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2020 年年 3 3 月全国高三质量检测月全国高三质量检测 语文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 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 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
2、行。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 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 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 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 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 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
3、的人格光辉。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 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 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 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 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 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更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 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
4、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 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立法 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时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好品行、好风 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 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 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
5、泛 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明德惟馨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摘编自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古及今,中华民族一直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其精髓一脉相承,其要求基本一致。 B. 个人品德事关公民个人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是完整道德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C. 修养个人品德任重而道远,须严格自律,应发自真心,持久不懈,积累于点滴之中。 D. 由好品行到好风尚,进而社会整体文明素养得以演进,这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从道德的重要性谈起,引出“个人品德修养”这一中心论题。 B. 文章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论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采用了对比式结构。 C. 引证和例证是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经典语句和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 D. 文末把个人品德上升到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有力地深化了中心论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道德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以德治国就是我们国家今后奋斗的主要方向。 B. 黄旭华、朱彦夫、武荷香等人成为时代楷模,与他们高尚个人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C. 只要每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崇德向善、践行道
7、义,就能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D. 法治对道德建设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在进行道德建没之前首先要强化法治。 【答案】1. A 2. B 3. B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 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A 项,“其要求基本一致”表述错误。原文中说“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更 高”,而非基本一致。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点和论据之间的关
8、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采用了对比式结构”判断错误。“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 可见,二者是并列关系,文中没有对比之意。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 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 项,“奋斗的主要方向”于文无据,于实不符,文中提及道德与法治并行:“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 内心的法律。发
9、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 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C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文说“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 践行道义更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发 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 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可见,至少还需要发挥法治的作用。 D 项,“在进行道德建设之前首先要强化法治”于文无据。原文说“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
10、心的法 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 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故选 B。 【点睛】做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试题,要掌握大体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1先通读原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铅笔标记重要符号的信息。这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在阅读中, 通过把握文章的关键处,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趋向。一般来说,论述类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 心句,开启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几个重点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 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
11、要点或分论点, 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 2审析题干,吃透选项。有了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不难迅速找准区域。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干设置, 限定了考生答题的内容,指示着思维的方向。我们在解答现代文阅读试题时就要仔细地审析题干,弄清题 目要求,然后按照要求吃透各选项的含意,根据上下文的意脉,寻找答题的信息,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解 答试题。但是有的选项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考生常常择其一点而丢掉其他。这就要求考生在实际阅读中 要培养自己的“多点意识”,力求找准找全对应点,也就是答题的区间。 3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
