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词,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准确理解准确理解“现代文现代文阅读阅读”的考试术语的考试术语 一、一、“含义含义”与与“作用作用”:所谓“含义”,是指词句包含的意义,也叫“涵义”。什么又叫做“意义”呢?“意义”就是价值。因此,“含义”,就是词句包含的价值。所谓“作用”,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效用。包括了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什么又叫做“效果”呢?“效果”,就是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因此,“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结果、效用。这两个术语的相同点是,单个的词语或句子,都涉及到“含义”或“作用”,不同点是侧重点有区别。首先是词语的首先是词语的“含义含义”或或“作用作用”。理解词
2、语的含义,就是回答出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价值。答案的前提,也是第一部分,是解释这个词语,在句子中意义,这是你分析它的价值的事实基础事实基础。答案的重点,也是答案的第二部分,是它在句子中的价值。词语在句子中的价值,包含这个词语中抒发了什么感情、写出了什么状态、什么心理、什么性格、什么哲理等等。但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表现手法等等,它们本身不属于词语“价值”范畴,可以不回答。词语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是问“表达作用”,请注意,多了“表达”二字。这个术语由“表达”和“作用”两个关键词组成。一般情况下,只针对单个的形容词或者动词的赏析,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会对其他词语的“表达作用”进行分析。答案内容包括两个部
3、分。第一部分是表达部分,包括:这是一个动词(形容词),它的含义(本义)是什么,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什么表现技巧等;第二部分是作用部分,包括: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状态、什么心情、什么感情、什么性格,什么道理等。词语的“作用”与词语的“含义”相比,多了修辞、技巧,因为这是表达所需要的。其次是句子的其次是句子的“含义含义”或或“作用作用”。句子“含义”就是句子的价值。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句子的意思再说一遍,我通常给学生说的是,把这个现代文句子再翻译得简单通俗易懂明了。这个“翻译”,也是进行深入分析的事实基础。需要回答出两方面内容,第一是句子意思的再明确,
4、第二是句子感情、哲理、性格等的体现。举例说明:(略)。同样的道理,修辞、表现手法等,不属于句子“含义”范畴,不必回答。问句子的作用,一般是问句子的“表达作用”,这个术语也是由两个关键词组成,包括“表达”和“作用”。“表达作用”的含义就是: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用了以后,有什么作用?答案的第一部分是对“表达”的分析,包括:(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叙述句(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或说明性语句),(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复)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使句子生动、准确、深刻、形象第二部分是对“作用”的分析。包括:内容上写出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情、什么理、什么人、什么性格特点等
5、,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为后文情节做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句子的“作用”与句子的“含义”相比,多了内容上的、结构上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写作的突出的技巧。这是由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决定的。结论:“含义”是“作用”的一部分,是“作用”呈现的事实基础。迁移:1、“赏析”“品味”“分析”“鉴赏”加点词、句,就是问词、句的“表达作用”,因为“作用”的内涵更丰富;2、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是含义相同的术语。同的术语。二、“内容”与“思想”:“内容”,是指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文章内容,就是文字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思想”,我们选择符合我们学科特点的
6、解释。“思想”,就是念头、想法。首先,我们阐述“思想”。谈到这个词语,我们自然联想到“主题思想”这个词语。“主题思想”,就是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的核心。因此,“思想”就是“主题思想”。文章的思想,应该包括三方面内容:文章流露的感情倾向(感情倾向是多样化的)、阐明的道理、反映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内容。学生最容易漏掉阐明的道理和反映的社会现实这两方面内容。当然,有的文章没有什么道理可言。但是,中考选取的现代文,一定是耐读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它的情感抒发、道理阐释、社会教育三方面的作用都同时具备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学生分析的文章主题思想,觉得单薄,没有深度,就是因为,学生仅仅
7、分析情感,忽略了文章哲理和社会现实这两方面内容。面对初中学生,一般只提“感情”而不提“思想”,感情是思想的一部分,包含在思想当中。但是仅仅训练到感情这个层面,是不是显得浅薄了一些呢?其次是“内容”,是指事物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文章内容,就是文字内部所包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理解了什么叫作“内容”,回答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就是一个固定公式内容的增减。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答案如何具体化,而不是抽象化。以冰心的谈生命一文为例子,说明这个
8、问题。提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这里插入一个问题,什么叫做“简洁的语言”?20个字?30个字?50个字?还是51个字?没有标准。我对“简洁的语言”的理解是:1、没有重复啰嗦的词语,前后内容之间没有包容关系,有层次性和逻辑性;2、答案不写出所给的横线,最好留几个字的位置;3、根据分数的多少,确定分句的多少。比如,给3分,那么答案就是以逗号为单位的三个分句。我们接着说谈生命的内容概括。第一个答案:作者谈了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第二个答案:作者说生命像一江春水和一颗小树,还写了生命的意义。第一个答案是高度的抽象化,虽然符合简洁的要求;第二个答案有点具体内容,但是依然很空洞。我们看下面的概括:
