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 / 26 陕西省镇巴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 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 新的传播手段, 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 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 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 餐产品。 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 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
2、从事所谓的诗歌写 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 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 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 百 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 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 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 路历程, 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 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 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在“五四”时期,有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 冯至等;抗战时期,有艾青、田汉等;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郭小川、邵燕祥、闻捷、 公刘等;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
3、、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百年新诗历 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 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 产生了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 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 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 也 是诗人今后应该继续努力的方向。 诗坛空前繁荣纷杂, 认真梳理一下,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 以下三种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值得总结经验,以推动诗歌健康发展。其一,面 对世界的向外姿态。自 20 世纪末以来,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中国诗 歌的复苏, 缘于改革开放初
4、期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 学思潮。 中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新诗潮被称为“朦胧诗”, 这个称呼表明了这些诗歌在传统 读者眼中是一个形象模糊的角色, 同时由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和现代诗所借鉴的西方现代主 义美学的差异,朦胧诗的出现,也产生了读者疏离诗歌的效应。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在不 断的争论中发展。 其二, 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 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和民间的姿态,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2 / 26 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一批老诗 人重新回到文坛, 同时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诗
5、人。 这两部分诗人在七八十年代发表了大 量表现大众生活、呼唤思想解放的诗篇。这种潮流受到了读者的追捧,在推进思想解放运动 中起到了鼓动作用,同时其文学资源和诗歌元素大多来自生活,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现代 主义形成并立潮流。到 20 世纪 90 年代,诗坛这种关注现实的诗歌发生流变,出现了新乡土 诗、城市打工诗以及口语写作等。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 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其三,面 对传统的坚守姿态。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 的传统,在诗坛没有缺席。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喜爱者,尽管这种
6、用文言写作的格律诗词, 在今天很难有新的超越,但仍有大量习作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令人敬重。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 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 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 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 诗经 、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精美绝伦, 成为今天中国诗人诗歌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而从现实生活中汲 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 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百年新诗发展中,有追求有担当的
7、中国诗人们创造了诗歌的奇迹。在新时代,创造中国 新诗“高峰”的希望,仍将寄托在关注时代潜心写作的诗人们身上。 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创作大众化,就会让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会突破底线,让诗歌变成快餐产品。 B. 中国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证明了其与中华民族的时代使命紧密契合的必要性。 C. 中国诗歌的现代主义倾向,让诗歌与读者产生隔阂,引起争论,阻碍了诗歌的发展。 D. 坚守传统的姿态让诗歌难有新的超越,这与诗歌表现时代精神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现实出发,提出
8、了诗人的天职和担当,重点参照中国新诗百年历程,找出解决问 题的办法。 B. 文章主体部分采取并列式论证结构,侧重从诗歌的精神、题材和语言等方面展开论证。 C. 文章提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诗人的创作,主要论证新写实主义面对现实的向下姿态的 特点。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3 / 26 D. 文章认为锤炼诗歌语言艺术精度,就是只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新诗大众化,形成多样而复杂的局面,势必破坏其固有的优点,造成中国诗歌精神 的迷失。 B. 中国新诗只有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为中华民族担当的使
9、命,才能产生无愧时代 的伟大篇章。 C. 在传统读者眼中,西方现代主义美学与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融合形成的朦胧诗是一个形 象模糊的角色。 D. 锤炼诗歌语言需要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让诗歌的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富有活 力。 【答案】1. B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 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 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 高等。 A 项,“让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会突破底线,让诗歌变
10、成快餐产品”说法太绝对;原 文只说,“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 底线的尝试”,可见,“诗歌变得繁杂、无序,甚至会突破底线,让诗歌变成快餐产品”只 是个别现象; C 项,文中说,“中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新诗潮被称为朦胧诗,朦胧诗的出现,也产生了读 者疏离诗歌的效应。中国的现代主义思潮,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但“阻碍了诗歌的发 展”,于文无据; D 项,“这与诗歌表现时代精神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于文无据,原文说,“在今天很难 有新的超越,但仍有大量习作者,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令人敬重”; 故选 B。 【2 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证方的能力。
