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作文之热点主题预测: 传统文化-.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4395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作文之热点主题预测: 传统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高考作文之热点主题预测: 传统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之热点主题预测:传统文化 【主题阐释主题阐释】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 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古代约 5000 年历史中延绵 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 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在中华 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中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 心灵慰藉。 【题目

2、在线题目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秋季入学的中小学生使用的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比如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古诗,整个小学 6 个年级共有古诗文 132 篇,平均每个年级 20 篇,占 课文总数的 30%左右。面对此种情况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是需要从中小学生抓起;有人认为,有些古诗文晦涩难懂,中小学生因为经验少、根底浅,未必能 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强行背诵,也给人囫囵吞枣的感觉;有人认为,这样做的初衷很好,接下来 要注重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平台和方式去传承和表达,让中小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之美, 为推动

3、传统文化归位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你对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做法有何个人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 点。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材料主要介绍了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事情。材料先介绍了部编语文教材 的古诗文在小学的篇目和每个年级的平均篇目,然后列举了人们对教材增加古诗文的三类看法:一 是肯定这种做法,认为传统文化就要从中小学生抓起;二是疑惑,认为中小学生未必懂得古诗文内 涵,强行背诵没有真正的收获;三是指出做法,即肯定古诗文增加是一件好事,但重要的还有要注 重引导和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获得传

4、统文化知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中小学教材增加古诗文篇目的态度有赞美、肯定,也有否定、疑 问,同时也有从做法方面提出自己见解的。那么,审题立意时,就可以根据这些观点来确定自己的 观点,可以赞同其中的任何一个观点,也可以把三个观点糅合在一起,讨论中小学如何对待教材中 的古诗文增多问题,可以从如何教、如何学的角度论述等。具体的立意,可以有:新编教材增加 古诗文可喜可贺;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的积极意义(是一种进步),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 学校如何应对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 【素材链接素材链接】 1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曾明确提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 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

5、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说:“古往今来,无论历代教育制度发生怎样变化,也无论时光如何 飞逝,传统文化的脉都不应该断了,这是维系教育的根本。” 3 中国海洋大学中文系教授薛永武说, 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不仅仅是让学生多背几篇文言文, 语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读说听写的基本能力,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和拓展丰富 的想象力,而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又特别重要。 4在英国,莎士比亚作品是中小学生必读的内容,因为莎士比亚是他们的大文豪,是崇拜的对 象,每个英国人必须能大段背诵莎士比亚作品。而创作于 16 世纪的莎士比亚作品,使用的是古典英 语,相当于中国的

6、古典文学。 5中国诗词大会是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为让古代经典诗词,深深印在国民 大众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而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 竞赛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 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 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佳作展示】【佳作展示】 传承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 发展

7、繁荣为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里的“文化”就包括从远古走来的营养了数代人、传承了几 千年的民族文化。 与之相应的是今年刚入学的中小学生使用的部编语文教材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篇目的事情,这 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未来的好事。 历经数千年历史的淘洗,能够流传至今的古诗文,都是古代先哲为后世留下的精神财富,这里 有规范、教导人如何为人处世的经典语录、有描写祖国美好江山的诗词歌赋、有催人奋进勇往直前 的唐宋文章。阅读它们,仿佛与一位位古人对话,从他们留下来的字里行间中,我们感知到古代文 人对自然的热爱

8、、对人生的依恋、对社会的感悟;阅读它们,仿佛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受到古代文 化的精巧、精美和博大精深;阅读它们,就是汲取丰富的古代文化养料,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 能准确、生动、形象地使用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掌握并且必须掌握的 能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诗文以骈骊对仗、韵律工整、言辞优美、寓意深刻成为中华历史文 化的瑰宝。当然,也可能有人认为先秦诸子的文章能够教我们如何做人,唐诗宋词能够涵养我们的 精神世界,那一般的文言文还有什么用途,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中已经不需要这些文言词语了。但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化本身有一个继承和传递的过程,更值得

