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409968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三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

2、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

3、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漩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

4、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更改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

5、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更改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B. 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C.

6、 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D. 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B. 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C. 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D. 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7、. 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B. 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C. 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D. 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答案】1. B 2. A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8、,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夸大其词,“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错,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故答案为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A项,“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人格裂变。故答案为A。【3题详解】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

9、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强加因果关系,“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与“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B项,“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于文无据。C项,“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故答案为D。【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

10、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

11、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以往的亲子阅读,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子,而如今,亲子阅读的范围已扩展至学龄前儿童,甚至几岁的小娃娃。因为“阅读”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字阅读,还包括图画等非文字阅读;亲子阅读有朝着更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摘编自刘天放奠让“亲子阅读”流于形式)材料二:(摘编自“家长帮阅读”)材料三: 一些家长对亲子共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共读就是给

12、孩子传授知识,将共读等同于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过早将孩子带入应试教育模式,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烦恼。实际上,阅读是一扇窗口,亲子共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不是待在家里才能进行亲子共读,要带着孩子大胆走出家门,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阅读产生更美好的感悟。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

13、多用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摘编自胡蔚亲子共读贵在用心)材料四: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教授凯瑟琳斯诺说,大量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着直接的联系。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语音意识、词汇发展、文字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从长期来看,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快速认读、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表达及未来的终身发展都有帮助。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儿童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独立贡献超过20%的影响因素。在美国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

14、差异大概为33%。亲子阅读能够独立贡献20%的差异,也就是说33%由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差异中,有20%是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弥补。在美国,通过20年的实践,让很多人认识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除了家长态度积极,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力量支持,美国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都会提供机会,给孩子派书送贴纸,鼓励他们阅读。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有一项名为“1000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孩子在6岁上小学之前读满1000本图画书。凯瑟琳斯诺说:“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可以借鉴的,早期阅读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摘编自哈佛教授:亲子阅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

15、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母阅读习惯不好(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孩子日阅读时长普遍较短,这表明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作用不容忽视。B. 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目的主要集中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为了拓展知识界限、提升能力的也比较多。C. 对于亲子共读的内容,家长的选择多倾向于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认可老师的推荐,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D. 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较少考虑为学科(如语文、英语)成绩提升打基础,为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制定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的也不多。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亲子阅读中,书的介质作用和

16、阅读的纽带作用相结合-再加上形式多样化,使得亲子阅读范围已经覆盖了0-3岁的小孩。B. 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影响很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而对独立思考等有影响-C. 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其中大概六成的差异。D. 儿童的早期阅读需要家长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美国在后一方面做得较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值得中国社会借鉴。6.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具体事情和应避免出现的问题。【答案】4. C 5. D 6. (1)具体事情:家长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坚持每天两小时

17、以上的阅读。选择多种阅读环境和阅读样式,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阅读空间。(2)应避免出现的问题:不要盲目跟风,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避免急功近利,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避免时常中断,不能坚持,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检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C项,“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与材料二信息不符,家长选择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比较少。故答案为C。【5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

18、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A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甚至几岁的小娃娃”,所以选项中“已经覆盖了0-3岁的小孩”表述错误。B项,“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错,于文无据。原文说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积极促进作用,没有信息表明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阅读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会消失。C项,“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错,应是”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故答案为D。【6题详解】本题考

19、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具体事情:据材料二图表一可总结出“家长要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好坚持每天两小时以上的阅读”;据材料三“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可总结出“选择多种阅读环境和阅读样式,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由阅读空间”;避免出现的问题:据材料一“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

20、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可总结出“不要盲目跟风,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据材料三“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可总结出“避免急功近利,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据材料三“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用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可总结出“避免时常中断,不能坚持,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

21、(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连 枷李 锐天很冷,心也很冷。炉子早灭了,屋里一股浓浓的膻腥气。学校原在村庙里,后来庙塌了,村里没钱盖新房子,就把羊圈用的通房隔出两间来做教室。青石涧小学成了羊圈小学。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同学们,下午劳动课还打豆子,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没有应声“都有谁把连枷带来了?”还是没人应声。他把眼睛转到刘开