11、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4 / 26 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 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 据。 D 项,“文章认为锤炼诗歌语言艺术精度,就是只要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 言”, 理解有误; 原文说,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 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 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 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
12、,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 且有生命的语言只是一个方面,还需要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 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仔细分析。 A 项,“势必破坏其固有的优点,造成中国诗歌精神的迷失”,于文无据;文中说“诗坛空 前繁荣纷杂,认真梳理一下,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以下三种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 材,值得总结经验,以推动诗歌健康发展”,可见作者对中国新诗大众化有肯定的一面; 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
13、中信息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 容,因为该题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 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 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 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 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 解答时要认真核 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机操作系统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上。 按照
14、源代码、 内核和应用环境等的开放程度划分,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可分为开放型平台 (基于Linux内核) 和封闭型平台 (基于Unix 和Windows 内核)两大类。安卓系统是基于 Linux 的开放源代码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该系统是首个 为移动终端开发的真正的开放的和完整的移动软件,支持厂商有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5 / 26 中兴、华为等。iOS 则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属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此系统属于封 闭型平台,仅供苹果产品使用。 美国某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年安卓系统占全球市场份额 85.9%,iOS 系统占 14%, 两者
15、市场份额之和近乎垄断。艾媒咨询分析,中国市场上超过 90% 的国产手机首选开放的 安卓系统,安卓系统拥有如此高市场占有率不足为奇。 (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二: 年中国手机用户下次更换手机时的品牌倾向 (中国信息产业网) 材料三: 2019 年 8 月 9 日,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公布了华为操作系统鸿蒙。鸿蒙是 面向未来的、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 针对苹果和安卓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不足,鸿蒙首先解决的是跨平台的应用效率和部 署, 这种突破离不开鸿蒙的内核架构分布式架构。 这种架构能使搭载鸿蒙系统的多终端 设备互联互通,实现跨平台无缝体验。现场演示显示,不同硬件的不同模块都可以
16、跨平台互 动。比如,基于远程大疆人机与手机视频通话的场景,对方的视频直接就是无人机视角,这 是一个创新的应用类型。再如,多屏协同的应用,可以在安卓和 Windows 系统间同屏拖拽, 实现高效办公。鸿蒙内核的分布式架构,破解了原来手机 App 在电脑上无法通用的困局。 与安卓系统采用宏内核不同,鸿蒙采用微内核。宏内核的核代码冗余太大,难以保证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6 / 26 设备流畅性。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所带来的另一大优势就是,进程间通讯效率提升 5 倍。 鸿蒙首次通过“形式化方法”增强可信执行环境内核安全性。和安卓系统相比,鸿蒙 采用的微内核优势是天然无 Roo
17、t(终极权限) 。安卓系统采用 Root 权限,一旦这种权限被 索取,那么整套系统的控制权即被攻破;而鸿蒙则采用“微核外核”的方式,其中微核单 独控制,而外核部分的每项模块单独锁定,即使某一项被攻破,也只能控制其中一个模块, 并不能获取系统所有权。 鸿蒙系统不仅能提高跨平台应用效率,最生态的部分是解决跨平台开发难题。鸿蒙是 一个开源的微内核操作系统, 意味着全球开发者都有可能在鸿蒙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 发布 会现场演示了一款音乐类 App,可在手机、车机、大屏上自动化兼容,解决了跨平台开发难 题。 关于鸿蒙是否能应用到手机中,余承东说,当然能,而且随时都能用,正因为华为考 虑到生态和合作伙伴的
18、原因,才会优先支持谷歌安卓操作系统,如果安卓无法使用,我们随 时启动鸿蒙。 (选自京燕网,有删改) 4. 下列对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依据开放程度分为开放型平台和封闭型平台两大类。 B. 三星、索尼爱立信、联想、中兴、华为等手机的操作系统都是开放型的。 C. 安卓系统、iOS 两大操作系统占据了目前手机市场的主要份额。 D. 在成功开发出鸿蒙系统后,华为手机将不再使用安卓操作系统。 5.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老用户的购买和复购倾向统计显示,国产手机仍是消费者的首选。 B. 鸿蒙系统采用新式架构,可以让消费者体验多屏协同、
19、跨平台沟通。 C. 鸿蒙在多方面的性能上都优于其他系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复购倾向。 D. 属于开放型操作系统的鸿蒙,可以让所有开发者都能够改善其系统性能。 6. 请结合材料,概括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 【答案】4. D 5. C 6. 分布式架构实现跨平台应用;微内核提升流畅度;增强内核安全性;开源微内 核实现跨平台开发 【解析】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7 / 26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准确理解文中素材运用的 意图。首先仔细阅读各个选项,理解选项含义,然后找到文中与之相关的语句,进行比照辨 析,最后根据题干要求
20、确定选项。这就是常说的“比对法”。 D 项,以偏概全。原文是“华为考虑到生态和合作伙伴的原因,才会优先支持谷歌安卓操作 系统,如果安卓无法使用,我们随时启动鸿蒙(系统)”,即在安卓无法使用的前提下才启 动鸿蒙,而不是有鸿蒙就不再使用安卓。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 误以及由此推理得出结论正误的考查, 归纳内容要点错误类型主要有曲解文意、 概念范围缩 小或扩大、偷换概念等;推理结论错误类型主要有过于绝对化、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和充分 条件、必要条件混淆等。考查根据文本内容合理推论,将成为此类试题的主流方向。 C
21、项解说的是鸿蒙系统的优势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解说以偏概全。鸿蒙系统对于安卓系统来 说有多方面的优势,材料中还提到了 IOS 系统,文中并没有与之相比较,所以并不能说鸿蒙 系统“都优于其他系统”, 同时材料中也看不出鸿蒙的优点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通常是定向概括,注意审清题干,根据题干的 相关要求抓关键词句筛选概括。 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筛选重要的信息, 然后对筛选的信息 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归类。 本题要求“概括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鸿蒙操作系统的优势在材料三的 2、3、4、5 段, 每段介绍鸿蒙系统优点的一个方面,抓住关键
22、词句“这种架构(分布式架构)能使搭载鸿蒙 系统的多终端设备互联互通, 实现跨平台无缝体验”“而鸿蒙采用的微内核所带来的另一大 优势就是, 进程间通讯效率提升 5 倍”“鸿蒙首次通过形式化方法增强可信执行环境内 核安全性”“鸿蒙系统不仅能提高跨平台应用效率, 最生态的部分是解决跨平台开发难题” 分析整理,便可得出答案。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新闻类)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 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 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
23、以及标题)。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8 / 26 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 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 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 “答”要照应好。 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 提炼); 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 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
