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044237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6.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目标储 备 文 言 必 备 知 识储 备 文 言 必 备 知 识壹熟 练 高 考 文 言 真 题熟 练 高 考 文 言 真 题贰积 累 高 考 文 化 常 识积 累 高 考 文 化 常 识叁知识储备知识储备知识储备 标题文字内容标题文字内容 1、一词多义 2、古今异义3、通假字 4、词类活用 5、偏义复词文言实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虚词 1、代词 2、副词 3、介词 4、连词 5、叹词 6、助词 7、拟声词知 识 储 备知 识 储 备 标题文字内容标题文字内容 1 1、判断句、判断句 2 2、被动句、被动句 3 3、省略句、省略句 4 4、倒装句、倒

2、装句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倒装句倒装句 a a、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b b、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c c、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d d、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以以、为为、之之、与与、于、而于、而;所、其、乃、因、且、焉;所、其、乃、因、且、焉;则、者、何、若、也、乎。则、者、何、若、也、乎。高考高考“大纲大纲”规定应掌握的规定应掌握的1818个文言虚词个文言虚词 虚词主要考查点:虚词主要考查点:1 1、介词、介词(以以、于于、因因、为为、与与)+名或代。名或代。介介宾宾短语放在谓语前短语放在谓语前作状语。作状语。2 2、代词、代词:之、其、焉、何、而、若、乃之、其、焉、何、而、若、乃。人称指代:人称指代:

3、之之、其、焉、而、若、乃;、其、焉、而、若、乃;指示代词:指示代词:之、之、其、若、其、若、乃乃;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何、焉何、焉(安、盍、胡、奚、乌、曷。)(安、盍、胡、奚、乌、曷。)在句中主要作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定语。主语、宾语、定语。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吾、余、鄙、吾、余、鄙、予、臣、仆予、臣、仆;第二人称:第二人称:汝(女)、汝(女)、若、而、乃、若、而、乃、君、子、君、子、足下、卿足下、卿;3 3、副词(、副词(其其、何、何、因因、乃、则)。、乃、则)。放在谓语前放在谓语前作状语作状语。表示。表示判断判断、猜测猜测、程度程度、反反诘诘等语气。等语气。4 4、助词、助词(之、所、

4、之、所、焉、焉、为为、与与、者、乎、也、)、者、乎、也、)起起“音节音节”;取独取独;定语、宾语;定语、宾语前置标志前置标志;句中;句中停顿停顿、句末、句末疑问疑问等辅助作用;等辅助作用;5 5、连词、连词(而、以而、以、因因、与与、且、且、其其、则)、则)6 6、虚词、虚词实用实用作动词:作动词:以、之、为、与。以、之、为、与。A.以以:“认为认为”、“任命任命”、“带领带领”。B.之:之:“到、去到、去”。C.为:为:“做做”、“成为成为”、“是是”、“担担任任”D.与:与:“给予给予”、“结交结交”、“参与参与”。作名词。作名词。所:所:“地方地方”或或“处所处所”7 7、虚词组合、虚词

5、组合“以为以为”:解释为解释为“认为认为是是”、“把把当作当作”、“任命任命 做做”“无乃无乃”:解释为解释为“恐怕恐怕的吧的吧”“为所为所”、“见见于于”:解释为解释为“被被”。“所以所以”:解释为解释为“是是的原因的原因”、“是用来是用来 的的”“以是、是以以是、是以”:解释为解释为“因此因此”“然则然则”:解释为解释为“既然这样,那么既然这样,那么”“何以何以”:解释为解释为“凭什么或怎样凭什么或怎样”“无以无以”:解释为解释为“(没)有用来(没)有用来的的”“且夫且夫”:解释为解释为“再说再说”。虚词课文链接虚词课文链接 1、无乃无乃尔是尔是过过与与?(恐怕(恐怕欤)欤)2、何以何以知

