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文档编号:40953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最新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最新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 / 18 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我朝罢丞相, 设五府、 六部、 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 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今我朝罢丞相”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故答案为 C 项。 A 项,由题干“今我朝罢丞相”可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而不是汉朝统治者,排除; B 项,题干强调的是明朝而

2、非唐朝,排除;D 项,题干强调的是明朝废丞相,排除。 2.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 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 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 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B.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 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刺史原来职能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后来逐渐转变为州牧,可见刺 史监察职能转变为地方行政长官,其监察地方的职能逐渐被弱化,B 项正确。材料反映刺史 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与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符,排除 A。由材料

3、可知君主监 察百官的制度被弱化,排除 C。东汉末年“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说 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削弱,排除 D。 3. 关于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门第限制 B. 削弱了皇权 C. 有利于选拔人才 D. 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此题,可依据所学解答,科举制是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的制度,这打破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 / 18 了门第限制,有利于选拔人才,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它是皇权加强在文化上的表 现,通过科举制,皇帝把天下知识分子笼络到自己门下,为他所用

4、,巩固了皇权,不能说削 弱了皇权。答案为 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全面分析科举制的意 义和影响,能够对科举制客观评价。 4.下列关于王位继承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B. 有时兄终弟及 C. 有时是父子相承 D. 夏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个王朝是夏禹建立的,D 项与史实相悖,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的王位继承制指的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存在父子相承和兄终弟及等形式, ABC 三项是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 5.唐朝为宰相们提供商议军国大事的办公处

5、所称 A. 外朝 B. 政事堂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分割相权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议事的地方称为政事堂,B 正确;外朝出现于汉朝,A 错误;枢密院出现于宋朝,C 错误;军机处出现于清朝,D 错误。 6.“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于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 不可除也”材料评价的是 A. 西周的分封制 B. 春秋战国分裂割据 C. 秦朝的郡县制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3 / 18 D. 汉朝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汉郡国并行制。依据材料中“郡”、“国”等

6、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 初年,在地方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实行封国制,即郡国两制并行,题干中描述了 天子之政在郡与国的执行情况,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上没 有“郡”的存在;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汉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存在的郡国并行制, 不是春秋战国的分裂割据;C 选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地方上没有“国”的存在。故正 确答案为 D 选项。 7.晋初刘毅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与这一局面相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科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依靠门

7、第高低选拔官吏 的特点,这符合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故 D 正确;世袭制选官的依据是血缘关系,不符 合题意,排除 A;察举制以孝廉等品德为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 B;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和 才学为依据,C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联系所学九品中正制的特点 分析解答。 8.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清 B. 明 C. 汉 D. 秦 【答案】A 【解析】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伏诛,于是废宰相。 秦、 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 相制度自此废除,清朝以后不曾设置丞相 9.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8、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4 / 18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门下省 D. 军机处 【答案】B 【解析】 【详解】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掌承天子,助理万机,御史大夫执掌奏章,掌管监察, 故 B 正确,A 错误;唐朝设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排除 C;清朝设军机处,职责是跪受笔 录,排除 D。 10.秦统一后,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 的是 A. 继承上古传统 B. 尊崇儒家思想 C. 突出个人功绩 D. 制造暴政依据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 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把

9、三皇与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故 C 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题 意,排除;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B 错误;D 与“皇帝”的称谓无关,排除。 11.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 年,这一年属于公元 A. 21 世纪前期 B. 前 21 世纪前期 C. 21 世纪后期 D. 前 21 世纪后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 2070 年,这一年属于 21 世纪前期,所以答案是 B;ACD 不符 合题意,排除。 12.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一称谓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直接关系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5 / 18 A. 西周的分封制 B. 西周的宗

10、法制 C. 秦朝的郡县制 D.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燕是西周实行分封制下诸侯国,赵是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之后 的诸侯国,故 A 项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制度,B 错误;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行 政区划,不符合题意,故 C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是加强对于地方控制的制度,不符合材料 主旨,故 D 项错误。 13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 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 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 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