24、。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范爱农 鲁 迅 在东京的客店里, 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 一天早晨, 辟头就看见一条从中国来的电报, 大概是:“安徽巡抚恩铭被 Jo Shiki Kin 刺杀,刺客就擒。”大家一怔之后,便研究这刺客 是谁。 这是徐锡麟,他留学回国之后,在做安徽候补道,办着巡警事务,正合于刺杀巡抚的地 位。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 尽。人心很愤怒。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
25、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 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 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 但当我说出之后, 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碑在席子上,我 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到,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 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 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 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
26、。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9 / 26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 的前 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 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普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 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 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
27、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 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 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 必定来访我, 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到冬初,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 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知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 个旧乡钟所组织的军政府, 什么铁路股东是
28、行政司长, 钱店掌拒是军械司长在街门里的 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边。爱农做了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 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然而事情凑巧得很,季茀 写信来催我往南京了。爱农也很赞成,但颇凄凉,说:“这里 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我懂得他无声的话,决计往南京。 我从南京移到北京的时候,爱农的学监也被校长设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爱农。 我想为他在北京寻一点小事做,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没有机会。他后来也时时给我信, 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
29、经掉在水里,淹 死了。 我疑心他是自杀。因为他是浮水的好手,不容易淹死的。 夜间独坐在会馆里, 十分悲凉, 做了四首诗, 现在只记得一首里的六句, 起首四句是:“把 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 ,微醉合沉沦。”中间忘禅两句,末了是“旧朋云散 尽,余亦等轻尘。”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0 / 26 后来我回故乡去,才知道一些较为详细的事。一天,几个新的朋友约他坐船去看戏,回 来已过夜半,又是大风雨,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 是不会掉下去的。但他掉下去了,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第二天打捞尸体,是在菱荡里找到的,直立着。 我至今
30、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还是自杀。 他死后一无所有, 遗下一个幼女和他的夫人。 有几个人想集一点钱作他女孩将来的学费 的基金,因为一经提议,即有族人来争这笔款的保管权,其实还没有这笔款,大家觉得无 聊,便无形消散了。 现在不知道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取材于鲁迅同题散文范爱农 ,有改动) 注 1徐伯荪:徐锡麟,字伯荪。革命:指 1911 年辛亥革命。季茀:许寿裳,字季茀, 鲁迅挚友。圜:同“圆”。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称天为“大圜”。此句谓整个世界都 醉生梦死。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故乡重逢,作者和范爱农相认后都笑起来,他
31、们在相互嘲笑曾经的剑拔弩张,也为因深 深误会而多年杳无信息感到悲哀。 B. 文中画线句道出了革命后新政府仍由旧乡绅把持、进人新政府的革命军也很快被腐蚀掉 的事实,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C. “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是说范爱农喜欢在喝酒时评论人世,鄙视隐身避世的酒徒, 传神地勾勒出了范爱农优世伤时、卓尔不群的形象。 D. 本文写人记事朴实平易, 刻画人物多用白描手法, 人物个性尽现其中;行文感情跌宕起伏, 于平实的叙述笔调中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感情。 8. 从相识到永诀,作者对范爱农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联系文中所叙事件简要概括。 9. 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简要分
32、析。 【答案】7. A 8. 东京初识,在同乡会争执,生出憎恶之感。故乡重逢,饮酒谈心, 逐渐相熟相知,友情渐深。身居异乡,惊闻范爱农溺水身亡,深深哀悼、怀念,挂念其孤 女孀妇。 9. 愚昧腐朽的社会没有给觉醒、正直、坚守理想的范爱农以生存空间;旁观者(乡人、 族人)的轻蔑、排斥、迫害、冷漠加剧了范爱农的悲剧;范爱农的锋芒毕露、率直张扬、 软弱彷徨,是造成其悲剧的内在原因。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1 / 26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 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33、 A 项考核情节,BC 项考核句子含义,D 项考核风格和手法,其中 A 项,其一,他们的相互嘲笑和悲哀主要由此刻境遇生出。曾经胸 怀壮志、愤世嫉俗的青年现在只能藏身故乡,生活落寞困顿,现实距离理想越来越远,因此 感到悲哀,这悲哀里也有对现实的失望、无奈;其二,多年杳无音信并不是因为深深的误会 导致。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散文情节题目,要求概括作者对范爱农的情感的变化,注意结合 不同的时间段概括,抓住文中表达情感的词语,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在东京的客店 里”“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 打一个电报还害怕, 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
34、 同他争起来”“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 而且很可恶”概括第一点; 根据“我在故乡做教员”“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 于是我们便 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概括第二点;根据“不久,忽然从同 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现在不知道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 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概括第三点。 点睛:此题考核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重点考核情节概括,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 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 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方式变换的句子。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
35、道探究的题目,要求探究的内容是造成范爱农悲剧的原因,注意结合文章 的内容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分析, 注意从文章开头部分和句子“第一倒是范爱农。 中国不革 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 几乎无地可容”概括客观原因:愚昧腐朽的社会和乡人、族人的轻蔑;根据文章的后半部分 和句子“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 我们同去”等概括主 观原因“范爱农的锋芒毕露、率直张扬、软弱彷徨”。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2 / 26
