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预案3 / 26目 录1 基本情况11.1 自然情况11.2 经济社会情况21.3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51.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61.5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82 组织指挥体系82.1 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82.2 职责和分工83 监测预警103.1 临界雨量的确定103.2 实时监测103.3 预报预警104 转移安置134.1 转移安置责任人134.2 转移安置原则134.3 转移信号144.4 转移路线、地点144.5 转移命令的发布144.6 制作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明白卡144.7 绘制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示意图154.8 转移安置纪律155 抢险救灾155.1
2、 抢险救灾准备155.2 抢险救灾166 保障措施166.1 汛前检查166.2 宣传教育及演练166.3 纪律176.4 防汛值班制度186.5 落实责任制18 附表附图1 基本情况1.1 自然情况镇地处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2630、北纬4822。东与二龙山相连,南侧紧邻城郊乡,北邻五大连池,西邻克东县,距市区8公里。1.1.1 河流分布乌裕尔河是境内的最大河流,被称为市的“母亲河”,在镇镜内6公里。折铁河南北走向,经自平村、自和村,贯穿镇内居民区,汇入乌裕尔河。1.1.2气象、水文 镇镇从总体来看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即第三、第四积温带的过渡带,季风特点明显,春秋季多东南风,秋冬
3、季多西北风,主导风向西北风,最大风速18米/秒。冬季光照短、夏季光照长、春秋两季相差无几。年平均积温为2180度左右,平均相对湿度百分之六十五年日照总时数2816小时。结霜期一般在九月上旬或下旬;解霜期一般在五月中、下旬。春季、秋末,冬季空气干燥,气温低,降水少,春末、夏季、秋初气温高,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0 毫米,常年平均气温为0.4度,最高气温达3840,最低气温达零下3740,无霜期为 122天左右,年风速为 3.44.2 米/秒,冬季光照短,夏季光照长,昼夜温差大,光照足,雨量适中的特点。 镇境内属平原沟壑水系。主要河流为折铁河。地下水大体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类,潜水多指地皮水
4、或地表水。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纪潜水埋藏较浅,在滩地和一级阶地埋深24米,水位随季节和河水水位而变化,来源为大气降水。1.1.3地形地貌概况镇地处浅丘中段,属平原区,镇域内整体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为平缓,镇南有乌裕尔河,折铁河在镇内通过,由于地势起伏甚缓,河谷较小,河道弯曲,段面窄,流量小。所以汛期洪水排泄不畅,易于泛滥成灾。水土流失情况:该镇地处水土流失易发地带,一是人为进行成片砍伐,活立木蓄积量锐减,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二是基本建设破坏水土资源,有些公路,尤其是村级公路,没有基本的排水、护坡、涵洞等水保措施,一遇洪水冲击易崩垮,淤塞河道。三是人为过度开垦耕作造成水
5、土流失。该镇山高坡陡,但当地群众为了浅短的自身利益,擅自在陡坡上盲目开垦耕地,从而引发水土流失,造成灾害。1.2 经济社会情况截止2010年底,全镇总户数5872户,总人口270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5人,农业人口26428人,城乡化水平6.3。1.2.1社会经济概况 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完成71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59.8元。全镇主要粮食产品以大豆、小麦、玉米为主,在各村均有种植,优质粮油面积已达80,农村家庭普遍饲养家禽、家畜,主要以生猪、鸡、鸭为主。并根据市场要求,拓展了生猪、鸡种养殖项目,实现生猪出栏3万头。大力招商引资,已利用闲置资源,引进项目2个。1.2.2科教
6、卫生事业镇有中心学校1所,另有村小3所,中学一所,教职工160人,在校学生1200人。201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100%。此外,在镇内建有1个文化站,内设有广播室、图书室,既便于城乡和社区居民学习科学知识,也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卫生】镇医疗卫生事业近几年飞速发展,目前医疗卫生机构较健全,镇区有标准化卫生院1所,职工10人,床位20张。另各村均有村级医疗站,共计7个,建立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100%,并严格推行药品“直配制”的集中配送。医疗垃圾均按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的要求使用专用包装袋、储藏间进行密封贮存,并使用专用转运箱及时定期定点转运和
7、集中处置。1.2.3基础设施建设1、能源、电力、邮电和通讯【能源】乡域能源以沼气、电能为主,以柴和煤为辅。农村能源以电、沼气、罐装石油液化气为主,少数用煤、柴作燃料。【电力】乡域内由35KV变电站供给,满足各行政村用电。【邮电和通讯】镇域内现状电信线路均采用沿街或乡道架空形式。镇域内电信业务主要由现状镇域内邮政所分管,新型农村设区及聚居点设置有邮政代办点,基本能满足现状需求。镇域内现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移动电话基站共2座。2、给水【镇域内】:镇域区内无自来水厂,现状供水由打井设施水泵房集中供水,设计规模500 m3/d,水源为浅层地下水,经消毒后主要供给居民和部分单位用水,水质良好。【聚居点
8、】:采用打井设施水泵房集中供水。【镇域其他散居人口】:主要靠打井抽取地下水解决。截至2010年,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约100%。 3、排水镇域内现状无规范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仅50%的污水经化粪池作简单处理,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沟渠、最终汇入流江河等地表水体,不能达标排放,使地表水受到污染,影响了当地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厂已批待建,沿部分主路已敷设有排水管网。镇域内除新建的新型社区及聚居点采用雨污分流之外,其他地区均未设置污水收集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就近排入河流水系。1.2.4城乡及农村建设进一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浆砌集乡排
