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7 页 热点 2. 宽厚 【自学目标】 1. 理解热点角度内涵,积累近义词、反义词; 2. 强化记忆名言警句、人物事例、现象实例; 3. 多角度理解并反思三类写作素材; 4. 精选示范片段,学为己用; 5. 经典试题预测,审题拟题。 【热点解读】 内涵: 宽厚,指宽大厚道(如待人宽厚) ;深沉浑厚(如宽厚的男低音) ;宽阔厚实(如宽厚 的背影) 。语出管子形势解 : “人主者,温良宽厚则民爱之。 ” 宽以待人:以宽宏大量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 如何做到宽以待人? 面对别人的缺点不苛责,是一种大度;面对别人
2、的误解微微一笑,是一种素养;面对 无奈的境况保持达观,是一种境界;面对委屈心怀坦然,是一种豁达;面对危难泰然处之, 是一种大气;面对蔑视平静一笑,是一种自信。 当然,宽厚并非仅仅局限于“宽以待人” ,它更象征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开阔的人生 格局和人生境界。 近义:宽容、宽宏、宽恕、平易、平和、优容、浑厚、宽阔、厚实、厚道。 反义:刻薄、阴险、狭小、狭窄、浅薄、严格、严苛、尖刻。 【名言警句】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阐释: 君子用学习积累知识,用讨论明辩事理,用宽厚态度待人,用仁义之心行事。这教导 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博学审问、明辩事理、宽厚待人、仁义行事。 角度:
3、君子需博学审问,明辩事理; 第 2 页 共 7 页 君子需宽厚待人,仁义行事。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张英 阐释: 相传,清代大臣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都是名门望 族,争执不下,张家人便千里传书到京城向张英求助。张英看后,回诗一首: “千里来书只 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读后,豁然开朗, 退让了三尺;邻居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这便是“六尺 巷”的由来。 两家人的礼让之举和张英不仗势欺人的做法被后世传为美谈。 角度: 不为意气之争,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以待
4、人乃仁智之举; 宽容礼让,方能和谐共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阐释: 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 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 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思是说,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 更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 “无欲”。这样的气度和“无欲”情怀以及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正是健康心理不可缺少 的维生素。 角度: 胸有浩然之气,自然心胸宽阔、海纳百川; 胸有浩然之气,自然无私无畏、刚正不阿。 心小了,所有的小
5、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 然无恙。丰子恺 阐释: 心胸狭隘,什么事情都放在心上,那么再小的事都会耿耿于怀;心胸开阔,什么事情 都能看得开,那么再大的事都可以淡然处之。跳出功利心,以淡然的态度看待世事无常、 物是人非的变化,人内心就会平和、安详、无忧虑。 角度: 心胸宽广,自能淡看世事沧桑; 跳出功利心,方得天地阔。 第 3 页 共 7 页 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周国平 阐释: 知识关系到人的限度之内的事,它体现人的理解和认知;智慧关系到人的限度之外的 事,它体现人的眼光和胸怀。 角度: 开阔的胸怀,彰显人生大智慧; 拥有智慧,
6、方可用好知识。 和每日世界直接的联系剥夺了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广阔的眼光。 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 阐释: 过多地关注日常琐事,让人们渐渐失去了以长远的、开阔的眼光打量世界、思考未来 的能力。这句话意在告诫人们,生活中需与日常琐事保持一点距离,不要让生活的琐碎蒙 蔽了洞见的智慧。 角度: 别让生活琐碎,蒙蔽了洞见的智慧; 远离生活琐碎,才能有宽阔的眼光和胸襟。 【现象实例】 这一代年轻人,是到了原谅父母的时候了 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状元,北大生物系毕业后到美国排名前 50 的大学读研究生。但是, 这位天之骄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糟糕,他已经 12 年没有回家过年,6 年前就拉黑了父母所 有的联系方式。他的求