9、一提的是文言文无论在意境的营造 上、写作的形式上、音韵的处理上都有着与白话文不同的特殊美感,恰恰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文学 价值和文化价值。 同时,以历史为基石的古诗文,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 体。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的篇目,恰恰能够让青少年从小就能够收到经典古诗文的道德熏陶、 思想感染和精神启迪,能够让他们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上有更多的能动性,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以 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名师点评】【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引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观点,表达党和国家对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 关注,接着文章讨论中小学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篇目体现的意

10、义。在讨论语文教材增加古诗文 篇目时,文章先解说古诗文的文化特征以及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意义,然后讨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的中小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更是责无旁贷的。随后,作者宕开一笔,写有些人的错误认识,即 为何要学习一些古文的问题,然后从古文蕴含的意义入手,讨论古文与现代白话文之间的关系以及 古文体现的文化特征等,再次证明自己的观点。 【精准训练】【精准训练】 【典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人一生大约会说汉字四亿次。有出处的汉字近十万个,是它们书写了百家经典、唐诗宋词, 是它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但在提笔忘字的今天,常用的汉字却不到四千个, 很多汉字人们甚至都

11、已经不会认、不会写。万千汉字,犹如璀璨星辰,正在陨落。 近日,人民日报和某公司推出一款小游戏汉字守护者,输入自己的名字,就能匹配一个汉 字,其中不少属于濒危汉字。该游戏倡导“以你之名,守护濒危汉字,守护文化星河”。越来越多 的网友参与其中,成为“汉字守护者”。对此,有媒体赞赏,认为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汉字传承方式; 有学者认为,以游戏的方式传承汉字,有伤汉字之雅;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要守护已与时代脱节的 生僻字。 其实,汉字是陷入传承困境的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 料,以实验人为笔名,写一篇文章向人民日报投稿,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12、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守护汉字 中国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自然也就博大精深,汉字是文化流传至今的载体, 而我们的责任是去守护它。 守护汉字不仅是因为这是中国五千多年前流传至今的文字,更是因为要守护汉字所蕴含的中国 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历经改朝换代,中国文化也在这一次次的改变中不断积淀,最终形成如今深 厚的底蕴。而文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记录并包含着中国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从甲骨文到行 书,一共 7 种字体,每种字体代表着每一个时期文化的进步,是智慧的结晶。如果把每一个字比喻 成一颗繁星,那么十几万的繁星汇成了璀璨的星海,使人魂

13、牵梦萦,痴迷陶醉。 而每一个字都是由笔画构成的,只有学习好如何书写汉字,从一笔一画中探索文字的奥秘,我 们才能真正守护汉字。 守护汉字从学习规范书写开始。 如今,有许多人争着学习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却忽略了最诗情画意的汉字。一横、一竖、 一撇、一捺、粗细长短都值得探究。历史上,许多中国人向我们诠释了汉字书写的灵魂美。书法家 王羲之,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已经不只是字,更是珍贵的艺术品。苏轼大气潇洒的字也达到了一种 个性的巅峰,为历代仰慕。汉字是有趣的,每一个字的一笔一画都有他所蕴含的意蕴。一个个笔画 如画家手里的画笔,一笔一划,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亦或是巍峨雄伟的高山,又或是 妙趣横生

14、的奇幻森林。汉字能柔情似水,亦能刚劲如铁,能深沉悲哀,亦能激昂澎湃。 然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人们开始习惯 了用手机打字、联系,却开始淡忘真正的汉字书写了,提笔忘字成了现代人普遍出现的毛病,所以 守护汉字书写已经是当务之急的事情了。 如今各形各色的比赛,如汉字听写大赛等都是要让我们知道,汉字不仅是一种字体,更是无可 替代的宝藏,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本身亦是一个美丽的存在。 守护汉字,从规范汉字书写开始,让我们使汉字更美丽地流传下去,直到永远。 【立意指津】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由于材 料意义的容

