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结晶与重结晶.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0932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结晶与重结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结晶与重结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结晶与重结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18 页 结晶与重结晶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滤、结晶、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有机混合物的方法 B. 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立即 读出并记录溶液的起始温度,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C. 实验室用已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用酚酞做指 示剂比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时带来的误差要小一些 D. 溶液配制、中和滴定实验中,容量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而滴 定管、移液管用蒸馏水洗净后,须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后方可使用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化学

2、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可以有效控制产生乙炔的速率 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纤维素、合成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制肥皂时,在皂化液里加入饱和食盐水,能够促进高级脂肪酸钠的析出 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时,为除去杂质和防止苯甲酸析出,应该趁热过滤。 A. B. C. D.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风化、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D. 为除去蛋白质溶液中少量的 N

3、aCl,可以利用渗析的方法 4.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硝酸铜晶体及 NO气体,需经过铜与稀硝酸反应、收 集 NO、尾气处理、制取硝酸铜晶体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 的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取Cu(NO3)2和 NO B. 用装置乙收集 NO C. 用装置丙吸收尾气 D. 用装置丁蒸发结晶制Cu(NO3)2 3H2O 5. (NH4)2SO4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 3、H2O和CO2制备(NH4)2SO4的 工艺流程如下: 第 2 页,共 18 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NH3和CO2的顺序可以互换 B. 操作 2为将滤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4、过滤,可得(NH4)2SO4 C. 步骤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2NH3+ CO2+ H2O = CaCO3 +2NH4 + D. 通入的NH3和CO2均应过量,且工艺流程中CO2可循环利用 6. 叙述和叙述都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 叙述 A 氢氟酸是强酸 氢氟酸能刻蚀玻璃 B 氨易液化 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C 碳酸钠常做面包的发泡剂 碳酸钠受热易分解 D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含有的 NaCl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H3 CH = CH2和CH2= CH2的最简式相同 用分液漏斗分离环己烷和水的混合

5、液体 1 丁烯和2 丁烯为同系物 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渐变低 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在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中, 为得到更多的苯甲酸晶体, 结晶时的温度越低越好 A. B. C. D. 8.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实现预期目的是( ) A B C D 装置 H2(g) + I2(g) 2HI(g) 目的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 的氧化产物 验证压强对化学平 衡的影响 检查碱式滴定 管是否漏液 FeSO4溶液的蒸 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NH4C1晶体时,将湿润的红色石

6、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B. 取少量溶液 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 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说明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除去KNO3中的少量 NaCl,可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D. 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 10. 实验室里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 FeS、 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 硫酸铁的聚合物)和绿矾(FeSO4 7H2O),其过程如下: 第 3 页,共 18 页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中,FeS 和O2、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FeS + 3O2+ 6H2SO4= 2Fe2(SO4)3+

7、 6H2O + 4S B. 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可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 过程中,需要加入的物质名称是稀硫酸 D. 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11.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下列实验细节处理正确是( ) A. 配制FeCl3(aq):称取一定质量的FeCl3(s),加水溶解,再加入稀盐酸酸化 B. 钠与水的反应: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烧杯,再滴入两滴酚酞试液,最后加 入水 C. 析出溶质晶体:接近饱和的热溶液,冷却速度越慢得到的晶体颗粒越大 D. 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aq) 12. 某探究活动小组根据

8、侯德榜制碱原理,按下面设计的方案制备碳酸氢钠。实验装置 如图所示(图中夹持、固定用的仪器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装置中盛放的是饱和食盐水 B. 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因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C. 丁装置中倒扣的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产生的气体污染空气 D. 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13. 下列陈述中,、都正确且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选项 陈述 陈述 A CO2有氧化性 点燃的 Mg 条能在CO2中继 续燃烧 B KNO3的溶解度大 可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 的 NaCl C Cl2可部分与水反应 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法收集 Cl2 D Al3+ 易水解

9、不能用蒸干AlCl3溶液的方 法制得AlCl3 A. A B. B C. C D. D 第 4 页,共 18 页 14.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能实现目的的是 A.分离碘 酒中的碘 和酒精 B.实验室制氨气 C.除去Cl2中的 HCl D.排水集气法收集 NO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4种峰 C. 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溶解后还要加点水的目的是减少过滤时苯甲 酸的损失 D. 苯中滴加浓溴水,充分振荡后溴水层褪色,是因为苯与溴水中的溴发生了加成 反应 16. 实验室处理废催化剂