12、, 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考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 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阅读题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亦即筛选,因 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 “抠”出来的。 4在辨析过程中,找到题干在原文中的位置,大体确定作答范围。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文中相关内容 仔细比较,看有无变化。从句式、陈述对象、句意侧重点、范围大小、程度轻重等方面辨析异同,认清命 题者设题常用的干扰方法,避免误入陷阱。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其核心内容并无改变;有的 变化是本质上的,
13、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选项 在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这就需要仔细辨别其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 5阅读题的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 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的语言形式。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 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考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考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 供限制条件的作用。弃含蓄为直接,弃分说为概括。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6要认真分析题干中的
14、每一个词语的含义。如“意义”“解释”“作用”“原因”“证据”“主要 的”“根本的”“属于”“不属于”等。特别注意文中某些虚词,如“可能、大概、也许、将会”等,甄 别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在 2019 年 11 月底发布了全球首份青少年身体活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球 大多数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对青少年的健康十分不利,各国都迫切需要采取行动来改善这种状况。 据世卫组织介绍,此项研究历时 15 年,以全球 14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60 万名 ll 岁至 17 岁青少年学生 为样本。研究发现,全球 80%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的建议运动量,也就是
15、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身 体活动,94%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 据了解,世卫组织的调查数据涵盖所有类型的身体活动,包括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步行、骑车以及游 戏和做家务等。总体来看,目前全球 85%的女孩和 78%的男孩都没有达标。 世卫组织指出,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除了因为学业压力,电子设备的普及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世卫组织表示,如果青少年运动不足的趋势继续下去,那么联合国提出的到 2030 年将全球身体活动 不足比率降至 70%以下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因此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道路 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 世卫组织强调,在青春
16、期养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大有益处,包括改善心肺功能和控制体重等。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身体活动对认知的发展和社交也有积极影响,这些好处可以持续到成年。 (摘编自全球超 80%青少年缺乏运动 世卫组织呼吁大家动起来 ) 材料二: 近视是造成青少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善变又敞亮的光线对眼睛更好。 2016 年 12 月, 第二届全国眼科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大会在广州召开, 眼科专家提出近视眼控制新观点, 认为模拟自然光的眼保健技术,将户外动态变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在不需要青少年依从性的情况下, 对他们的眼睛进行调节训练,提高调节功能,有利于控制其近视发生和发展。 小升初初升高这两
17、个阶段是屈光不正患病率快速上升的阶段。此外,不良的用眼习惯与用眼 环境对近视的发病概率有很大影响。近距离用眼负荷会诱发近视;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的普及化和户 外活动时间减少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 (摘编自青少年近视近半,缺乏户外活动是原因 ) 材料三: 手机既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发展的大敌。近日,WHO 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 80%的青少年缺乏 足够的运动,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大部分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电子荧幕上。 据外媒报道,WHO 在全球 146 个国家进行的研究显示,自 2001 年至今,1117 岁青少年的运动状况几 乎没有改善,这使得去年 WHO 成员国承诺
18、的到 2030 年将青少年缺乏运动的比例降低 l5%,看起来像是句空 话。 (摘编自WHO:全球 80%青少年缺乏运动,手机已成人类文明威胁? ) 材料四: 随着国内户外运动的迅猛发展,青少年的户外运动参与度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和培训 的缺失,青少年运动伤害问题屡见不鲜。马欣祥博士表示,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培养 青少年同样要有的放矢,切不能把青少年当作缩小版的成人。 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户外运动参与者有不同的诉求,因此针对青少年不仅要有迥异于成年户外爱 好者的培训理论,更要根据各年龄层人群的理解能力与运动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让青少年以享受运动为前 提,获取参与户外运动的
19、知识与技能。 (摘编自专家: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不能被当成缩小版的成人 ) 【注】WHO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英文名称缩写。 4. 下列对“青少年缺乏身体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卫组织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全球八成以上在校青少年没有达到每天身体活动至少一小时的运动量。 B. 因为青少年运动不足趋势持续,所以 2030 年全球身体活动不足比率降至 70%以下的目标已无法实现。 C. 事实证明,青春期养成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对健康大有益处,而且对认知的发展和社交也有积极影响。 D. 调查显示,全球女性青少年缺乏足够身体运动的比例明
20、显高于男性,并且精力大都集中在电子荧幕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目前,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步行、骑车和做家务等身体活动,全球大部分女孩和男孩都不达标。 B. 将“户外动态变化的自然光”引入室内,对学生的眼睛进行调节,有利于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C. 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普及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 D. 我同青少年户外运动迅猛发展,但专业人才的缺乏和培训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受伤的后果。 6. 针对青少年身体运动不足出现的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以改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C 6. 政府采取紧
