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文档编号:40835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 / 27 唐山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高一历史试卷 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7575 分分) ) 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505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 1.5 分,计分,计 75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 1 个选项符合题意)个选项符合题意) 1.“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 B. 分封制

2、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C.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 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 【答案】B 【解析】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没有涉及 稳定政治秩序的信息,故 A 错误;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周公)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因为周王是姬姓,所以具有同宗血缘关系的人成为分封的主要对象, 故 B 正确;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没有涉及文化传播的信息,故 C 错误;“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 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没

3、有涉及天子权威逐渐减弱的信息,故 D 错误。 点睛: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 是宗法制在政治权力分配上的体现。 2.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 A.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B. 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C. 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 D. 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分封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郑、齐、鲁等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 / 27 均是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所分封的诸侯国,所以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些姓氏和分封 制有关而和

4、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无关,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姓氏是分封制的产 物而不是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些姓氏和百家争鸣思想大 解放毫无关系,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 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 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 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 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 3.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 级

5、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材料反映的是 A. 分封制 B. 城邦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中央集 权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 统治者“,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故 A 正确; 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城邦制,故 B 不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 不符,故 C 不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 D 不正确。 4.如图为“颖川赖氏族谱”。族谱又称家谱,它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 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

6、以历史的眼光看,家谱具有 A. 宗法制的特征 B. 礼乐制的遗风 C. 禅让制传统 D. 分封制的痕迹 【答案】A 【解析】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3 / 27 根据题干可知,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材 料中反映的族谱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符合宗法制特征, A 项正确。礼乐制度与题干中反 映的以血缘为主体的族谱无关,排除 B。禅让制是古代以贤能为标准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 与题干中的族谱无关,排除 C。分封制是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与家谱无关,排除 D。综上 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5.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

7、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 武。 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 A. “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 B. “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 C. “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D. “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选项 A 的描述正确;选 项 B 是三省六部制,属于唐朝制度,排除;选项 C 是行省制,元朝开始实行,排除;选项 D 是明朝政治制度内容,排除。 6. 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 之无愧。他的一切具

8、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 应该是( ) A. 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 B.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 C. 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时代 D. 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秦代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这一制度成为此后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政治制度, 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典型特征,这一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所以材料中描述“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 一个伟大的时代”,答案选 B,A C D 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详解】

9、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4 / 27 7.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 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 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 A. 通过考试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 B. 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D. “工商食官”的经济制度冲击农耕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地方官员不得 世袭,由皇帝任免,表明贵族血缘政治基本上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 B 项正确;通过考试选 拔行政官员的制度完全形成是指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形成并发展, 故 A 项错误; 清朝

10、军机处的 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故 C 项错误;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 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发展的基本制度,故 D 项错误。 【点睛】“秦汉”是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 8.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 “从决策机制看, 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 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汉武帝的刺史制度 B. 唐前期的三省分权 C. 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 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建立在集体讨论、决 议的基础之上”可知,材料主要想说明决策机构的集体性

11、。A 选项刺史是监察机构,并不负 责决策;B 选项是这种形式的体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 选项。C 选项内阁的决策权在于皇 帝;D 选项军机处是君主专制的附属机构。 9.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 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5 / 27 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 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

12、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 规范化,故 B 项正确;C 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 弱相权,加强皇权,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决策程序规范化 10.浙江永嘉人陈宜中,曾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他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 ) A. 宋代 B. 唐代 C. 汉代 D. 秦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可以判断出是宋朝时期,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 “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说法与题意不 符,可以排除。 11.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

13、国家进一步发展。当时管理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 是 A. 三司 B. 宣政院 C. 理藩院 D. 中书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 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三司是宋代掌 管财政的机构, 理藩院出现于清代,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机构, 不是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 排除 A、C、D。 12.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6 / 27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

14、族政治 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中行省和路府州县的设置及关系, 可知元代的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C 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汉时期,当时的郡县制度 推广,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说法与图中所说元代行省制不符,与它们组合 的 ABD 三项错误。 13.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明太祖 D. 康熙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

