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第八章 控制控制第一节第一节 控制的概念和特征控制的概念和特征 控制就是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计划的要控制就是将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计划的要求、目标相对照,然后采取措施纠正计划执求、目标相对照,然后采取措施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行中的偏差,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一、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一、控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1.1.控制标准控制标准 2.2.偏差信息偏差信息 控制标准是开展控制工作的依据。控制标准是开展控制工作的依据。偏差消息即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控制标准之偏差消息即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偏差。间的偏差。3.3.矫正措施矫正措施 根据偏差信息以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而采取根据偏
2、差信息以及偏差产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矫正手段。的有针对性的矫正手段。1.1.客观性客观性3.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5.5.灵活性灵活性2.2.及时性及时性4.4.适应性适应性二、控制的基本特征二、控制的基本特征 1.1.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任何组织、任何活动都需要进行控制 2.2.控制可以维持或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控制可以维持或改变其他管理职能的活动活动三、控制的重要作用三、控制的重要作用 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成员的素质组织成员的素质 组织内部的变化组织内部的变化第二节第二节 控制的种类控制的种类1.1.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按控制活动的性质划分 2.2.按控制点的位置
3、划分按控制点的位置划分预防性控制、纠正性控制。预防性控制、纠正性控制。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预先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3.3.按控制的来源划分按控制的来源划分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自我控制。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自我控制。4.4.按控制权力的集中程度划分按控制权力的集中程度划分 5.5.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划分按控制信息的性质划分集中控制、分散控制。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第三节第三节 控制的原则和步骤控制的原则和步骤一、控制的原则一、控制的原则 1.1.计划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在运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之前,必须要在运用控制技术进行控制之前,必须要有
4、计划,而且还必须反映计划所提出的要求,有计划,而且还必须反映计划所提出的要求,从而保证拟定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发挥出预从而保证拟定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发挥出预期的作用。期的作用。2.2.组织适宜性原则组织适宜性原则 控制技术的采用应明确、完整地反映组控制技术的采用应明确、完整地反映组织机构。设计的控制技术越能反映组织机构织机构。设计的控制技术越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的误差。3.3.控制关键点的原则控制关键点的原则 控制要抓住关键点,是指管理者根据每控制要抓住关键点,是指管理者根据每个计划的侧重点,在管理活动中选择对计划个计
5、划的侧重点,在管理活动中选择对计划实现十分必要的环节作为控制标准。实现十分必要的环节作为控制标准。4.4.例外情况原则例外情况原则 管理者应当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管理者应当把控制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出现了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上。这样那些出现了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上。这样才能使控制既有好的效能,又有高的效率。才能使控制既有好的效能,又有高的效率。5.5.直接控制原则直接控制原则 直接控制原则是指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直接控制原则是指通过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来加强控制工作,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质来加强控制工作,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二、控制的
6、步骤二、控制的步骤1.1.制定标准制定标准 标准是计量实际或预期工作成果的尺度。标准是计量实际或预期工作成果的尺度。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是衡量绩效和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是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的客观依据。纠正偏差的客观依据。2.2.衡量绩效衡量绩效3.3.纠正偏差纠正偏差 控制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控制控制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控制的绩效来衡量其有效性。的绩效来衡量其有效性。在依据客观标准对工作绩效进行衡量的在依据客观标准对工作绩效进行衡量的过程中,总会发现一定的偏差,因此就要衡过程中,总会发现一定的偏差,因此就要衡量偏差的范围是否会对控制造成不利的影响。量偏差的范围是否会对控
7、制造成不利的影响。第四节第四节 预算控制预算控制一、预算的含义一、预算的含义 预算是一种计划技术,是未来某一个时预算是一种计划技术,是未来某一个时期具体的、数字化的计划,它把计划分解成期具体的、数字化的计划,它把计划分解成以货币或其他数量单位表示的预算指标,要以货币或其他数量单位表示的预算指标,要求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开支在规定范围内。求各个部门的运作和开支在规定范围内。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把预算指标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把预算指标作为控制标准,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控制标准,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预算是一种计划(一)预算是一种计划(二)预算是一种预测(二)预算是一种预测 “多少多
8、少”“何时何时”“为什么为什么”(三)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三)预算是一种控制手段1.1.收支预算收支预算3.3.投资预算投资预算5.5.综合预算综合预算2.2.实物预算实物预算4.4.现金预算现金预算二、预算的种类二、预算的种类1.1.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预算目标取代组织目标3.3.预算会导致效率低下预算会导致效率低下2.2.预算过于详细预算过于详细4.4.预算缺乏灵活性预算缺乏灵活性三、预算控制的不足之处三、预算控制的不足之处四、预算的方法四、预算的方法 1.1.弹性预算弹性预算 弹性预算又称可变预算,其基本思想是弹性预算又称可变预算,其基本思想是按固定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的按固定
9、费用(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化的费用)和变动费用(随产量大小变化而变化费用)和变动费用(随产量大小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分别编制固定预算和可变预算,以的费用)分别编制固定预算和可变预算,以确保预算的灵活性。确保预算的灵活性。2.2.零基预算零基预算 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编制预算时,零基预算的基本思想是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对每项费用都予以重新核查,要以目前必须对每项费用都予以重新核查,要以目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作为核查基准。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作为核查基准。第五节第五节 传统的非预算控制传统的非预算控制一、现场观察一、现场观察 深入现场进行观察是一种最常用也最直深入现场进行观察是一种最常用也最直接的控制方
10、法。接的控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通过现场观察可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同时,还能使组织的管理者不断更新自同时,还能使组织的管理者不断更新自己对组织运行情况的了解;己对组织运行情况的了解;当然,管理人员也必须注意现场观察可当然,管理人员也必须注意现场观察可能引起的消极作用。能引起的消极作用。1.1.管理活动的进展情况管理活动的进展情况3.3.当前的关键问题当前的关键问题5.5.其他情况其他情况2.2.费用情况费用情况4.4.预计的关键问题预计的关键问题二、报告二、报告三、比率分析三、比率分析 (一)财务比率(一)财务比率 1.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3.3.盈利比率盈利比率 2.2.
