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1、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小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知觉的有意识性、目的性发展,但水平有限。)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占优势。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教学要贯彻直观性、启发式、因材施教等原则。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2、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小学生注意和意志的特点注意的特点:)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的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注意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有意注意随
2、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意志的特点: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管理上应重视对小学生的纪律教育、课堂常规教育,正确理解和处理小学生的违犯纪律的行为,教育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3、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做出做人的榜样,要关心爱护学生。4、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教师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一)少年期是人生的关键期
3、(一)少年期是人生的关键期初中生一般年龄在、岁到、岁。这个年龄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期。少年期是一个从童年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个体正处在青春发育,生理、心理发展都处在人生的关键期,也是最富有特色的时期。少年期的特色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短、快、多、大”所谓“短”是指这个时期时间上短促。“快”,指生理、心理发展急剧,变化快。“多”是矛盾多,“大”,是对一生影响大。所以初中阶段往往被看做是心理危机的时期,也是教育上的一个困难时期。(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发现和探索新自我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 针对青春期的
4、生理、心理特点,在管理上,一方面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立愿望,另一方面,还是要指导和帮助,不要对他们要求太高。而且对学生进行性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集体活动。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要及时提供咨询和辅导。三、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三、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管理高中生一般年龄在、岁到、岁,这个年龄阶段在儿童心理学上称为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是个体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时期。主要特点:(一)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进一步增强,辩证思维得到发展。(二)情绪比较稳定、情感深厚,并且有闭锁性的特点。(三)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向显著,理想富有现实性,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考虑许多人生的大问题。(四)世
5、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的初步形成显然,在高中阶段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其标准(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者对心理健康提出过很多不同的标准,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适应和发展始终是考察心理健康的基本立足点。适应是个体通过不断做出的身心调整,在现实生活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存状态。发展是指个体在成长,才能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积极变化。这两个概念既是密切联系的,又是互相区别的。适应侧重于个体和现实的关系
6、,而发展指向个体与环境的未来状况。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人生任务,因此,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也就不同。具体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提出以下标准: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上;情绪乐观稳定,心境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之中;意志坚强,有一定的耐挫折能力;人格完整,与学生的角色相称;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并接受自己;能与同学、老师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团结互助,热爱集体;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人的心理有两大基础,即生理基础和社会生活基础。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在于这两方面。(一)生物性因素先天的遗传素质和身
7、体健康状态都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二)家庭家庭中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家庭的结构和亲子关系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三)学校教育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管理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问题。所谓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在正常心理和重度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的过渡性问题或临界性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学习、情绪和意志、行为、性格、品德和性心理方面的问题。(一)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学习障碍、厌学情绪、考试焦虑、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二)情绪意志方面的问题情绪方面的有焦虑,如考试焦虑;
8、恐惧,如学校恐惧、社交恐惧;抑郁等。意志方面的有意志薄弱和意志异常。意志薄弱表现为容易受暗示、怯懦、独断、冒失和执拗等。而意志异常表现为意志丧失、强迫行为、固执行为等。(三)行为方面的问题 有多动症、咬指甲、口吃、儿童抽搐症、吸烟等。(四)性格问题包括偏激、狭隘、嫉妒、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五)品德方面的问题如说谎、攻击性、偷窃等。(六)性心理问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方面的任务,即:注重心理保健,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面对全体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
9、健康教育。学生时代,特别是中学时期是人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个体在适应上一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形成不良的观念、习惯,形成心理疾患。而且这些问题经常有共同性的,是发展中的,有规律性,因此完全可以预防。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指导生活指导职业指导青春期教育 一、学生班级群体及其特点一、学生班级群体及其特点(一)什么是班级群体 班级群体就是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构成的学生群体。(二)班级群体的特点成员身心发展水平一致;组织的稳定性;成员间的平等性;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班主任的权威性 二、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10、二、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班级群体是学生最微观的生活环境,班级人际关系,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学校是家庭和社会的中间站,也可以说是一个准社会。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做人做事,学习扮演各种角色,学习独立、竞争和合作。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群体中的学生社会化水平高,而不良的班级学生的社会化水平低。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都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和其他学生的关系也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班级的学习风气,与教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都影响学生的学习。三、关于纪律问题三、关于纪律问题在对学生的管理中纪律是一
11、个重要的问题。(一)什么是纪律纪律是根据某种准则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二)两种纪律问题课堂纪律问题大约有两种,一种是个别学生违反纪律,一种是班级群体性地违反纪律。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尽管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形形色色,原因归结起来无非这样几种()学生不认同课程目标学生认为课程与他无关。可能是认为没有,或不喜欢,或由于基础太差,听不懂,学不会等等。这样,他上课时就无事可做,于是自己寻求刺激,消磨时间。()学生不认同班级群体当学生不喜欢自己的班级群体,或和同学关系不好时,就会出现干扰他人,甚至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师生关系不好有的学生不守纪律是为了和教师对抗,报复教师。这都是由于师生关系不良。针对这些原因,应采取以下方法:()切实了解学生违犯纪律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适当运用奖励和惩罚,在管理学生遵守纪律上奖励比惩罚更有效,不要迷信惩罚。班级群体纪律不良全班性的纪律问题原因:()与课程有关()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 解决的方法:()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切实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如果课程有问题就解决课程的问题,如果师生关系有问题就解决师生关系的问题。总之,对学生中的纪律问题不要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