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01317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X 页数:147 大小:3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几点说明 1,授课的目的 2,本章在核与辐射安全中的地位 3,本章各节的关系 第1页/共147页2授课目的 1,备考 2,传授知识第2页/共147页3本章在核与辐射安全中的地位1,核安全2,辐射安全第3页/共147页4核安全 1,广义核安全包括:核安全,辐射安全,废物安全,运输安全 2,狭义核安全定义:“实现适当的运行条件,防止事故或缓解事故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过量辐射危害。”核安全主要针对设施安全第4页/共147页5辐射安全1,电离辐射安全2,非电离辐射安全(能量小于12电子伏)本讲不讲第5页/共147页6电离辐射安全 保护对象包括人(职业,公众)和环境 辐射源项主要是流

2、出物和固体废物 强调辐射防护最优化第6页/共147页7本章各节的关系1,6两节为辐射安全评价服务2,3属于基础性资料4,5两节是本章重点,用来控制辐射安全源项和检测辐射安全后果7节专门讨论天然放射性问题第7页/共147页8 引言1 流出物监测可以判断伴有辐射设施的排放源项,环境监测则确认实际的影响程度。第8页/共147页9 引言 2 某一伴有辐射设施周围的公众所受到的辐射照射并不都是源于该设施的贡献。公众受到的辐射照射还包括天然本底引起的照射,大气层核试验落下灰残留物引起的照射,其他人工辐射源引起的照射。第9页/共147页10 引言 3 环境放射性监测包括放射性本底调查,核与辐射设施运行期间经

3、气、液流出物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监督性监测,以及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环境中贯穿辐射水平的测量等。第10页/共147页111,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1 一、放射性本底调查 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是指为某种目的,对指定范围内的放射性背景值进行测量分析以及为评价目的对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的活动。第11页/共147页12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2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可按目的分为两类:大范围环境放射性本底普查 针对特定核及辐射设施周边开展的调查第12页/共147页13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3 对于像核电站这样的核设施,要求在首次装料前必须完成连续两年以上的本底调查。第13页/共147页14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4、4 本底调查的作用 对于大范围普查性的本底调查,其目的是事先确定的,这类调查的目的往往是获得平均水平,比如公众平均接受的陆地剂量率,地面附近宇宙射线,环境及室内氡水平等。第14页/共147页15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5-1 本底调查主要目的有:在拟评价核与辐射设施的周边范围内,确定天然放射性本底状况;确定由于大气层核试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其他邻近核与辐射设施所产生的人工放射性影响。这种影响包括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所引起的辐射剂量;第15页/共147页16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5-2 判断本底贡献处于正常范围还是存在异常;确定本底基线,以便为今后运行时的环境影响作比较。为核及辐射设施

5、在运行寿期终了实施退役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第16页/共147页17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6 本底调查的地理范围 对于核设施,本底调查范围一般以设施为中心半经几十公里范围内。对于核技术应用项目,本底调查范围一般以设施为中心几百米到几公里。对于伴生天然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本底调查的范围视实际影响程度从几百米到几公里。第17页/共147页18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7 本底调查的内容 评价一个设施引起的环境影响时,除要考虑该设施向环境可能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即流出物之外,还需考虑气、液流出物在环境中的传输、弥散,要考虑人口分布、食谱和土地利用.因此,放射性本底调查还应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气象

6、、水文、土地利用、人口分布、饮食习惯等一并调查。第18页/共147页19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8 对本底调查的基本要求 依据调查目的制定相应的本底调查大纲 本底调查的质量保证 第19页/共147页202,天然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 1 了解天然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即是环境放射性监测所需的基础知识,也是评价伴生天然放射性矿物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必备知识。第20页/共147页21天然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 2 天然放射性按其来源方为两部分:地球上生来就有的;宇宙射线以及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相互作用产生的(表4-1)第21页/共147页22天然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 3 陆生放射性主要有232Th系,238U系,235

7、U系等三个衰变系列。此外还有一些半衰期长的单个放射性核素,例如40K、87Rb,138La,147Sm,176Lu等。第22页/共147页23天然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 4 宇生放射性包括两部分:来自外层空间的宇宙射线以及宇宙射与大气层相互作用产生的次级射线;宇宙射线与大气层相互作用产生的放射性核素。第23页/共147页24天然放射性的来源与水平 5 天然放射性的水平:土壤中238U,226Ra,232Th,40K含量(表4-2)水体中U,Th,226R和40K的含量(表4-3)贯穿辐射水平(表4-4)第24页/共147页253,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1 核武器生产和试验 大气层核试验 地下

