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修+选修全部教材(共五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天姥连天向天横 ()我欲因之梦吴越 ()熊咆龙吟殷岩泉 ()仙之人兮列如麻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今义:消息 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 今义: 熄灭、消灭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 今义: 抽出、拉出三、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列缺霹雳()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对此欲倒东南倾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虎鼓瑟兮鸾回车
2、 ()古来万事东流水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夜飞度镜湖月()六、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与之相似的有“歌”“行”等。B.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分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形式。C.李白,浪漫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诗歌常常借助奇妙的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感情。D.这首诗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现实主义绝世名作。答案 一、1.遮蔽;2.梦游;3.震动;4.排列;5.伺候,侍
3、奉。二、1.确实、实在;2.暗;3.超出。三、列,同“裂”,分裂。四、1.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南;2.使动用法,使震响;3.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4.名词用作动词,下雨;5.名词用作状语,从中间;6.名词用作动词,打鼓;7.名词用作状语,向东。五、1.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天台山)对此欲倒东南倾。3.省略句,正常语序是:(我)一夜飞度镜湖月。六、D解析 “现实主义”说法有误,应该是“浪漫主义”。琵琶行并序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明年秋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长句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曲
4、终收拨当心画古义:今义:小心,留神 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 今义:使紊乱的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 今义:色彩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 今义:表示方位,朝前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商人重利轻别离()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送客湓浦口()本长安倡女()转徙于江湖间()五、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
5、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古代常在“迁”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区分,如“右迁”“迁谪”。B.文人的文集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如白氏长庆集是白居易的文集,这是以自己住所的名字命名的。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庠”和“序”,指的是地方开设的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谨庠序之教”。答案 一、1.第二年;2.因此创作,是由连词“因”和动词“为”构成的两个词;3.在中间部位;4.整理;5.容貌;6.年纪大了;7.以前。二、1.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2.动词,读“wi
6、”,写,创作动词,读“wi”,弹奏介词,读“wi”,替、给三、1.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2.重、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得重、把看得轻。四、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同时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湓浦口送客。2.判断句。3.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五、B解析 白氏长庆集是以年号命名的,因编撰出版于唐穆宗长庆年间,故名。劝学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以为轮()虽有槁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生非异也()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义: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蚓无爪牙
7、之利,筋骨之强古义: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古义: 今义:指传说中的阴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古义: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先达德隆望尊()适冬之望日前后()假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假寡人五年,寡人得其志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六、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宗庙。B.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又称“韩昌黎”,是唐代新乐府运动倡导者。C.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被人称为“战国四公子”。D.古代称人行走时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故半步称“跬”。答案 一、1.“”同“煣”;2.“有”同“又”;3.“知”同“
9、智”;4.“生”同“性”。二、1.广博地、广泛地学习;2.特指长江、黄河;3.此处指爪子和牙齿;4.地下的泉水;5.指寄居、存身。三、1.向远处看盼望名望、声望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日2.借助假装给予借四、1.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2.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3.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4.上、下,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5.一,数词用作动词,专一。五、1.状语后置句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的更深。2.判断句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3.定语后置句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健的筋骨。六、B解析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10、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师说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吾从而师之古义: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今之众人古义:今义:大家,许多人 小学而大遗古义: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年十七,好古文古义: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1、。道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会天大雨,道不通()策之不以其道()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昔刘备)多作传舍,兴费人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则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小学而大遗()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六、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
12、的作品,西汉刘向辑。B.“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有声望、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如师说中的“士大夫之族”。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礼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D.“笞刑”,以竹板、荆条打犯人的臀部、腿部、背部的刑罚,是古代“五刑”之一。答案 一、1.“受”同“授”;2.“不”同“否”。二、1.求学的人。2.用来的。3.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表承接。4.一般人。5.小的方面要学习。6.不一定。7.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三、1.风尚道理道路正确的方法2.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招待宾客的馆舍传授流传3.却是,就是四、1.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13、3.下,名词用作动词,不如;4.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6.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五、1.宾语前置句不知道怎么断句,不能解决疑惑。2.介词结构后置句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超过学生。3.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不被时俗限制,来向我学习。六、C解析 应为“乐久已失传”。赤壁赋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山川相缪()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白露横江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凌万顷之茫然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望美人兮
