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3.9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683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3.9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3.9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9 9讲讲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真题速递真题速递 1(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 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 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 将推翻残暴的 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 权利”,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 B 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 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

2、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 A 项;题干 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 C 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 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 D 项。 2(2018海南高考7)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 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 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 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 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

3、位, 故 A 项正确;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没有照搬明清科举制度,故 B 项错误;据材料“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可得出太平天国否定儒家传统文化,故 C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内容的变化,没有体现出士人对此的态度,故 D 项错误。 考纲解读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1. 太 平 天 国 运动。 2. 辛亥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举起的背景、过程、纲领和影响。 2.辛亥革命兴起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 是高考必考 点之一,常 以选择题的 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考点一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 (1)原因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

4、阶级矛盾空前 激化。 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 (2)标志:1851 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 (1)初期 永安建制:1851年9月,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 了政权。 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同清廷 对峙。 (2)全盛 北伐: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因孤军深入,最后失败。 西征:西征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激战,石达开进军江西,夺取许多 州县。 3.纲领 内容 评价 天朝田 亩制度 (1)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 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2)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1)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

5、斗争的思想 结晶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严重脱离 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资政新 篇 (1)主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 举 (2)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 (3)开设新式学堂 (1)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2)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转折天京变乱 (1)原因 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 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2)表现 韦昌辉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 石达开遭猜忌,负气出走。 5.结果 (1)后期防御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 朝政。 开展防御战:1858年,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 捷;1860年,攻破江南大营,打

6、到上海近郊。 (2)运动失败: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考点二考点二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条件 (1)经济基础: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 阶级力量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的影响。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4)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同志军起义,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

7、义,12 日占领武汉三镇。 3.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实行责任内阁制。 评价: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 义。 4.结果 (1)1912 年 2 月,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功绩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

8、主革命。 (2)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考点精讲考点精讲 考点一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1)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都具有反封建性质;都没有真正实行。 (2)不同点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 前者把土地平分给农民, 希望把整个社会改造成整齐划一的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 违背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具有落后性; 后者主张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9、具有进步性。 空想性的内涵不同:前者平分产品,违背农民作为小生产者要求发展私有经济、拥有私有 财产的主观愿望;后者没有实行资本主义方案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即社会客观条件。 财产所有制上:前者主张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即财产公有制,反对拥有私有财产;后 者主张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私有财产。 对农民阶级的影响:前者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但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 者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 典例 1.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 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主要是看重他( )

10、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 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答案】D 【解析】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有 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故 D 项正确。 【构图解史】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 典例 2.(2019湖南衡阳考前调研)葛剑雄认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 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但他同时又说, “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 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这说明“太平军制度”( ) A.削弱了国家在社会经济中的权力 B.旨在利用分配制度消灭经济竞争 C.废除小农经济难以

11、制止私产膨胀 D.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 【答案】D 【解析】太平天国推行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超越了农民的认识水平,不符合农民的私有观 念,因而“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因而最终导致太平天国 运动失败,故 D 项正确。 【漫画说史】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晚清统治集团汉族官僚势力的壮大 (1)倚重汉族官员是清朝后期的既定方针。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以后,满族官员和八旗军队因 腐化堕落丧失了战斗力,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清廷转而鼓励地方办团练,镇压太平军。 汉族官员有四五十人被任命为团练大臣。从此,汉族官僚开始掌握武装。曾国藩的湘军、李 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在汉族

12、地主武装中势力最大。他们自招兵将,自筹粮饷,兵归 将有,层层效忠,形成独立的军事体系,成为能同太平军对抗的主要力量。 (2)曾国藩等汉族官僚管辖的地区,不仅是太平天国活动的重要地区,而且也是外国侵略势 力深入的地区。 在共同对付人民革命的基础上, 曾国藩等汉族官僚和外国侵略者迅速勾结起 来。这些汉族官僚有外国侵略者撑腰,慈禧太后自然不敢轻视。这样,汉族官僚的势力在清 政府中扩大了。 (3)八国联军侵华时,清政府向十一国列强宣战,刘坤一、张之洞联名会奏请求转变对列强 作战方针,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并得到地方督抚的支持,史称 “东南互保” 。 该协议是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与

13、东南督抚出于各自的利益而达成的一种谅 解和承诺。该协议使地方督抚的权力进一步扩张,清廷的威信严重下降。 典例.(2019云南昆明调研)导致下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度 总督 巡抚 满族 汉族 满族 汉族 1837 年 7 3 8 12 1864 年 3 7 0 15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 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D.中央政府权威性逐步丧失 【答案】C 【解析】清政府历来对汉民族和其它民族有较强的防范之心,故 A 项错误;1864 年洋务运 动刚刚开始,故 B 项错误;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不得不更多的依靠汉族地主的力 量,故 C 项正确;地方

