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的:学习目的:1、了解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的内容。2、了解制造业企业核心的业务流程及职能,对企业管理的过程有一个初级的了解。3、了解工厂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关键概念:关键概念:价值链 采购管理 库存管理 生产管理(计划管理、过程控制、质量保证)销售管理 成本管理 财务管理企业价值链体系企业价值链体系:每个企业的活动分成运营流程和支持性作业活动,企业创造价值的战略性活动予以结构上的分析和流程上的分析,再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进而从结构和流程的相关性角度确定企业的竞争战略。整个企业的价值链,是由两大部分活动
2、组成的。一部分为基本活动,一部分为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创造价值,辅助活动保证基本活动的运行。所谓辅助,是强调它在价值形成中的间接性,而不是说它不重要。企业基本活动:任何一个制造业常规都是围绕质量、成本、交期等活动来开展一系列活动,(通称QCD)。一般来讲,制造型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活动包括采购、物流、生产、销售和服务5个核心业务流程。采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消耗材料和其它各种资源的购买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质是对生产物料的供给保障。物流:与原材料和产品相关的物料的接收、存储和分配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质,是对生产的输入和对产品的输出。生产:将原材料等投入转化为企业产品的各种活动,包括产品的策划、加工、包
3、装、设备维护、检测等。这一活动的本质,是输入向输出的转化。营销:对买方进行引导,吸引买方购买产品的各种活动。包括广告、促销、客户管理、销售渠道选择、销售队伍管理等。这一活动的本质,是产品价值的实现。服务:服务是以增加产品的质量和价值相关的活动。包括产品的安装、使用培训,维修、零部件供应,根据客户需要进行的产品调整等。这一活动的本质,是产品的价值保证和增值。辅助活动:企业主要的辅助活动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研发、人力资源、财务和和信息系统等,虽然这些流程不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却对企业的基本活动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战略管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定位、公司品牌、系统管理)绩效管理等。技术开发:技术开
4、发不仅指专门的新品研发,也包含所有改进工艺和提高产品性能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质是对企业持续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人力资源:包括所有人员的招聘、培训、薪酬、管理、开发等方面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质是对企业持续经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财务管理:包括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本核算、资金、投资、筹资、财务和经营分析等方面的活动。这一活动的本质是对企业持续经营提供财力保障。信息系统:企业经营信息的沟通和发布的平台,包括企业的报表和报告体系,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采购管理:企业采购管理:采购是购买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辅料所进行的计划、实施、控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采购管理目的是科学的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建立
5、稳定的供货渠道和通畅的供应链体系,以合适的供应商、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数量、适当的价格、从市场获得较好性价比的物资,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高速运转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采购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一般制造企业物流时间为总时间的85-90%,产品成本构成中5070与采购业务直接相关,因此做好采购管理工作是降低产品成本的主要途径;采购计划准时完成是销售订单及时交付的保障;良好的供应商管理对企业尤为重要,只有供货商顺畅的供应物料,才不会造成停工待料;而进料品质的稳定,是提高成品品质的前提;交货数量和交期的准确,是保障公司对客户的承诺基础;对当前许多敏捷制造模式的装配型生产企业,
6、供应链管理的水平甚至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速度。一)采购管理的职能:企业采购管理的职能主要有制定采购策略、供应商管理、采购基础管理、采购业务管理、采购工作评价与分析。1 1制定采购策略。制定采购策略。通过跨部门的运作,对不同供应商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方法、业务流程及政策规则,以期降低公司采购的物料、商品及服务的总成本。并经由系统化的流程建立,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在制定采购策略时往往考虑:市场行情的分析,物资需求状况,把握采购物资供应商、外加工单位等市场资源动向,收集供应商信息和采购价格信息,结合采购业务交易信息进行分析,经过反复论证,制定最终策略。一般包括:整合供应商数目,将不同商品项目数量合并,比较