8、核试验 第25页/共147页26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2 核能源生产 铀的开采和冶炼 铀加工和核燃料生产 反应堆运行 后处理厂 第26页/共147页27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3 核燃料循环过程,除了在运行时经液体和气体流出物对公众产生辐射照射外,核燃料循环各环节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最终也要进入环境,对公众产生辐射照射。此外,放射性物质运输是核燃料循环各环节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且运输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第27页/共147页28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4 核技术应用 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源已经广泛地用于工业、医学、和科研等领域中,这些应用被统称为核技术应用。第28页/共147页29人工

9、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5 核技术应用领域,具有应用面大、用户数量多的特点,但每个用户使用的放射源活度量通常不大。用户常常把核技术应用当作它的一种工具或手段来处理,防护知识和措施往往不足,个别的操作人员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操作含有放射源的设备。第29页/共147页30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6 虽然对每个用户操作的放射性物质数量不大,经液体及气体流出物排入环境的数量较少,但整个核技术应用领域排入环境的放射物质量则是巨大的(I-131)第30页/共147页31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7 核技术用领域,有些属于放射性物质开放式操作场所,有些只是使用密封源。对于放射性物质开放式操作,必须控制放射

10、性物质经气、液体流出物向环境的排放。第31页/共147页32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及水平 8 在使用密封源时,必须作好对放射源的安全管理,要使放射源时时、处处处于有效的监护之下。我国有十几万枚放射源在多个领域中使用着,每年均有丢失事故发生。现在,对放射源的安全和保安问题已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反恐)。第32页/共147页334,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 流出物的概念 流出物特指核与辐射设施经气体及液体途经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物质。这种排放必须是经过批准的。经流出物向环境排放的放射性物质是放射性废物的一种形式,经流出物这种方式排放本身是一种处置。包括非放污染物和废热(IAEA)第33页/共147页3

11、4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2 控制放射性物质的影响 控制化学物质的影响 控制热量的影响第34页/共147页35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3 控制原则:(一)剂量控制,充分保护公众安全 流出物排放对周围公众所产生的辐射照射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年有效剂量 各种人工辐射源所致公众年有效剂量为1mSv 一个特定的辐射源对公众的影响不能用满1mSv/a 剂量约束第35页/共147页36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4 一个特定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只能是1mSv/a的若干分之。这种针对每个辐射源分配的剂量,在辐射防护领域称为剂量约束,剂量约束是一个与源相关的量。对于一个特定辐射源,用来控制流出物排放的剂量不能大于这种剂量约

12、束值。第36页/共147页37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5 剂量约束值是针对关键人群组或关键组的。关键人群组是具备下列几个条件的一组人群:受到辐射照射最大 饮食及生活习性相近 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人第37页/共147页38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6 流出物排放的首要原则是使关键人群组一年所接受的辐射照射剂量不超过审管部门批准的剂量约束值,亦即使公众得到充分保护。第38页/共147页39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7(二)年排放量实行总量控制 剂量值是基本限值,但是基本限值难以度量,不便实际执行。于是,通过对流出物从排放口排出后在环境中传输、弥散,经食物链到人等照射途经的分析,辅以保守的假定推定出一组排放量限值.第3

13、9页/共147页40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8 保证在各种不利因素下,满足这组排放限值就一定可以保证前述讨论的剂量约束值不会超过,这组年排放量数值就可以作为流出物排放控制的次级标准,并称为年排放量限值.第40页/共147页41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9 年排放量限值既是与源相关的量,又是与环境条件相联系的量。对于同样的剂量约束值,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得出不同的年排放量限值 第41页/共147页42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0 现实的作法对几类核设施依据其实际可能的排放情况,在对其生产和环境保护权衡后确定某一排放数值。最后由审管部门认可。对于许多特殊的核与辐射设施,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确定。第42页/共