14、天一方古义: 今义:美貌的女子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之哀吾生之须臾()顷之,烟炎张天()耳得之而为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于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能谤讥于市朝()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歌窈窕之章()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不知东方之既白()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今安在哉?(
15、)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六、文化常识。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壬戌: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的方式进行纪年的方法,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为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答案 一、1.“冯”同“凭”;2.“缪”同“缭”。二、1.白茫茫的水汽;2.斗牛,斗宿和牛宿,都
16、是星宿名;3.旷远的样子;4.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三、1.助词,的音节助词,无义代词,它们动词,往2.名词,与“上”相对动词,攻占3.介词,从介词,被介词,在介词,引出地点介词,从四、1.歌,名词用作动词,吟诵;2.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3.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4.西、东,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5.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6.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7.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明亮。五、1.状语后置句月亮从东山之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移动。2.被动句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3.宾语前置句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17、4.判断句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登泰山记一、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自京师乘风雪()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崖限当道者()戊申晦()极天云一线异色()绛皓驳色()其远古刻尽漫失()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阴其阴,济水东流()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闻其语,今见其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望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在丁卯三月之望()坐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王曰:“何坐?”曰:“坐盗。”()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18、()视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五、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阳谷皆入汶古义:今义:阳光,表面上 至于泰安古义: 今义:表另提起一件事情多平方古义: 今义:数学用语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余始循以入()余所不至也()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多松,生石罅()七、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9、)A.泰山古称“岱山”“岱宗”,被视为道教名山,是中国五岳之长,古代很多皇帝前去封禅。B.记,一种文体,本文属于山水游记,山水游记盛行于各朝各代,水经注是开创先河之作。C.桐城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姚鼐等均系桐城籍,故世人将他们及其追随者称作“桐城派”。D.“乾隆三十九年”,是一种年号纪年法,另如琵琶行并序中“元和十年”、戊戌变法的“戊戌”等。答案 一、1.这里是“冒”的意思;2.停留;3.挡着,横着;4.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5.天边;6.杂;7.模糊或缺失。二、1.“采”同“彩”;2.“圜”同“圆”。三、1.山之北,水之南为阴,这里指泰山的北面阴暗暗中2.开始当初才3.远看阴历十五日4.
20、坐在座位犯罪因为5.看比较看待6.介词,在介词,按照因为四、1.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名词用作动词,照。五、1.山南水北谓之阳;2.由“至”和“于”组成,到达;3.方方正正的。六、1.判断句,“者”“也”表判断。2.省略句,正常语序是:余始循(之)以入。3.判断句,“也”表判断。4.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吾)与子颍坐(于)日观亭,待日出。5.省略句,正常语序是:(山上)多松,生(于)石罅。七、D解析 戊戌变法的“戊戌”,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文言文知识梳理(二)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鼓瑟希()莫春者()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21、以吾一日长乎尔古义:今义:一天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古义: 今义:什么伤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 今义:儿童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先生如其指()逝者如斯夫()固不如也()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可使有勇()如会同,端章甫()鼓瑟希()浴乎沂,风乎舞雩()三子者出,曾皙后()赤也为之小()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不吾知也!()加
22、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可使有勇。() 答案 一、1.“希”同“稀”,稀疏;2.“莫”同“暮”,晚。二、1.一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2.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呢。3.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三、1.连词,如果介词,至于连词,或者动词,往动词,依照,遵照动词,像,如同动词,比得上2.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名词,方形副词,正,才四、1.形容词用作名词,勇气。2.名词用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3.名词用作动词,弹奏。4.名词用作动词,吹风。5.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6.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小相”。五、1.
23、宾语前置句,“不知吾也!”不了解我!2.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3.省略句,“可使(之)有勇”可以让他们有勇气。齐桓晋文之事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为长者折枝()刑于寡妻()盖亦反其本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是罔民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吾何爱一牛古义:今义: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至于兄弟古义: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义:
24、 今义: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然后从而刑之古义:今义: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无以,则王乎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刑于寡妻 ()危士臣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轻暖不足于体与 ()朝秦楚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寡固不可以敌众 ()弱固不可以敌强 ()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 ()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25、特点并翻译。臣未之闻也。()莫之能御也。()何由知吾可也?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牛何之? ()将以衅钟。()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是乃仁术也。()夫子之谓也。()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百姓之不见保。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是折枝之类也。()构怨于诸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及陷于罪。(必使仰足以事父母。()树之以桑。()未之有也。()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牛何之()臣闻之胡龁曰()舍舍南舍北皆春水()舍之!