14、督抚满汉的变化不能够反映中央政府权威性的丧失,故 D 项错误。 知识拓展曾国藩和湘军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 年中进士,1839 年任侍郎。1853 年,在湖南督办地主武装团练。兵勇及其将领多用湖南人,因此被称为“湘军”或“湘勇”。 湘军以地域的、封建的关系为纽带来巩固内部;以程朱理学作为思想武器;以抢劫掳掠和官 爵鼓舞士气;将领大多数选自所谓“宿儒”“生员”等地主知识分子。 考点精练考点精练 1.(2019山西太原调研)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 逃往上海, 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 英法租

15、界的洋人组建 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 【答案】A 【解析】由材料“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可知战争主 要在南方。再结合材料“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可知,这 场“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故 A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在津冀鲁地区,故 B 项错误;北 伐战争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故 C 项错误;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 D 项错误。 21859 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 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

16、并教技艺之人入内, 教导我民, 但准其为国献策, 不得毁谤国法也。 ” 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 B对西方外来文化的进入持保守态度 C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 D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表 明态度务实,材料中“不得毁谤国法”表明有所警惕,故 A 项正确。 3.(2019重庆模拟)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 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 不致自负其咎, 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 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 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17、.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答案】D 【解析】太平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故 A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带 有明显的空想色彩,故 B 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 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表明对天王的尊重,不是严厉批评,故 C 项错误;“不宜断者付小 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 D 项正确。 4.湖南汉族官僚曾国藩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力。曾国藩作为两江总督,统辖苏浙皖 赣四省军务。清朝一度出现督抚专权的局面。该现象反映了( ) A.晚清中央集权的弱化

18、 B.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C.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 D.曾国藩守旧亦维新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晚清的地方势力一度比较强大,中央集权弱化,故 A 项正 确;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后,故 B 项错误;北洋军阀割据的形成是在袁世凯死 后,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曾国藩的思想,故 D 项错误。 5.(2019 湖南 G10 教育联盟联考)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 182 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 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 起家身 份 进士 武进 士 举人 武举 贡生 生员 末弁 无功名 合计 人数 8 1 10 3 7 31 5 117 182 晋升身 份 大学士 总

19、督 巡抚 布政、 按察使 布政 使 提督、 总兵 提督 同品 中等文武官员以 下及未授职 合计 人数 2 25 17 5 37 10 86 182 A.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B.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答案】A 【解析】 【解析】由材料中湘军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来看,同等官职由不同身份晋升 而来,说明官员晋升并未遵循常规,故 A 项正确;材料中依然有官员由进士、举人、贡生晋 升官职,说明科举选官体系依然存在,故 B 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动荡 不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湘军官员的晋升情况,无关社会流民问

20、题, 故 D 项错误。 6(2019荆州模拟)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 但从 1853 年至 1863 年, 汉口、 扬州、 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 该现象反映( ) A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D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从 1853 年至 1863 年”正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口、扬州、南京等地” 是太平军的活动区域,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导致票号相继撤庄,故 D 项正确。 7.在平定太平军后,清政府处心积虑对淮军加以裁抑。1866 年李鸿章愤慨地说:“都

21、中群 议,无能谋及远大,但以内轻外重为患,鳃鳃然欲收将帅疆吏之权。又仅挑剔细故,专采谬 悠无根之浮言。”这表明( ) A传统官本位意识导致党争 B清政府固守传统治国策略 C地方势力与中央分庭抗礼 D列强的侵略威胁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都中群议,无能谋及远大,但以内轻外重为患,鳃鳃然欲收将帅疆吏之 权”,可知清政府没有重视增强国内军事实力抵御外来侵略,而是目光短浅,害怕大臣军权 过大危及统治而削弱其兵力, 反映出清政府不能结合实际国情改变政策, 固守传统治国策略, 故 B 项正确。 考点二考点二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 经济基础:清末“

22、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资产阶级力 量发展。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特别是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的 影响。 组织基础: 1894年革命团体(兴中会)的建立和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军事基础: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民主革命进入高潮。 (2)偶然性 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典例 1.清末预备立宪之后,梁启超说:“在民主专制之下,宪法徒具一纸空文,议会只是 尸位素餐。然而,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

23、”梁启超意在 说明( ) A.辛亥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清廷专制体制导致革命爆发 D.君主政体是革命出现的根源 【答案】C 【解析】“专制政体久而久之亦失人心。除了再革命之外,别无他途”说明清廷专制体制导 致革命爆发,故 C 项正确。 知识拓展“预备立宪”运动 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 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以种种借口加以 拖延。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 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主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 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