14、147页43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1(三)实行最优化政策 最优化是辐射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含义是:首先要满足剂量标准,遵守年排放量限值,执行总量控制要求使公众得到保护。但是这还不够,如果在花费或代价不大仍可使流出物排放量减少的话,应努力使排放量减少。第43页/共147页44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2 最优化政策的提出除了科学内函,还有伦理学上的意义,即核与辐射设施的受益者是业主,设施周围公众受到的辐射照射尽管低于国家标准,是安全的,但无论如何不是公众情愿的。因此,从伦理学上考虑能降低排放量就设法降低才符合情理。第44页/共147页45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3(四)可核查性原则 对于核

15、与辐射设施流出物排放除遵守上面三个原则之外,还应遵循可核查性原则。可核查性包括对经液、气途径流出物排放时有监测数据,有详细记录;审管部门可监控及验证排放情况;对已往的排放资料,可以追朔复查。第45页/共147页46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4 流出物排放要求(一)申报和批准(二)净化与处理(三)专设排放口(四)流出物的监测(五)不满足要求的能返回净化系统(六)对放射性液体流出物实行槽式排放 第46页/共147页47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5 (一)申报和批准 核与辐射设施的流出物排放都需经过审管部门批准。对于像核电站这类大型核设施,需要在首次装料前向环境保护部提出申请年排放量值。原则上讲,申报的数值

16、不能大于历次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给出的排放源项。审管部门经技术审评认为满足相关要求后发文正式批准。第47页/共147页48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6 (二)净化与处理 对于可能有大量的流出物排放的设施,为防止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必须建有足够处理能力的净化设施及设备(备用)。并要求气、液流出物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第48页/共147页49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7 对于气体流出物,要通过烟囱排放。不同的排放量对烟囱也有不同的要求。但不能指望将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放射性气体经高烟囱的稀释作用排出,这种作法等于是人为稀释,是违法的行为。第49页/共147页50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8 (三)专设排放口 对于液体流出物

17、,排放口的选取应避开集中取水口,经济鱼类产卵场,回游路线和水生生物养殖场。此外,液体流出物排放口应选在对流出物扩散条件好的水域。第50页/共147页51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19 (四)流出物的监测 对流出物排放进行监测有以下几个作用:估算年排放总量 检验“三废”治理设施的运行效能 及时发现偶然误排 在万一发生事故时判断事故排放量 为设施运行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辐射源项 改善公共关系第51页/共147页52控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20 (五)不满足要求的能返回净化系统 在流出物排放前必须进行监测,监测合格后才允许排放 若监测发现不符合排放要求的,必须具备返回净化系统的可能性.第52页/共147页53控

18、制流出排放的原则 21 (六)对放射性液体流出物实行槽式排放 槽式排放应具有以下几个要点:在排放前贮存在贮存容器中;贮存容器的容量足够大并应有备用容器;在排放前对容器中的放射性进行取样分析,分析合格经批准后方可排放;在排放中,对液体排放量有计量设备;监测不合格,应返回净化系进行净化处理 第53页/共147页545,环境放射性监测 1 一、辐射环境监测的概念 辐射环境监测是辐射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可验证核与辐射设施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处在所控制的范围之内;可以发现核与辐射设施的异常排放;在严重事故时可以判定污染的范围和水平;可以改善公共关系(管理的耳目)第54页/共147页55环境放射性监测

19、 2 辐射环境监测按对象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较大区域内的一般环境质量监测,另一类是针对特定核与辐射设施周围的监测。第55页/共147页56环境放射性监测 3 针对核设施,特别是大型核设施的监测又分为运行前的本底调查,运行期间的监督性监测,出现严重事故时的应急监测,以及核设施寿期终了退役后的验证性监测(处置场监护期监测)。第56页/共147页57环境放射性监测 4 运行期间的监督性监测,指环境保护部门为管理目的对各核及辐射设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测量(三哩岛)第57页/共147页58环境放射性监测 5 因为人们对核与辐射较为敏感,各国在既要求业主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又指令

20、审管部门进行独立于业主的监督性监测。这种由业主和审管部门同时开展的监测又俗称“双轨监测”第58页/共147页59环境放射性监测 6 公众知道有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府部门,在一天24小时连续对核与辐射设施进行监督性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他们会感到放心。并从而愿意接受核与辐射设施的存在,这也就是前面讲到环境监测可以达到改善公共关系的理由第59页/共147页60环境放射性监测 7 二、环境监测的机构与职责 (一)业主 业主负责本单位的环境辐射监测 (二)监督部门 各省环保部门承担对本省区域内一般环境质量监测以及辖区内核及辐射设施的监督性监测。第60页/共147页61环境放射性监测 8 三、环境辐射监