10、FeBr3溶液, 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下列设计能达到相应 验目的是( ) 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 用装置乙使Br全部转化为溴单质 C. 用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D. 用装置丁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发至干,再灼烧制得无水FeCl3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醇能使酸性KMn04溶液和酸性K2Cr207溶液褪色,均被氧化成乙酸 B. 向酸性高锰酸钾中加入草酸溶液,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溶液 中存在S04 2或S032 D. 实验室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

11、通常采用重结晶的方法 18. 硫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化肥,某工厂用石膏、NH3、H2O、CO2制备硫酸铵的工艺流 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 5 页,共 18 页 A. 操作 1 为过滤,操作 2为蒸馏 B. 滤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可通过向少量滤液中加 NaOH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 色石蕊试纸来检验 C. 甲到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 2NH3+ CO2+ H2O = CaCO3 +2NH4 + + SO4 2 D. 工艺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 19. 下列物质的除杂方式:SO2中混有的SO3杂质可以让混合气体通过稀硫酸除去; MnO2中混有的少量有机物, 可以用加热的方

12、法除去; CO2中混有的SO2气体可 以通过饱和NaHSO3溶液除去;金属铜中含有的少量银和锌可以通过电解精炼的 方式除去;KNO3中含有的少量 NaCl 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除去,其中合理的 是( ) A. B. 全部 C. D. 20. 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灼烧”可在石英坩埚中进行 B. 母液中的溶质是K2CO3、KHCO3、KCl C. “结晶”环节采用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 D. “转化”反应中,生成的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 21.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需检

13、查是否漏水 B. 蒸发操作时,蒸发至残留少许液体,停止加热,再利用余热使水分完全蒸干 C. 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部分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D.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 22. 已知四种盐的溶解度(S)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将 NaCl溶液蒸干可得 NaCl 固体 B. 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MgCl2固体 C. Mg(ClO3)2中混有少量 NaCl 杂质,可用重结晶法 提纯 D. 可用MgCl2和NaClO3制备Mg (ClO3)2 23. 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含有CoCl2的干燥变色硅胶

14、呈蓝色,在潮湿的空气中变粉红色,放在干 燥的空气中又恢复为蓝色 B. 中和滴定实验中,如用于盛放待测溶液的锥形瓶洗净后未干燥,不影响测定结 果 C. 焰色反应实验中,铂丝在蘸取待测溶液前,应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 D. 纸层析中,滤纸作为固定相,展开剂作为流动相 24. 分离和提纯下列各混合物的方法正确的是 乙醇中混有苯酚(氢氧化钠溶液蒸馏)二氧化硅中混有碘(升华)硝酸钾中混 有氯化钠(重结晶) 氢氧化铁胶体中混有氯化钠(水解) 生石灰中混有石灰石( 第 6 页,共 18 页 溶解, 过滤) 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 分液) 食盐固体中混 有氯化铵因体(加热) 高级脂肪钠溶液中混

15、有丙三醇(盐析,过滤)( ) A. B. C. D. 全部 25. 黄血盐亚铁氰化钾,K4Fe(CN)6 3H2O可用作食盐添加剂,一种制备黄血盐的工 艺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CN溶液有剧毒,含CN的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 B. “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溶质为CaCl2 C. “试剂 X”可能是K2CO3 D. “系列操作”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26. 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 分液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

16、 NaCl 重结晶 NaCl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A. A B. B C. C D. D 27.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A. 实验室制氨气 B. 测定盐酸浓度 第 7 页,共 18 页 C. 从食盐水中提取 NaCl D. 石油的分馏 第 8 页,共 18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过滤、结晶、灼烧分离无机物,而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 有机混合物的方法,故 A错误; B.中和热测定中, 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 可准确测定最高温度, 实验误差小,故 B 正确,

17、 C.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反应终点在pH = 78左右,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滴定终点与反应终点接近误差小, 而选甲基橙作指示剂时与反应终点与滴定终点的差距 大,则误差大,故 C错误; D.配制溶液中定容需要加水,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物质的量不变即可,则容量瓶、锥形 瓶不需要润洗;滴定管、移液管量取液体前一定需要润洗,故 D 正确; 故选 A A.过滤、结晶、灼烧常用来分离无机物; B.迅速倒入可准确测定最高温度; C.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反应终点在pH = 78左右,一般选用酚酞作指示 剂; D.配制溶液中定容需要加水,中和滴定时锥形瓶中物质的量不变即可;滴定管、移液管 量取