9、洪沟400m,清理排污沟2100m,新增垃圾池30个,新购卫生箱50个,农垃清运保洁人员15人,成立了一支治安巡逻队,加大集乡秩序维护和治安管理,新添置农垃清运三轮车2辆,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统一处置。对集乡的沿街遮阳雨棚和占道经营情况进行大整治,并大力宣传城乡综合环境整治的重要性,通过散发宣传资料,干部逐户上门解释、引导等工作,集乡住户全部自行拆除完违规搭建的遮阳雨棚,为全镇整治出摊占道、乱停乱放等环境整治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投入资金15余万元,进一步推进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集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发展政策,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全面
10、启动和运行了1个垃圾中转房的功能,组建了一支垃圾清运队伍,实现农村垃圾集中清运,使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加强大气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沼气池300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电、视、讯网络,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已修通了29公里的水泥路,新建、浆砌60km沟渠。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在全镇构建“村两委+议事会”的新型村级治理模式,全镇所有村按照程序成立新村发展议事会,全面推进7个村、44个组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近3243户农户房屋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摸底、实测、登记和录入工作,将于今年全面完成全乡所有村组“三证”的确权、登记等工作,将“三证”发放到农户手中,有效激活农村资源要
11、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镇域发展和场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状缺乏污水处理设施,未能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低,仅为25%。目前仅有20%镇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简单处理,未能实现达标排放,对地表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2、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城乡建成区排水管网服务人口比例低于80%,农贸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缺乏体育活动健身场所。3、镇域内绿地较少,缺乏公共绿地和人文景观,城乡绿地系统尚未形成,绿化景观需要进一步规划完善。1.3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1.3.1历史山洪灾害情况镇发生较大山洪两次。2001年6月28日乌裕尔河发生特大洪水,造成民房进水168户
12、,受灾人数620人,房屋倒塌8户,造成危房135户,直接经济损失789万元。2007年6月14日,折铁河发生洪水,冲毁桥梁9座,冲毁耕地6000亩,农作物受灾面积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镇山洪灾害类型主要为短时强降雨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并伴随崩塌、泥石流等恶性现象。山洪易发区为折铁河和乌裕尔河河沿岸的低洼地带,共有4个村处于易发区。1.3.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1)山洪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地质地貌因素。自和地形为平原沟壑区、坡陡、沟塘,切割深度大,侵蚀沟众多,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土壤多为粘土,其下部为半风化碎屑岩石,遇水易软化、易崩解,一遇到较强的地表径流冲击时,
13、从而形成山洪灾害。二是气象水文因素。山丘区小气候影响形成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汛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分饱和,地表松动,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三是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山丘地区过度开发土地、陡坡开荒、削坡建房,改变了地形、地貌,破坏了天然植被,加之乱砍滥伐森林,失去水源涵养作用,均易发生山洪。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河道的不断被侵占,河道严重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也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2)山洪灾害产生的特点一是季节性强,主要发生在6-9月份,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主汛期更是山洪灾害的多发期。二是区域
14、性明显,易发性强。山洪主要发生于山区、丘陵区及岗地,特别是位于暴雨中心的地区,发生暴雨时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形成山洪灾害。每年都明山洪灾害发生。三是来势迅猛,成灾快。山丘区因山高坡陡,溪河密集,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且汇流快、流速大,降雨后几小时即成灾受损,防不胜防。四是破坏性强,危害严重。山洪灾害发生时往往伴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并造成洪流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冲淹、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等,因此危害性、破坏性很大。1.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为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山洪灾害损失,近几年来,镇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15、物力、财力,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制定了一些可行性方案。主要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类。1.4.1山洪灾害防御的工程措施一是对镇上游及镇内河道治理,抓好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提高土壤涵养水源能力,延缓产汇流时间,尽量减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避免淤积下游河道。二是拓宽河床、疏通河道和浆砌石护堤。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护砌河堤13km。三是完善了通讯设施。全镇各村组都开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移动通讯覆盖了全镇95%以上的地区。1.4.2山洪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措施一是制定了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新城一组、莲河等易受山洪灾害村屯防御山洪灾害预案。二是加强了预警预报市防汛办