15、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君相之间的矛盾;A 项 秦始皇设三公诸卿制度、郡县制度、皇帝制度;B 项汉武帝主要设置了中朝(内朝)和外朝 并立;C 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正是设立内阁;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7 / 27 D 项清朝没有丞相,或者宰相。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 14.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 削夺殆尽, 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 成为 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16、 元朝 D. 清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以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有 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殆尽”这个程度副词, 它表明此时的君主专制权力达到了顶峰,依据所学可知应该是清代的军机处,故答案选择 D 项;西周时期没实现权力高度集中,故错误;秦朝和元朝与“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 构权力被削夺殆尽”不符,故 B 和 C 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 15.如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 中央集权的弱化 B. 中央机构的精简 C. 行政效率的

17、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可知反映了专制主 义不断加强的特点,故 D 项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与图中中央机构的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8 / 27 官制改革无关,故 A 项不符合题意;从图中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看不出机构精简,故 B 项不 符合题意; 行政效率的提高只是官制改革的作用之一, 并非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的根本性问 题,不能说明历史趋势的发展,故 C 项不符合题意。 16.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 英国的船坚

18、炮利 B.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中国的闭关锁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寻求对外商品倾销 市场, 从而导致鸦片战争的爆发, 故 C 项正确。 A 项, 英国的船坚炮利属于军事因素, 与“大 势”不符合,排除。B 项,西方列强扩张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排除。D 项,闭关锁国与开放的世界市场相悖,排除。 1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 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 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

19、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 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 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 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 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了解“领事裁判权”, 领事裁 判权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 权的制度。材料中“刑事诉讼”等文字说明是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 C。B 说 法不符合历史史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

20、期中试卷(含解析) 9 / 27 战争。 【详解】 18.清末某爱国人士在给好友的信中说; “新约规定, 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 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 生产”。此信中的“新约”是指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综合材料“拱手而让他人”“输此巨 款”“设机造货”信息得知,“新约”涉及割地、赔款、开办工厂等内容。 北京条约割 九龙司给英国,但该地并非“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故 A 项错误; 天津条约没有 割地的内容,故

21、B 项错误; 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日本可在通商口 岸投资设厂,故 C 项正确; 辛丑条约虽有赔款,但不涉及割地、开办工厂等内容,故 D 项错误。 点睛: :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 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19.一次战斗后,光绪帝为邓世昌手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次 战斗指的是( ) A. 黄海海战 B. 威海卫战役 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东海海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光绪帝

22、为邓世昌手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挽联是光绪帝在甲午海战中牺牲的爱国将领邓世昌写的,故 A 正确; BCD 均与邓世昌无关,排除。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0 / 27 20.下图是一份日本报纸,根据所学判断这份报纸最有可能是哪一时间的 A. 1895 年初 B. 1927 年 4 月 C. 1937 年 D. 1941 年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图片上写着的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内容, 是两个日本军官在比谁杀的人数多。 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发生于 1937 年,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 时间;B

23、 选项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时间;D 选项是日军侵略上海的时间。 21.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其所属会战的特征或影响是( ) A. 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B. 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C. 标志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D. 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所属为太原会 战,该会战是国共合作最好的战役,故 B 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 狂妄计划,故 A 不正确;武汉会找、广州会战标志着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故 C 不正确;台 儿庄战役使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胜利,故 D 不正确。

24、 22.1940 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 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1 / 27 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 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 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 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 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洛川会议是 1937 年 8 月召开,与材料中“1940 年八路军总部电令” 等信息不合,故 A 项排除;淞沪会战发生在 1937 年 8 月,与题意时间不合,故 B 项排除; 据所学

25、可知 1940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 规模最大、 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百团大战, 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 心,故 C 项正确;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是在 1944 年,故 D 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23.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牺牲的上将就达数位。下表是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局部),从 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国民党军队对抗战有重大贡献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国民党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唯一核心力量 D. 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A 【解析】

26、 【详解】 由表中牺牲的人数之多可以得出,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组织了大规模的 会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胜利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 A 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国共 合作,故 B 不正确;中共为抗战胜利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故 C 不正确;D 与材料信息无关, 排除。 24.下表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表,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2 / 27 A.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 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敌人 C. 日军在整个亚洲都发动了侵略战争 D. 日军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表中日军分

