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杨浦区上海市杨浦区 20192019- -20202020 学年高三上学期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学年高三上学期等级考模拟质量调研 地理试题地理试题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1.试卷满分试卷满分 100 10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60 60 分钟。分钟。 2.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 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号、姓名、学校,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号、姓名
2、、学校,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 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404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仰望星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恒星。与星云相比,这些恒星的特点是 A. 质量大 B. 体积大 C. 密度大 D. 有固态的表面 【答案】
3、C 【详解】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身发光的球状天体;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 外表的天体。二者均无固体表面,同星云比较,恒星具有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大的特点。故 C正确,A、 B、D错误。 2.2019 年 9 月 6 日(农历八月初八) ,夜空上演“木星合月”,我们可以看到闪着白色光芒的木星在月亮 右下方的不远处,星月相依。下列图片中可能摄于此日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 90。 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应如图 B 位置
4、。故 B 正确,A、C、D错误。 【点睛】月相变化规律: (1)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 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此月相与太阳几乎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 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 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 称为蛾眉月。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 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
5、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 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 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 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下同) 子夜从西方落入 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 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 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
6、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 有一夹角 ( 平均值为 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 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 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 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 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 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
7、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 黎明前可见。 记忆月相的歌谣: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满月出在 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3.上海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A. 太阳直射点始终由北向南移动 B.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C. 南极圈白昼时间逐日变长 D. 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答案】B 【详解】春分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因此上海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应是从夏至到春 分和从冬至到秋分两个时段。 A、从夏至到春分,
8、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从冬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 A错误; B、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因此上海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太阳直射点应逐渐接近赤道 。 与直射 点纬度差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因此上海昼夜逐日接近等长期间, 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B正确; C、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 。 从冬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南极圈白昼时 间应逐日变短,C错误; D、与直射点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与直射点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从夏至到春分, 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与上海纬度差逐渐加大,因此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从冬至到秋分,太 阳直射