21、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 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改善用眼环境。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近 视的发生和发展。控制手机及有关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根据青少年参与户外 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要有的放矢,编制教学计划,进行理论培训,让青少年享受户外运动,并获取参 与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 青少年缺乏身体运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 内容,进行比对,做
22、出判断。 B项,“因为青少年运动不足趋势持续,所以 2030年全球身体活动不足比率降至 70%以下的目标已无法实 现”,混淆或然和必然、未然和已然。原文说“如果青少年运动不足的趋势继续下去”,这只是一种假设, 一种可能,并非必然;“的目标将无法实现”,基于前述可能,“将”无法实现,这是未然的事情, 并非已然。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
23、,“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把或然说成已然。原文说“可能是导致近 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原文只是说“可能”。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 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因此呼吁各国采取紧急行动,从学校、家庭、城市规划、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 和娱乐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这是从政府层面来说的,可以概括为“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从 学校、家庭、城市规
24、划、道路安全等多方面着手,提供更多运动,游戏和娱乐的机会,促进青少年进行身 体活动”。“不良的用眼习惯与用眼环境对近视的发病概率有很大影响”“学习压力加剧、电子屏幕的普 及化和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且快速低龄化的最关键因素”,可以概括为“改善用眼环境。 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控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全球 80%的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运动,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大部分人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电子荧幕上”可以 概括为“控制手机及有关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增加户外运动的时间”。 “马欣祥博士表示,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有其自身年龄特点,培养青少年同样要有的放矢”“针对青少年 不仅要有迥异
25、于成年户外爱好者的培训理论,更要根据各年龄层人群的理解能力与运动能力编制教学计划, 让青少年以享受运动为前提,获取参与户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可以概括为“根据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 有其自身年龄特点,要有的放矢,编制教学计划,进行理论培训,让青少年享受户外运动,并获取参与户 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 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 从题干中求启
26、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 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 “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 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 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 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
27、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霸王别姬(节选) 张爱玲 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他睡得很熟,身体微微蜷着,手塞在枕头底下,紧紧抓着一把金缕小 刀。他是那种永远年轻的人们中的一个;虽然他那纷披在额前的乱发已经有几茎灰白色的,并且光阴的利 刃已经在他坚凝的前额上划了几条深深的皱痕,他的睡熟的脸依旧含着一个婴孩的坦白和固执。他的粗眉 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 虞姬看着他不,不,她不能叫醒他告诉他悲惨的一切。他现在至少是愉快的;他在梦到援兵的来 临,也许他还梦见内外夹攻把刘邦的大队杀得四散
28、崩溃,也许他还梦见自己重新做了诸侯的领袖,梦见跨 了乌骓整队进了咸阳,那不太残酷了么,假如他突然明白过来援军是永远不会来了? 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她瞥见了布篷上悬挂着的那把佩剑如果如果他在梦到未来 的光荣的时候忽然停止了呼吸譬如说,那把宝剑忽然从篷顶上跌下来刺进了他的胸膛她被她自己 的思想骇住了。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色的面颊向下流。红烛的火光缩得只有蚕豆小。项王在床上翻了 个身。 大王,大王她听见她自己沙哑的声音在叫。 项王骨碌一声坐了起来,霍地一下把小刀拔出鞘来。 怎么了,虞姬?有人来劫营了么? 没有,没有。可是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大王,你听。 他们立在帐篷的门边。 罗敷姐已经成了
29、尾声,然而合唱的兵士更多了,那悲哀的、简单的节拍从四 面山脚下悠悠扬扬地传过来。 是江东的俘虏在怀念着家乡?在一阵沉默之后,项王说。 大王,这歌声是从四面传来的。 啊,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 在一阵死一般的沉寂里,只有远远的几声马嘶。 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 虞姬的心在绞痛,当她看见项王倔强的嘴唇转成了白色,他的眼珠发出冷冷的玻璃一样的光辉,那双 眼睛向前瞪着的神气是那样的可怕,使她忍不住用她宽大的袖子去掩住它。她能够觉得他的睫毛在她的掌 心急促地翼翼扇动,她又觉得一串冰凉的泪珠从她手里一直滚到她的臂弯里,这是她第一次知道那英雄的 叛徒也是会流泪的动物。 可怜的可怜的底下的话听不出了
30、,她的苍白的嘴唇轻轻翕动着。 他甩掉她的手,拖着沉重的脚步,歪歪斜斜走回帐篷里。 她跟了进来,看见他伛偻着腰坐在榻上,双手捧着头。蜡烛只点剩了拇指长的一截。残晓的清光已经 透进了帷幔。给我点酒。他抬起眼来说。 当他提着满泛了琥珀的流光的酒盏在手里的时候,他把手撑在膝盖上,微笑地看着她。 虞姬,我们完了。我早就有些怀疑,为什么江东没有运粮到垓下来。过去的事多说也无益。我们现 在只有一件事可做冲出去。看这情形,我们是注定了要做被包围的困兽了,可是我们不要做被猎的, 我们要做猎人。明天啊,不,今天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的行猎了。我要冲出一条血路,从汉军的军 盔上面踏过去!哼,那刘邦,他以为我已经被他关进笼
31、子里了吗?我至少还有一次畅快的围猎的机会,也许 我的猎枪会刺穿他的心,像我刺穿一只贵重的紫貂一样。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 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背上。 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这是你最后一次上 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战斗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 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 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 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
32、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明的大眼睛紧 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 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 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 等她的身体渐渐冷了之后,项王把她胸脯上的刀拔了出来,在他的军衣上揩抹掉血渍。然后,咬着牙, 用一种沙哑的吼声似的声音,他喊叫: 军曹,吹起画角!吩咐备马,我们要冲下山去! (节选自张爱玲短篇历史小说霸王别姬)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对项王的外貌描写,一方面刻画出了项王英武、倔强、自负的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虞姬的视角, 反映了她对项王的深情。 B.