21、测大纲 无论是核与辐射设施开展的自行监测,还是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的环境监测,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监测大纲(质保的需要)第61页/共147页62环境放射性监测 9-1 (一)制定环境辐射监测大纲应遵循的原则:1、制定环境辐射监测大纲,要考虑实施监测所期望达到的目的:评价核及辐射设施对放射性物质包容和流出物控制的有效性;测定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浓度或照射量率的变化;第62页/共147页63环境放射性监测 9-2 评价公众受到的实际照射及潜在剂量,或估计可能的剂量上限值;发现未知的照射途径和为确定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传输模型提供依据;出现事故排放时,保持能快速估计环境污染状态的能力;

22、(包括证明没有污染)鉴别由其他来源引起的污染;对环境放射性本底水平实施调查;证明是否满足限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规定和要求。第63页/共147页64环境放射性监测 10-1 2、制定环境辐射监测大纲,还要考虑下列客观因素:源项单位流出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排放量,排放核素的相对毒性和潜在危险;源项单位的运行规模,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概率以及环境后果;流出物监测现状,对实施环境核辐射监测的要求程度;第64页/共147页65环境放射性监测 10-2 受照射群体的人数及其分布;源项单位周围土地利用和物产情况;实施环境辐射监测的代价和效果;实用环境辐射监测仪器的可获得性;环境辐射监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

23、干扰因素 第65页/共147页66环境放射性监测 11 2 监测大纲要点 不同的监测目的需制定不同的监测大纲 第66页/共147页67环境放射性监测 12-1 1 运行前环境本调查大纲 (1)运行前环境本底调查大纲应体现下述目的:鉴别出核与辐射设施向环境排放的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和关键居民组;确定环境本底水平的变化;以及对运行时准备采用的监测方法和程序进行检查和模拟训练。第67页/共147页68环境放射性监测 12-2(2)核设施运行前环境本底调查的内容应包括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辐射水平及其变化;核设施附近的水文、地质、地震和气象资料;主要生物(水生、陆生)种群与分布和土地利用情况

24、;人口分布、饮食及生活习惯等,第68页/共147页69环境放射性监测 12-3(3)核设施运行前放射性水平调查至少要取得运行前连续两年的调查资料,要了解一年内放射性本底的变化情况以及年度间的可能变化范围。(4)运行前环境本底调查的地理范围决定于源项单位的运行规模,对于大型核设施供评价用的环境参数一般要调查到80km。第69页/共147页70环境放射性监测 13-1 2 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大纲 (1)核设施运行期间环境辐射监测大纲的制定要依据监测对象的特点以及运行前本底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而定。(2)核设施运行期间的环境辐射监测应考虑运行前本底调查所确定的关键核素、关键途径、关于居民组。测量或取样点

25、至少必须有一部分与运行前本底调查时的测量或取样位置相同。第70页/共147页71环境放射性监测 13-2(3)核设施运行期间环境辐射监测大纲必须包括应急监测内容。(4)对于准备退役的核设施,必须制定退役期间以及退役后长期监护期间的环境辐射监测大纲。第71页/共147页72环境放射性监测 14 核技术应用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的利用活动,环境辐射监测大纲的内容可相应简化。一般不需要进行广泛的运行前本底调查工作,但在运行前应取得可以作为比较基础的环境放射性本底数据。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其环境辐射监测主要应针对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口或排放途径进行。第72页/共147页73环境放射性监测 16 随着(源和环

26、境)情况的变化,以及环境辐射监测经验的积累,监测大纲要及时调整。一般在积累足够监测资料后,环境辐射监测大纲应当从简 第73页/共147页74环境放射性监测 17四、监测方法(一)就地测量 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是对辐射及放射性进行测量。有些监测工作可以在现场完成,但许多监测工作包括现场取样和实验室分析两部分,在现场直接完成的监测称为就地测量。第74页/共147页75环境放射性监测 18-1 1 就地测量准备(1)就地辐射测量之前必须先要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作计划时,下列因素应予以考虑:测量对象的性质,包括要测量核素的种类,预期活度范围,物理化学性质等;环境条件(地形、水文、气象等)的可能影响;第7

