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早熟与德育传统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01455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耕文明早熟与德育传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耕文明早熟与德育传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耕文明早熟与德育传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农耕文明早熟与德育传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农耕文明早熟与德育传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耕文明的早熟与儒家德育传统农耕文明的早熟与儒家德育传统的发生的发生主讲人:马士远主讲人:马士远 马士远教授简介马士远教授简介二级教授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山东省儒学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儒学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一流学科“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史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史”带头人带头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曲阜师范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曲阜师范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哲学双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

2、、哲学双博士后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国际尚书学会秘书长国际尚书学会秘书长报告提纲报告提纲一、农耕文明早熟及其伦理特色的形成;一、农耕文明早熟及其伦理特色的形成;二、二、孔孔、孟、荀经教传统及其核心要义;、孟、荀经教传统及其核心要义;三、儒家经教传统的泛化与德育传统的嬗变;三、儒家经教传统的泛化与德育传统的嬗变;四、德育传统的解构与国民素质的提升四、德育传统的解构与国民素质的提升。一、农耕文明早熟及其伦理特色一、农耕文明早熟及其伦理特色的形成的形成1、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时间、空间的统一、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时间、空间的统一(1)文化与环境关

3、系)文化与环境关系 北温带地区(大概是在北纬北温带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度上下,就是北纬23度至度至35度区间),出现了度区间),出现了五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水、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中国(水、火、金、木、土)火、金、木、土)(2)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 三皇五帝说三皇五帝说 炎帝:神农氏、火、草药炎帝:神农氏、火、草药 黄帝:文字、冶炼黄帝:文字、冶炼 蚩尤蚩尤:冶炼、苗民:冶炼、苗民 虞朝(虞朝(800年):年):尧:天文历法尧:天文历法 舜:农官舜:农官 禹:治水禹:治水2、儒家文明的发生:、儒家文

4、明的发生:儒家文明不等于儒家学派或儒家学说儒家文明不等于儒家学派或儒家学说(1)社稷守文化一脉相承)社稷守文化一脉相承 夏文明:禹贡 商文明:盘庚 周文明:七月(2)农耕文明的结晶与礼乐文明的发生)农耕文明的结晶与礼乐文明的发生 商、周之际的文化守成与革新 周公制礼作乐:农耕文明中的伦理观念进行体系化、理论化的开端人与自然人与自然 人与超意识人与超意识人与人人与人 人与自我人与自我(1)天人合一的伦理特色(人与自然、人与超)天人合一的伦理特色(人与自然、人与超意识)意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模式:顺从与改造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模式:顺从与改造农耕活动:中国早期人对自然的尊重农耕活动:中国早期人对自

5、然的尊重天(器):天、地、律、算,农、工、兵、医天(器):天、地、律、算,农、工、兵、医 一(道):宇宙全息论一(道):宇宙全息论 不断复制自我不断复制自我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乾称父,坤称母 天地之塞吾其体 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天天道天道天命天命人道人道仁义仁义 替天行道替天行道(2)刚健自强的自我伦理特色(人与自我)刚健自强的自我伦理特色(人与自我)农耕活动与以柔克刚的刚健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民族品格:旧邦新命周虽旧邦,其命维

6、新自强精神 冯友兰说:“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老。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汤因比英:汤因比英:“近近6000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出现过2626个文明形态,惟有中国文化从未中个文明形态,惟有中国文化从未中断。断。”征服者被征服征服者被征服文化传统的优势文化传统的优势 宋元:契丹、女真、蒙古人南下宋元:契丹、女真、蒙古人南下 明末:满族入关明末:满族入关 亡国与亡天下之分亡国与亡天下之分(3)以和为贵的处事伦理特色(人与人:共)以和为贵的处事伦理特色(人与人:共时角度)时角度)和合哲学:中中庸思孟学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

7、而不相悖 和而不同,霸、王道杂之 双码理论逆向联结节律决定论 历史功用 解决世界难题 整体思维整体思维:一多不分:一多不分 大家大家 个体思维:一多二元个体思维:一多二元 everyone(5)以人为本的伦理特色(人与人:历时角)以人为本的伦理特色(人与人:历时角度)度)农耕活动与人的主体性张扬农耕活动与人的主体性张扬 体力与经验体力与经验 儒家文明:敬传统与重人事儒家文明:敬传统与重人事 追祖意识、史学思维、入世之学追祖意识、史学思维、入世之学 仁学:爱人之学,人本之学仁学:爱人之学,人本之学例证: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例证: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本固邦