7、总成本,考虑相关成本,重新议价;扩充供应商来源,开发新供应商等。新形势下的采购管理新模式是把采购提升到战略的位置考虑,提出战略采购管理,这种模式是基于与供应商建立这种“战略合作模式”的采购管理,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而不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原料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管理充分平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双赢采购为宗旨,注重与供应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企业的战略性采购是基于以下的考虑:界定公司与供应商间相互关系的价值组合;基于对供应商市场及其动态变化深入了解,提出解决方案;运用差异化采购技巧以达到最佳经济效果;将所需制度化,以使改善过程能持续不断。与传统的采购方式不同,战略采购
8、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优化分配供方的工作上。通过优选分供方(ABC供应商);根据不同的产品和供应商制定差异化的采购模式;降低分供方的数量,发展和整合供应商;鼓励供应商与企业技术进步的同步发展;采购策略、流程方案的优化和监督实施得到加强;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供应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整体采购的能力。2 2加强供应商管理。加强供应商管理。通过对供应商日常交易信息的统计分析,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价;将供应商评价结果与采购政策挂钩,对供应商进行激励、督促和淘汰,以培育企业持续、稳定的供应商群体,建立企业稳固的供应链体系。供应商激励的具体包括增减采购份额、提高或降低付款优先级、警告、限期整改、淘汰等,实现
9、优质优价、优质优供、优质优付款,与供应商建立互惠共赢的战略伙伴关系,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顺利进行。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可以极大地改进工业企业的运作效率,如缩短生产总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应变力。供应商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供应商选择与评审、供应商考核评价、供应链优化等。首先供应商选择是确定供应商供货资格,全面的了解供应商信息,科学、公正的进行初审和评价是建立供货资源的基础,也是建立技术、品质同步发展的战略伙伴的第一步。供应商评估要素包括:技术水平;工艺设备状况、产品质量水平、生产规模和供应能力;价格;地理位置;可靠性(信誉);售后服务;提前期;交货准确率;快速响
10、应能力。其次供应商考核评价是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目的是了解供应商的表现、促进供应商改进,并为供应商奖励、供应商优化提供依据。供应商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质量、供应和经济三方面信息的收集、统计和对比分析:质量指标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不良率、来料在线报废率等,参考的重要指标是一次交检合格率;供应指标是同供应商的交货表现及其管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是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经济指标与采购价格和成本相联系;支持配合与服务方面的表现,相关的指标有反应与沟通、合作态度、参与本公司的改进与开发项目、售后服务等 另外,供应商的优化是根据日常管理的数据和中长期采购策略思考所采取的淘汰
11、、集中、互通信息、双方更深介入(共同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等措施,双方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共同进步发展,使企业供应链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3 3采购的基础管理采购的基础管理 采购的基础管理工作主要是与采购相关的标准化,以期建立规范、高效的采购流程。采购标准化包括文件模板和期量标准(一定的时间供应一定数量)。采购标准化也是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采购文件模板是制定不同的标准是针对不同供应商、不同类型物料、不同采购方式建立不同的采购合同模板,用于方便、快捷、规范的合同签订,防范采购风险;建立供应商日常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流程、模板和标准体系,以规范企业对供应商管理的要求。采购期量标准是根据不同供
12、应商、各种物资采购过程的经历的时间,确定不同供应商、不同物资的最大采购周期、最小采购周期和平均采购周期;根据生产经营及物资供应方情况确定采购的经济批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根据企业的物料消耗水平确定各种物料的最大库存量、最小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采购期量标准是制定采购计划的重要依据。合理的期量标准是确定采购间隔期,满足安全库存,减少运费和仓储费用,保障生产供给,降低采购成本的基础。4 4采购业务管理采购业务管理 采购业务管理是针对日常采购工作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其内容包括请购计划、采购计划、订单管理、验收入库、退库处理等。企业采购战略的落实,供应链体系的建立和优化,供应商管理和激励政策