6、知之之?(凭什么)(凭什么)3、于于其身也,其身也,则则耻师焉,惑矣耻师焉,惑矣 (竟然)(竟然)4、今、今其其智智乃乃反不能及。反不能及。(却)(却)5、君子博学君子博学而而日参省日参省乎乎己。己。(而且)(而且)6、余亦悔余亦悔其其随之随之而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自己)7、吾尝跂、吾尝跂而而望矣。望矣。(地)(地)8、其其皆出于此乎?皆出于此乎?(大概大概)9、师者,、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用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用来)10、蚓无爪牙、蚓无爪牙之之利,筋骨利,筋骨之之强。(定语后置标志)强。(定语后置标志)11、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7、与非常也。非常也。12、积土成山,风雨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于之)(于之)13、青,取之、青,取之于于蓝,而青蓝,而青于于蓝。蓝。(从、比)14、吾祖死、吾祖死于是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件事上),吾父死于是。(在这件事上)15、微斯人,吾谁、微斯人,吾谁与与归?归?(跟)(跟)16、此、此则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就是)17、巫医、乐师、百工、巫医、乐师、百工之之人。(这些)人。(这些)18、若若属皆属皆且且为为所虏。所虏。(你们、将、被)(你们、将、被)19、业精、业精于于勤,荒于嬉。勤,荒于嬉。(由于)(由于)赵憙 x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节操(指(指人的

8、气节、操行、正义感)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从兄从兄(堂兄堂兄)为人所(被)(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报(为(为报仇)报仇)之。乃挟兵挟兵(带着兵器)(带着兵器)结客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往(前去)(前去)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相(他)(他)距距(通(通“拒拒”,抵抗),抵抗)者者(的的人)人)。憙以以(认为)(认为)因因(趁着)(趁着)疾报杀,非仁者仁者(指有德行的人)(指有德行的人)心,且释释(释放)(释放)之而去。顾(回头)(回头)谓仇曰:“尔曹尔曹(你们。曹,辈)(你们。曹,辈)若健健(康复)(康复),远相相(我)(我)避也。

9、”更始更始(汉帝刘玄年号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舞阴(地名,属南阳地名,属南阳郡郡)大姓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李氏拥拥(占据)(占据)城不下不下(不(不肯投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云(说)(说)闻闻(听说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省略“以以”,因为,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得降(能够向能够向投降投降)之。更始乃乃(于(于是)是)征憙。嘉年未二十,既既(已经,(已经,之后)之后)引见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

10、叫“引引见见”),即除除(授予官职,任命授予官职,任命)为为(担任担任)郎中郎中(古(古代官名,皇帝侍从官)代官名,皇帝侍从官),行行偏将军事事(行(行事:事:做做工作)工作),使(省略(省略“之之”,他),他)诣诣(到(到去;去;前往)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被(遭受遭受)创创(创伤创伤),有战劳战劳(战功战功),还拜拜(授予官职,任命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素(一向)(一向)与奉善善(交好)(交好),数遗书遗书(wiwi,送信),送信)切责切责(严词斥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谗者(进谗言的人)(进谗言

11、的人)因因(趁机)(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书(信)(信),乃惊曰:“赵憙真长者长者(德高望重的(德高望重的人)人)也。”后拜怀令令(县令)(县令)。大姓李子春先为为(做,担任)(做,担任)琅邪相相(汉时诸侯王(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豪猾(强横狡诈不(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守法纪)并兼并兼(合并、并吞土地)(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所(被)(被)患患(憎恶,讨厌,害怕)(憎恶,讨厌,害怕)。憙下车下车(官吏到任)(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穷诘(深究问责)(

12、深究问责)其奸,收考收考(拘捕拷问)(李)(拘捕拷问)(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为(为了,省略(为了,省略“之之”,他),他)请者数十,终不听不听(被允许)(被允许)。时赵王(刘)(刘)良疾病将终,车驾车驾(帝王所乘的(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车,指帝王皇帝)亲临(赵)(赵)王(刘良)(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厚(亲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枉(弯曲,弯屈,(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解)也,更更(重新)(重新)道它它(其它)(其它)所欲所欲(想要

13、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望)。”王无复言言(说话)(说话)。其年,迁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讨捕(搜捕)(搜捕),斩其渠帅渠帅(首领,旧时(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坐坐(牵连治罪)(牵连治罪)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恶恶(w w,指憎恨邪,指憎恨邪恶)恶)止其身,可一切一切(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全部,所有;一概,一律)徙京师京师(帝王的都城)(帝王的都城)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移置(迁移安置省(迁移安置省略略“于于”,到),到)颍川、陈留。