24、的确认。 2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 (1)政治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获得 重大突破。 (2)经济层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为经济工业 化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潮,民族资本主义 发展,经济工业化获得长足发展。 (3)文化层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出三民主义、提倡资产阶级公民道 德,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习俗的改革,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典例 1辛亥革命时期

25、,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 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 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答案】B 【解析】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而材料中“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 政府, 故 A 项错误; 辛亥革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表明辛亥革命使原来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变化,故 B 项正确;材 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反

26、映了妇女地位提高,而非民主共和的观念,故 C 项错误;平等地 位确立,与材料中“出现了女子”团体的新现象不同,故 D 项错误。 史论要语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共和政体; 开创了完全 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 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典例 2(2019大同模拟)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 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 500 余家。1913 年 7 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 4 200 万份,平均每 10 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

27、论,几 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 C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 D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 【答案】B 【解析】民主共和观念应该强调反帝制的内容,材料无此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宣传 民主思想的新报刊数量及发行量增多, 普通百姓也接受报刊内容的宣传, 说明社会思想环境 自由,联系史实可知 B 项符合题意;材料仅体现公众接受报刊内容的宣传,未体现全国人民 的政治热情高涨,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无近代报刊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因而无法得出中国近 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的结论,故 D 项错误。 易错提示封建制度封建

28、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 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 考点精练 1.(2019广东模拟)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 ) 1912 年 1 月 1912 年 2 月 1912 年 2 月 1912 年 3 月 1912 年 4 月 1915 年 12 月 孙中山就职孙中山提出临时参议院袁世凯举行孙中山辞去蔡锷等率军反 临时大总统 有条件的辞 职 选举袁世凯 为临时大总 统 就职典礼 临时大总统 职务 对袁世凯称帝 A

29、.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 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中华民国成立初, 孙中山保举袁世凯为大总统及袁世凯担任大总统 后称帝的过程,说明民国初年民主政治实践并未完全实现民主理念,故 A 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胜利了的“光荣革命”。该 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 A.以和平方式结束了帝制 B.中国民主政治政体建立 C.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D.民主革命任务得以完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光荣革命”,突出和平的手段,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最后以和平的方式, 推翻

30、了清王朝的统治,故 A 项正确;革命强调破旧的一面,故 B 项错误;根据所学,辛亥革 命仅是政体的变化,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故 C 项错误;从革命任务角度看,辛亥革 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 D 项错误。 3.(2019福建漳州调研)1908 年 8 月 27 日,清朝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中第三条规定: “凡法律岁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1911 年 11 月 3 日,清 朝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其中第三条规定:“皇帝权以宪法规定为限”。导致这一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取得重大成果 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C.民主共和趋势不可避免 D.

31、南北议和的策略需要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清末“新政”,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清政府的 态度说明是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不得不进行宪政改革,故 B 项正确;材料“皇帝权以 宪法规定为限”并非民主共和潮流,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南北议和的相关信息,故 D 项错误。 4.(2019 新疆乌鲁木齐调研)严泉在 历史变迁的制度透视 中写道: 在责任内阁制国家里, 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法机关。而 临时约法 却没有规定解散权, 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 这表明 临时约法 ( ) A.降低了国家行政权力 B.赋予议会过

32、大权力 C.政体的构建存在缺陷 D.目的在于维护共和 【答案】C 【解析】“当政府与议会发生异议时,政府拥有解散权,即有权提前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立 法机关。而临时约法却没有规定解散权,形成一种单向的权力制约关系”无法保证政府 与议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故 C 项正确。 5.(2019 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考评)辛亥革命前, 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 “天地君亲师” 的牌位, 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 【答案】D 【解析】 材料

33、反映出民国时期民众对国家观念的重视, 只是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故 A 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民国时期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与社会风俗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 这一变化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故 C 项错误;民国时期民众供奉的牌位中出现国家观念,说 明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故 D 项正确。 6.(2019新疆模拟)1911 年 12 月,南京临时政府组建时,革命军所用的旗帜,湖北方面是 共进会的“十八星旗”,南京方面是自制的“五色旗”,广东方面是“青天白日旗”。这反 映出( ) A.革命军内部缺乏权威领导 B.全国的革命形势如火燎原 C.清王朝统治已经土崩瓦解 D.革命党人防止袁世凯夺权 【答案】A 【解析】临时政府建立时,各区域旗帜不一,各自为政,说明革命军内部缺乏统一权威,故 A 项正确;辛亥革命成功后主要在南方地区影响较大,故 B 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形 成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政权,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革命军内部问题,而非对袁世凯的政 策,故 D 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历史高考真题速递、考点精讲与精练习:必修一3.9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