18、液体前不润洗,导致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混合物分离提纯、中和滴定、中和热 测定、溶液配制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技能及实验的 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B 【解析】解: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为甲醇,两个均 为化学变化,且生成的水煤气和甲醇均为清洁能源,故正确; “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碳单质,不是有机物,更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错 误; 食用白糖主要由甘蔗提取出来的,主要成分为蔗糖,故正确; 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能减缓反应速率,防止危险的发生,故正确; 聚乙烯是氯乙烯的加聚产物,

19、结构中无碳碳双键,故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错误;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制肥皂时,在皂化液里加入饱和食盐水,能发生盐析,从而促进高级脂肪酸钠的析 出,故正确; 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趁热过滤能防止苯甲酸的析出,故正确。 故选:B。 煤的气化是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煤的液化是将煤转化为甲醇; “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碳单质; 食用白糖主要由甘蔗提取出来的; 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作用,能减缓反应速率; 聚乙烯是氯乙烯的加聚产物;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制肥皂时,在皂化液里加入饱和食盐水,能发生盐析; 苯甲酸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20、高而增大。 本题考查物质结构、性质和组成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明确基本概念、 物质之间的转化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煤的气化和液化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第 9 页,共 18 页 3.【答案】D 【解析】解:A.明矾净水原理是明矾中的铝离子先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 有吸附作用,可用来净水明矾水解生成胶体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误;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故 B错误; C.风化是化学变化,故 C错误; D.蛋白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为中性胶体,粒子不带电荷,能透过滤纸,但 不能透过半透膜,食盐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粒子直径小于 1

21、nm,能透过半透膜,可用 渗析的方法分离,故 D 正确 故选 D A.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 B.同素异形体混合,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结晶水合物在常温和较干燥的空气里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叫风化; D.蛋白质溶液是胶体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和纯净物以及胶体的性质等,难度不大,注意风化 是化学变化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制备原理、实验技 能为解答的关键, 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 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题目难度不大。 【解析】 A.NO 可从长颈漏斗逸出,应选分液漏斗,故 A 错误; B.

22、NO 易被氧化,不能利用排空气法收集,应选排水法,故 B 错误; C.NO、氧气反应后能被 NaOH溶液吸收,且倒置漏斗可防止倒吸,则图中装置可吸收 尾气,故 C正确; D.蒸发结晶易失去结晶水,应选冷却结晶,故 D 错误。 故选 C。 5.【答案】B 【解析】【分析】 流程中,向硫酸钙浊液中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利于 反应的进行,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加热制成 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结晶析出,过滤,则可以使硫酸铵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碳酸钙 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A.由于CO2微溶于水,NH3易溶于水,应先通入足量NH3,使溶液

23、呈碱性,然后再通入 适量CO2; B.操作 2 是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过程,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可得(NH4)2SO4; C.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硫酸钙微溶; D.通入足量NH3,通适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化学反应过程,最后又生成。 本题属于新信息题,通过一个陌生的反应考查了有关硫酸铵和二氧化碳的知识,因此同 学们要充分利用所给的信息,不要被无用的信息迷惑,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 依据性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由于CO2微溶于水,NH3易溶于水,应先通入足量NH3,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再通入 适量CO2,反应的化学方

24、程式为CaSO4+ 2NH3+ CO2+ H2O = (NH4)2SO4+ CaCO3, 通入NH3和CO2的顺序不可以互换,故 A错误; 第 10 页,共 18 页 B.流程中,向硫酸钙浊液中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利 于反应的进行,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加热制 成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结晶析出,过滤,则可以使硫酸铵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操作 2 是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过程,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可得 (NH4)2SO4,故 B正确; C.硫酸钙与氨气、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 应

25、为:CaSO4+ 2NH3+ CO2+ H2O = CaCO3 +(NH4)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SO4+ 2NH3+ CO2+ H2O = CaCO3 +2NH4 + + SO4 2,故 C错误; D.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工艺 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通入足量NH3,通适量二氧化碳,否则碳酸钙溶解,故 D错误; 故选:B。 6.【答案】B 【解析】解:A.氢氟酸是弱酸,故 A 错误; B.氨很容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 常作为制冷剂,故 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用于生产