9、点由南向北移动,与上海纬度差逐渐变小,因此上海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错误。 故选 B。 4.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这建筑都是大理石建造而成,按成因分,大理石属于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D 【详解】大理石是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因此按成因分,大理石属于变质岩,故 D正确,A、B、 C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属容易题。 5.下列地表形态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 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B. 杭州湾以北沿海地区广阔的沙滩是流水堆积形成的 C. 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是板块张裂形成的
10、 D. 长江中游的曲流是流水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形成的 【答案】A 【详解】A、阿尔卑斯山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正确; B、杭州湾以北沿海地区广阔的沙滩是因海浪堆积形成的,B错误; C、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C错误; D、长江中游的曲流是流水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D错误。 故选 A。 6.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澳大利亚北部也会出现风向随季节转换的现象。下图所示的西北风出现的时间 及性质是 A. 1 月冷、干 B. 7 月冷、干 C. 1 月暖、湿 D. 7 月暖、湿 【答案】C 【详解】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东北信风越
11、过赤道,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澳 大利亚北部的西北风;西北风来自海洋,湿润。故 C正确,A、B、D错误。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具有一致性。 7.读上海某月连续 6 日气象资料图,判断 10 日前后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是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状况 8 日 34 28 多云 9 日 31 25 小雨 10 日 28 26 暴雨 11 日 32 27 小雨 12 日 34 27 阴 A. B. C. D. 【答案】D 【详解】分析表格内容可知:与 10日前相比,10日后上海气温下降,天气转好,应为冷锋过境。图中 A为 低压系统,B为高压系统,C 为暖锋系统,D 为冷
12、锋系统。故 D 正确,A、B、C 错误。 8.今年以来巴西森林火灾次数激增,逾半数发生在亚马孙雨林,对此,人们普遍担忧火灾会加剧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会导致 A. 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向下移动 B. 全球蒸发加剧,陆地气候变得更干 C. 我国一月 0C 等温线移至秦岭-淮河以南 D. 印度尼西亚沿海低地面临海水倒灌的危险 【答案】D 【详解】A、全球变暖,珠穆朗玛峰的雪线应向上移动,A 错误; B、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蒸发更为旺盛,气候变得更干;但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高纬地区的冰雪融化 速度加快,水汽上升易凝结成云致雨,降水反而增多,B错误; C、全球变暖,我国一月 0C 等温线移至秦岭-淮河以北
13、地区,C错误; D、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因此印度尼西亚沿海低地面临海水倒灌的危险,D 正确。 故选 D。 9.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 湖泊水 B. 冰川水 C. 地下水 D. 河流水 【答案】B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水。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分布和组成,知识性试题。 【详解】 注意“淡水”的要求。 地球上的水体的主体是海洋水, 而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约占淡水资源的 68.7。 所以选 B。 10.我国西北地区河流在冬季会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是冬季 A. 降水少,雨水补给少 B. 河流封冻,阻隔水流 C. 气温低,冰川融水少 D. 农田灌溉,用水量大 【答
14、案】C 【详解】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年降水量稀少,所以河流很少能够得到大气降水补给。又 有很多高大的山地,比如天山、昆仑山等,海拔很高,山上有很多冰川分布,因此,冰川融化水是我国西 北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在夏季季节,气温较高,山上的冰川融化较多,河流水位较高,处于丰水期; 而到了冬季,气温较低,山上的冰川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再融化,河流缺少水源补给,而河流水分不断 的由于下渗和蒸发损失,导致入不敷出,河道中径流量几乎为零,最终发生断流现象。故 C正确,A、B、 D 错误。 11.下图为海南岛东部海域夏季的海水等温线分布图,此时洋流的性质及作用是 A. 寒流,降温减湿 B. 暖
15、流,增温增湿 C. 寒流,降温增湿 D. 暖流,增温减湿 【答案】A 【详解】图中等温线向数值变高的方向凸出,依据“凸高为低”的原则可判定当地水温较周围低,应受寒 流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故 A 正确,B、C、D 错误。 【点睛】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 12.读 “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率明显下降,少年儿童减少 B 死亡率略有上升,老年人减少 C. 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减少 D. 处于低增长阶段,要重视人口问题 【答案】D 【详解】A、图中生率明显下降,但数值大于 0。因此出生率下降说明少年儿童数量缓慢增加,A错误; B、死亡率略有上升
16、是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因此死亡率略有上升说明老年人口数量增加,B错误; C、图中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 0,人口总数应增加,C错误; D、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可知,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处于低增长阶段,未来老龄化严重, 要重视人口问题,D正确。 故选 D。 13.世界范围看,人口分布有向平原和沿海集中的趋势。下列地区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B. 澳大利亚西部印度洋沿岸 C. 巴西亚马孙平原 D.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 【答案】A 【详解】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为世界著名传统工业区,人口密集;澳大利亚西部印度洋沿岸以热带沙漠 气候为主,炎热干燥,不