16、建设了全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全镇共设立雨量站20个。三是建立了镇村防汛组织机构,建立了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等,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四是组建了抗洪抢险应急队,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五是加大了山洪灾害宣传力度,设立了宣传栏、防山洪转移指示碑、发放了山洪灾害避险转移明白卡,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山洪灾害能力有所加强。1.4.3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缺乏山洪灾害综合治理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近几年来,山洪灾害的频繁发生和愈演愈烈的趋势逐步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但由于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致使有些地方,山洪一过就忘了痛,并未从思想和行动上引起高度重视。有的甚至山洪已经进了家门
17、,还舍不得家中财物,不肯避灾。(2)山洪灾害综合防治的投入不足。各级各部门的部分领导认为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线长,来势迅猛,消退迅速,防不胜防,再者资金有限,从而造成了山洪灾害综合防治投入不足的局面。(3)监测预警设施不完善。该镇没有水文站,仅在2008年设立了自动雨量站,也没有山体滑坡测缝仪。所以山洪暴发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不高。(4)防御山洪的水利工程设施严重不足。该流域只有1座小I型水库,上游没有控制性蓄水工程,对洪缺乏有效调控。镇内部分堤防标准低。1.5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通过实地踏查、历史洪痕调查,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将1
18、998年历史最高洪痕以下区域划分为危险区、以上区域划分为安全区。全镇危险区共有居民155户、482人,划分为4个组。(1)危险区一组(自和村齐永生屯-自合一):共计31户,100人。(2)危险区二组(自和村自治屯):共计35户,110人。(3)危险区三组(自和村侯家屯):共计63户,190人。(4)危险区四组(自和村齐家屯-自政一):共计26户,82人2 组织指挥体系2.1 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镇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镇长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设监测组、信息组、预警组、通讯组、转移组、安全组、抢险组、保障组8个工作组。镇内各行政村成立以村主任
19、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同时,各村成立以精干民兵为主体的12个应急抢险队(每队不少于10人)。每个村、屯均要落实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一名或几名信号发送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市防汛办备查。2.2 职责和分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市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镇各村屯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屯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负责本行政村内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镇人民政府每年汛前以文件形式,明确镇村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名单及联系方
20、式。(1)监测组保证镇自动雨量站、人工雨量站等设施的正常运行,并负责雨量、河流水位等信息的监测和报告。组长: 手机: 成员: (2)信息组负责雨情、水情和各种险情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并负责灾情统计、汇总、上报。组长: 成员: (3) 预警组在接到市防汛指挥部总指挥或其指定代理人的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号发布预警警报。组长: 成员:(4) 通讯组负责上级、上下游居民区和单位、各职能组的雨、水情和各项指令等信息的通讯联络工作。负责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设施的运行正常和通讯畅通。组长: 成员:(5) 转移组负责按照防汛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组织群众按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示意图指定的路线、方向、地点转移
21、和安置群众。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组长:闫中杰 电话:15246955666 成员:隋宝强 王伟 (6) 安全组负责抢险转移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稳定,搜救危险区内被困群众。组长:朱兴成 成员:宋国义 孙德江 (7) 抢险组负责汛期险情排查、排除工作,发生险情、灾情后的抢险救灾救援工作,汛前河道清障工作。组长: 刘长江 手机:13045643289成员:隋宝强 王 伟 卢志燕 刘 成(8) 保障组负责转移后居民的吃、住、穿、物资、医护等工作。负责转移运输抢险车辆的调配,保证在发生汛情灾情时,运输车辆车况完好并有充足的油料。组 长:隋宝强 成 员:李冬峰 李雪松
22、3 监测预警3.1 临界雨量的确定参照历年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和山洪情况,根据镇各村屯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分析确定本区域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雨量临界值。不同预警级别标准下的各时段的临界雨量值见下表。 预警标准及降雨量划分表警报等级1小时以内3小时以内12小时以内警报标志二级警报40mm60mm90mm橙色一级警报50mm70mm110mm红色3.2 实时监测根据市山洪灾害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中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布设相关测报设施做好监测工作。3.3 预报预警3.3.1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3.3.2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