26、食品发酵粉,故 C 错误; D.用重结晶法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 是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很明显, 而氯化钠基本不变, 当温度降低时, 硝酸钾溶解度迅速减小, 氯化钠基本不变, 所以降低温度时,硝酸钾迅速析出,氯化钠不析出,这并非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造成 的,故 D 错误; 故选 B A.氢氟酸是弱酸; B.氨很容易液化,液态氨转变成气态会吸收能量,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 C.碳酸钠性质稳定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D.利用二者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进行分离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以及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混合 物分离方法、原理为解答的

27、关键,选项 D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7.【答案】D 【解析】解:CH3 CH = CH2和CH2= CH2的最简式相同,其最简式为CH2,故正 确; 环己烷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正确; 1 丁烯和2 丁烯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不是同系物,属于同分异构体,故错 误; 含碳原子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则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逐 渐变低,故正确; 标准状况下,庚烷为液体,不能用Vm = 22.4L/mol求算物质的量,故错误; 苯甲酸在溶剂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较快,有利于重结晶分离,分离时要趁热过 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防止苯甲酸冷却后结晶析出,故错误。 故选:

28、D。 烯烃最简式相同为CH2; 环己烷和水互不相溶;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含碳原子相同的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标准状况下,庚烷为液体; 重结晶时,较低温度不利于除去杂质 第 11 页,共 18 页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分离、鉴别等知识,为高考常 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 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8.【答案】A 【解析】解:A.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足量 高锰酸钾可除去二氧化硫,石灰水变浑浊可检验二氧化碳,故 A 正确;

29、 B.H2(g) + I2(g) 2HI(g)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则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 B错误; C.图中操作为排出气泡,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时装水,观察是否漏液,故 C 错误; D.硫酸亚铁易被氧化,FeSO4溶液的蒸发结晶得不到硫酸亚铁,故 D错误; 故选 A A.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者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只有二氧化硫 具有还原性; B.H2(g) + I2(g) 2HI(g)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 C.图中操作为排出气泡; D.硫酸亚铁易被氧化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性质、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 应、仪器的使用等,把握

30、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 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及实验装置的作用,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C 【解析】解:A.加热NH4C1晶体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可重新生成氯化铵,如检 验氨气,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反应生成氨气再检验,故 A 错误; B.检验Fe2+, 应先加入 KSCN 溶液, 溶液无现象, 再加入氯水, 如变红色, 说明含有Fe2+, 故 B 错误;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除去KNO3中的少量 NaCl,可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 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析出硝酸钾,氯化钠残留在溶液中,故 C 正确; D.二者都与镁反应,可用铜或铁除去

31、氧气,故 D 错误 故选 C A.加热NH4C1晶体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可重新生成氯化铵; B.应先加入 KSCN 溶液再加入氯水;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 D.二者都与镁反应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分离、除杂、检验等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 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实验 的严密性、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是对 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不大。 【解答】 硫酸厂烧渣(

32、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 FeS、 SiO2等)制备聚铁(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 )和绿矾(FeSO4 7H2O),烧渣中加入稀硫酸、同时通入氧气,过滤后,得到固体 W 中 含有 S、SiO2,再灼烧后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溶液 X 含有Fe2(SO4)3及未反应的硫酸, 溶液 X中加入 Fe 粉,反应完毕,过滤得到溶液 Y 为FeSO4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 却结晶、过滤、洗涤等得到绿矾,溶液 X 调节 pH得到溶液 Z,加热促进Fe3+的水解得 第 12 页,共 18 页 到聚铁胶体,再经过胶体聚沉得到聚铁,以此解答该题。 A.反应物为 FeS、 O2和H2SO4, 生成物有 S, 根据质量

33、守恒还应有Fe2(SO4)3和H2O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 + 3O2+ 6H2SO4= 2Fe2(SO4)3+ 6H2O + 4S,故 A正确; B.过程产生的气体为SO2, 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SO2为酸性气体, 一般用碱溶液吸收, 故 B 正确; C.溶液 X中含有Fe3+,要制备绿矾,应加入 Fe 使之还原为Fe2+,加入铁可生成Fe2+, 并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 C错误; D.从硫酸亚铁溶液中获得FeSO4 7H2O晶体,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 涤等操作,故 D正确。 故选 C。 11.【答案】C 【解析】解:A、配制氯化铁溶液方法是:将氯化铁固体溶于盐酸,

