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解析版).docx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801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专题 05 05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重难点梳理】【重难点梳理】 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含义: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 本主义。台湾可保留军队 (2)最初提出:针对台湾问题; (3)确立: 1982 年宪法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1984 年全国人大 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的回归 原因: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大增,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 制”成为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指导

2、思想;198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不列颠及北 爱尔兰联合王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时间: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 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意义: 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 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澳门的回归 过程:198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 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正式行使对澳门主权,人民 解放军进驻澳门。 意义:中国统一历程中的重要一步,科学的“一

3、国两制”理论的又 一成功实践,为中葡交往搭建了安全和谐的桥梁,也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3、 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979 年元旦,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停火;并且倡导“三通”。 80 年代以来,两岸民间交流活动增加 1992 年在“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上达成共识 1995 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是解决台湾问 题的纲领文件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4. 目前阻碍台湾统一的障碍因素 (1)“台独”势力 (2)国际反华势力 【要点透析】 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 是邓小平

4、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都是中国不可 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 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政策长期不变。即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 (4)保证港、澳、台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 在港、 澳、 台设置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

5、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 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 设立的区域不同: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设立的。 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不同: 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 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 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3.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根据:公元 230 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隋 朝时, 隋炀

6、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 管理台湾和澎湖岛, 从此, 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1661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 年台湾回到祖 国的怀抱,1683 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 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5 年,清 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法律依据: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国内法来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序言”中明确指出: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2005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 反分裂国家法规

7、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 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决不 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 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完成统一祖国的 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从国际法来看:开罗宣言 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 台湾、 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波 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1972 年中美上海公 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 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971 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合法席位, 证明世界上最权

8、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与中国 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4朝鲜半岛的统一与中国海峡两岸统一之比较 共同点:都是同一民族内部的统一与团结;都属于不同社会制度的统一;都将对亚太地区乃 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巨大影响;统一都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不同点:朝鲜统一属于两个国家之间的统一,中国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 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朝鲜的分裂主要是由外国干涉所致,而中国海峡两岸的 分离主要是内战所致; 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 而中 国的统一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 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

9、 上,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 【单元巩固训练】【单元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2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848 分分) ) 1.如图漫画 步步高升 中, 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 沿着一级级阶梯 “步步高升” , 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答案】A 【解析】 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 ,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与材

10、料中“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 ”相符,故 A 项正确;1949 年政协召开只是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 B 项错误;1953 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与材料中 “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 1949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1954 年,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故 D 项错 误。 21949 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 共同纲领 , 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 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 释是当时( ) A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

11、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C 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国共产党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来看,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前途实际上是有清醒认识的,就是 建立社会主义,故 A 项错误;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因此此时来提出实 现社会主义为时尚早, 故 B 项正确; 共同纲领 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和效力, 故 C 项错误; 右倾是保守思想,而如果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应该是属于“左”倾思想,故 D 项错误。 3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推 知( ) 中共 党员 民主 党派 无党 派 工人 农民 解放

12、 军 归国 华侨 少数 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 22.85 % 23.16 % 8.16 % 5.14 % 4.89 % 2.45 % 14.43 % 11.99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 B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答案】D 【解析】 根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无法得出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故 A 项错误;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选举产生,故 B 项错误; 根据材料无法得出人民

13、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故 C 项错误; 表中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来源的广泛性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则,故 D 项正确。 41954 年宪法的文本表述中,条文中尽量没有用“为、时、应、得、其、凡”等字, 而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 , “规定之”中的“之”字用 在一句话的末尾,没有实际意义,也都去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1954 年宪法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1954 年宪法具有严谨的宪法结构 C有利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和拥护 D1954 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C 【解析】材料中尽量不用“为、时、应、得、其、凡”等文言字,不能说宪法

14、具有灵活 性,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对宪法的用词的评价,并未涉及宪法结构,故 B 项错误;材料 中将“为、时、应、得、其、凡”等字,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 何或一切” ,主要是便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宪法的原则,故 D 项错误。 5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表中的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 1982 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法 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 公司法、 银行法、 劳动法、 合伙企业法、 价格法 1997 年至今 证

15、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 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 A.完善法律程序 B突出社会立法 C维护国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法律制度, 没有涉及法律程序, 故 A 项错误; 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 B 项错误; 维护国家统一不是每个时期都要考虑的因素,故 C 项错误;从表格中的法律名称来看,与经 济相关的法律居多,故 D 项正确。 6学者高建等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 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 年美国总统

16、克林顿来华访问时, 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 “它”指的是 ( ) A基层民主制度 B “一国两制”方针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基础性工程” “社会主义民主” “村民们进行了座谈”说明是 1998 年 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故 A 项正确; “一国两制”方针主要解决港澳台问题,故 B 项错误;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涉及的是民族问题,故 C 项错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是基础性工程,故 D 项错误。 7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

17、域自治制度 B 1956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 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 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答案】D 【解析】1954 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 A 项 错误;1956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表明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

18、成的标志是 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基本确立是在 1956 年,故 C 项错误;1992 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表明两岸关系 取得突破性进展,故 D 项正确。 8 (2018 长春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 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 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 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 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答案】D 【解析】 “中国外交走向