23、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临界值;水库及塘坝水位监测信息;可能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3.3.3预警启用时机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预警信息;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当出现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灾害预警信息;水库及塘坝发生溃决性重大险情时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3.3.4预警发布及程序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按照市乡(镇)村组户的次序进行预警。2)如遇紧急情况(滑坡、水库山塘溃坝等)村可直接报告市级防汛指挥部和乡(镇)
24、防汛指挥机构,并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5)预警方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预警信号(如语音电话、手机短信等)、报警信号(如高音喇叭、报警器、铜锣、等);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因地制宜地确定不同级别预警信号所对应的预警方式。(6)预警信息处理办法镇防汛指挥部:二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党委书记、镇防指指挥长上岗指挥;镇防指加强值班,监测组、信息组密切掌握情况,其他各应急组进入村组,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将信息通知到村、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深入到各村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2)与市信息
25、中断后,处理办法:乡镇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自行启动预案,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并设法与市防汛指挥部取得联系。3)与村组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各责任人直接下到村、组,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救灾。村防御指挥所:1)在收到市、镇防汛办信息后,处理办法:二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抢险队和危险区、警戒区内各农户,启动预案;巡查信息队加大巡查密度和信息联系,做好人员转移等各项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抢险队和危险区、警戒区内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2)与市、镇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各村自动启动预
26、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4 转移安置4.1 转移安置责任人全镇危险区共划分为4个组。(1)危险区一组(自和村齐永生屯)组长: 手机: (2)危险区二组(自和村自治屯)组长: 手机: (3)危险区三组(自和村侯家屯)组长: 手机: (4)危险区四组(自和村齐家屯)组长: 电话 4.2 转移安置原则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以组为单位由各组组长负责转移,同时居民互相协助,配合转移工作。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基本在本村范围内转移。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
27、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安置方式要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两种安置方式,控制在本村范围内,以利于安置人员正常生活和便于指挥。集中安置是指安置在村部或学校,分散安置是采取一对一的安置,每一农户安置户不超过二户。在非常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当交通、通讯、电力中断时,启用应急预案,以村组为单位,根据简易观测设备雨量值和水位情况,预警员鸣锣示警,党员干部奔走相告,附近农户相互转告紧急转移到安置点。4.3 转移信号以语音转移警报为主,以自动手机短信、防火警报器长鸣等为辅,作为转移命令信号。4.4 转移路线、地点转移地点、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基本在本村范围内转移。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
28、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镇危险区共有居民155户、482人,划分为4个组。(1)危险区一组(自和村齐永生屯-自和一)转移安置地点:村委会。(2)危险区二组(自和村自治屯)转移安置地点:自良屯(3)危险区三组(自和村侯家屯)转移安置地点:自良屯(4)危险区四组(自和村齐家屯-自政一)转移安置地点:自政大屯4.5 转移命令的发布4.5.1 一般情况由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或总指挥指定的替代人下达转移命令,接到镇的转移命令后,各负责人组织危险区居民开始实施转移。4.5.2 特殊情况当测报员测报的水位迅速超过临界值,而且情况十分危急,镇政府可直接向居
29、民发布转移命令,同时向市防汛办报告。4.6 制作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明白卡全镇危险区居民155户居民都已经分别制作并发放了明白卡,明白卡上明确填写了住户姓名,家庭成员性别、年龄情况,标明了转移路线、安置地点、预警信号、监测与预警负责人员、安置与救护负责人员以及联系电话等内容,并附镇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示意图,使险户清楚由谁管、怎么联系、沿什么路线走、往哪走、安全转移到什么地点,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明白卡样式见附图。4.7 绘制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示意图山洪灾害防御避险转移示意图除了绘制在明白卡背面以外,还在各危险区路口处设立的防山洪宣传栏上,绘制了一幅放大图,非常醒目,