13、的兑现等都必须在采购业务执行过程实现。请购计划请购计划 是采购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在请购过程中,由使用部门直接提出所需物料明细和用量,请购管理可以控制越权或超范围请购。采购部门对使用部门的物料需求进行合并和汇总,作为制定采购计划的依据。制定采购计划制定采购计划 采购部门根据各使用部门的物料需求,制订各种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计划、零部件的委托加工计划,以保证产品生产的需求;也可根据安全库存、订货点等信息产生采购需求。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修理用配件、办公用品等可将请购项目合并产生采购需求,需求汇总产生采购计划。采购计划是保证当期采购物资同生产需求在结构和总量上平衡、资金流出和流入匹配的关键环节。在
14、实施了信息化管理系统(ERP)的企业中,采购计划是企业统一的计划体系中的重要的环节。ERP系统根据企业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和库存数据,按照MRP的计算方法,得出采购计划。询价管理询价管理物品的价格信息除了收集各供应商的报价,查询历史采购价格,建立价格监控查询体系,帮助设立采购限价,同时可以了解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和趋势,结合各种价格进行比价采购。采购方式选择采购方式选择企业按照重要程度、采购难易程度、价值大小对采购物资的分类管理,便于企业针对不同物料类别采取相应的采购方式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1)按照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紧密程度和采购协议的期限长短可以分为交易型采购与关系型采购。交易型采购
15、是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仅以实现一次采购为目的,采购协议通常仅以当次采购交易为对象。关系型采购是以与供应商之间建立长久合作关系为目的的采购方式,一般采用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方式与供应商确立合作关系。关系型采购还可进一步分为定点采购和即时制采购。定点采购是指企业通过事先评价选择少数几家供应商作为某类物料的采购来源,与之建立较为长久的合作关系,企业的采购只能在这几家供应商中进行选择。定点采购是关系型采购的初级阶段。即时制采购是指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信息,实现采购物料在合适的时间到达合适的地点,从而实现零库存的目的。即时制采购是关系型采购的高级阶段。竞争谈判采购是指企业通过与多家
16、供应商进行个别谈判,选择其中最合适供应商的采购形式。比价采购是指重点比较供应商的价格,选择价格最低者供应商的采购形式。5 5采购订单管理采购订单管理 在采购活动中,企业和供应商的交易依据是双方共同签署的采购合同。采购订单的物料明细来源于采购计划。因为合同签署是控制采购活动的关键,通常企业领导在合同上签字时,对合同涉及的物品单价、供应商的选择是否合适,只能根据采购部门的汇报来决定,缺乏可供正确决策的数据,因此,准确的价格情报,客观合理的供应商信息,对合同的批准是至关重要的,另外订单管理的重点之一是采购订单的执行跟踪,目的是确保按照订单的要求保质、保量、准时的交付。企业日常经营中可能会出现由于供应
17、方生产组织、运输、天气等因素产生的延迟交付或提前交付,都会给生产经营带来不良的影响,如延迟交付的不良影响:1)导致制造部门断料,影响生产节拍及效率。2)由于物料交期延迟,间接导致成品交期延迟。3)由于效率受影响,需要增加工作时间,导致制造费用的增加。4)由于物料交期延误,采取替代品导致成本增加或品质降低。5)断料频繁,导致互相配合的各部门人员士气受挫。如提前交付也会有不好的影响,主要有:1)导致库存成本的增加。2)导致流动资金周转率下降。3)由于交期经常提前,导致库存囤积、空间不足。因此跟踪采购业务进展情况,控制采购业务进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或人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避免企业损失
18、。保证订单执行的质量是企业实现JIT准时制生产的重要环节。到货管理到货管理 供应商的物品到货后要及时进行收货、验货、入库处理,对于供应商交付情况与合同不符时,及时办理退换货、索赔、让步放行处理,根据质检部门的检验结果入库。到货管理是供应商管理日常管理信息采集的主要渠道。退货管理退货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材料质量问题,需对供应商退货的,要及时进行相关退货业务处理;追溯责任进行索赔、记录该供应商日常管理台账;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措施并限时反馈。付款管理付款管理 根据到货物资验收入库结果,与发票核对相符后财务部门要及时进行应付账款帐务处理,如货到票未到按照暂估入库方法进行帐务处理,企业才能获得完整的账
19、龄和欠款资料,企业可以按照欠款情况和订单付款要求制定付款计划,经过资金平衡和必要的审批手续就可以办理付款事宜。6 6采购统计分析:采购统计分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掌握信息就掌握了经营的主动权,采购管理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准确的数据进行评价,也需要详实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管理的短板,响应市场变化,建立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供应链体系,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采购统计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采购计划完成情况分析。供应商业绩评价和分析。供应商供货的数量、价格、准时交付率、质量、响应能力。应付账款账龄分析。采购费用分析。不同物料/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和费用、投入产出分析。价格分析。不同时期各原料产地的采购价格(平均价