27、5页/共147页76环境放射性监测 18-2 测量仪器的适应性,包括量程范围,能量响应特性和最小探测限等;设备及测量仪器在现场可能出现的故障及补救办法;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测量的重要性以及资金的保障情况;第76页/共147页77环境放射性监测 19 (2)就地测量之前必须准备好仪器和设备。对于常规性的就地测量,每次出发前均要清点仪器和设备,检查仪器工作状态。作为应急响应的就地测量,事先必须准备好应急监测箱,应急监测箱内的仪表保持随时可以工作状态。第77页/共147页78环境放射性监测 20 (3)从事就地辐射监测的人员事先必须经过培训,使之熟悉监测仪器的性能,在现场可以进行简单维修,并应具备判

28、断监测数据是否合理的能力。第78页/共147页79环境放射性监测 21-1 2 就地测量实施(1)就地辐射监测必须选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通常测量点应选择在平坦开阔的地方。(2)在测量现场核对仪器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工作正常后方可读取数据。第79页/共147页80环境放射性监测 21-2 (3)当辐射场自身不稳定,应增加现场测量时间,以求测出辐射场的可能变化范围。(4)在现场进行放射性污染测量时,一定要防止测量仪器受到污染。就地测量数据应在现场进行初步分析,判断数据是否有异常,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第80页/共147页81环境放射性监测 21-3 就地测量的一切原始数据必须仔细记录,对可能影响

29、测量结果的环境参数应一并记录。所有需要记录的事项,事先均应编印在原始数据记录表中。第81页/共147页82环境放射性监测 22-1 (二)样品采集 1 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 (1)环境样品采集必须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采样程序进行。(2)采集环境样品时必须注意样品的代表性第82页/共147页83环境放射性监测 22-2 采集环境样品时应避开下列因素的影响:天然放射性物质可能浓集的场合;建筑物的影响;降水冲刷和搅动的影响;产生大量尘土的情况;河流的回水区;靠近岸边的水;不定型的植物群落。第83页/共147页84环境放射性监测 22-3 (3)采集环境样品时参数记载必须齐备,这些参数要包括采样点附近的环境

30、参数,样品性状描述参数以及采样日期和经手人等。(4)采样频度要合理。频度的确定决定于污染源的稳定性,待分析核素的半衰期以及特定的监测目的等第84页/共147页85环境放射性监测22-4(5)采样范围的大小决定于源项单位的运行规模和可能的影响区域。对于核设施,采样范围应与其环境影响报告的评价范围相一致。对于核技术使用及伴生放射性矿物资源的应用项目,采样应在流出物的排放点附近进行第85页/共147页86环境放射性监测22-5 (6)环境样品的采集量要依据分析目的和采用的分析方法确定,现场采集时要留出余量。(7)采集的环境样品必须妥善保管,要防止运输及储存过程中损失,防止样品被污染或交叉污染,样品长

31、期存放时要防止由于化学和生物作用使核素损失于器壁上,要防止样品标签的损坏和丢失第86页/共147页87环境放射性监测23-1 2 空气取样 (1)确定取样对象,并由此确定出合适的取样方法和取样程序。(2)确定取样时取样器件相对待取样空气的运动方式:主动流气或被动吸附式。第87页/共147页88环境放射性监测23-2 采用主动流气式取样时,流量误差必须予以控制。取样前,要校准流量器件,要对整个取样系统的密封性要进行检验。采用被动吸附式取样时,取样材料要放在空气流动不受限制、湿度不是太大的地方,并对取样现场的平均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氚)第88页/共147页89环境放射性监测23-3 采用主动流气式

32、取样时,取样气流要稳定,要防止取样材料阻塞或使取样材料达到饱和而出现穿透现象。采用被动吸附式取样时,要注意湿度对取样效率的影响,必要时需进行湿度修正。第89页/共147页90环境放射性监测23-4 3 沉降物收集 (1)沉降物收集的布点 对于特定的核设施,沉降物收集器应布放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沉降物要定期收集并对其活度和核素种类进行分析。监测大范围放射性沉降,沉降物收集器应该布放成收集网。第90页/共147页91环境放射性监测23-5 (2)采集大气沉降物时,应使用合适的取样设备,要防止已收集到的样品的再悬浮,并尽量减小地面再悬浮物的干扰。(3)大气沉降物取样频度视沉降物中放射性核素活度变化的