22、放身上。刘开放低下头,搓着两只乌黑的手,说:“王老师,我爸叫我甭来学校劳动,我爸说,功课都考不及格,再来就拧断我胳膊”王光荣很寒心。他心想:我真是名誉扫地呀。可他脸上却放出爽朗的笑容:“哈哈,行呀!那就算了吧。我还说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那就不用啦。反正联校校长来考过试了,反正咱们一到四年级没一个及格的,反正咱们青石涧羊圈小学过了今天就正式解散了,我这个民办教师就下岗啦,最后一课不上就不上吧!我往后再想种黑豆,回家种去啦。同学们,放学吧!”说着,他一阵一阵心酸,就使劲拍手,使劲碱,“行啦行啦,放学吧!放学吧!”一至四年级一共十五个学生,大学纷纷背上书包站起来。然后,纷纷仰起脸规规矩矩喊“老师再见

23、!”王光荣说了两声再见,忽然觉得眼泪要下来了,赶紧转身擦黑板,其实上面一个字也没有。等他转身时,空荡荡的教室只剩一个人。他问:“馍妮儿,你为啥还不走?没见同学们都放学了?”馍妮儿从座位底下抽出一把连枷来,说:“老师,我带连枷了,我想和你打豆子,上最后一课。”他眼泪一下子哗哗地流出来。看见老师哭,馍妮儿也哭,说:“老师,你别哭,他们都走了,他们都没良心!我不走,我跟你打豆子”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叫你们打豆子,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这么说着,他眼泪又下来了。师生二人在教室里哭了一阵,鼻子里都是呛人的膻腥味儿。馍妮儿固执地拿起连枷,说:

24、“老师,打豆子吧。”于是,二人来到羊圈前空场上。馍妮儿把场上新鲜的羊粪蛋扫干净,王光荣从教室后面把晒干的黑豆秧抱出摊在平地上。然后,两人就挥起连枷。劈劈啪啪的敲打,紧闭的豆荚爆裂开来,豆子像黑珠子一样蹦来蹦去。他边打边问:“馍妮儿,你知道老师为啥种黑豆吗?”馍妮儿挥着连枷不抬头:“知道。城里人现在要吃绿色食品,黑豆营养高,能卖高价,卖了高价老师就能多挣钱。”他木然地笑笑。这个问题他给学生讲过无数次了。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乡政府给了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番斟酌之后,他决定开荒种黑豆。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

25、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扩大之后产生两个结果,一是给学生和自己增加了劳动课时,二是学生成绩普遍下降,乃至联校统考他的学生没一个及格。最终导致学校被解散,自己被解雇。翻来覆去敲打一阵之后,他们把打过的豆秧抖一抖抱到一边,再把落地上的豆子和豆荚扫成一堆,把豆荚和豆梗簸干净。很快装满半袋子,看着收获的果实,他来了兴致,替学生抹抹额上的汗珠,说:“馍妮儿,我教你背首古诗吧,课本上没有的。”“啥古诗?”“写连枷的。”“老师,干活儿的家具也能写诗?”“能写。馍妮儿,你听,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声歌里轻雷动,一夜

26、连枷响到明。”“老师,这都说的是啥呀?”“新做成的场院镜一样平,家家都趁下霜的晴天打稻子,一边劳动一边又笑又唱,天边响起打雷声,大家就用连枷赶紧打,直到天亮。可惜,题目我忘了,作者好像是宋朝一个姓范的人”说到这儿,他愧疚地笑起来,“咳,馍妮儿,老师到底是个半吊子,到底是个民办教师,啥都记不住。”馍妮儿笑笑,说:“老师,他胡说。”“谁胡说?”“就是你说的这个姓范的。”“咋胡说啦?”她又笑笑,“老师,我跟我爸打过一宿连枷,胳膊都肿了,把人累死!我就没唱歌儿!”王光荣笑着收起连枷,说;“馍妮儿,咱们今天就下课吧,我可不想把你的胳膊累肿喽!”老师笑,学生也笑,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吕梁山干冷的暮色

27、又透彻,又凝重,清晰地勾勒出西山高耸的山顶。(有删改)【注】连枷;一种农具,用来拍打谷物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简要叙写天气、人物心情、教室环境,突出青石涧小学的破落,渲染了黯淡、阴郁的氛围,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B. 小说反复使用“反正”“使劲”等词语,写出王光荣面临学校解散和自己被解雇的际遇时心寒、不舍、无奈、痛苦等复杂微妙的感情。C. 馍妮儿对老师教背的古诗直言不讳的质疑,显示了现实的苦涩与诗人笔下的美丽的巨大反差,增强了小说的张力,深化了小说的主题。D. 小说结尾一段写吕梁山的暮色、山顶,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