20、格、最高、最低价格)、公司的实际采购价格(平均价格、最高、最低价格);各种原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采购价格;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费价格、各种原料在不同季节的采购价格、各种原料的历史价格、当年各月份供应商报价、平均交易价格;各种原料不同采购批量的价格分析等。采购员业绩分析。了解采购人员在一段时间内的采购物品、对应供应商、采购数量、价格、金额、当时企业的计划价、最高限价等,进行业务人员的激励和业务人员的优化和提升。(二)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没有信息平台的支持无法做到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采集和历史资料积累,因此在未使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的状态下,许多弊病和漏洞很难改善:由于无法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
21、便捷,造成采购计划不准,形成物料短缺和积压并存,短缺造成停工待料,销售订单的准时交付率不高,客户抱怨甚至流失;库房库存过多形成存放时间过长造成物品过时淘汰或报废,也造成成本居高不下。手工操作的局限性和低效率,容易形成管理流程流于形式,无法严格执行,也不能保证对每一项物资的价格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合理的控制,以至于让供应商钻了空子,同时也掩盖了操作人员自身的工作失误。对供应商的考核缺乏有效记录,使管理的即时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无法对供应商实施公开、公平和公正的考核,无法形成企业虚拟主体周边的竞争环境,就无法建立和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形成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采购工作同技术设计部门、生产部门
22、、库存部门、销售部门都有密切的联系,但传统管理方式下,各部门不能共享相关信息,各自为战导致协同效应差,内部沟通成本高,严重影响了企业运营的效率。因此运用信息平台进行科学的采购管理,建立具有行业优势的供应链体系,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帮助企业获取最佳采购效果,提升经营效益是企业采购管理的当务之急。四、库存管理四、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指企业内部库存之间的物料流转过程及相关事项的管理。存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加工中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成品等。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性,必须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
23、货,并保有适量库存满足生产流转的需要。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业务处理过程同技术、质量、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密切相关,承载着管理流程中计划执行、监督、反馈和修正等重要职能;存货管理的水平,数据的质量影响着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另外库存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其中存货费用大约要占35,正确的库存 管理模式和策略,达到存货管理的基本目的,即在对顾客承担义务的同时实现最大限度的低库存保障,加速物料流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是目前企业十分关注的课题。库存管理的一般职能为减少超额库存投资;降低库存成本;保证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延迟或缺货;
24、减少呆滞商品。现代企业的库存管理还要满足当前市场经营环境下库存管理的特点:产品系列化、多样化导致库存水平的上升 主要是客户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强烈而造成的。过去企业产品单一,根据预计的销售量,即可确定相应的周转库存和保险库存。如今,随着用户对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增强,产品花色品种增加,为每种产品保持库存将导致总库存大大上升。存货形式的多样化加大了库存管理的难度。灵活的库存管理机制增加了库存管理的复杂性 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库存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受到企业总目标的制约。因此,库存并非最小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是优化的,如果适当增加部分库存能够减少其他形式的成本,且其节约额超过了库存成本的增加额,那
25、么企业应该选择增加库存。因此,究竟何时增加、增加多少、增加什么,加大了库存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复杂的库存管理迫切需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提升,而且实现库存管理的最佳状态,既按质、按量、按品种规格并及时成套地供应生产所需要的货品,又要保证库存资金为最小,达到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的目的,完全是一个多因素的科学动态管理过程。库存管理的职能:1 1、做好仓库管理基础工作,确保仓库物品的账、卡、物、做好仓库管理基础工作,确保仓库物品的账、卡、物三者一致。三者一致。货位管理是对仓库的存储空间进行分隔,并对每一分隔单位设定唯一编号。货位管理是货物实行先进先出的基础,也为提高货物批次