27、布图的信息可以得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牵制了大部分 日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 A 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国共合作的信息,故 B 不正确;C 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的是日军兵力分布,故 D 不正确。 25.美国驻华代办卫理于 10 月 11 日凌晨 1 时,就把这一消息电告国务院,称:“顾林来电, 二天前在汉口俄国租界抓到几位革命党人, 昨天五人被处决, 昨晚随即发生数百名士兵兵变, 他们焚毁汉口对面的营房。”电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金田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武昌起义 D. 南昌起义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的描述,该事件发生在 10 月 10 日的汉口,起

28、因是革命党人被捕,因此与武昌起义 有关,故 C 项正确。金田起义发生于广西,且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义和团运动兴起于 山东,捣毁教堂等,与材料不符,排除 B。南昌起义发生于 1927 年的 8 月 1 日的南昌,与 材料不符,排除 D。 点睛:抓住材料时间“10 月 11 日凌晨 1 时”和地点“汉口俄国租界”等时空信息,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6.1912 年, 孙中山自豪的说,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 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创举”是指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3 / 27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封建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的

29、成立 D.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12 年”、“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的成立,它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 主王朝,而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是“变局”、“创举”,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 1911 年 10 月,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 清朝统治被推翻与“创举”无关;D 选项错误,北洋军阀基本被推翻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与 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27.下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图。下列口号与该图内容相吻合的是 A. 外争

30、国权,内惩国贼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打土豪,分田地 D 要想攘外,必先安内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图片中箭头的方向我们能看出,这次战役是从广州开始的,一路北上。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次战役是北伐战争,它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C 选项是土地革命的口号;D 选项是蒋介石针对抗日战争时所说的 话。 28. “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4 / 27 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于 A. 八七会议 B. 遵

31、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将他们轰下了台, 这样重 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结合所学判断是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肯定了毛 泽东的正确主张,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 走向成熟的标志。所以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 【详解】 2

32、9. 毛泽东获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欣然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 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由“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本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就是渡江战役, 1949 年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占领了国民政府南京,彻底结束了国民党的反 动统治,基本上解放了中国大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故选 D。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5 / 27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详解】 30.

33、 下面的邮票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 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 会议通过了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 会议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会议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C 项的时间是 1954 年,而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1949 年。故选 C 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开创 政治建设新阶段 31.下图是杨之光在 1954 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

34、辈子第一回 ,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 的选票选民证,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6 / 27 C. 政治协商制度 D. 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 发现,本题是时间为突破口做题,一定要注意“1954 年”这个特定的时间,和 1954 年相对 应的政治制度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 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2

35、.中国民主建国会前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 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 A. 西方实行多党制,通过竞选轮流执政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 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指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 党轮流执政;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 ”指的是中国实行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故选 C。A 属于西方政党特点;B 中直接参政说法错误,是间接参政;D 与题意政党 政治不符合。 33. 自西藏自

36、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50 年代 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 400 多亿元;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 62 项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的哪项政策和哪项原则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 A. 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 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 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 D. 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7 / 27 大常委会主任、 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的信息说明西藏繁荣与民族区

37、域自治制度实 施有关,故 B 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 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革的历史教训的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人崇拜”非常 严重, 大量的冤假错案足以证明国家的法律已经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力, 国家的各项民主 制度遭到破坏,所以文革的教训主要是健全和完善民

38、主法制建设,故 C 项说法正确;文革期 间没有涉及调整生产关系问题,故 A 项不合题意,排除;文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便不存在 是否遵循经济规律的问题,故 B 项不合题意,排除;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发展经济的 手段和方式,故 D 项说法错误,排除。 35.“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狐抓,人心 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停止批邓批”说明文革结束,“冤案一理”是平反冤假错案,“生 产狠狠抓”说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

39、建设上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底召开的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建国以来当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 B 项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矛盾,提出主要任务,故 A 项错 误;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故 C 项错误;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故 D 项错误。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8 / 27 36.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 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这体 现 A. 三权分立原则 B. 地方自

40、治原则 C. 主权平等原则 D. 一国两制原则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回归之后,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一国两制原则 的体现,D 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材料没有涉及,A 错误。香 港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从属于一国两制原则,B 错误。香港回归后,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不涉及主权平等,C 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坚持一个中华人民共和 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高度自治。学生需掌握相关知识 点,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7.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