15、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衡量、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 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结合材料越来越多的网友参与其中,成为 汉字守护者。对此,有媒体赞赏,认为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汉字传承方式;有学者认为,以游戏 的方式传承汉字,有伤汉字之雅;也有网友质疑为什么要守护已与时代脱节的生僻字,选择确定 自己的观点。 参考立意:守护汉字,是一种新时代的汉字传承方式;汉字传承中国文化,凝聚强大力量; 以游戏的方式传承汉字,有伤汉字之雅;不必守护已与时代脱节的生僻字。 行文思路: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 结构,首先提出

16、中心论点:汉字传承中国文化,凝聚强大力量。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 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典例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 年,沉睡地下 3000 多年的甲骨被发现。此后,代代中国学者焚膏 继晷,隐藏在神秘甲骨中的中华智慧和文明密码被一一破译,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世界古文 字体系中的其他几种都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汉字体系,从未中断, 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汉字以它强大的超方言性、严密的构型体系、无与伦比的书法 审美特征著称于世,越来越为世界各民族所

17、瞩目。 2019 年 10 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让更多人近距离了解汉 字。看到中国汉字的根脉与发展,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 日记。 安安 贝贝 朝朝 鼓鼓 虎虎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甲骨文的魅力 一八九九年,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为我国汉字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直接史料,这是文 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不同地域文化中已萌生文字的雏形,其中既有与汉字有承续关系的,也有 与汉字无关的。这些文字雏形

18、被称为“文字画”或“图画文字”,因为它们还不能逐词记录语言, 不能视作严格意义上的文字。成熟汉字大约形成于夏商之际,尽管甲骨文中还残留一些早期文字不 规范、不准确的地方,但已经可以记录语言,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和会意字,其中有不少还保留着早期形态,从中可以体会出古人造字时 的立意和取象。如“得”字像手持贝,表明古代的“贝”为宝物或用作货币;“监”字是人用器中 之水照面的形象,表示的是古人以“水”为镜的习惯。甲骨文虽是处于文字发展变化中,并未全部 定型,但体现出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具备“六书”的结构规律。 甲骨文总字头数已经达到 4000 多,可以自由记

19、录汉语。甲骨文中常用字的结构已经基本定型, 这些字经过几千年演变,虽然笔势笔意屡有变迁,但其基本结构没有变,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如 其所记载的中华文化一样,承传有序,源远流长。甲骨文记载的汉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词汇, 记载的内容也包罗万象。有些文字较多的记事刻辞更是具有一定的情节,甚至富有故事性,完全可 以视为最早的文学作品。 甲骨文构字采用简单的线条,概括传神,具有一定装饰性和美化倾向。不少甲骨文形体犹如美 术作品中的速写,布局形象表现出古人朴素的美的感觉和观念。这为艺术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推 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书法艺术。 不同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其他世界古文字,甲骨文代表的中国古文字绵延

20、发展,成为今天中 国人仍在使用的文字,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甲骨文 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破解其他世界古文字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是世界文 化库藏中的瑰宝。2017 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 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立意指津】 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 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 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 材料,以青年学生参观者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日记。 具体过程:本次作文所给的

21、材料由三部分,前两节文字说的是被发现的甲骨文写出了一部博大 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并引起了世界各民族的瞩目。第二节说的是中国举 办正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汉字的根脉与发展。材料的第三部分 给出了安贝朝鼓虎这五个汉字以及它们的甲骨文字形。当我们穿越千年,用 现在眼光重新审视这些甲骨文的时候,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和中华文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 历史见证,是传承中华文化、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增强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鉴于这样的认识,考生要