26、管理结合货位管理是应用信息化对库存实物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它能够使管理者一目了然的知道什么时间、谁生产的某批物资、放在什么地方,管理者就可以准确的按照先进先出规则发出货物,又可以准确的核算投入生产的实际成本,还可以随时跟踪和追溯质量问题,通过数据的积累还可以提供供应商管理和质量改进的数据。ABC管理是依据重要性原则对物料进行的分类管理。安全库存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是为了应对企业的计划变更,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而设置的库存保有量。安全库存的确定是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基础上的。安全库存的量化计算可根据顾客需求量固定、需求量变化、提前期固定、提前期发生变化等情况,利用正态分布图、标准差、期望服务水平等
27、来求得。2 2、物料入仓、物料入仓 物料入库的一般流程是按照采购订单收货,清点到货的供应商、物料种类、规格和数量,将物料摆放在待验区域。根据检验结果对收到的物料进行处置:检验合格的物料办理物料入库手续;不合格的物料进行退货/换货。物料入库流程的管理关键点:按订单收货把物料入库同订单密切相关,就使物流管理流程同采购管理流程连接起来,供应商管理的结果能够落实在订单的配额中。收货和入库分为两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质量把关,很多企业收货和入库为一个环节,也没有待验收隔离区,管理混乱造成跨过检验环节进行生产投入,待生产加工后发现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3 3、物料出仓、物料出仓 物料出库的一般流程是
28、根据生产订单(生产/托外制令单)的产品用料的要求进行发料。企业的物料领用分为两种方式:配料制和按单领用。物料出库流程的管理关键点:制造业在生产领用时一般实行配送模式和限额领料的管理。配送模式是把生产线零部件提前齐套准备的职能放在仓库,仓库作为配送中心不但负责储存、分拣和理货、配货和分放职能、装卸搬运、送货,它还负责整个供应链的情报工作。配送中心在物流间起衔接作用,这种衔接不但靠实物的配送,也靠情报信息的衔接。4 4、物料退仓、物料退仓 由于退库是物流和业务处理同主营业务流程的逆向运动,影响因素相当复杂,往往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稍有拖宕就会一方面形成呆滞物资;一方面造成责任追溯落空;还会影响客户的
29、满意度,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因此企业不仅要及时的进行退仓处理,还应该建立退仓原因的统计分析体系,分类型进行跟踪累计,用于对上游工作质量评价考核,同时还可以尽快找到关键的改进方向,便于采取相应措施,使管理得到提升。5 5、盘点、盘点 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盘点工作,出现盘赢、盘亏情况时应分析原因。盘点作业的目的:确定现存量,并修正库存;检查商品储存管理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对库房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发现管理上的问题。库存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蓄水池,所以库存物资账、卡、物必须保持一致,数据的适时、准确、真实对生产组织、订单及时交付、市场产品销售至关重要,因此定期进行盘点、对账
30、、查找原因、盈亏及时处理是十分必要的。6 6、呆滞物资处理、呆滞物资处理 定期进行各种物资的库龄分析,及时发现呆滞物资,分析产生原因,确定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追溯形成原因,完善相关业务流程,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五节 生产管理 产品制造过程是制造业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产品制造是将原材料等投入转化为企业产品的过程,包括产品的加工、包装、设备维护、检测等。这一活动的本质,是输入向输出的转化。生产管理目标是使用企业可利用的资源(物料、设备、技术、供应商等),以合适的物料、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成本为市场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经
31、济利益。生产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类型相关,而生产类型与企业的产品特性、生产规模和市场特征密切相关。传统的制造企业的生产类型有三种分类方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类型进行分类。1)按工艺过程分类。分为流程式和制造装配型两种形式。流程式生产的工艺过程是连续的,从原料投入开始一直到最终产品的完成,例如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的企业具有典型的流程式生产类型的特征;制造装配型生产的工艺过程是按工序划分的,生产过程是不连续的,例如机械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具有典型的制造装配型生产类型的特征。2)按物料流动和处理集中度分类。分为大批量生产(流水线)、批量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三种形式。标准化程度较高、市场需求量大
32、的产品一般采用大批量生产类型,如汽车、家用电器等;个性化和专用性较高的产品一般采用单件小批生产类型,如大型机械装备;介于两者之间的产品采用批量生产类型。3)按客户要求定制程度分类。按照客户定制要求的高低,企业的生产类型可以细分为面向库存的生产、面向订单的装配、面向订单的制造和按订单设计四种。备货型和订单型。对客户需求多样性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制造资源的网络化环境,对企业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发包企业还是接包企业,都必须对自己可控的制造资源有越来越强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现代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管理目标是以低廉的成本、合适的质量,按时、按量提交市场需要的产品。生产管理的重点是统一的计划体系,统一调