30、利于群众观看,做到了镇有大图、家中有小图,随时随地能看图。4.8 转移安置纪律(1)转移工作采取镇、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实行统一指挥,安全第一。转移行动要在30分钟内完成,确保转移安置有条不紊,组织有序。(2)情况紧急时,镇村干部可自行组织群众转移,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区防汛办。(3)低洼、沟口等危险区重点防范地带住户,事先要把急需转移的贵重物品放在家中高处的明显位置,并包装完毕。暴雨天气,该地带住户要做到高度警惕,夜不入睡。5 抢险救灾5.1 抢险救灾准备(1)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2)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织、物资调拨、车辆调
31、配和救护等;(3)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5.2 抢险救灾(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等。(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4)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6 保障措施6.1 汛前检查汛前,镇防
32、指对所辖区域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及时处理,同时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专人负责防守。6.2 宣传教育及演练(1)宣传利用广播、标语、宣传册、宣传挂图等形式对流域内居民宣传山洪灾害的有关知识和预案内的主要内容,张贴山洪灾害防御挂图,每家每户发放宣传手册尤其要加强对紧急转移信号路线,有关注意事项的宣传。对全镇的山洪灾害指挥系统人员、责任人、监测人员和预警人员进行3次山洪灾害专业知识培训,明确各自职责,时刻准备打大仗,打苦仗。全镇2个沿河两岸重点村树立警示牌,宣传栏中必备人员转移安置图等内容,每一危险区农户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警钟常鸣。(2)实战演练以村为单位对全镇7个村
33、相关区域群众进行实战演练,使每位群众清楚自己的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即使在电力、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不乱阵脚,安全转移。市、镇山洪灾害指挥部对2个单位进行抽查,检验效果,以达到安全为目的。6.3 纪律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特制定相应的工作纪律,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汛期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各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以下纪律:(1)镇防指实行24小时值班(6月1日至9月30日),确保通讯畅通。(2)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3)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4)暴雨天气,镇主要领导、驻村干部和村指挥所人员未经批准
34、,不得离岗外出。(5)全镇编制落实水库塘坝防汛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6)严格执行水库塘坝控制蓄水,一天一巡坝,大雨暴雨天气24小时巡坝制度。(7)暴雨天气,山洪灾害重点防范区居民做到日不入户,夜不入睡。(8)山洪灾害重点防范村组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水库塘坝防汛和山洪灾害避灾演练。(9)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做到进村、入户、到人。(10)对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失职、渎职、脱岗离岗、不听指挥的,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6.4 防汛值班制度(1)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镇防汛办实行昼夜值班,值班室24小时不离人。(2)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熟悉业务,及时处理日常事务。要严格
35、执行领导带班制度,汛情紧急时,主要领导要亲自值班。(3)积极主动抓好情况搜集和整理,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全方位掌握情况。(4)重要情况及时逐级报告,做到不延时、不误报、不漏报,并随时落实和登记处理结果。(5)凡上级领导和防指的指示及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镇防办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上报和下达,不得推诿和拖延。(6)按要求认真完成好各项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6.5 落实责任制(1)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汛前,乡镇指挥部组织召开由乡镇领导、机关包村干部、行政村党政一把手、重点部位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的防汛动员大会,传达落实市防指有关会议精神,部署具体防汛工作。镇对村、村对重点户签订
36、责任书。(2)“四包、七落实”岗位责任制1)“四包”: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镇领导包村汛前,每个村落实一名镇领导和一名干部具体负责该村的防汛工作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党员包群众,每个村至少落实一名村干部负责防汛避险工作;老、幼、病、残、呆傻、孤寡等特殊群体,每人每户都落实一名党员具体负责转移工作。2)“七落实”:落实避险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避雨棚(场所)、抢险队伍、提前转移人员、报警人员。汛前,每个村、每一户由谁负责,转移到哪儿,怎么走,什么信号、由谁发布都要一一明确,落实到人。遇有情况,确保群众安全有序转移。镇村均设有永久、半永久、临时性避雨棚和移动帐篷;
37、镇、村及民户签订接洽协议,要求在遇有大到暴雨天气或连续降雨时,接待避险群众。山洪易发村配发无线广播、铜锣、高音喇叭等。对无法联系的自然村要求安排12名镇机关干部具体负责该村的防汛工作。人人口人(人)户户数(户)耕耕地(亩)房房屋结构固固定资产(万元)备注坯坯(栋)砖砖(栋)7482215551200046245822600附表1 镇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附表2 镇镇监测站点分布表监测站站 名监测站地 点监测内容信息报送方式报送对象观测方式监测人员联系电话自立水库站自立水库库容无线镇防汛办目测自和村站自和村雨量无线镇防汛办遥测附表3 镇防汛指挥部成员及电话姓名职务办公室电话住宅电话手机总指挥镇长副总指挥副镇长成员副书记副镇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所长党群办主任政府办主任财政所所长村主任建革村主任建华村主任自民村主任自和村主任自平村主任联立村主任附表4 镇防汛信息员联系电话村别(单位)联系人手机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