7、学之路,就是摆脱父母的旅程,但是要真正摆脱却并不容易:他心 理深受困扰,写下万言书来梳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并且还准备读心理学博士,以期摆脱 心理困扰。 据腾讯社交 IDEA+创意洞察实验室的调查,在 18 到 29 岁的年轻人群体中,有 52%的年 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父母。而在 46 岁以上的父母中,有 49.2%的父母把微信看作是与子女 交流的主要渠道,其中有 36%的父母,会认真看孩子所发的每一条朋友圈。 这里的矛盾显而易见:相当多的父母想从朋友圈里窥见子女的生活动态,这会给他们 以很大安慰,而又有超过一半的年轻人则向父母屏蔽了朋友圈内容,成功逃脱了父母的视 野。代沟一直都在,但是只有在微
8、信时代,我们才能如此清晰地观察它。 “朋友圈”是一种 新型的人际关系。加一个人的微信,并不代表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甚至不算真正的认 识, 但是, 我们却愿意向这些被选中的人敞开心扉。父母是这个世界上和自己渊源最深(如 果不能说最亲的话)的人,我们却经常屏蔽他们。 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最危险的其实是幼年时期,很多父母都会有意无意犯下错误。 但是,一个人一旦真正成年,该如何看待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该如何对待曾经犯过错的父 第 4 页 共 7 页 母?过去那种不问对错的“孝” ,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可能是从原谅 父母那一刻开始。原谅不但意味着与父母的和解,也意味着与过去那种紧张关
9、系的和解, 或许,原谅才是真正的摆脱。相反,拉黑或者屏蔽,说明你仍然处在“斗争”之中。 (节选 改编自腾讯大家张丰的文章这一代年轻人,是到了原谅父母的时候了 ) 简析: 恰如媒体人张丰所说: “这一代年轻人,是到了原谅父母的时候了。 ”切不说,身体发 肤授之于父母,只需考虑绝大部分的父母为儿女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一颗无私的、爱 儿女的心,虽然他们有时候可能好心做了错事,但不至于不可原谅。 宽容就是忘却。父母在这一代年轻人心理留下的伤疤,动辄去揭,受伤的不仅是年轻 的儿女,还有心怀愧疚的父母。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有人说: “宽容就像 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
10、于被宽容的人。 ” 角度: 宽容父母,走出亲情困扰; 勿以爱的名义,行伤害之事; 学会忘却,才能迎来生活的阳光和欢乐。 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 2018 年初,一起关于宠物的恶劣事件引发人们对道德、文明的关注与思考。成都一位 姓吴的小姑娘,在家打扫卫生时,养的柯基犬偷偷跑出去走丢了,后来得知被人送给了一 位姓何的女士。小吴随后联系何女士,想要回小狗,但何女士以种种借口向小吴索要钱财, 甚至声称要火烤小狗。无奈之下的小吴将此事曝光在网络上并报警,引发关注。在小吴的 留言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刘女士的这些话:杀了/你去买条送给我嘛/不要歪的/转生活费过 来, 给你喂点好的/不转就冷死它/明天给你发个剥皮的
11、视频/发个你生气的照片我看哈 当小吴和警察来到何女士家时,对方拒绝开门,此时还能听到屋里的狗叫声。开门后, 小狗消失了,接着在楼下发现重伤的小狗,送医后小狗不治死亡。之后何女士承认小狗的 死是自己所致,并向小吴道歉,但小吴拒绝接受。 这一事件引发了网友们的愤怒,他们迅速搜索到何女士的姓名、住址、职业、电话; 何女士家门口被人摆花圈、喷油漆,甚至有网友淘宝下单邮寄殉葬品;更有微信公众号推 出文章,称之为年度“第一恶魔” ,并直言这种人活该被人肉搜索 简析: 这一事件暴露的人性之丑,不仅伤害了一个人,摔死了一只狗;更毁掉了大众对善良 的信任。但是,网友们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行为,是不是欠妥当?如此
12、以恶制恶、喊打 喊杀,能不能真正起到抵制丑恶、弘扬美善的作用? 角度: 网络暴力,非抵制丑恶的恰当之举; 道德舆论,要以弘扬美善为目的; 宽厚待人,拒绝网络暴力。 第 5 页 共 7 页 数据通信时代,需告别琐碎 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得益于此,人们能时刻关注和 了解外界的信息。但也正因如此,我们的眼光被锁定在那些琐碎的小事上,时间和精力被 零碎地消耗。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不用手机, 也不玩微信。他说: “独立地面对天地生命, 永不落伍; 盲目地追随热闹潮流,很快凋谢。 ”他还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在网上、手机上消耗自己太 多的时间。你接触到更多的信息,看似方便了,但是