34、故 A 错误; B、加入顺序错误,应该是将钠加入滴人酚酞的水中,故 B错误; C、由于冷却速度慢时,可使溶液的过饱和度缓慢释放,使晶体有充足的时间生长,得 到晶体颗粒大,故 C正确; D、加入硝酸铜,溶液中的硝酸能够和金属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不会加速制取氢气的速 率,应该加入硫酸铜,形成原电池,加速了反应速率,故 D 错误; 故选 C A、配制FeCl3的溶液时把FeCl3的固体(或者晶体)溶于盐酸; B、应该是先加入水,滴入两滴酚酞,再放入金属钠; C、冷却速度慢时,可使溶液的过饱和度缓慢释放,使晶体有充足的时间生长; D、应该加入硫酸铜溶液,不能加硝酸铜 本题考查氯化铁溶液配制、化学实验基本

35、操作等知识,注重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中等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侯氏制碱法的过程分析、 装置作用、 物质分离方法、 反应原理的理解应用等, 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A.利用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因盐酸易挥发,所以,二氧化碳中常会含有氯化氢气体, 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 所以通过碳酸氢钠的溶液是可以除掉二氧化 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气体,故 A 错误; B.含氨的饱和食盐水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晶体,丙装置中的溶液变浑浊,故 B正 确; C.实验过程中氨气可能有剩余,而稀硫酸能与氨气反应,所以稀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未反 应的NH3,丁装置中倒扣的

36、漏斗主要作用是防止倒吸,故 C 错误; D.实验结束后,分离碳酸氢钠的操作是过滤分离,故 D 错误;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解:A.CO2的氧化性较弱,镁之所以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原因是镁具有强还 原性,故 A错误; 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较大,二者的区别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故 B错 误; C.氯气和水反应是化学平衡,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是利 用氯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氯气和水反应的平衡逆向进行,减少氯气的溶解性,、都正 确,两者间具有因果关系,故 C正确; 第 13 页,共 18 页 D.AlCl3水解生成氢氧化铝和盐酸,盐酸恢复而得到氢氧

37、化铝,如加入硫酸铝溶液,仍得 到硫酸铝,故 D错误 故选 C A.CO2的氧化性较弱,镁具有强还原性; 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都较大,二者的区别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 C.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是化学平衡,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是利用氯离 子浓度增大抑制氯气和水反应的平衡逆向进行,减少氯气的溶解性; D.不能用蒸干AlCl3溶液的方法制得AlCl3,原因是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元素化合物、盐类的水解以及平衡移动等问题,为高考常见题 型,侧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碘在酒

38、精中溶解度很大,很难找到比它溶解度大的,很难分离 碘酒中的碘和酒精,故 A错误;B、当在试管中加热氯化铵晶体时,氯化铵逐渐受热分 解为氯气和氨气,从试管底部消失,但与此同时,在试管上口部位,会出现白色结晶物 质,即为受热分解后的氯气和氨气在试管口冷环境下重新化合生成氯化铵,实验室用氯 化铵和碱石灰反应制取氨气, 即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故 B 错误; C、 Cl2在 NaOH 溶液中反应生成Cl 离子和ClO 离子,应用浓硫酸除去,故 C错误;D、NO 在空气中 会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NO2其密度和空气相差无几,即使可以排空收集,效果也不好, 且 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发收集,故 D正确。

39、 考点: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是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馏分,属于多种烃的混合物,故 A错误; B. 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 5种峰,故 B错误; C . 苯甲酸的重结晶实验中,苯甲酸在趁热过滤时由于温度降低溶解度变小,粗苯甲酸 溶解后还要加点水的目的是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故 C 正确; D . 苯中滴加浓溴水,充分振荡后浓溴水层褪色,是因为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没有发生 化学反应,故 D错误。 故选:C

40、。 16.【答案】C 【解析】解:A.1mol/L盐酸为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不能制备氯气,故 A 错 误; B.图中导管的进入方向不合理,将溶液排出装置,则不能将溴离子完全氧化,故 B 错误 C.溴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则用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 机层,故 C正确; D.蒸发时促进氯化铁水解,生成盐酸易挥发,不能得到FeCl3,灼烧得到氧化铁,故 D 错误; 故选:C。 A.1mol/L盐酸为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 B.氯气与FeBr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图中导管短进可排出液体; 第 14 页,共 18 页 C.溴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D.蒸发时促进氯化

41、铁水解,生成盐酸易挥发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混合 物分离提纯、盐类水解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 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7.【答案】D 【解析】解:A.乙醇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油橙色变黄色,不是褪色,故 A 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对反应起到催化作用, 随着反应进行, 浓度较低时, 反应速率减小, 则反应速率是先慢后快再变慢, 故 B错误; C.可能该溶液存在银离子,故 C错误; D.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则利用结晶法从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 体中提纯硝酸