33、 小说不落俗套,作者避开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采用双线结构,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虞姬自杀的 那晚,地点在项羽和虞姬的帐篷。 C. 本文篇幅不长, 人物不多, 场景不复杂, 但通过作者的多角度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秦末垓下决战那残酷、 激烈、血腥的战斗场景。 D. 本文以虞姬为主线,通过她与项羽的对话以及她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虞 姬最后的自杀巧妙地做了铺陈。 8. 请结合本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塑造虞姬这一形象的。 9. 虞姬选择自杀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发展历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7 分) 【答案】7. B 8. 直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
34、了刘邦的军队围困时 虞姬对项羽深沉无奈的爱。对比衬托。文章用项羽的鲁莽、憨直对比衬托了虞姬的多情、聪明、深明大 义。 9. 深爱:虞姬眼里,项王仍是年轻、坦白、固执、倔强、高贵的。忧虑:虞姬不愿让项王面对失败的 痛苦,因不祥的预感备受折磨。痛苦:虞姬深爱的人处于绝境让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体贴:虞姬 不愿让项王分心、顾虑、保护,失去了战斗力。决绝:虞姬爱之切痛之深,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成全项 王。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 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
35、在的 语段,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 B 项,情节发展并不是双线结构,而是以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线索。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塑造人物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 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较为常见的有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 理等手法,还要比喻、夸张、烘托、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 直接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刘邦的军队围困时虞姬对项羽深沉无 奈的爱。如“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色的面颊向下流”,运用肖像 描写表现了面对楚兵压境虞姬紧张
36、、担忧之情;如“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运用语言描写,表达虞姬 宁可死去,也不苟且偷生,表达自己对项羽的挚爱;如“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运用动作描写 写虞姬因为爱才会有深情的凝视;如“她能够觉得他的睫毛在她的掌心急促地翼翼扇动,她又觉得一串冰 凉的泪珠从她手里一直滚到她的臂弯里”,运用心理描写表现虞姬对项羽的深爱和忧虑。 对比衬托。文章中的虞姬是聪明的,美丽的,多情的,她早早地预知了情况不利,所以她忧虑项羽的处 境,宁可自己死去,也不让项羽为自己担心,“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 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表现了虞姬深明大义的一面。而文中
37、的项羽是鲁 莽的,憨直的,他不了情外面的军情,“啊,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难道难道刘邦已经 尽得楚地了?”, 这些都表现了项羽的头脑简单, 以此衬托虞姬的心细和聪明; 面对虞姬的决绝, 项羽说“噢, 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以此衬托虞姬的多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结合中心事件,梳理文章情节;再结合具体情节中人物的表现,即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揣 摩人物心理变化;最后组织语言,按情节发展分点作答。 深爱。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表达虞姬对项羽深沉而无奈的爱,如“
38、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 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虞姬眼里,项王仍是年轻、坦白、固执、倔强、 高贵的。忧虑。兵临城下,处境危险,虞姬不愿让项王面对失败的痛苦,“她不能叫醒他告诉他悲惨的一 切。他现在至少是愉快的”“那不太残酷了么,假如他突然明白过来援军是永远不会来了?”虞姬因不祥 的预感备受折磨。痛苦。虞姬深爱的人处于绝境让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她甚至想“那把宝剑忽然从篷 顶上跌下来刺进了他的胸膛”,免得让心上人遭受战败被俘的屈辱。体贴。虞姬不愿让项王分心、顾虑、 保护,失去了战斗力,所以,她决定死,正如她对项羽说的,“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
39、, 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决绝。“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 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虞姬爱之切痛之深,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成全项 王,她喜欢“那样的收梢”,以此表达对项羽的爱之深。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 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元帝时,华阴守丞嘉 上封事 ,言:治道在于得贤。平陵朱云,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
40、御史大夫 ,以尽 其能。上乃下其事问公卿。太子少傅匡衡对,以为:大臣者,明王所慎择也。而嘉猥称云,欲令为御 史大夫,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嘉竞坐之。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 甚尊重。云上书求见,曰: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 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 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 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