13、你占有多少信息,这些信息也占有了 你。你的时间有限,而信息没完没了。 简析: 在当下忙忙碌碌的生活里,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似乎是现代人这些忙碌里最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这些移动终端在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分散和消磨了我们过多 的时间和精力。 人很容易被这些琐碎的信息消磨意志,变得俗不可耐;人很容易被这些生活的尘埃遮 住双眼,蒙蔽洞见的智慧,局限了广阔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格局。 角度: 告别琐碎,克己修身; 别让生活的琐碎,蒙蔽了洞见的智慧; 别让生活的琐碎,局限了广阔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格局。 【示范片段】 观点:不为意气之争,退一步海阔天空 古往今来,意气之争不在少数,或是好勇斗狠,或是
14、面子之争,往往落得两败俱伤、 误人误己;但如果多一分宽和大度,少一些意气用事,那就是另一番光景、另一种境界。 清代大臣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 争的无非是脸面、是一腔意气。为此,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向张英求助。眼见一场龙争 虎斗在所难免, 不曾想因张英一首诗峰回路转, 诗曰:“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仁也,智也。张家人读诗后,豁然开朗,让地三尺; 吴家人见状,深受感动,也让三尺。 “六尺巷”自此美名传后世,两家人不为意气之争,各 退一步,也终见海阔天空。 简评: 文段紧扣观点,第一段用“古往今来”一词,引
15、出“意气之争”导致的恶果和“不为 意气之争”的“另一种境界” ;第二段列举“六尺巷”的典故,引用张英的“让墙诗” ,分 析“两家人不为意气之争,各退一步,也终见海阔天空” ,并点明张英写诗“让墙”之举实 乃“仁也,智也” 。 观点明确,例证分析恰当、准确。 第 6 页 共 7 页 观点:莫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事 一只小狗的死亡,把千万人的愤怒点燃了。何女士除了获封年度“第一个恶魔”之外, 还毫不意外地让一些人以“道德”为名,又一次支持“舆论暴力” 。 其实,大家愤怒的原因并不复杂。那就是:何女士暴露的人性之丑,不仅伤害了一个 人,摔死了一只狗;更毁掉了大众对善良的信任。大家觉得她不可原
16、谅,更多是因为她明 知做了错事,却仍然摆出一副“我就是无赖残酷但你拿我没办法”的姿态。我特别理解这 种情绪,看了何女士的留言记录我也很生气,一个人竟然能抛开内心的善良,而这么耍狠 耍赖,以威胁恐吓为乐,简直匪夷所思。 可是“人肉搜索” 、 “以恶制恶” 、 “舆论暴力”这样的招式,更让人脊背发凉。真的难 以想象,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人们会如此热衷于喊打喊杀,通过舆论讨伐宣判一个人的 命运。甚至,一些爆款文宣布,对这样的坏人,就该以恶制恶,人肉她,让她“被人指指 点点、不敢回家” 。 我不禁想, 一个人究竟坏到什么级别, 才 “活该被人肉” 、 活该被网络暴力宣判命运呢? 这个标准是不存在的。键
17、盘里的正义,不可避免地会掺杂过多的个人情感,不可避免地会 走向过度惩罚。众人投石子的道德狂欢看似解气,可是以恶制恶,永远只会消解正义、制 造更多恶。有位智者曾说过: “使地里不长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上庄稼。 ”我们引申一下,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使人心杜绝丑恶的最好办法是用美德占据它。所以,在遇到这类事 情的时候,不妨多一分克制,好让自己沸腾的情绪冷静下来,好好去想一想:我们该怎样 弘扬真善美,而不是抵制或审判真恶丑;我们应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行为起到积极的引 导意义,而不是激起千万民众一次高过一次的轮番攻击。 莫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事。古云人: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知耻之心。 ”