17、适合人类居住,地广人稀;巴西亚马孙平原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炎热潮湿,不 适合人类居住,地广人稀;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广人稀。故 A 正确,B、C、D 错误。 【点睛】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在平原和沿海地区。极端湿热的热带雨林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区、高纬度和高 海拔寒冷地区,人口稀少。 14.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与我 国其它城市群相比,该城市群的优势区位是 A. 生态环境好,能源丰富 B.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 C. 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 D. 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集 【答案】C 【详解】A、当地能源资源缺
18、乏,A错误; B、人均资源消费水平高不是城市群的区位优势,B错误; C、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包括港澳和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开放程度高,经济活力强,C正确; D、与其他城市群比较,开发历史没有长三角悠久,D 错误。 故选 C。 15.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计划建造一个垃圾焚烧厂,从风向频率来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以考虑选址 的是 A. 甲 处 B. 乙 处 C. 丙 处 D. 丁 处 【答案】C 【详解】焚烧厂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及废气,应建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读图可知,当地 最小风频为西风,对应字母丙,故 C正确,A、B、D错误。 【点睛】玫瑰图上所表示风的吹向,是指从外部吹向地区中
19、心的方向,各方向上按统计数值画出的线段, 表示此方向风频率的大小,线段越长表示该风向出现的次数越多。 16.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了 49 个百分点,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 A. 水平高 B. 速度快 C. 起步早 D. 逆城市化显著 【答案】B 【详解】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的特点,故 B正确,A、C 错误。逆城市化在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我国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 D错误。 17.201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8 月 29 日在上海开幕,作为主会场所在地的浦东将打造上海乃至全国的人工智 能发展高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
20、主导区位因素是 A. 消费市场 B. 科学技术 C. 交通运输 D. 环境条件 【答案】B 【详解】人工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 现人类智能的技术,属于高科技领域,因此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科学技术,故 B正确,A、 C、D错误。 18.某集团计划投资建设大型商业中心,在选址时需要考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交通便利,通达性好 地价低,节约成本 环境优美,吸引顾客 人口密集, 购买力强 A. B. C. D. 【答案】D 【详解】商业中心在选址是应遵循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的原则,而非环境因素,正确,错误。从市 场最优原则考虑,商业中心一
21、般位于城市几何中心,地价高;交通便利的地区低价高,错误。故 D正确, A、B、C错误。 19.下列国家中,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属于西欧文化圈的是 A. 印度 B. 巴西 C. 俄罗斯 D. 新西兰 【答案】D 【详解】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信奉基督教新教和罗马天主教,经济发达。西欧 是西方文化发源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以英裔为主的欧洲移民国家,文化深受西欧,尤 其是英国的影响。故 D正确。印度属印度文化圈,巴西属拉丁美洲文化圈,俄罗斯属东欧文化圈,故 A、B、 C错误。 20.2019 年 10 月 5 日,我国成功将高分十号微波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
22、道,该卫星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 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 开展国土普查 为农作物估产 为汽车导航 测量板块的移动 A. B. C. D. 【答案】A 【详解】微波遥感卫星应属于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 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正确,为汽车导航和测量板块的移动需要利用全球定位技术,错误。 故 A 正确,B、C、D 错误。 二、综合分析题(共二、综合分析题(共 60 60 分)分) 21.2018 年 8 月,中国与喀麦隆正式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读喀麦隆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喀麦隆位于非洲中部,西南濒临几内亚湾,北接非洲著名的内陆淡水湖乍
23、得湖,是中部非洲地 区重要的农业国,全国可耕地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15,农业中经济作物优势明显,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 源。该国传统的水稻种植区位于北部地势低平的沙里-洛贡河流域,由于农业生产比较落后,靠扩大水稻种 植面积来提升稻米产量,但缺乏优良水稻品种,仍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 材料二:近年来,喀麦隆与我国合作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我国农业技术人员选择喀麦隆海拔相对略高的 中部高原地区(图中“甲”处)进行杂交水稻的试验示范、种植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描述喀麦隆年降水量的变化,说出该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 (2) 喀麦隆西南部为其优势经济作物产区判断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24、, 并简述其成为主要外汇来源的原因。 (3)分析喀麦隆传统水稻种植区面积不断扩大对周围地区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4)我国技术人员选择甲地区推广杂交水稻,与北部传统种植区相比,简述这里种植水稻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1)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南部为热带雨林气气候北部为热带稀草原气候,反映了纬度地 带性分异规律。 (2)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式农场为主,专业生产几种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几乎全部提供给国际市 场,商品化程度很高。 (3)北部地区以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为主,水稻种植在干季必须大量引水灌溉,沙里洛贡河既是水稻生产主 要的灌溉水源,也是乍得湖重要的补给水源。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导致
