支撑较为有力的合作社或合作联社。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3、龙头企业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 指在产业链建设中,依托农产品加工或流通龙头企业,向前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生产基地并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将产业链条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最终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龙头企业主导型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等。如果说农户主导型与

25、合作社主导型更注重产业链条的延伸,那么,龙头企业主导型更加强调价值链的完善,即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让农户分享到产业化的成果。案例:案例:“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农户”模式模式重庆二圣茶业公司重庆二圣茶业公司 二圣茶叶公司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主要从事绿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在原料供应问题上,公司既从市场收购,又自建基地,也扶持过专业大户和合作社。经过多年的摸索,公司发现合作社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且更为稳定。为此,合作社在公司原料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具体来看,公司领办了巴茶之乡茶叶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公司的相关要求开展生产,产品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给公司,

26、合作社再按章程组织农户生产并分配利润,也就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本质上讲,合作社就成为了公司的原料基地。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观察龙头企业主导型,其本质是通过龙头企业向农业导入先进要素并与农村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结合,实现对农业的引领和农民的带动。这种产业融合模式比较普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复制性。当然,这种模式的成功运行,也需要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公司实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公司产品具备市场竞争力,有自己的品牌和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再次,要构建好系统运行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有效发挥合作社、协会、村集体等中介

27、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节约企业与农户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实现企业与农户的稳定合作关系。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4、“互联网互联网+X”型型 与以上三种从主体的维度进行划分不同,“互联网+X”型是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将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产品的销售半径延展至全国乃至全球,大幅度减少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是产销对接的典型模式。案例:案例:“互联网互联网+合作社合作社”模式:江苏荷风畜禽养殖合作社模式:江苏荷风畜禽养殖合作社 荷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江苏省建湖县,主要从事火鸡的生产、加工

28、和销售。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合作社组织成员一起养殖火鸡,并为成员提供鸡苗和销售服务,还带动了附近村民一起养殖。在产品销售上,合作社建立网站并在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店,该合作社90%以上产品都是通过网上销售的。这种“互联网+合作社”的模式,让农民找到了便捷的销售渠道,增加了经营收益,也让合作社所在的陈甲村获得“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称号。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观察“互联网+X”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使生产者得到了流通环节的全部增值收益。当然,这种模式也受一些条件的制约,如产品知名度、稳定供应能力、物流运

29、输能力、质量安全状况等,对经营者的网上营销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与建议(四)一二三次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思路与建议 1、把握一个准则、把握一个准则 在当前农村各次产业中,产业链、价值链存在着一定的割裂状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其本质就是要重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这要求我们需要把握好一个准则,即农业要与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共振,加工流通增值收益要让农民共享。这一准则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本质要求。六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一二

30、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2、建立两个机制、建立两个机制 一是建立消费导向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以生产导向为主,是生产决定了消费而不是相反。现在人们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转变,食物结构和品质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显然,生产导向的农业发展已不合时宜,建立消费导向机制显得非常迫切。二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让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农户公平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关键。据笔者观察,在实践中,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能产生“1+12”的效应。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关系,能形成健康的产业生态环境,有助于稳定合作预期,降低交易成本,增大

31、交易剩余,对交易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3、培育三类主体、培育三类主体 一是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专业化的农户,是商品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由于农业经营收益是其主要经济来源,决定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更加注重经营效益。笔者以为,未来15年-20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体制将会重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将逐步取代传统小规模农户成为家庭经营的基础力量。二是支持和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一方面要加大对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加强

32、制度建设和执行,规范运行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让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社。三是做强做优龙头企业。所谓做强,就是要通过实施财税、金融、人才等配套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让龙头企业有能力有条件在产业融合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所谓做优,就是要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相互入股、龙头企业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关系,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有效对接,推进各类主体的深度融合。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六、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4、强化四项工作、强化四项工作 一是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集中

33、,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让主产区不仅是原字号农产品的输出地,更要成为加工品的生产基地。二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建设,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形成特色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通过自主开发、招商引资等方式,逐步将特色农产品生产向加工和流通领域延伸,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挖掘特色村镇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通过民俗、节庆、体验等方式,促进农旅深度融合。三是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专业化分工的要求将上下游各类主体有机联接在一起,通过分工协作,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协同发展。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也可以借鉴产业集群的思路,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发展加工和流通园区,配套相应的科研、培训、信息等平台,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互为支撑、相互配套的产业综合体。四是拓展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新型业态,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实选择。特别是休闲农业未来前景广阔,对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都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值得高度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