42、钾,故 D 正确 故选 D A.乙醇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油橙色变黄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草酸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对反应起到催化作用; C.能和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可以是: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钡、亚硫酸 钡等; D.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催化剂、混合物分离提纯等,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实验 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8.【答案】A 【解析】解:流程中,向硫酸钙浊液中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入适量的 二氧化碳利于反应的进行,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 淀,加热制成饱和

43、溶液,再降温冷却,结晶析出,过滤,则可以使硫酸铵从溶液中结晶 析出,碳酸钙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A.操作 1 为过滤,操作 2是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过程,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 滤洗涤干燥等,故 A 错误; B.滤液中阳离子为铵根离子,向少量滤液中加 NaOH 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气检验,故 B正确; C.硫酸钙与氨气、 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物质发生的主要化学反 应为:CaSO4+ 2NH3+ CO2+ H2O = CaCO3 +(NH4)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SO4+ 2NH3+ CO2+ H2O = CaCO3 +

44、2NH4 + + SO4 2,故 C正确; D.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碳酸钙,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工艺 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故 D正确; 故选:A。 流程中,向硫酸钙浊液中通入足量的氨气,使溶液成碱性,再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利于 反应的进行,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加热制成 饱和溶液,再降温冷却,结晶析出,过滤,则可以使硫酸铵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碳酸钙 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A.操作 2 是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的过程,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 B.滤液中阳离子为铵根离子,结合铵根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可以生成氨气分析;

45、C.硫酸钙与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硫酸铵和碳酸钙沉淀; D.二氧化碳参与化学反应过程,最后又生成; 本题属于新信息题,通过一个陌生的反应考查了有关硫酸铵和二氧化碳的知识,因此同 学们要充分利用所给的信息,不要被无用的信息迷惑,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 依据性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第 15 页,共 18 页 19.【答案】C 【解析】解:三氧化硫可被稀硫酸吸收,但易引入水蒸气杂质,应用浓硫酸,故错 误; 有机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用加热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故正确; 二者与饱和NaHSO3溶液都不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故错误; 电解时活泼金属做阳极,金属失电子,锌离子进

46、入溶液,银作为阳极泥析出,故正 确;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但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则可利用结晶、 重结晶来除去KNO3中的 NaCl 杂质,故正确; 故选 C 易引入水蒸气杂质; 加热灼烧,可除去有机物; 二者与饱和NaHSO3溶液都不反应; 电解时活泼金属做阳极,金属失电子,锌离子进入溶液,银作为阳极泥析出; 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但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则可利用结晶、 重结晶来除去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为 解答的关键,注意分离方法的选择,侧重除杂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20.【答案】D 【解析

47、】解:A.“灼烧”可在铁坩埚中进行,若在石英坩埚中进行,则 KOH 与石英坩 埚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故 A错误; B.“转化”反应中CO2过量, 母液中的溶质不含有K2CO3, 结晶时母液中溶解有KMnO4, 所以母液中的溶质是KMnO4、KHCO3、KCl,故 B错误; C.KMnO4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结晶”环节不采用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故 C错误; D.由3K2MnO4+ 2CO2= 2KMnO4+ MnO2 +2K2CO3,氧化产物为KMnO4,还原产物 为MnO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 D 正确; 故选:D。 由流程可知,灼烧在铁坩埚中进行,结合浸取

48、后生成K2MnO4,可知 Mn 元素的化合价 升高, 则氯酸钾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转化中CO2与K2MnO4发生3K2MnO4+ 2CO2= 2KMnO4+ MnO2 +2K2CO3,过滤分离出MnO2,对滤液浓缩结晶得到KMnO4,以此来 解答。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把握流程中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为解 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题目难度不 大。 21.【答案】D 【解析】解:A.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需要查漏,则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 量瓶需检查是否漏水,故 A正确; B.蒸发时出现大量固体, 蒸发至残留少许液体, 停止加热, 再利用余热使水分完全蒸干, 故 B 正确; C.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部分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 C 正确; 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故 D 错误; 故选:D。 第 16 页,共 18 页 A.具有塞子或活塞的仪器需要查漏; B.蒸发时出现大量固体,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百日冲刺化学实验题专练:结晶与重结晶.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