11、超过了“三皇五帝”, 所以定“皇帝” 称号,而不是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故 B 符合题意,选 B;“皇帝”称号体现 了神化皇权, 故 A 不符合题意; “皇帝”称号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故 C 不符合题意; “皇 帝”属于专制主义的表现,故 D 不符合题意。 14.2017 年 12 月 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参加了国家公祭活动。这次公祭是为了纪念 A. 南京大屠杀 B. 甲午战争 C. 旅顺大屠杀 D. 鸦片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展开长达 42 天的南京大 屠杀,三十多万同胞惨遭杀害。为了哀悼被

12、害同胞,我国在 2014 年规定每年 12 月 13 日为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6 / 18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故答案为 A 项。BC 项,甲午战争中日本中旅顺进行大屠杀, 时间是 1894 年 11 月 21 日始的四天三夜,排除;D 项,鸦片战争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 15.近代某条约规定: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放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13、商埠 许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并回顾教材知识可知,“某条约”是 1895 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 马关条约 。故答案为 C 项。ABD 项,根据所学可知,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辛丑条约 的内容都与“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无关,排除。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 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 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16.1937 年 12 月,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 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人人敌忾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 到处皆

14、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 认识到民众的巨大力量 B. 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与日寇抗战到底之决心 D. 在战略上做好了抗日准备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说明国民政府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 强大力量,试图通过发动群众抵抗日本侵略。故答案为 A 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要是以国 共合作形成的,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材料侧重于发动群众,而不是对国民政府自身抗 战的要求,排除 C 项;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7 / 18 1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

15、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其建立的标志是( ) A. 八一宣言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七七事变 D. 国共 合作宣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 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35 年,中国共产 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B 选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C 选项错误,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故正 确答案为 D

16、选项。 18.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 年 8 月,彭德怀直接指挥的重大战役是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0 年 8 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 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 错误,平型关战役发生于 1937 年 9 月,指挥官是林彪,与材料信息不符;C 选项错误,台 儿庄战役发生于 1938 年春,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

17、,与材料信息不符;D 选 项错误,淞沪会战发生于 1937 年 8 月,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与材料信息 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9.钱穆提到: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公卷通榜制”。所谓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 呈送给能文章有学问的政府大僚阅看; 通榜是考后出榜前, 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的舆论来拔 取知名之士。这一做法 A. 完善了察举制度 B. 反映了社会舆论决定考官选择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8 / 18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可能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通榜是考后出榜前”,并不凭借考试,而是“

18、根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 进行选拔“知名之士”,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做法难以防范有些人借此制度进行作弊,可能 使科举制公平性受到质疑。故答案为 D 项。A 项,察举制为汉代选官制度,排除;B 项,题 干未体现社会舆论对考官的影响,排除;C 项,题干现象不利于人才的客观选拔,限制了部 分下层人民向上层流动,不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排除。 20.有学者认为,汉初刘邦选择了郡国并行制是无奈之举,只有这种制度才能维持一个大一 统的局面,才能使他这个皇帝得到更多人的拥护。该学者的看法表明,汉初 A. 新、旧政治势力交织并存 B. 中央集权制得到广泛支持 C. 已不存在分封的社会基础 D. 郡县制更有利于国家统

19、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郡县制在秦汉时期属于新势力代表, 封国制属于贵族势力代表, 因此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体现的是新、旧政治势力交织并存,A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 中央集权制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B 选项排除。汉初的分封制是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的,C 选项排除。材料认为郡国并行制是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并非认为郡县制更有 利于国家统一,D 选项排除。 21.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 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应是 A. 太尉 B. 廷尉 C. 丞相 D. 御史大夫 【答案】D 【解析】 河北石家

20、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9 / 18 【详解】丞相是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 D 项正确;太尉负责军事,故 A 项错误;廷尉负责司法,故 B 项错误;丞相负责处理全国政 事,故 C 项错误。 22.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 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 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 掌握决策、审议