33、度企业的制造资源(物料、设备和人力等),提高产品的准时交付率;同时充分发挥资源的效能,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一)生产管理的职能、企业生产管理的职能主要有制定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管理、生产统计分析和设备管理、质量控制。1 1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是将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的制造和装配,转化为客户需要的产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产品前端(研发和工艺设计)、物料采购和配送、生产组织、外协委托加工、设备管理、质量检验和控制、库存管理等多部门、多个管理环节的通力协作和配合才能完成的复杂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会造成生产过程的停滞,因此统一的
34、计划体系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统一的计划体系的关键点是各个计划的统一性和相关性。企业统一的计划体系是以销售计划为源头、以主生产计划为核心的计划体系。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制定销售计划的依据有所不同。面向库存生产的企业根据市场预测编制当前计划期的销售计划;面向订单生产的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数量和交货期编制销售计划。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的数量和交货期,确定企业主生产计划,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纲领性文件。计划部根据各加工中心的生产能力将主生产计划分解为零部件制造作业计划、外协加工、生产外包和产品装配作业计划。同时按照BOM表和物料的库存情况,编制各种物料的请购计划;在统一计划体系的驱动下,组织和协调企业各职
35、能部门为按时、按量、按技术要求为提供客户满意的产品而步调一致的工作。生产的要素是人、物、机、环、法,缺一不可。就生产部门而言,就是按照工艺路线,将物料放在指定的设备上,使用适量的人工和时间完成产品的制造任务,这就是车间或加工中心的作业计划。为了保证作业计划的可行性,在计划下达前需要对生产能力和需求进行平衡。能力平衡是将主生产计划和各种生产资源连接起来进行统筹平衡的过程,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转化为对各车间或加工中心生产能力的需求,发现生产能力的瓶颈所在,在对需求和能力平衡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统一计划体系的难点是计划的协调和调整。在市场和客户需求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客户订单和市场需求
36、的变化是经常发生的,企业的生产计划也要随之变化。因此计划变更和调整也是计划管理的重要内容。生产部门接到订单或销售计划调整的信息后,要根据调整项目的紧急程度,合理地安排订单项目的插入、终止、数量和进度的调整。对于调整幅度较大的项目和加工中心,还需要进行能力需求平衡,以保障调整计划的可执行性。统一计划体系的基础是生产管理的期量标准。要进行科学的能力平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期量标准。与生产计划有关的期量标准包括以下内容:产品结构(BOM)。工艺路线。标准工时。材料消耗定额(标准用量)。2 2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计划下达后,各加工中心进入作业计划的执行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就
37、是对计划执行进度的跟踪和控制。计划跟踪是以生产订单项别为主线的,跟踪各生产订单中的产品在投料、加工、装配和入库等各节点的执行情况,与计划进度的偏差,采取对应的措施,确保产品按质、按量、按时的提交。目前大多数企业计划跟踪和控制的主要手段是现场协调和生产调度会。产品生产过程是物料供应、各作业工序、设备和质检等多环节协调运作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和差错都会对产品交付产生影响。生产调度应具备对工艺、设备熟悉,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他们按照生产计划的要求,落实各产品或零部件的完成进度、在各环节的物料的流转情况,发现计划执行的偏差和造成阻塞的环节,采取措施督促薄弱环节的执行进度。生产调度会是跨部门的
38、生产进度的协调,解决物料供应、生产单位之间的流程衔接,解决影响生产总进度的关键资源和存在问题。生产调度会一般由生产管理部门召集,由计划、生产组织和相关部门参加。3 3生产统计分析生产统计分析生产统计分析是在生产过程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的业绩进行评价,找到管理的短板,促进管理的不断改进,以建立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生产统计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生产工时统计分析。材料利用率统计分析。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成本分析。设备使用统计分析。设备的台时利用率、设备完好率等。其中工时和材料利用率统计的结果对于不断完善企业的生产期量标准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根