33、情况而定。(4)进行大气沉降取样时,必须同时记录气象资料。第91页/共147页92环境放射性监测24-1 4 水样采集 (1)确定采样对象,并由此确定合适的采样计划和采样程序。若放射性液体的排放量和浓度变化较大,则应在排放口采用连续正比取样装置采集样品。在江、河、湖等放射性流出物的受纳水体采集地表水时,要避免取进水面上的悬浮物和水底的沉渣。第92页/共147页93环境放射性监测24-2 (2)采集水样时,采样管路和容器先要用待取水样冲刷数次。对于大型流动水体应在不同断面和不同深度上采集水样。取海水样时,河口淡水、交混水和远离河口的海水应分别采集。(3)采集到的水样必须进行预处理,以便防止因化学

34、或生物作用使水中核素浓度发生变化第93页/共147页94环境放射性监测24-3 在低浓度时,某些核素可能会被器皿构成材料中的特定元素交换;容器及取样管路中的藻类植物可以吸收溶液中的放射性核素;酸度较低,放射性核素有可能附在器壁上;酸度过高时,可使悬浮粒子溶解,使可溶性放射性核素含量增加;加酸会使碘的化合物变成元素状态的碘,引起挥发;酸可以引起液体闪烁液产生猝灭现象,使低能分析变得困难或失效第94页/共147页95环境放射性监测25-1 5 水底沉积物取样 (1)为评价不溶性放射性物质的沉积情况,应对放射性流出物受纳水体的沉积物进行定期取样和分析。(2)采集沉积物样品的时间最好在春汛前(水体未受

35、到扰动)。第95页/共147页96环境放射性监测 25-2 (3)采集沉积物样品时要采用合适的工具和办法,确保不同深度上的样品彼此不受干扰。(4)采集沉积物样品时要同时记录水体情况。(5)采集沉积物样品需及时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要适宜第96页/共147页97环境放射性监测 26-1 6 土壤样品的采集(1)下列情况需要采集并分析土壤样品;调查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含量;确定核设施运行对其周围土壤的污染情况;评价核及辐射设施退役后的残余放射性;评价核或辐射事故对土壤的污染情况第97页/共147页98环境放射性监测 26-2(2)针对分析目的选定合适的采样方法(3)采集土壤样品时必须对采样点附近的

36、自然条件进行记录。(4)土壤样品若需长期保存,必须进行风干处理第98页/共147页99环境放射性监测 27-1 7 生物样品采集(1)对于确定的源项单位,需要采集的生物样品种类决定于当地的环境条件和评价目的。为评价对人的影响,要采集与人的食物链有关的生物,并且分析可食部分。进行放射生态研究还要采集虽不属于人类食物链但能够浓集放射性核素的生物。第99页/共147页100环境放射性监测 27-2 (2)生物样品要在液体流出物排放口附近.或在地面空气中放射性浓度最高的地方采样。(3)生物样品如不能立即分析,必须进行预处理。第100页/共147页101环境放射性监测 28-1 (三)实验室测量分析 实

37、验室分析包括放化学分析和物理测量。1)放化分析 1 样品处理 要采用标准的或已证明是合适的程序处理样品。在对样品进行处理中要防止核素损失和使样品受到污染第101页/共147页102环境放射性监测 28-2 2 放化分离(1)要采用标准的或证明是合适的程序。(2)分析时要加进适量的平行样和放射性含量已知的加标样。但不能让分析者识别出哪些是平行样和加标样。(3)放化实验室应定期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第102页/共147页103环境放射性监测 28-3 3 测量样品制备(1)制备供放射性测量的样品必须严格操作,要保证样品厚薄均匀,大小一致,要防止样品起皱变形。(2)对于精确的测量,要制备与样品同样