8、宁 天天地地人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4、农耕文明哺育出儒家伦理:、农耕文明哺育出儒家伦理: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刚健自强刚健自强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忠孝国家忠孝国家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人处事治世:做人处事治世:德主刑辅德主刑辅 王道为主、霸道杂之王道为主、霸道杂之二:孔、孟、荀经教传统及其核二:孔、孟、荀经教传统及其核心要义心要义1、孔子对农耕文明的承接:、孔子对农耕文明的承接:(1)孔子整理农耕文明元典:孔子整理农耕文明元典:整理整理诗诗书书礼礼乐乐易易春秋春秋六六经经 (2)对农耕文明所蕴含的道德伦理进行经典化)对农

9、耕文明所蕴含的道德伦理进行经典化 对礼乐文明进行体系化,并付诸实践对礼乐文明进行体系化,并付诸实践 编辑工作比创作更重要编辑工作比创作更重要整理:述而创作整理:述而创作 六经(先秦):诗、书、礼(仪礼)、乐、易、春秋 五经(汉代):书、诗、周礼、易、春秋 十三经(宋代):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四书五经(南宋以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记、易、春秋左氏传2、孔子对农耕文明的开拓与儒家经教传统的、孔子对农耕文明的开拓与儒家经教传统的肇始肇始(1)孔子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六经之教)孔子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六经之教孔子

10、经教思想是其后孔子经教思想是其后25002500年经教传统的根与魂年经教传统的根与魂学而优则仕传统:积极入世态度学而优则仕传统:积极入世态度 家国观念的张扬:大一统思想早熟家国观念的张扬:大一统思想早熟 个体意识的潜隐:入世、出世的谐和个体意识的潜隐:入世、出世的谐和 宗教意识的旁落:为我所用的改造宗教意识的旁落:为我所用的改造(2)孟子、荀子对)孟子、荀子对以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经经典中典中的的道德伦理为核心范畴的经教传统的接续道德伦理为核心范畴的经教传统的接续A、孟子游历与齐鲁之学的融通、孟子游历与齐鲁之学的融通 孟子游历孟子游历 仁礼合一的伦理智慧仁礼合一的伦理智慧 德治民本的政治智慧德治

11、民本的政治智慧B、荀子游历与齐鲁之学的融通、荀子游历与齐鲁之学的融通 荀子游历荀子游历 杂家身份:批判与汲取杂家身份:批判与汲取 荀学热荀学热 传经之儒:对汉代经学的影响传经之儒:对汉代经学的影响(3)孔、孟、荀儒家经教传统的功用(德育传)孔、孟、荀儒家经教传统的功用(德育传统)统)(4)对孔子的评价)对孔子的评价司马迁在孔子世家写到: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UNESCOUNESCO)ACACACAC联合

12、国教科文组织引用了惟一中国人的两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用了惟一中国人的两句话是孔子说的。话是孔子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财富,而且是全世界孔子的思想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财富,而且是全世界的财富的财富全全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人类的道德伦理标准 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德国学者孔思汉孔思汉起草世界伦理宣言,包含了儒家文化的伦理思想: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思想影响全人类孔子思想影响全人类 1982年,美国总统里根说:孔子

13、对人类行为与伦理的标准,不仅影响中国人民,进而影响全人类。孔德成的预言:孔德成的预言:早在文革期间,孔德成就预言:孔子集大成的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民族性,也是人性,几千年来深植人心,凡是中国人都还会接受,中国总会回归到儒家文化。孔子和儒家文化依然活着孔子和儒家文化依然活着儒学富含民族性、人性儒学富含民族性、人性 孔德成的预言是说,孔子代表了中国的民族性,凡是中华民族存在的地方,就会存在这种特性,因为凡是存在人的地方,就会存在人性。在此,我们要客观地理解他的话,“中国总会回归到儒家文化”,它不是政治上的含义,是说儒家文化正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杜维明杜维明杜维明的观点:杜维明的观点:儒家的传统在鸦片