39、据各种标准的统计结果不断修订期量标准,才能使标准更加贴近实际,保证计划体系编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产品质量的统计结果可以对产品和工艺设计、质量、设备和生产等方面的管理改进提供全面、详实的信息。4 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设备是制造业企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设备加工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生产能力的关键的指标。设备管理是为企业生产部门提供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制造装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和效率。企业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备规划和布局。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设备更新和改造的计划,合理规划设备的布局和配套加工能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制造装备。设备购置、使用管理和处置。根据设备更新计划选购新设备;对现有设备
40、进行归口管理,包括设备启用、移动、封存、转让和报废处理等。通过建立设备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启用、移动、封存、转让和报废信息。维修备件的采购和管理。包括备件采购计划、采购实施和备件库的库存管理。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编制和设备故障分析。详细记录每台设备使用过程中各种故障出现的频次和频率,设备维修记录的统计分析可以为设备维修计划和备件采购和管理提供信息。设备使用过程的统计分析。评价设备使用水平的关键指标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利用率、设备故障率、工作中心的工序能力指数、设备折旧率等,以及生产统计信息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设备对生产的保障情况十分必要。5质量控制质量控制
41、质量是为客户提供产品使用价值的根本保证,也是企业的信誉和社会责任所在,质量控制是与生产管理相关的重要的内容。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通过两个途径来保障。首先企业要根据对产品的质量承诺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从机制上提供产品的质量保障;从技术层面上,需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要求,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技术、监测标准、检测方法和管理制度。制造业企业的质量检测贯穿于从物料进厂到产品售后服务的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对各不同阶段的质量检验信息的分类统计分析,可以为企业各管理环节提供管理改进的依据。来料检验。制程检验成品检验。缺陷产品检验(客退),对客户使用
42、产品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甄别和检验,提供检验报告,作为责任划分、对客户赔付的依据。缺陷产品检验的质量信息可以为产品和工艺设计、销售服务、车间管理的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二)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部份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法落后,再加上IT技术应用水平低,企业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信息共享的经营环境,无法建立企业统一的计划体系。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计划自成体系,计划协调成本高。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相互制肘,职能重叠和管理空白的情况并存,资源浪费和资源短缺的现象并存。生产调度和协调基本上是凭管理者个人经验,靠人盯人的现场跟踪。生产组织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力和素质。由于生产
43、和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不畅,使企业对客户的响应速度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信息不能有效利用和共享,特别是大量的质量信息不能为企业各环节的管理改进提供支持。第六节第六节 企业销售管理企业销售管理销售管理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实现的核心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销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市场销售管理部门是连接客户的终端,也是企业对市场变化和客户反映最敏感的部门,承担着调研市场需求的职责,引导企业产品设计方向与生产管理,确定生产的主要产品产量及合理的产品结构;力求最大程度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采取正确的营销模式销售产品并及时回款。销售工作处于企业经营价值链运转的龙头地位,销售工作的好坏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4、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销售管理的职能:企业销售管理的主要管理职能包括市场营销管理、客户管理、产品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和内部管理的五大管理职能。1 1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包括销售计划和市场营销策划两方面内容。1)销售计划销售计划是企业营销及产品战略制定的前提,是营销工作的重要职责。制定销售计划是建立企业经营计划体系的龙头,因为规模企业只有在计划标准和通盘规划之下,才能实现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才能保障企业有序经营与持续发展。科学的市场分析预测需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发令及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客户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与产品相关的信息(相关技术发展状况;替代产品发展状况