36、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 韩报仇,以祖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 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 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 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 (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37、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 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 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 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 时时从汉王。汉四年, 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 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 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
38、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 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 ,有删节) 10. 文中画波浪线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 至。 B.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 至。 C.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
39、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 至。 D.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3 / 26 至。 11.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组是 ( )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 20 岁、女 15 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 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 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C. 古
40、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 (3)称所喜欢、 所重视的人。 D.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 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 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知道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 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C. 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
41、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 下汗马功劳。 D. 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但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因此授意张 良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1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文原文。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 稳住项王的心。 (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大它西边的疆界。 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奢求
42、的土地)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4 / 26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 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这段话是说“这年秋 天,汉王追击楚军到阳夏南面,战事失利而坚守固陵营垒,诸侯原已约好前来,但没有到。 张良向汉王进计, 汉王采用了他的计策, 诸侯才都来到”, 考生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
43、地名、 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其秋” 的意思是“那一年秋天”, 表示句中所说的事情都是发生在那一年的秋天, 故“其秋”后应 断开,据此可排除 BD 两项。再比较 AC 两项,“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意思是“汉王采用 了他的计策,诸侯才都来到”,而“其计诸侯皆至”翻译不通,故 C 项断句错误,当排除, 故选 A 项。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44、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 项,“古人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 况称所喜欢、所重视的人”错误,应为“所厌恶、所轻视的人”。故选 C 项。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 项,“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因此 授意张良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错误,由原文“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 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可知,是张良
45、自己的主意,不是 秦将的主意。故选 D 项。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何”,为什么;“绝”, 断; “所”, 助词, 加动词“过”构成所字结构, “所过”可译为“经过的”; “示”, 给 看; “还”, 回来;“以”,目的连词, 来; “固”, 使动用法,使稳固,稳住; “意”, 心意。第二中,“厌”,通“餍”,满足;“既”,已经;“东”,名词做状语,在东面;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
46、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5 / 26 “封”, 第一个使动用法, “使为疆界”, 第二个, “疆界”; “若”, 如果; “肆”, 延伸, 扩张; “阙”, 使减少, 侵损, 削减。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 “有何厌”; “焉”,哪里;第一个“之”,结构助词,起到提宾的作用,第二个“之”,代词,代土地。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 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 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47、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 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 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 以动词为中心, 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 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 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 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 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
48、、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 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 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 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 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
49、言文 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 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 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 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 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 意识。 陕西汉中镇巴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含解析) 16 / 26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 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