22、把握材料的内容和主旨,抓住关键句汉字成为 中华文化自信的根源来立意作文。 核心立意:汉字造就文化自信。其它立意:书写汉字,弘扬文化文化;文字贯通古今,书写华 夏传承;传承中国汉字,创造中国未来 【典例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青少年“文化消费”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文化元素”有:国学古籍、网游 VR(虚拟现实技术) 、笔墨纸砚、微信 QQ、汉服唐装、书法、中国风歌曲、破洞牛仔裤、打赏刷礼 物、卷裤腿露脚踝。 请从中选择三四个“文化元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文化,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 观。要求选好“文化元素”,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23、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承古纳新,莫忘初心 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光芒耀眼;巍巍华夏,新时代文化推陈出新。在世界文化走向兼容并包、 你中有我的当下,古老的中华文化并未显得衰败残破,而是焕发了新的活力。 走进历史,你会发现,中华文化是浩如烟海的国学古籍,底蕴悠远,意味深长。在古籍中,可 以看到辛弃疾金戈铁马,征战沙场;可以看到林教头花枪一抖,杀敌一片;更可以看到英雄隐忍的 悲凉,司马迁身受宫刑心志不改,韩信胯下受辱,心怀大度;还可以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的雄奇壮丽; 倾听“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安逸这些凝聚了先人智慧的国学典籍不胜枚举, 于此文化消费,来体味中华

24、文化之美,实为正确文化消费。 也许有青少年会说,古老的中华文化是否过于陈旧?其实不然。中国文化在“承古”之中并非 胶柱鼓瑟,一成不变;它依然注重“纳新”。中国风歌曲正是其靓丽的风景。一曲青花瓷响彻 大街小巷,那优美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如传世的青 花瓷自顾自美丽配上传统的乐器演奏,那古风韵味沁人心脾。还有兰亭集序 、 本草纲目 等等,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谁又能说这不是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的有力证据?传统文化以其旺盛的 生命力,历经千年而弥新,于此文化消费,体味中华文化之新,必为正确文化消费。 然而,由于部分青少年未能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许多不良文化消费现象纷

25、至沓来,“卷裤 腿露脚踝”即为一例。在寒冷冬季,为了追求所谓的时髦,“要风度不要温度”,把 裤腿卷起,露 出脚踝,看似消费着新奇的“韩流”文化,让自己紧跟时尚潮流,殊不知寒风侵蚀内里,让自己的 身体遭罪,落得个腿脚行动不便。这种盲目从众及猎奇的心理要不得。我要说,青少年们,别让“韩 流”变“寒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这种爱美有伤大雅,不要也罢。 好学求进,这是中华文化;推陈出新,这也是中华文化;青少年朋友们,切莫盲目从众,承古 纳新,莫忘初心,在正确的文化引领之下,塑造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也让中华文化再续辉煌! 【立意指津】 本题所给的材料中有十个关键词,每一个都有文化元素,它们之间既存在

26、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 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多样而立体的文化。而且搭配组合方式多样,可达三十多种,但根据它们之 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传统文化:国学古籍、笔墨纸砚、书法;科技文化:网游 VR(虚 拟现实技术) 、打赏刷礼物、微信 QQ;服饰文化:汉服唐装、破洞牛仔裤、卷裤腿露脚踝;传 统与现代的结合的音乐文化:中国风歌曲。 也可以根据(标签印象)分为两类:传统标签:国学古籍、笔墨纸砚、书法、汉服唐装; 现代标签:网游 VR(虚拟现实技术) 、打赏刷礼物、微信 QQ、破洞牛仔裤、卷裤腿露脚踝。传统 与现代的结合:中国风歌曲。 题目要求选择三四个文化元素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文化,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

27、的文化消 费观。这里面其实有多种组合方式,不同的组合呈现不同的文化,导向不同的立意。 参考立意: 呈现传统的文化, 创新的文化, 开放包容的文化, 呈现有问题的文化; 呈现现代的文化,便捷的文化,流行的文化。根据选择的文化特点分析立意。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开头可以结合古诗内容 及现在科技的发展分析,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等,引 出论点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是可以完美融合的。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积极发挥科技 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 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