41、明确了和平统一的方针 B. 提出了国共第三次合作的主张 C.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初步实现了两岸通航、通邮、通商的目标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告台湾同胞书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了停止炮击金门等事件,明确了和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9 / 27 平统一的方针, 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 B 选项错误, 一直都没有提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内容; C 选项错误,“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于 80 年代;D 选项错误,两岸三通是在新世纪的事情。 38.观察下图,判断此图的主题是 A. 反对日本割占台湾 B. 反对“台独”势力 C. 主张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D. 台湾问

42、题既成事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内容可知, 反分裂国家法颁布于 2005 年,其目的在于反对和遏制“台 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两岸交流,维护台海关系稳定,故选 B 项;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意图 割占台湾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 A 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大陆方面主张的是以和平方 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故排除 C 项;台湾问题既成事实的说法不符合实 际,故排除 D 项。 39.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不能发言,英 国也表示不想发言,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但我们并没有失去信心。该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43、. 开罗会议 D. 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但我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可以得出所述会议涉 及朝鲜半岛问题,可知应为日内瓦会议,故 A 正确;万隆会议没有西方大国参加,故 B 不正 确;开罗会议没有涉及朝鲜问题,故 C 不正确;1971 年中国才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故 D 不正确。 40.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 里的转折点是( )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0 / 27 A.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苏联的实力超

44、过了美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 1971 年第 26 届联大以压倒多数, 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它表明,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政策的失败, 美国利用其经济优势通过操纵部 分联合国成员国操控联合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沉重打出,故 B 正确;ACD 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41.1972 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 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表明 美国政府 A. 对台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B. 确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 C.

45、认可“一个中国”的立场 D.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答案】C 【解析】 “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说明美国政 府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C 正确;A 中根本变化错误;B 中确认不符合美国立场;D 中唯一合 法政府不符合题意。 42.2015 年 7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 划组织未来发展, 就本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国际和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 这体现了我国 A. 并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外交政策以地区性事务为重点 C. 开展和平外交,消除国家间冲突 D. 积极参与地区性重

46、大外交活动 【答案】D 【解析】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会议的主题是规划组织未来发展, 就本组织发展重大问题及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 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大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1 / 27 外交活动,故 D 正确;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就本组织发 展重大问题及地区重要问题协调立场,体现我国的区域外交,不涉及联合国,故 A 不符合题 意;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并不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故 B 不符合题意;我国开展和平外交,有利于协调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双方的发展,但不能

47、 消除国家间的冲突, 且竞争、 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国家间的冲突不可能消除, 故 C 错误。 43.在古代雅典的某一个时期,公民大会每十天召开一次,并给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 贴。这一时期雅典的执政者可能是: A. 梭伦 B. 伯里克利 C. 克里斯提尼 D. 苏格拉底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可以得出这一时期是雅典民 主政治的顶峰,是伯利克里执政期间,故 B 项正确;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开始初期,故 A 项排除; 克里斯提尼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期间, 故 C 项排除; 苏格拉底并没有担任过执政官, 故 D 项排除。 【点睛】

48、回答本题需要明确雅典民主政治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雅典民主政治初期,代 表的就是梭伦;第二阶段是克里斯提尼时期;第三阶段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是伯利克里 当政期间。 44.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 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 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B. 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C. 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 D. 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 古罗马人最初主要是通过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但由于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 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引起广大平民的

49、强烈不满。经过长期斗争,罗马元老院成立立法委员 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2 / 27 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故 B 正确。 45.“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 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A. 习惯法的使用 B.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C. 万民法的实施 D. 自然法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来看, 出现缺陷的原因是“版图的扩大”, 说明原有的法律已经不够满足疆域中的 所有人,因此将公民法拓展到万民法,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A、B 选项错误,此时已经处 于罗马帝国时期,已经完成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D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不是自然法的 精神,故排除。 点睛: 罗马法发展的两大阶段可以作为本题的突破口, 首先根据题目来判断是罗马帝国时期 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由此就可以以判断出是罗马法的哪一个阶段,由此选出正确答案。 46.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最新河北唐山高一历史上册期中试卷(答案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