26、吾不忍其觳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诚诚有百姓者()是诚何心哉()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六、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B.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尚书。C.仲尼,孔子的字。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D.“四海”,古人认为中
27、国四面被海环绕,合称四海。又因古代人以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则指天下。答案 一、1.同“悦”,高兴。2.同“肢”,肢体(一说,折枝,指弯腰行礼;另一说,指折取树枝)。3.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4.同“盍”,何不。5.同“途”,道路。6.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7.同“斑”,头发花白,常用来比喻老人。二、1.吝惜,舍不得;2.从而推广到;3.推广到;4.妻子和儿女;5.指中原地区;6.接着就。三、1.使动用法,使听到。 2.名词用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3.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4.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5.形容词用作名
28、词,视力。 6.第一个“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 第二个“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7.第一个“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第二个“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孩。8.“刑”同“型”,名词用作动词,做榜样。 9.使动用法,使处于险境。10.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味的食物 。11.形容词用作名词,轻软暖和的衣服。 12.使动用法,使来朝见。 13.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国家;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国家。14.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5.形容词用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形容词用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6.名词用作动词,处罚。17.“罔”同“网”,名词用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
29、害。18.名词用作动词,种。19.形容词用作动词,慎重办理。四、1.否定句中代词用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臣未闻之也。译文: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事。2.否定句中代词用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能御之也。译文:没有人可以抵御他。3.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由何知吾可也?译文:从哪儿知道我可以呢?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为: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译文:有个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5.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牛之何?译文:牛去哪儿呢?6.省略句,省略代词“之”,正常语序为:将以(之)衅钟。译文:将用它来衅钟。7.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我非爱其财而以
30、羊易之也。译文:我不是吝惜钱财才以羊换牛的。8.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是仁道。9.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啊。10.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然则不举一羽,为不用力焉。译文: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11.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百姓没有被保护。12.疑问代词用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以何异?译文:不可做和做不到的表现,怎么区分?13.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是为长者按摩肢体之类的事啊。14.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诸侯构怨。译文:与诸侯结怨。15.省略句,正常语序为: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译文:将用它来求得我
31、最想要的东西。16.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使天下仕者皆欲于王之朝立。译文: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在大王的朝廷中做官。17.省略句,正常语序为:及(其)陷于罪。译文:等到他们犯了罪。18.省略句,正常语序为: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译文:一定使他们上能侍奉父母。19.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桑树之。译文:把桑树种上。20.否定句中代词用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未有之也。译文:没有这样的事。五、1.谈论道路道德学问2.的往助词,无意义3.房屋释放停止住宿舍弃,放弃4.的确究竟真诚果真,如果六、B解析 四书应该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庖丁解牛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并解释。砉然向然()技盖至
32、此乎()批大郤()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依乎天理,批大郤 古义:今义:天然的道理 虽然,每至于族古义:今义: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今义:达到某种程度;另提一事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视为止,行为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乎然于合于桑林之舞()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四、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经肯綮之未尝。()是以十九年而刀
33、刃若新发于硎。() 答案 一、1.“向”同“响”,声响;2.“盖”同“盍”,何、怎么;3.“郤”同“隙”,空隙。二、1.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2.虽然这样;3.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三、1.介词,替,给动词,解两个“为”同义,因为两个“为”同义,因为2.疑问语气词,呢介词,相当于“于”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表感叹语气,啊形容词词尾,“的样子”3.拟声词词尾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介词,引出对象介词,从介词,对于四、名词用作状语,每年,每月。五、1.判断句我所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2.宾语前置句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
34、,不曾拿刀去尝试(指没有碰着刀)。3.代词“是”做“以”的宾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烛之武退秦师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共其乏困古义:今义:疲劳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今义:妻子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人不才()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
3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既东封郑()与郑人盟()越国以鄙远()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是寡人之过也。()夫晋,何厌之有?()六、文化常识检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为 “春秋三传”。B.“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位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如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C.在春秋时,秦、晋两国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36、。D.“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古代臣子不能直接同皇帝交谈,就告诉站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答案 一、1.“共”同“供”;2.“知”同“智”。二、1.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2.外交使者;3.缺少的资粮;4.那个人,本文指秦穆公。三、1.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边境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自谦之辞2.疑问代词,哪里兼词,在那里兼词,从哪里四、1.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边邑;3.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4.东,名词用作状语,在东边;5.盟,名词用作动词,结盟;6.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边远的地方,此处指郑国。五、1.状语后置句因为
37、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亲附于楚国。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3.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4.宾语前置句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六、B解析 “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晋侯比秦伯高一等。鸿门宴一、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义:今义:山东省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今义:副词,很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而听细说古义:今义:详细地解说 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今义:又一次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顾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友人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