25、入湖水量减少,使湖泊面积缩小; 继而导致鱼类死亡,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少;湖泊面积縮小还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使气候异常,荒 漠化加剧;不合理的灌溉还可能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4)与北部地区相比,甲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足,水分条件好、不需要引水灌溉;甲地靠近沿 海地区,交通条件好;城市密集,人口多, 大米的消费市场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1)由图中等降水量线上的数值可知,喀麦隆年降水量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喀麦隆南部位于几内 亚湾沿岸,纬度低,降水量大,属热带雨林气候;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图中气候类型分布南北更替、东
26、西延伸,反映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2)结合图例可知,喀麦隆西南部主要农作物为热带经济作物,因此农业地域类型为热带种植园农业。 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式农场为主,专业生产几种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商品率高,全部提供给国际市 场,因此成为主要外汇来源。 (3)本题解答时应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气候、生物、水温、土壤等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喀 麦隆传统的水稻种植区位于北部地势低平的沙里-洛贡河流域,当地以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为主,一年分干湿 两季。水稻对水的需求量大,因此水稻种植在干季必须大量引水灌溉,而沙里洛贡河既是水稻生产主要的 灌溉水源,也是乍得湖重要的补给水源。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会导致入湖
27、水量减少,使湖泊面积缩小,继而 导致鱼类死亡,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少;湖泊对气候由明显的调节作用,湖泊面积縮小还对气候的调节 作用减弱,使气候异常,荒漠化加剧;不合理的灌溉还可能导致土地次生盐渍化。 (4)本题重点考查农业的区位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技术、 交通、农业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与北部地区相比,甲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足,水分条件好、 不需要引水灌溉;甲地靠近沿海地区,交通条件好;城市密集,人口多,大米的消费市场大。 22.广西百色,是全国贫困地区之一,如何发挥资源优势,实现精准扶贫,是百色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8、材料一:百色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西南地区出海的重要通道,也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地带, 自然环境优美, 喀斯特地貌广布, 以山地为王, 年太阳总辐射量在 4500MJm-2 以上, 森林覆盖率 63.9, 野生动植物资源近 3000 种。 材料二:近年来, 随着江苏、 浙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 土地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 出现了“东 桑西移”现象。百色市把种桑养蚕作为产业扶贫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发动群众因地制宜种桑养蚕,取 得了明显效果。 (1)简述百色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百色市以铝土资源为依托,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成为资源型城市,分析该市支撑这一做法的有利 自然资源条
29、件。 (3)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百色将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东桑西移”为百色市提供了机遇,简述百色市 发展桑蚕生产的优势条件。 (4)随着“东桑西移”,发展为“东丝西移“东稠西移”,简述百色市如何把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 链。 【答案】 (1)百色市有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种类多; 南部有铝土矿和铜矿; 中 部有煤矿和水能,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2)水能和煤炭资源丰富,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充足的能源铝土矿、铜矿等有色金属量丰富,原料充足。 (3)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好,光照资源较丰富,有利于桑树种植;山区面积大,不适合开垦 成耕地,但可以发展桑树种植;百
30、色市劳动力成本低于江苏、浙江;地处西南边陲,交通便利。 (4)利用科学技术提升桑蚕的种养技术;在种桑养蚕的基础上开展丝绸纺织业的加工,进行工业化生产形 成桑蚕业的深加工产业;开发桑果饮料和酒等相关产品,延长产业链:利用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与周边 省份和相邻国家进丝绸贸易;大力发展桑蚕文化,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相经合,发展旅游业。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1)由材料一可知,百色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结合图例,由图甲可知百色地区有丰富的铝土、 铜等矿产资源以及煤炭等能源资源;百色地区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地带,地势起伏大
31、,当地降 水丰沛,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图中信息显示,铝土矿和铜矿主要分布在南部,煤炭与河流位于中 部。 因此百色市自然资源具有资源丰富、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2)有色金属冶炼属动力指向型企业,读图可知,百色市铜和铝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炭、水能等能 源资源丰富。因此该市支撑这一做法的有利自然资源条件水能和煤炭资源丰富,为有色金属冶炼提供了充 足的能源;铝土矿、铜矿等有色金属量丰富,原料充足。 (3)本题考查重点为农业的区位条件,主要有: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劳动力、 技术、交通、农业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 白色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年太阳总辐射