38、形状和质量的本底样品和标准样品。第103页/共147页104环境放射性监测 28-4 2)放射性测量 1 测量仪器选择(1)要根据待分析核素的种类,样品的活度范围,样品的理化状态选择出合适的仪器。(2)要选用的仪器必须足够灵敏,务使它的最小探测限低于推定的管理限值。第104页/共147页105环境放射性监测 28-5 2 测量准备(1)任何测量仪器在进行测量之前必须仔细检查,使之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任何严密的测量,在测量样品之前要用与样品形状、几何尺寸以及质量相同的标准源测定计数效率。(3)对于低本底,测量,事先必须进行本底检验。严密测量时应该用与样品形状、几何尺寸以及质量相同的本底样品进

39、行本底计数。第105页/共147页106环境放射性监测28-6 3 放射性测量(1)在进行放射性测量时,应采用本底、样品、本底,或本底、标准源、样品的程序进行。(2)在用谱仪时,应用标准源进行仪器稳定性检验。(3)在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低能时,必须注意猝灭校正。(4)对热释光剂量片测量时,须按环境热释光剂量计技术标准进行,注意可能的干扰因素第106页/共147页107环境放射性监测28-7 4 测量结果记录 测量结果记录必须完整,对任何显著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应一并记录 第107页/共147页108环境放射性监测29-1 五、数据处理(一)为使环境监测数据可以有效地用于评价和相互比较,对任何监测结

40、果均应给出准确度估计和精密度估计。(二)准确度估计是给出监测数据最大可能的误差,它应包括取样、放化分离和放射性测量等各个环节所致的误差第108页/共147页109环境放射性监测29-2(三)精密度估计是给出一组监测数据(至少是10个)相对均值的偏差。(四)测量数据在最后上报之前要仔细检查,使之符合有效数字、均值和标准差的表示规范。第109页/共147页110环境放射性监测30-1 六、监测结果评价与报告 (一)评价 环境监测结果的评价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监测目的进行。为评价公众受到的剂量,必须根据有关模式、参数估算出公众剂量,并将计算得到的剂量与有关剂量约束值进行比较。第110页/共147页111

41、环境放射性监测30-2 如果监测目的是估计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积累情况,监测结果应以比活度表示,并且将其与运行前调查及以往监测结果相比较,评价变化趋势。如果监测目的是检查源项单位向环境的排放是否满足所规定的排放限值,监测结果应同时给出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并与年排放量限值进行比较。第111页/共147页112环境放射性监测31-1 (二)报告 各源项单位上报的环境监测报告的内容、格式及频度应根据审管部门的要求决定。第112页/共147页113环境放射性监测31-2 监测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取样或现场测量地点的几何位置;核素种类;分析方法;测量方法;监测结果及其误差;简单评价。第113页/共147页

42、114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 32-1 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是取得可信可比数据的保障。从制定监测大纲起直到完成监测报告止,每个环节都要作好质量保证。环境辐射监测质量保证的要点包括:1 质量保证必须贯穿于环境辐射监测整个过程。2 环境辐射监测所用的仪器仪表必须可靠,在选购时就需考虑其技术指标能满足监测的要求。第114页/共147页115环境放射性监测32-2 3 测量仪器必须定期校准,校准时所用的标准源应能追踪到国家标准。重要元件更换或工作位置变动或维修后必须重新进行校准,4 环境辐射监测仪表在开始测量前,应检查本底计数率和探测效率,并将其记入质量控制图 5 放化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43、6 从事辐射监测人员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监测要求。7 对异常数据要认真分析,不能轻易取舍。8 上报的环境监测数据必须经过复核。第115页/共147页1166,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迁移和蓄积 1 一,辐射源与人的关系 对一个特定的核与辐射设施的流出物(排放源项)一般是可以估算的;对人的影响(剂量)也是有明确规定的。辐射影响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判断放射性物质离开核与辐射设施之后,在对人造成影响之前在环境中的转移行为和途径。第116页/共147页117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迁移和蓄积 2 二、气体流出物照射途径 吸入空气中夹带的放射生物质而受到内照射,放射性烟羽中或射线的外照射。放射性物质因

44、下雨被冲洗降落到地面或因放射性烟羽与所经过的下垫面的碰撞或重力沉降落到地面。沉降到地面的放射性物质可对人形成外照射,并由于再悬浮进放人员体内部产生内照射。第117页/共147页118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迁移和蓄积 3 从较长的时间尺度考虑,放射性物质沉入地面或水体,还可能通过陆生及水生食物被人食用而进入人体内,产生内照射。图4-2给出了大气途径对人影响的关系。第118页/共147页119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迁移和蓄积 4 三,液体流出物照射途径 水体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岸边的人员,在水中游泳、捕鱼的人员产生外照射。通过饮用受纳水体中的水,食用水生生物而产生内照射。使用污染水体灌溉,会对作物产生污染,