28、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等。最后可以写自 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典例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若没有日历的提示,一些传统佳节到底是哪天可能并不清楚。诸如“寒 食节”、“重阳节”、“腊八节”,其起源、内涵、习俗早被淡忘。而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却得到不少人的热捧;像 11 月 11 日“双十一”,5 月 17 日“吃货节”,5 月 20 日“网络情人节” 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欢节。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 意作文

29、,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例文】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 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 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 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

30、传统节日不容被西 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 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 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 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 21 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本文节日,甚至像 11 月 11 日“双 十一”,5 月 17 日“吃货节”,5 月 20 日“网络情人节”等人造节日,也已成为大众购物消费的狂 欢节。

31、 我们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 情人节的玫瑰、 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 却忽略了新年的“福” 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 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 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 式无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 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 化的节日不再

32、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立意指津】 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什 么我们需要节日?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节日?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 的看法。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 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先给定了一个年 轻人对各类节日的不同态度的材料,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并明确要求综合材料内容 及含意作文,表明

33、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切忌对材料和问题不管不顾、随意发挥。立意 角度: (1)题目提出了三个问题,围绕其中一个或几个问题,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均可;作文不 必对所有问题都要一一作答。 (2)可以结合材料提出其它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阐述,也是可以的。 诸如:文化与生活。 (3)如果以本材料为由头(并表明了对题中问题的明确态度) ,从而引发对一些 现实问题的思考,只要言之有理,也应视为切题。参考构思材料涉及三种节传统节日、外来节 日、人造节日,传统节日渐被淡化,后二者日益张扬;其中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也有传 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关系,充满思辨性。学生可择其一端,生发思考。可侧重对传统的继承,也

34、可 侧重于中外文化的融合,也可侧重于文化的创造。但不限于这几个方面。 【典例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最近, 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 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 【例文】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 悄悄逝去

35、,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 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 朝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 志士的花冢,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 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 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

36、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夕 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 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 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 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 、 三国?片片感人, 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

37、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 量的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 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 的崛起与复兴。 “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 长啸,看巨龙腾飞! 【立意指津】 本作文题采用材料+写作要求的命题形式,读懂材料是立意的首要工作。这则材料由三句话 组成,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细细揣摩。 第一句话是说明性的句子,是对汉服这个概念的说明性解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 概念的外延;

38、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则是概念的内涵。概念外延中的传 统服饰是重要的信息点, 考生应该对传统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敏感, 因为从服饰与传统 的概念关系上讲,后者是更上位的概念。那么写作范围就应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低 于汉服例如抓住汉服的特征进行立意,高于传统例如泛化为任何事情,都会导致偏离 题意。概念内涵中汉服的特点,也可以从生活不便的角度进行辩证理解。 第二句话是材料的主体部分。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是事件的核 心内容,表面上看这是女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也是考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的对象与载体。 或者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件事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严

39、格遵循古代礼仪既可以是 女生外在行为的初衷与出发点,也可以是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即女生上课和生活都穿汉服的目的是 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或者说她们行为的实质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 样风景则是行为带来的结果, 而与现代生活不同也是重要的信息点, 它引导考生要在传统 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思考问题。 第三句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 激起了更大范围、 更多角度的讨论则是思考的方向。 此事, 指的就是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件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 的讨论隐含的意思就是要求考生针对事情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以上解读,本材料立意的方向与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0、首先, 考生要明确写作的对象与范围, 即确定讨论的核心话题。 根据上述分析, 考生可以在汉 服与传统的区间内确定写作话题。立意的话题就有两个:你如何看待同寝室的女生不管上课 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种行为;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前者是事件本身,后者是在 事件基础之上的适度引申。 其次,考生 要明确表达对事件与话题的态度。态度不能含混,更不能回避所要讨论的事件与话 题, 而是要参与讨论, 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而文章的主体部分则是针对 自己的观点进行原 因分析,讲清楚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表达考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内在关系的理解。 再次,对于事件与话题本身,考生也应该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41、。对于行为本身,考生既要从弘 扬传统文化的角度予以肯定,也要善于冷静地辨析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从历史发 展的角度分析问题,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辨析问题。 因此,本材料符合题意的角度主要有: 1.女生穿汉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现,是一种个性美的展示,是普及服饰知识、坚守文化阵地 的体现。 2.女生穿汉服是一种逆潮流的盲目复古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浅表化理解,没有深入把握传统 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3.女生穿汉服的初衷值得肯定,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努力行为应该支持,但弘扬的方式值得商 榷。 4.穿汉服虽然是在彰显个性之美,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坚守,但在实际生活中会带来诸多不 便。 5.女生穿

