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6讲讲心中有法心中有法特殊保护特殊保护20132015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统计与命题展望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走近法律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最本质的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最显著的特征)。2.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2)任何人一旦触犯了国家的法律,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具
2、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1)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同时,它还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2)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3)我国法律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愿望,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打击违法犯罪,有力地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着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化拓展法律和道德的异同。法律
3、与道德的相同之处。第一,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在法律中有明文规定。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而经济体制有了变化,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法律和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第四,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幸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第二,表现形式不同。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
4、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在人们的言行上。第三,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资本主义道德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严谨的结构体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遵守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违法和犯罪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后果分别是什么?(1)含义:凡不履行法
5、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分类:从其违反的法律看,可以把违法行为划分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3)后果: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犯罪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1)含义: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
6、质特征。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2)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3)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4)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什么是刑罚?其种类有哪些?(1)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
7、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2)种类: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5.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和杜绝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1)青少年不良行为的表现: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等。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
8、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多次偷盗;参与赌博;吸食、注射毒品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对个人: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和进步。可能诱发违法犯罪。对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性也极大。(3)预防和杜绝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个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国家和社会:制止家庭暴力。净化文化市场和文化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加强法律教育,树立法制观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6.青少年如何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1)认清犯罪的危害。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
9、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2)加强自我防范。(3)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4)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5)要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深化拓展1.如何理解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首先,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比较小;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其次,处罚的方法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往往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虽然是一种强制性制裁,但它只有行
10、政后果,不能剥夺受处罚人的自由;犯罪由人民法院做出,是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可以并处没收罪犯的财产、剥夺其政治权利以及其他权利,可以判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判处死刑。(2)联系:首先,二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其次,二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不同程度地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犯罪。为此,青少年要加强修养,注意防微杜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比较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区别。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的行为,行政法律包括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税法等。比如破坏市容、闯红灯、乱贴乱画、违章建筑、破
11、坏环境等等。行政违法行为的处分主体往往是行政机关。民事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合同的行为,即没有合法理由而不履行合同的行为。还包括在合同以外,侵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比如:消费者被骗;在未知情况下,个人的肖像、名誉被用于商业活动;被殴打或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健康受到侵害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1.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1)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2)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3)家庭、学校、社会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为防止未成年人的合
12、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用法律规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保护。(4)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制定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就显得非常重要。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2.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两部法律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四重保护分别是什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4.法律为未成年人设置的四道防线及其主要内容(要求)是什么?(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
13、和抚养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等。(2)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主要内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3)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主要内容: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劳动保护以及受教育权、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等方面。(4)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5.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
14、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1)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保障公民权益。(2)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3)诉讼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三种类型。(4)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深化拓展1.从国家和个人角度理解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1)国家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
15、护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2)个人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2.怎样才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1)国家:加强立法、执法职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社会: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3)学校:加强教育、监督、管理、引导的职责,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4)家庭:履行抚养、教育、监护职责,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5)自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依法维权。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3.准确掌握司法保护。(1)首先要明确广义上的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2)“专门的保护措施”不同于
16、家庭、学校、社会保护,它是由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行政保护措施。司法保护有利于未成年人心理和思想健康,有利于对落难的未成年人的救济,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命题点一命题点二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例1(2015安徽,10)“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康康所在学校积极开展跑操、跳绳等多种形式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的做法()A.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B.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C.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D.忽视了学生的在校安全解析:学校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属于学校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具体措施,本题考查该措施的作用。该措施符合国家青少年体育健康计划政策,对于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A、B、D三
17、项都是消极影响。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命题点一命题点二例2(2014安徽,7)某校严格遵照有关规定,禁止在校园内吸烟。此举()能杜绝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分辨是非,作出正确选择A.B.C.D.解析:学校在校园颁布“禁烟令”是学校保护的基本措施之一,主要目的是避免学生沾染不良习气,让学生远离吸烟,这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校环境。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说法太绝对,与事实不符,不选;此举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的是良好的学校环境,而不是家庭环境,也不选;只有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项。答案:D命题点一命题点二例
18、3(2013安徽,8)某市公安、工商、教育、文化、卫生等有关部门,经常联合行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整治。这一举措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解析:判断未成年人保护的类型,一要看保护的主体,二要看承担的责任。考生看到有关部门中包括“公安机关”,容易联想到司法保护,这主要是对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的主体和责任认识模糊。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突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后者突出公检法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供给未成年人专门保护措施。依据题干分析,有关部门采取联合行动的目的是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属于社会场所。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社会保护要求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所以选C项。答案:C命题点一命题点二违法和犯罪例4(2013安徽,13)观察下面图片,回答下列问题。“跨栏”图中“跨栏”者的行为有何危害?解析:本题截取了当今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画面,画面中人物的行为是漠视生命、缺乏法律和公德意识的表现。回答此类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答案要点。该行为的危害可按照从小的方面到大的方面的思路,从自身生命安全、公共交通秩序、社会文明形象等方面考虑。答案:引发交通事故;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生命、财产安全;损害自身和社会的形象等。31考点梳理整合命题分类全析内部文件,请勿外传内部文件,请勿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