18、让人改变恶行,诚心向善,必然需要他有自知之明,能够明辨高尚与卑鄙、善良与丑恶、 光荣与羞耻“道德”的名义,只会让人心生反感而不认同; “暴力”的手段,更只能引 出激烈的反抗或不得已而违心的屈从。 简评: 文段紧紧抓住“大家愤怒的原因” ,分析网友们行事的“道德”目的和“网络暴力”行 为的不妥;并引用智者之言,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紧扣观点,进一步点明“自知 之明” “知耻之心”对人改恶向善的意义。 分析层层深入,举事实、析原因、明观点、寻解决之道;使用设问,过渡自然,表意 明确;引用名言,循传统美德解今日困惑。 观点:别让生活的琐碎,局限了广阔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 在当下忙忙碌碌的生活里,手
19、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似乎是现代人这些忙碌里最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这些移动终端在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分散和消磨了我们过多 的时间和精力。在这自媒体的时代,拉杂的娱乐信息、八卦的花边新闻、廉价的心灵鸡汤、 夸张兼写实的购物广告等等,这些庞杂而琐碎的信息如疾风骤雨扑面而来。 人们很容易被这些琐碎的信息遮住双眼, 局限视野; 人们很容易被这些铺天盖地的 “信 息垃圾” 消磨意志, 进而限制住本可以更宽阔的胸怀。 正如捷克著名作家伊凡克里玛所说: “和每日世界直接的联系剥夺了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广阔的眼光。 ” 因为习惯了面对生活的 第 7 页 共 7 页 琐碎,将时间过多地消耗在网络和手机上,
20、我们渐渐失去了以长远的、开阔的眼光打量世 界、思考未来的能力;因为以随时了解世界为名,获得了太多冗杂的信息,最后发现有用 的寥寥无几,我们每天都陷于身心俱疲,哪有精力去关注更宽阔的世界?正如不用手机的 余秋雨所说: “你占有了信息,这些信息也占有了你。 ”所以,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远 离手机、网络里这些琐碎的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广阔的世界, 去读书,去学习,去拓宽自己的胸怀,去迎接生活的诗意与高远。 简评: 文段从现实生活写起,分析手机等移动终端带来的琐碎信息对人的消极影响;然后, 结合著名作家伊凡克里玛和余秋雨的名言,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典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21、根据要求写作。 2017 年 3 月 14 日下午三点半,87 岁的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教授在夫人 徐雪宾的搀扶下来到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他们将毕生的 积蓄 800 多万元捐给学校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 卢永根夫妇平时生活非常节俭,他们也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女儿。 这则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写一篇文章,不得套作;不少于 800 字。 审题分析: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 “这则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 这就要求考生立意应从材料中来。
22、材料的中心人物是卢永根教授,材料中主要介绍三个方 面的内容,一是说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卢永根教授把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 业大学的账户,设立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二是介绍 卢永根夫妇平时的生活的情况,他们非常节俭;三是说卢永根教授没有将财产留给唯一的 女儿。由此可知,这则材料可供学生选择的角度有:一是卢教授捐款行为及其目的;二是 卢教授夫妇日常生活;三是卢教授不给后代留钱财。基于此,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立意: 卢教授捐款行为及其目的:博爱;扶弱济贫是个人的社会职责等。 卢教授夫妇日常生活:应乐而求“道” ,不应求“口体之奉” 。 卢教授不给后代留钱财:好的家风胜过百万家财;拒绝安逸是成人之本等。 参考标题: 博爱之人,胸怀天下 ; 扶弱济贫胜过口体之奉 ; 好家风胜过百万家财 。 选做作业:在审题基础上,选择其中一个标题或自拟标题,自选素材,构思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