42、汉服并非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因为古代礼仪是一整套文化系统。 6.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要着眼于外在的礼仪及形式,更 要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 7.弘扬传统文化要考虑到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 要在现代生活中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典例 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关于传统文化,流沙河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表达: 文化里面的“化”,含有变化的意思,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要把传统文化神化了,它不 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文化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马见效。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少于 800 字。 【例文】 正确继承中国传

43、统文化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顿年夜饭、 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 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皮影戏成了印度尼 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 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 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断章取义、 曲解传统思想是谬误产生的一大原因。 某些政府官员在阐述执政理念时公然打出“

44、防 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口号,认为控制民众舆论,堵住民众之口是重中之重,于是拒绝民众批评意见, 粉饰工作失误,大行愚民政策。君不见,某些部门在此种方针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献策,信访 局门口成批上访者被黑心执政者以“维稳”为由遣送回家。这句话本出自国语 ,原文为:“防民 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劝谏执政者要重视民意,切勿阻止人 民的批评之声,否则后果严重,并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理河流还重要”。愚昧的执政者恰恰把古 人的观点翻转,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隐有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被用来赞颂人民教师的无私 奉献。赞美教师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铺

45、天盖地的频繁使用在学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观念:李商隐 的这句诗只能被用来歌颂教师。殊不知原诗的意境与教师风马牛不相及,“春蚕”一句紧接“相见 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含一语双关之意,丝与思谐音,表达着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而 蜡炬的意象与人流泪相似,传递出诗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状态。因此,这一句的最正确用法是形 容思念,与原诗最为贴切。中学生写牵挂亲人,怀念故土的文章时皆可借用此诗句,事实情况却是 鲜有出现,可见以讹传讹地误解古语抑制了年轻作者的发挥。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优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们如果不假思索地 乱用,无异于让古人的谬误与自己的歪理叠加,错上加错。儒

46、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其中“五 常”为仁、义、礼、智、信,属于中华传统优良品质,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相比之下,“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于时代的局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则显得格格不入。在小部 分家庭中,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一心要凌驾于妻子之上,自恃为一家之主,处处专制独裁,美其名曰 遵循中华传统的纲常之道,结果往往是导致妻子不堪重负,情感破裂。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的一文中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 而一个有了伟大人物 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敬畏、去纪念、去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想改用这句 话煞尾:“一个没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悠久文化却不

47、知用正确的方法去珍 惜、去传承、去发扬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 【立意指津】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 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 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 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 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 命题方式:材料作

48、文 审题过程:本次作文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针对高考改革提出的增强对传统文化考查 的要求而设题。材料文化里面的化,含有变化的意思,文化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不要把传统 文化神化了,它不是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文化的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会立马见效, 材料的包含着这样两层含义: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化含有变化的意思, 指对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需要创新,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手段、技术等 方面进行革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赋予时代意义,与时俱进;二是对传统文化不是灵丹妙 药,这就影射了当代许多人夸大、神话传统文化的作用、盲目崇拜传统文化的现象。考生只要围绕 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立意的,都视为符合题意。如何让尘封的传统文化活过来醒过来?如何传播传 承经典文化?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能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创新要能够使文化更好 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 今的社会。 【立意】 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形式,但不要形式主义 让经典文化成为青年的指路明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高考作文之热点主题预测: 传统文化-.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