19、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 A 项错误; “新型 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是新时期外交的主要目标,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此次会议为日 内瓦会议,故 C 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合理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结束 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故 D 项正确。 9从 1950 年到 1951 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 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 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 A “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20、“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答案】C 【解析】 “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故 A 项错误;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是 1953 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 C 项正确; “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在 1955 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 与题目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101973 年 2 月,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说: “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 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土耳其、欧洲。 ”这是著名的“一 条线”外交战略,其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 A苏联成为中美共同对手 B中美已抛弃意识形

21、态分歧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D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1973 年 2 月,毛泽东提出“一条线”外交战略,材料信息“美国、日本、 中国、巴基斯坦、伊斯兰、土耳其、欧洲”说明此时中美、中日关系缓和,中美关系走向正 常化的重要背景是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成为中美共同对手,故 A 项正确;虽然中美关系改善 了,但是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依然存在,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实力下降但是 美国依然是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故 C 项错误;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是在 1979 年,故 D 项错误。 111979 年初,邓小平在美访问期间,会见了大多数美国内阁部长、议员、州长、市

22、 长,以及企业、文化、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对媒体人士也来者不拒,对记者的 提问均予以答复。邓小平的这些做法旨在( ) A传递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B表达对美国新闻自由的赞赏 C宣传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D肯定美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邓小平对 美国新闻自由的态度,故 B 项错误;结合材料时间可知中国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结 合材料邓小平访美期间的表现得出 C 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美国现代化建设及邓小平的态度, 故 D 项错误。 12 2017 年初,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

23、国关系, 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 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不仅有中国与俄罗斯、欧洲、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还有与美国的新 型大国关系,故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 A 项错误;不断 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表述过于笼统, 不能体现出材料中的主旨内容, 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的中国外交没有体现以联合国为中心, 故 C 项

24、错误;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致力于与 美国、俄罗斯、欧洲和金砖国家等重要大国和国际集团构建友好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 大国之间的稳定均衡关系,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第第 1313 题题 2525 分,第分,第 1414 题题 1212 分,共分,共 3737 分分)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 年 6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 “台湾未来地位的决 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 1954 年 12 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 ,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

25、 国的“保护”之下。 1972 年 2 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公报称: “美 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 1948 年 9 月 8 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 表” 。其中规定: “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 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 ”1951 年 8 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 9 月 3

26、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 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 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 年,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日,并规定“每年 9 月 3 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 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 20 世纪 5070 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

27、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 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13 分) 【答案】 (1)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 分。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中国新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 苏对抗;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 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海 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解析】第(1)问

28、,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 恢复”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 得出: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 小问从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关系演变、中国外交成就等角度回答。第(2)问,这个以“两岸 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 为表象, 实际考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政府、 国共两党、 两岸交流、人民愿望等角度作答即可。 14(2018河北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 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 一个国 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

29、种什么样的状态, 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 而是由这个国家 的内部政治决定的。 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 晚清并 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 ,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 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 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 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 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

30、,并就所拟论 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 分) 【答案】 示例一 观点: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论述:晚清外交走向失败的过程是国力逐渐衰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因为晚清 国力不济导致外交失败,而是外交失败导致国家衰落。在与西方列强相比,晚清政府所抱的 不是弱国心态,而是始终坚持以“天朝上国”自居,夜郎自大。从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被推翻 的 70 余年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不仅迫使清 政府割地赔款、 开放通商口岸, 而且还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以国际法的形式 确定下来。外交的失败成为中国从世

31、界中心被排挤到世界边缘的原因。 因此,晚清的失败决非由于国力不支,而是由于外交观念的陈腐和制度的落后。外交失 败是国家失败的一个表现,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国家失败。 示例二 观点:新中国的外交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壮大。 论述:1949 年,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 、 “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打破了美国为首的西 方对新中国政权的扼杀,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应的安全和资源。1953 年,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 边环境。1955 年亚非会议,中国提

32、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 交关系奠定了基础。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走向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 的重大转机和突破,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 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示例三 观点:苏联争霸外交导致国力衰败并最终解体 论述:二战后,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强国,出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需要,积极与 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先后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等组织,将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纳入 到其争霸的轨道上

33、来,并将苏联模式推广到了这些国家。苏联为了建立霸权,不断地将资源 投入到相关的军事等重工业领域, 导致农业等部门的生产遇到严重困难。 期间虽有赫鲁晓夫 进行农业改革, 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方向。 在军事上投入了过多的资 源,并且为了维持其势力范围,还粗暴的干涉他国内政,甚至直接出兵他国,严重影响其国 际声誉。最终积重难返,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材料中提到四类国家,即晚清、强国(美国)、小国、曾发动世界大 战的德国和日本, 因此论题可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来拟定, 外交与国家发展之间 的关系包括外交失败或错误的外交政策会阻碍或延缓国家的发展, 正确的外交政策可以极大 促进国家的发展等,题目要求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因此可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国家来 拟定, 如晚清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力衰弱、 国家失败, 新中国的外交促进国家综合国力壮大等。 其次进行阐述,主要就所选国家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用具体的史实进行阐述,注意表述 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外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进行总结,升华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四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