32、量在 4500MJm-2 以上,光照资 源较丰富,有利于桑树种植;以山地为主,宜林地区广,可以发展桑树种植;百色市劳动力成本低于江苏、 浙江;结合图例,读图可知百色地区交通便利。 (4)把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首先应获取优质原材料,然后对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第三应考虑 桑蚕制品的销售,最后应以桑蚕为主题,发展桑蚕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从“东桑西移”看,应发展农业技术,培育优良的桑树和桑蚕品种;桑树除用以养蚕外,还可以考 虑开发桑果饮料和酒等相关产品,延长产业链。从“东丝西移”、“东稠西移”看,应在种桑养蚕的基础 上,发展丝绸纺织业;完善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以便与周边省份和相邻国家进丝绸
33、贸易。大力发展桑蚕 文化,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相经合,发展旅游业。 23.陕西省地质环境脆弱,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陕西省地势呈南北高、中间低,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平原、盆地,南部秦巴山区,气候北部属温 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省滑坡灾害发生数量最多,其次为崩塌和泥石流。 (1)简述陕西省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2)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陕西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3)近年来,陕西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分析陕西中部和南部地区城镇化对地质灾害发生与灾情严重性的影 响。 (4)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危害,简述该省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提
34、高防灾减灾能力。 【答案】 (1)从空间看:南多北少;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 7 、8 、9 月(夏季) 。 (2)自然因素:陕两省地类型多样,北部黄土高原, 黄土土质疏松,沟谷众多、地面破碎;南部山区, 地势崎岖,山体不稳定;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工程建设日益加强,修建公路,矿山开采,削坡建房等工程频繁,易引 发地质灾害。镇化使人口集中,住房集中,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指 失巨大。 (4)针对地质灾害的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要运用科学技术,特别是先进的
35、卫星 等设备的应用,对灾害风险点加强监测,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及时预报;城镇建设、公路、铁路、 房屋建造和矿山开采过程中应加强防护措施加生态建设,减少发生灾害的频次和危害程度;科学地进行城 镇建设短划,加强建设中的地质环境评估,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大型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的危害: 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 社会保障体系。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详解】 (1)分析题干可知,题目要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做出解答。 图甲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图
36、,从图中可看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属点状地理事物分布,解答时应首 先考虑点的分布是否均匀,若不均匀,应指出哪里多,哪里少。读图可知,陕西省地质灾害分布南多北少。 图乙显示陕西省地质灾害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8、9 月。 (2)注意本题要求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解答。由材料可知,陕西省的主要地质灾害是滑坡,其次为崩塌 和泥石流。地势起伏大,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地区易发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泥石流的发生还需多雨的气候条件,降水多也易加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发生。 地形条件:由材料可知,陕西省地类型多样,北部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沟谷众多,地面破碎;南部山 区,地势崎岖,山体不稳
37、定。 气候条件:陕西省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解析地质灾害发生与灾情严重性的影响应从人为原因考虑。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 过程中破坏植被、掏挖山体等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大,一旦发生灾害,灾情影响严 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工程建设日益加强,修建公路,矿山开采,削坡建房等工程频繁,会破 坏植被,掏挖山体易引发地质灾害。镇化使人口集中,住房集中,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 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 (4)本题应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针对陕西省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危害”,解答时注意从原因及危害两个
38、 方面考虑。 针对地质灾害的原因:陕西北部为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南部为秦巴山 区,地质灾害频发,因此要运用科学技术,对灾害风险点加强监测,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及时预报; 陕西煤矿资源丰富,在开矿过程中会破坏植被,同时城市、公交建设也会破坏植被,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易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应加强防护措施加生态建设,减少发生灾害的频次和危害程度;城市和公交建设还 可能破坏地表结构,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应科学地进行城镇建设规划,加强建设中的地质环境评估,避免 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针对地质灾的危害:首先应注意防患于未然,加强宣传,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及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其次应制订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