41、: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 仕,常居酃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 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 ,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 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 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七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上白子友受易又 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B.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
42、受易又 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C.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 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D. 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 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易 ,“五经”之一,深富哲理,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 B. 封事,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陈奏秘密事项时,用皂囊封缄,以防泄密。 C. 御史大夫,官职名,西汉时相当于副丞相,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偏重于监察执法。 D. 东阁,在这里并非“开我东阁门”
43、中的“东阁”,而是指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云才兼文武,得到世人尊重。华阴守丞因为朱云忠正而有智谋,向朝廷请求任命他为御史大夫;朱云 带领学生乘牛车出行时,探访的人都对他很敬重。 B. 朱云直言谏净,留下槛折佳话。朱云弹劾张禹,汉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不走,直至 栏杆被拉断;经大臣辛庆忌劝解,他才被饶恕。 C. 朱云特立独行,好倜傥有大节。致仕后的朱云远离官场,居住在乡野,教授学生;与宰相薛宣交往,薛 宣邀他留在丞相府中,朱云谢绝了对方的好意。 D. 朱云恬淡无欲,要求死后薄葬。朱云病重时未请医喝药,临终嘱咐用便
44、服入殓,棺木只需容身,墓穴只 需容棺即可,家人遵其嘱造了一丈五尺的小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妄相称举,疑有奸心,宜下有司案验以明好恶。 (2)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答案】10. D 11. A 12. A 13. (1)虚妄地称頌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好坏。 (2)后来要修治栏杆成谐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修修.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 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45、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 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容貌壮伟,凭 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 ,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 ,都 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 。” “借客报仇”的主语是朱云,之前断开,排除 AB两项; “年四十”强调年龄,引领后文,之前断开,排除 C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 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
46、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A 项,“是传播儒家思想的著作中”错误,道家和儒家学派成型之前, 周易已经成书,后为道家和 儒家所信奉。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 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 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 项,“忠正而有智谋”错误,只是华阴守丞认为的,而且“试守”的意思是试任,并不是直接任命。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
47、,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 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 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 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 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本题, (1)中“相”,动作偏指一方,他;“举”,举荐;“有司”,有关部门;“案”,查验; (2)中 “治”,修治;“易”,换;“旌”,表彰。 【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
48、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 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 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依靠侠客帮人报仇。他身高八尺多, 容貌壮伟,凭借勇力闻名。四十岁时,才改变节操跟随博士白子友学习周易 ,又跟随前将军萧望之学习 论语 ,都能够传承周易和论语 。喜欢倜傥洒脱的大节,当时社会上的人因此而很看重他。汉元 帝时,华阴县守丞嘉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说:治理的办法在于得到贤才。平陵人朱云,文武兼备, 忠正而有智谋,可以让他以六百石的官秩试任御史大夫,以尽显他的才能。元帝于是把这建议交付公卿 研究,征询意见。太子少傅匡衡在对策中认为:大臣是圣明的君王谨慎地选择的。可是嘉却曲意称颂朱 云,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虚妄地称颂举荐他,恐怕怀有奸邪的想法,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查验来了解他的 好坏。嘉竟因此获罪。成帝时,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得到破格提拔,(皇上)极为尊敬推崇他。 朱云上书求见成帝,说:请求陛下赐一口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以此来劝勉其他人。成帝问:你 要斩的是谁呀?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毁谤上级,在朝 廷上侮辱我的老师,罪死不赦!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