14、于是于是(在这时,在这种情况(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下)擢举擢举(选拔荐举)(选拔荐举)义行义行(有善行的人)(有善行的人),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大蝗(大面积遭受蝗灾)(大面积遭受蝗灾),侵入平原界辄辄(就)(就)死,岁屡有年有年(丰收;年成好)(丰收;年成好),百姓歌歌(歌颂)(歌颂)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等级;如“五爵五爵”,分,分“公、侯、伯、子、男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五个等级)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入朝(指属国、(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帝令憙典典(主持,

15、主管)(主持,主管)边事边事(边防事务)(边防事务),思为为(做)(做)久长规长规(长久规划)(长久规划)。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幸(皇帝亲临)(皇帝亲临)视视(看望,探病)(看望,探病)。及薨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车驾车驾(皇帝)(皇帝)往临吊临吊(临丧哭吊)(临丧哭吊)。时年八十四。谥谥(古(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曰正侯。10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画

16、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A更始即位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不肯/云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愿得降之/B B更始即位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愿得降之/C C更始即位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

17、著名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愿得降之/D D更始即位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不肯/云云/闻宛之赵氏有孤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愿得降之/11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考察,进行犯

18、罪事实的取证工作。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提到“京师京师”,现代泛指首都。,现代泛指首都。12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

19、之困,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因而暂时放过仇家。B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C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教导他们应该弃

20、恶从善。他们应该弃恶从善。D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13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10分)分)(1 1)帝曰:)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王无复言。复言。皇上说: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

21、求。其他要求。”赵王没有再说话。赵王没有再说话。(2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收,百姓歌颂。科举制度科举制度 科举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朝大业元年(605605年)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绪三十一年(19051905年)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举行最后一科

22、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试为止,经历了13001300多年。多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科举阶段科举阶段起源阶段完善阶段发展阶段鼎盛阶段消亡阶段隋:科举制的创立隋:科举制的创立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朝。背景:隋朝之前,官员多从高门权贵背景:隋朝之前,官员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并且升迁很快;而有的子弟中选拔,并且升迁很快;而有真才实学但出身卑微的人,却不能到真才实学但出身卑微的人,却不能到地方和中央担任高官。于是造成地方和中央担任高官。于是造成“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的现象。隋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隋统一全

23、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科举制代代替替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进士科,科举,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采用试策取士的办制度正式诞生。采用试策取士的办法来选取进士,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法来选取进士,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科举制的完善唐:科举制的完善 唐承隋制,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唐承隋制,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其基本

24、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士,故称“科举科举”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重视科举唐太宗重视科举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 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增学员。贞观年间,增 加了考试科目,以加了考试科目,以进进士、明经士、明经两科为主。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殿试武则天首创殿试 武则天也大力提倡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大量增加科科举,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她举取士的人数。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

25、亲自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从而开出题面试,从而开创了创了殿试制度殿试制度。她。她同时还开创了同时还开创了武举武举制度制度。唐玄宗重视诗赋唐玄宗重视诗赋 唐玄宗时,唐玄宗时,诗赋诗赋成为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容,有利于唐诗的发展。他在位期间,曾展。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次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由于皇帝的提倡,人。由于皇帝的提倡,唐朝的诗歌得以迅速唐朝的诗歌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唐朝最发展,并成为唐朝最主 要 的 文 学 形 式。主 要 的 文 学 形 式。唐时科举考的科目唐时科举

26、考的科目 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明字、三史科、开元礼科 最为重要的科目:最为重要的科目:进士科进士科和和明经科明经科科举图解科举图解宋:科举制的发展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

27、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

28、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的新制度

29、。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誊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仅无法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发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一步恶化。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

30、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

31、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明:科举制的鼎盛明:科举制的鼎盛 元朝灭亡后,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科举制进入 它的鼎盛时期它的鼎盛时期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乡试、会试、殿试试三级三级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编修 皇榜皇榜 状元打马游街状元打马游街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八股文 作弊作弊 最后一次科举最后一次科举 考试的考试的 金榜金榜 清:科举制的消亡清:科举制的消亡 科举考试科举考试 科举影响科举影响 积极方面积极方面 消极方面消极方面

32、积极影响 1、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选有利于封建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选 士大权归中央政府;相对保证官员素质;思想统一士大权归中央政府;相对保证官员素质;思想统一于儒学。于儒学。2 2、相对客观公正。相对客观公正。3 3、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伟大的民主革命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

33、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消极影响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2、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科场舞弊带来虚伪性。3、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4、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谢 谢 欣 赏谢 谢 欣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文言文真题详注细评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