14、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以来所受到的摧残,在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各种宗教都没有。但是它所有的阴暗面都被用特大的放大镜给照查出来,本身不是阴暗面我们也找出它的阴暗面。但它现在依然活着,表明它已经炼成金刚身。三、儒家经教传统的泛化与德育三、儒家经教传统的泛化与德育传统的嬗变传统的嬗变1、儒家经教传统的泛化、儒家经教传统的泛化(1)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及其内在关系)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及其内在关系 古人的智慧主要凝结在经、史、子、集四部中,如果我们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经部就是树根;史部是树干;子部是果实;集部是花朵及树叶。(2)史、子、集均是在经)史、子、集均是在经教传统的营养

15、液中成长起来的。教传统的营养液中成长起来的。子部子部史部史部经部经部集部集部2、秦汉帝国为德育传统奠基、秦汉帝国为德育传统奠基秦汉帝国 匈奴 文道建设 北方蛮族打跑的匈奴 罗马帝国 中世纪秦始皇筑长城、“焚书坑儒”阴儒阳法汉武帝北击匈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国进入经学昌明的时代德育传统奠基3、民族文化融合与德育传统的发展、民族文化融合与德育传统的发展A、北魏鲜卑族汉化:冯太后、北魏鲜卑族汉化:冯太后 汉族汉族 孝文帝 拓跋宏 33岁 汉化通婚,血缘相通弃武道 修文道 使文道中揉进了阳刚之气 学儒家、佛教、道教 学希腊、印度、波斯、巴比伦(云岗石窟)文道嬗变:刚柔结合 平衡 文明因子结合B、

16、隋、唐助推德育传统走向成熟、隋、唐助推德育传统走向成熟 隋炀帝、唐高宗隋炀帝、唐高宗 鲜卑族血统鲜卑族血统1/2 盛唐气象:长安百万人口,盛唐气象:长安百万人口,70余外交社团余外交社团,30000多外国留学生,世界文化中心多外国留学生,世界文化中心 唐诗唐诗 酒吧酒吧 胡姬胡姬 中亚美女中亚美女 洛阳洛阳 扬州扬州C、宋、元助推德育传统深入基层、宋、元助推德育传统深入基层 宋代:武道弱宋代:武道弱 文道强文道强 GDP是唐代是唐代2倍倍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 俗文化兴盛俗文化兴盛 理学注重日用理学注重日用农耕文明打不过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打不过游牧文明 冷兵器冷兵器 元代:奠定中国版图元代:奠定

17、中国版图 富裕、文明富裕、文明 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 艺术繁荣艺术繁荣 戏曲戏曲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 青花瓷青花瓷D、明、清文化专制与德育传统走向式微、明、清文化专制与德育传统走向式微 文化专制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文字狱文字狱 考据学考据学 心学心学 封闭保守封闭保守 扼杀了创造力扼杀了创造力 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 海外贸易与武装海外贸易与武装 海禁海禁 倭寇扩大化倭寇扩大化 安徽人汪直安徽人汪直 扼杀探索海洋文明扼杀探索海洋文明四、德育传统的改造与国民素质四、德育传统的改造与国民素质的提升的提升(1)文化自卑:)文化自卑:六经皆史六经皆史地位不保地位不保 传统经教传统教育传统经教传统教育

18、的废除(的废除(1905)西学东渐:西学东渐:儒家经教传统的化整为零儒家经教传统的化整为零2、德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德育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背景:)背景:农耕文明模式的破坏(计划生育)农耕文明模式的破坏(计划生育)工业文明模式的繁荣(城市化)工业文明模式的繁荣(城市化)传统道德教育土壤的破坏(科学化)传统道德教育土壤的破坏(科学化)市场经济杠杆的诱惑市场经济杠杆的诱惑 文化教育等工作者的不担当文化教育等工作者的不担当(2)转化与发展)转化与发展 经典研究、诠释与道德教化:经典研究、诠释与道德教化:群己观群己观 取其精华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去其糟粕 民本观民本观 义利观

19、义利观 天人观天人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革命观革命观 禅让观禅让观 追祖观追祖观 中庸思想中庸思想3、道德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道德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升 教育的目的不全是就业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育高素质的国民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育高素质的国民“四术”教育 学术(认知能力)学术(认知能力)技术(生存能力)技术(生存能力)艺术(生活情趣)艺术(生活情趣)心术(道德修养)心术(道德修养)西汉贾谊惜誓:西汉贾谊惜誓: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无长水背流而源竭兮,木去根而无长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传统文化,需要文化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传统文化,需要文化自信,需要道德教育,更需要国人的担当!自信,需要道德教育,更需要国人的担当!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农耕文明早熟与德育传统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