11、负债比率负债比率(二)经营比率(二)经营比率 1.1.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3.3.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 2.2.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第六节第六节 管理信息和有效控制管理信息和有效控制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系统观点建立,现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系统观点建立,利用现代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提供各种利用现代技术方法和计算机网络,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机系统,它能准确、迅速地提供各级管理部门所统,它能准确、迅速地提供各级管理部门所需的信息。需的信息。第九章第九章 创新创新第一节第一节 创新的概念和特征创新的概念和
12、特征一、创新的概念一、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创新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二、创新的特征二、创新的特征1.1.首创性首创性2.2.未来性未来性3.3.变革性变革性4.4.价值性价值性5.5.先进性先进性6.6.时间性时间性三、维持与创新的关系三、维持与创新的关系 作为管理的两个最基本职能,维持与创作为管理的两个最基本职能,维持与创新对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新对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和不可或缺的
13、,创新是维持基们是相互联系和不可或缺的,创新是维持基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础上的发展,而维持则是创新的逻辑延续;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维持是为了实现创新的成果,而创新则是为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更高层次的维持提供依托和框架。第二节第二节 创新的种类创新的种类 (一)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一)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的影响程度来考察 (二)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二)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局部创新、整体创新。局部创新、整体创新。消极防御型创新、积极攻击型创新。消极防御型创新、积极攻击型创新。(三)从创新发生的时期来看(三)从创新
14、发生的时期来看 (四)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四)从创新的组织程度上看自发创新、有组织的创新。自发创新、有组织的创新。系统初建期的创新、系统运行中的创新。系统初建期的创新、系统运行中的创新。第三节第三节 创新的原则与步骤创新的原则与步骤一、创新的原则一、创新的原则1.1.开拓与求实相结合的原则开拓与求实相结合的原则2.2.统一和灵活相补充的原则统一和灵活相补充的原则3.3.奖励和鼓励并重的原则奖励和鼓励并重的原则二、创新的步骤二、创新的步骤1.1.寻找机会寻找机会2.2.提出构想提出构想3.3.迅速行动迅速行动4.4.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第四节第四节 创新的基本内容创新的基本内容一、目标创新一、目标
15、创新 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其他社会经济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是一次创新。1.1.要素创新要素创新二、技术创新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技术技术水平是反映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水平是反映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材料创新材料创新人事创新人事创新 设备创新设备创新2.2.要素组合方法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3.3.产品创新产品创新 对生产工艺的时空组织的创新对生产工艺的时空组织的创
16、新 对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的创新对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的创新 产品的品种创新产品的品种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三、制度创新三、制度创新 (1 1)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产权制度是决定企业其他制度的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根本性制度,它规定着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要素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权利、利益和责任。(2 2)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经营制度是有关经营权的归属及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其行使条件、范围、限制等方面的原则规定。定。(3 3)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管理制度是行使经营权、组织企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
17、总称。业日常经营的各种具体规则的总称。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要求具有符合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企业及其环境特点的运行制度,又要求具有与之相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与之相应的运行载体,即合理的组织形式。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然要求组织形式的变因此,企业制度创新必然要求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革和发展。五、环境创新五、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环境创新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第五节第五节 创新活动的组织创新活动的组织一、正确理解和扮演一、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管理者”的角的角色色二、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二、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三、制定有弹性的计划三、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四、正确的对待失败四、正确的对待失败五、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五、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