9、作者写了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并描绘它从发源到流入大海的过程;再把生命比作一颗小树,并描绘它在四季的变化;最后,作者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奋进、奉献,在于不怕挫折.第三个答案的每一个句子都有具体内容,有层次性、逻辑性,且完整。哪个答案得分,不言而喻。以孔乙己为例,再进行一个分析。提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答案如下:文章先介绍鲁镇酒店的格局和酒客的情况,然后叙述孔乙己某天到店喝酒被酒客们取笑、教“我”认字、给孩子们茴香豆的事,接着叙述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孔乙己来到酒店买酒喝,最后写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这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来概括的小说情节,一共四句
10、话。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序幕、开端和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因为鲁迅不按照套路出牌。要告诉学生,当我们遇到小说的时候,问文章的内容,就是问小说的情节,一般情况下,都是四句话,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者是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和结局。综上所述,“感情”包含在“思想”中,“思想”包含在“内容”中。三、“形象”与“性格”:“形象”有两个解释。第一,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第二,是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第一个解释中“具体形状或姿态”指什么?文字描绘的形状或姿态算不算“具体”?我的回答是,“具体形状或姿态”指可以直接看见或触摸的形状或姿态,比如照片、模型等
11、。文字描述的、需要我们通过联想、想象再现的形状或姿态,不算具体。因此,“形象”,就是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与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工作、职务、外貌等无关。既然形象关乎的是精神风貌和性格,那么,小说中可以提形象,散文中也可以提形象了。形象,是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精神风貌是指活力、面貌,是褒义词,是单方面的。而一个人,不一定全部是优点,因此,为了内容的全面,我们必须把重点,落脚到“性格”上。我们来具体谈一谈“性格”。性格,是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个解释,性格就一定是内在的态度、心理的外在表现,比如开朗、活泼、刚强、懦弱、粗暴、幽默风趣等等。包括好的性格和
12、不好性格两个方面。学生们只要一看到性格二字,立刻写出一大堆不着边际的优点,显然这是片面的。我们再探讨这样两个短语。第一是“爱吃瓜子”,第二是“关爱孩子”,这是不是性格呢?性格是态度和心理特点的外在表现,“爱吃瓜子”,是个人习惯和偏好,但是也是心理特点和态度的表现,因此它属于性格。但是必须再上升一个高度。这个人爱吃瓜子,有点“特别”“奇怪”“怪异”“与众不同”。第二个短语“关爱孩子”,是人有爱心的外在表现,肯定是性格,而且必须上升到“富有爱心”这样的的高度。结论是:人物心理特点、态度的外在表现就是性格。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另外一个术语,那就是“品质”。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考试题:结合全文,概括人物的
13、品质。什么又叫做品质?与性格有什么区别?接下来我们再进行分析。品质:是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由此可见,品质的核心,是本质,根本的东西。品质也分为好和坏,两个方面,比如:善良仁慈,是好的品质;“贪财好色”,肯定属于坏的品质。“善良仁慈、贪财好色”已经不能用“性格”来简单概括了,已经比“性格”层次更高了。我们应该这样说:性格中的,那些已经达到道德高度,表现行为作风本性、本质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东西,我们就把它们叫做品质。品质与性格的关系是:品质,包含在性格中,是上升到道德精神高度,表现人行为作风本性、本质的性格。但是我们约定俗成,分析人物品质的时候,只谈优点、好的方面
14、。比如,孔乙己身上,称得上品质的,只有“心地善良”,“好吃懒做、迂腐、热衷功名”,只说是性格。综上所述,“品质”包含在“性格”中,“性格”包含在“形象”中。迁移:“一个什么样的人”,就是问这个人的“形象”。四、“手法”与“技巧”:手法,即艺术品或文学作品的技巧。什么又叫技巧?是表现在艺术、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巧妙的技能。合起来就是:为了让文章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使用的巧妙的技能。因此,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写作技巧,这三个术语就是同一个术语的不同说法而已。但是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试问“比喻修辞”是不是巧妙的技能?“白描”是不是一种巧妙的技能?“捻花蕊”一个“捻”字的准确运用又是不是巧妙的技能呢?我
15、用这三个问题,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究竟手法或技巧有哪些?我认为:手法与技巧的内涵是丰富的。我们通常从四个角度加以分析。第一个角度:修辞手法角度。在单个的句子里或几个句子里,通常不超出自然段小节的,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来让句子生动、形象、有感情等等。这些手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手法。第二个角度:表达方式角度。表达方式中的一些巧妙的、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技能,比如,叙述中的倒叙、插叙、补叙;描写中的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勾勒抒情中的借景抒情、托物抒情 第三个角度,是文字内容角度,包括以下一些巧妙的技能。象征、衬托、烘托、对比、托物言志、托物寓意 第四个角度,是结构层次角度,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 通常情况下,问文章的写作技巧,指的是着眼内容和结构的特殊技能和独特方法。但这也不完全,举例说明:全文运用第二人称,拟人修辞手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巧妙的技能。这也说明,表达方式中的一些特殊技能和修辞手法属于表现手法的范畴。结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中的特殊技巧、体现内容关系的技巧、为结构层次服务的技巧,都应该纳入表现手法(技巧)范畴。综上所述:“手法”“技巧”或者说“方法”“写作特点”是含义相同的考试术语。答题的时候,只有一个原则:抓大放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