45、食用这类食物产生内照射(图4-3)。要强调一点是,有些水生生物可以富集放射生核素,使其体内某些放射生核素的比活度要比其生活水体中放射性活度高出几倍,几十倍甚至高到千倍。第119页/共147页120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迁移和蓄积 5 液体流出物进入受纳水体有两点要注意:放射性物质会在某些水生生物中蓄积。液体流出物排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除了放射性物质外,还有其他非放污染物,如化学物质和热量。对于核电站来说,排出的热量必须予以关注。核电站仅将三分之一的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其余的裂变能以热的形式排入环境,其中大部分以冷却水的方式进入受纳水体。第120页/共147页121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迁移和蓄积 6 通

46、常滨海核电站采用海水作为冷却水,冷却水从核电站排出时水温比抽进时高出10C左右,以100万千瓦级核电站为例,每秒冷却水流量约为50m3,如此大量的水流载带的热量会使局部海水水温明显升高。第121页/共147页1227,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1 一,人为活动可使环境辐射水平升高 室内氡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建材中放射性问题引起社会关注;高空飞行宇宙射线的影响不容忽视;伴生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会改变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天然辐射水平 第122页/共147页123人为活动可使环境辐射水平升高2 二,伴生矿的概念 仅含天然放射性物质;天然放射性物质含量大于国家规定的限值;不属于核能开发范畴 不属于核技术利用领

47、域。第123页/共147页124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3 在我国伴生矿主要涉及以下工业领域:有色冶金工业 稀土工业 黑色冶金工业 磷酸盐工业 石油工业 煤碳工业 建材工业 等第124页/共147页125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4 伴生矿开发利用是一种人为活动,这种人为活动使原本在地下的天然放射性物质随着矿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到地面,进入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且其辐射水平已经或有可能达到需进行管制的程度。伴生矿开发利用的目的不在于提取铀(钍)资源,也不是利用辐射或放射性为其服务,天然放射性仅仅是与其相伴第125页/共147页126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5 NORM Naturall

48、y Occurr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 TENORM Technologically Enhanced 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active Materials。第126页/共147页127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6 TENORM与前面提到的伴生矿相类似但也不完全一样。TENORM与伴生矿的主要差别是它涉及鈾矿的开采(废石)。在美国的原子能法中,未把铀矿开采纳入该法律管辖范围。美国关于TENORM的界定为:未受原子能法管制、对公众存在潜在照射的天然放射性物质。第127页/共147页128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 7-1 三,室内氡

49、氡是环境中存在的一种隋性气体。天然环境中氡有三个同位素,2 2 2Rn,2 2 0 Rn和2 1 9Rn。它们分别是238U系,232Th系和235U系的衰变产物。它们半衰期都不长,222Rn的半衰期为3.82天,220Rn的半衰期为55.6秒,219Rn的半衰期为3.96秒。第128页/共147页129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 7-2 氡在任何地方都会存在。但在室内,由于来自房屋地基土埌、房屋建筑及装饰材料、燃烧天然气、使用自来水等的氡会进入室内并在室内累积,会使室内空气中的氡浓度比室外高出几倍,对通风不良的居室甚至可以高到有量级的差别。第129页/共147页130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

50、的影响 8-1 四,高空飞行宇宙射线影响 在地面上,特别是低海拨地区宇宙射线水平并不高。但是,由于乘机飞行,特别是乘坐飞行高度在万米或万米以上的飞行器时,受到的宇宙射线照射要比在地面上受到的大得多。第130页/共147页131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 8-2 10000m以上的飞行,一小时的飞行可能受到56Sv的剂量。对于空姐、飞行员一年飞行1000小时就可能受到56mSv由宇宙射线提供的辐射剂量。对他(她)们的辐射安全应进行关注。新的国家辐射防护标准,已把机组人员飞行中受到的宇宙射线照射纳入职业照射。第131页/共147页132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影响 9-1 五,人为活动对环境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核安全综合知识第四章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