21、,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 规范化,故 B 项正确;C 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 弱相权,加强皇权,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决策程序规范化 23.假设在下图所示中央机构所在的朝代,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这项工程的实 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答案】D 【解析】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0 / 18 【

2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座宫殿,先由中书省草拟方案,再由 门下省审议,审议通过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此事性质,具体下放给工部执行。故答 案为 D 项;ABC 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4.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下列 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皇帝任免调动 B.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郡守职位不得世袭,无权任免县令,县令是由皇帝任免,D 项说法错误,但符 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项;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23、郡县主要官吏包括郡守由皇帝任免调动, 没有封地,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 【点睛】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 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 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 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 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 除法。 25. 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传统和“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节,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24、的是 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 “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的是以血缘亲情关系,这与宗法制度所体现的宗法血缘关系有关, 故 B 项符合题意。 26.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 A. 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初步基础 B. 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理 C. 有利于明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统治 D. 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的管辖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1 / 18 下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的行省制度,把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统

25、 一在省级行政机构的管辖之下,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其对地方的 行政划分为我国明清地方行政体制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故 A 项正确。C 项,行省制有利于 区域内民族融合,排除。对于少数民族及边疆地区元代设立宣政院进行管理。故排除 BD 两 项。 27.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 A. 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 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 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答案】D 【解析】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 的核心,故 D 正确;“

26、立子以贵不以长”不符合“长幼有序”,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权利 继承问题而不是分封问题,排除 B;C 与材料无关,排除。 28.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对以下材料“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 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出自 1842 年南京条约 B 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 C.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D. 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 应纳进口、 出口货税、 饷费, 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等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27、南京条约中有协定关税的内容,破坏了中国 关税自主权,故 ABC 项理解正确,不合题意。D 项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2 / 18 朝鲜东学党起义,并非为南京条约的签订,符合题意。 点睛:关键信息是“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中分析这是南 京条约的内容。 29.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敗,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台 儿庄战役之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 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 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

28、神话 C.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台儿庄战役之后, 唯武器论不攻自破, 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 人还可一战”可以得出,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鼓舞全国人 民抗战的斗志,A 符合题意;B 是平型关大捷的作用;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 成,C 不正确;D 与史实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台儿庄战役之后,唯武 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对日本人还可一战”的理解和掌握。 30.“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

29、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 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此处“中 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 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 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 C. 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 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形象”的出现和鸦片的大量输入有关,而中国社会的落后,使得中国 在世界上不被尊重,在西方舆论的宣传下,许多人对中国存在着偏见,这些在当时基本符合 事实,并非捏造,因此 D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ABC 选项正确,排除。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3 / 18 31.宋初

30、,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 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 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 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 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 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 D 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

31、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 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 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 B。 32.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 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 条约 【答案】A 【解析】 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 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由中国政府自主确定 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收回了这项主

32、权。 33.1942 年春,美国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 方面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 A. 试图说服美国国会尽快批准对日宣战的方案 B. 对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 C. 警示澳洲、印度、俄国做好抵御日本侵略的准备 D. 肯定了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D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4 / 18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 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可知,罗斯福总统强调的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

33、斯的主 要战场,D 选项符合题意。1941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发生后,12 月 8 日美国对日宣战, A 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对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B 选项错误。警示 澳洲、印度、俄国做好抵御日本侵略的准备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 34.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 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 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A. 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B. 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 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 粉碎了

34、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民国二十九年”可知,这是 1940 年,涉及到的人物“国民政府战区司 令长官薛岳的秘书”“ 毛泽东、朱德”,由此可以判断这是国共合作背景下的一次战役。 根据材料“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 结合所学可知, 这次战役的百团大 战,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选项 A 正确;选项 B 是武汉会战的影响,排除;台儿庄战役 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排除 C;选项 D 是淞沪会战的意义,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信息判断出这是百团大战,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5.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其中丞相的主