45、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及历史信息制定企业短期销售计划及运营计划。销售计划及运营计划是企业计划体系的核心,是制定其它配套计划的龙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是整合企业资源的工具。计划体系的建立要依靠详尽的信息和准确的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企业在手工管理方式下,无法建立短期销售计划预测体系,缺少进行有效预测的机制和手段,包括信息收集、储存、查询、分析手段,往往只能凭业务人员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预测,准确率低,导致企业的计划流于形式,变动与插单占整个生产任务的比例非常大,原材料、半成品缺料和冗余并存,造成了运营系统的混乱和协同效率低下;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市场营销部门获得的市场信息不
46、能及时传达到制造、技术、采购等部门,无法对运营规划的执行进行反馈和监控;也无法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的对运营规划进行调整,严重影响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度和能力。2)市场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策划是通过科学的管理,运用正确的方式(广告媒体、会议及多种市场活动、促销手段等),针对某品牌、某区域、某产品、某类客户群,所采取的宣传、促销、让利等刺激购买欲望的方法,达到利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佳效果的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确的营销策略尤为重要,选择投入产出效果最好的营销方式需要大量的信息积累,例如针对某产品选择合适的媒体广告,如果能利用历史信息锁定客户群体,查询曾经在电视、杂志、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使用过
47、的营销手段,并且掌握不同媒体广告所带来的销售业绩变化及市场反应的后滞时间;还要了解不同的广告媒体在不同的区域达到的实际效果,那么根据销售计划的增长幅度采用适合的方式,在预计的时间达到满意的目标就是件容易的事了。但目前众多企业由于管理手段的滞后,缺少信息平台,在没有数据根据的前提下作出的决策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企业非常需要关于客户、产品、历史营销方式投入产出效果、市场响应的后滞时间等全方位的信息支持,才能做到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并对执行及时跟踪,科学的评价营销方案,逐步形成历史资料的积累。2 2客户管理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是销售工作的重心,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客
48、户管理的目的就是开发新客户,维持老客户,充分掌握客户信息,并且从不同角度分类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实现企业和客户共同的价值最大化。客户管理重要的内容是对客户进行分类,既对客户类型从多个视角进行分类:按行业或区域进行客户分类,便于行业或区域性特点的分析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销售组织的对应设置。按不同销售方式分类,如直销、分销、连锁、电子商务等,便于企业观察市场营销方式的变化,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适应市场变化。按客户的不同属性分类,公司如性质、规模、信用度域等;个人客户可以按地区、年龄段、收入水平、职业、会员等级、客户价值等进行分类,就能够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聚焦在重点
49、开发的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一般从广义的市场角度分类:包括商业客户、终端客户、竞争对手、潜在客户等,从客户来源类型分类:包括直接联系、客户推荐、广告、展会、促销活动、培训等,从客户生命周期分类:包括潜在客户、发展中客户、活跃客户、停滞客户、流失客户,从销售机会开发新客户以至日常关怀维持老客户提供依据;根据客户购买金额及给企业带来利润情况将客户分为VIP客户、较高价值客户、普通价值客户、应淘汰客户,针对不同价值客户采取不同的销售政策,将有限的资源投向重点客户。不同的分类方法针对不同的管理目的,可以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交叉分类,细化客户种类,使销售工作有的放矢、全方位的满足客户需求。销
50、售渠道是客户的一种特殊形式,渠道管理的重要程度同产品类型和选择的营销模式有关,渠道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纽带,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包括渠道进销存、产品流向、竞争对手及竞争产品信息;通过获取产品流向信息,可以了解产品流向,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窜货现象,进行严格规范;通过获取竞争对手和竞争信息,可以了解各竞争产品市场表现,掌握竞争对手动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目前渠道管理是销售管理的难点。不同等级的渠道客户、不同产品的不同销售价格政策、不同客户的不同信用风险额度、多样化的营销方案和促销手段等等,仅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做到准确无误、及时的进行管理。我们常见市场推出的眼花缭乱的营销套餐;市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