35、要职能是 A.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 执掌君臣奏章 C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D. 负责监察百官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开创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帮助皇帝处理全 国政务,故选 A。执掌君臣奏章是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排除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5 / 18 排除 C;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排除 D。 36.秦朝“三公”中属御史大夫权限的是 负责军事 负责监察百官 协助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

36、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御 史大夫负责协助丞相,监察百官,正确,故选 B;属太尉的职守,是宰相的职能, 排除,故 ACD 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御史大夫权限”, 联系所学秦朝三公九卿制的内容分析解 答。 3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 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 世袭制度确立 C. 分封制度形成 D. 禅让制度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材料“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 年”可

37、知, 第一次“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 221 年,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 A 正确;世袭制度确立是夏朝开始,分封制度形成是在西周时期,禅让制度确立是在尧舜禹时 期,BC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6 / 18 38.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 而自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以后, 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 当时思想 界这变化主要是由于 A. 西方文化无益于解决中国问题 B. 民族危机促进了文化自觉自信

38、 C. 中国文化成为抗战的精神寄托 D. 列强侵略加剧了中西文化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以后”可知,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对传统文 化与资源的重视是提振民族精神抵抗日本侵略。 故答案为 B 项。 发生变化的原因不是基于对 中西文化的认识,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排除 C 项;材料没有 涉及中西文化矛盾,排除 D 项。 3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 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墙遭攻破,该墙被占领”。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39、 D. 淞沪会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可知是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故 A 项 正确。西安事变是 1936 年 12 月 12 日,卢沟桥事变是 1937 年 7 月 7 日,淞沪会战是 1937 年 8 月 13 日,故 BCD 项错误。 40.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 年 9 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 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西安事变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7 / 18 【答案】A 【解析】 【详解】 平

40、型关大捷指 1937 年 9 月 25 日, 八路军 115 师师长林彪在平型关对日军进行的一 次成功伏击战, 它是抗战以来首战大捷。 依据材料“八路军”“第一次大捷”看出此战役是 1937 年 9 月的平型关大捷,故 A 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 1938 年 3 月至 4 月中旬,由国民 党将领李宗仁在山东省台儿庄指挥并取得的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故 B 不符合题意; 百团大战 发生在 1940 年下半年,故 C 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发生在 1936 年 12 月, 当时没有八路军,故 D 不符合题意。 第第 IIII 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二、简答题 41.

41、简答题:简要回答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答案】1895 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 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 白银。 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解析】 【详解】 1894-1895 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后, 1895 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 马 关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 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42、 为商埠, 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 度。 三、论述题三、论述题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选举”作为中国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更替嬗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中国古代的“选举”可以说是由统治者自上而下地来选择治理者,或者说是以 “贤”选“贤”。 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 地方官掌握着较 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士民可以 自由投考。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 的官员有 1%来自寒族。 摘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 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

43、史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18 / 18 根据材料概括两汉到唐宋时期“选举”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积 极影响。 【答案】变化: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选取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再到才 学(或:由注重世家到不问出身) ;选举程序趋向严密;选举范围逐渐扩大(或:寒族在选 举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 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提升读书人政治参与的兴趣;扩大官吏来源,有利于社会 阶层的流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趋向相对公正平等。 【解析】 【详解】 (1)变化:由材料一“西汉时岁举和特举贤良方正明法诸科并行, 地方官掌 握着较大的选举权。魏晋时代,实际选举权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唐代选举权收归中央”可 知选举方式由地方推荐到中央考试选取; 根据史实可知西汉察举制的选举标准是品行、 魏晋 九品中正制的选举标准是门第,而隋唐科举制注重才学,可知选举标准由注重品行到门第, 再到才学:由材料一“宋代通过锁院、糊名、誊录等方式形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可 知选举程序趋向严密:由材料一“北宋入宋史的官员有 1%来自寒族”可知寒族在选举中的 比例越来越高。 积极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从选举标准、选举范围、选举方式以及选举程序趋等方面变化回 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最新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答案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