28、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8. 小说中的王光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9. 小说标题改用“最后一课”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坚忍平和:作为乡村民办教师,待遇微薄,他仍坚守岗位;面临解雇的遭遇,他以平和的心态淡然接受。善良朴实:作为乡村民办教师,他爱护学生;学生成绩不好,他内心充满白责,不推卸自己的责任。有私心,不乏市场意识:为了贴补工资不足,他在政策许可下开荒种豆,让学生劳动帮他打豆,以此多赚点钱,贴补工资收入的不足。 9. 示例一:以“连枷”为题好。理由:标明叙事线索:连枷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媒介物,民办教师王光荣经常让学生在上课期间帮他用连枷打豆子,导致

29、学生成绩下降,学校解散,自己被解雇。暗示主题意蕴:连枷象征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揭示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乡村教育陷入困境的严峻现实。揭示人物处境与情感:王光荣让学生带连枷来校劳动帮他干私活,表明他生存的困境;王光荣“最后一课”教馍妮儿背连枷诗,也透露出他对乡村教育的留恋与未能尽职的愧悔。示例二:以“最后一课”为题好。理由:统摄情节主干:小说围绕着民办教师王光荣的“最后一课”这一事件展开情节。揭示人物处境:“最后一课”是在青石涧小学被解散,民办教师王光荣被解雇的背景下进行的,表现了王光荣苦难生活中两难的精神困境。提示小说主题:“最后一课”勾面了吕梁山区乡村教育的落后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发展面临严

30、峻问题的反思。【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D项,小说的结尾部分确实增添了一些暖色:王光荣看着自己收获的果实,来了兴致,教馍妮儿背一首古诗,最终学生笑了,老师也笑了,他们把刚才的不愉快忘得干干净净。但最后一段写吕梁山“干冷的暮色”“透彻”“凝重”,投射出冷峻、沉重的色调,客观冷静,与全文氛围相合。故“暗示主人公在陷入艰难的境地之后,又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给文章增添了一些暖色”这一解读不当。故答案为D。【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作

31、品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人物身份,避免大方向出错;其次从文本中找到人物所做的事情,思考他为什么做这些;再次找到关于形象的描写,注意细节描写,思考表现人物什么特点或品质,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本题据“乱流河乡联合学校每月只给自己八十块工资,另外六十块村里补。村里穷,常年拖欠那应补的六十块”“尽管已看见可怜的结局,王光荣还是拍拍手,笑着说”可总结出“坚忍平和”;据“王光荣很不好意思地抹干眼泪,说:馍妮儿,不是同学们没良心,是老师没良心,尽叫你们打豆子,没教好你们,一个及格的也没有”可总结出“善良朴实,爱护学生”;据“乡政府给了政策:工资不够,老师可以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一番斟酌之后,他

32、决定开荒种黑豆。事实证明,这决定是英明的,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准确预判了价格前景。第一年,他的黑豆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他决定增加投资,扩大种植规模”可总结出“有私心,不乏市场意识”。【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应紧扣文本,不能任意发挥。本题具体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对人物的作用、对情节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以及题目本身的手法和效果几个方面来答。这种比较的题型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选择哪一个,再回答好处。比如以“连枷”为题的好处是:情节上,是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人物上,表明他生存的困境以及未能尽职的懊悔之情;主题上,揭示了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乡村教育

33、陷入困境的严峻现实。以“最后一课”为题的好处也分别从这几个角度答。【点睛】1、鉴赏与理解小说的标题,一般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结合小说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小说的人物;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环境、标题所运用的艺术手法。2、小说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下题。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34、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

35、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

36、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7、)A. 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用。B. 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爱称。C. 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D. 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回答得到神宗的肯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跟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B. 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

38、认同;宰相任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C. 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D. 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答案】10. D 11. C 12. C 13. (1)朝廷中没有朋

39、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2)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考生可分六步走:读文段,通文意;标名(代)词,定主宾;看虚词,找位置;明语法,辫句式;依据修辞;对话、引文定句读。本题为选择题,可以找准切入点。如本题“颖愤而致佝”意为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是一个整体,在它之后断开,排除B项、C项。“颖投杖仰谢”意为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是一个整体,不宜断开,排除A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需要考生了

40、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C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错,也包括在世的君主和尊长。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C项“神宗相信了王安石”错,应是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而神宗会认同滕元发的看法。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

41、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删、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虽”,即使,“济”,成功;“殆”,危险;(2)中“且”,将要;“度”,考虑,这里引申为准备。“谕”,晓谕,告知。【参考译文】滕元发,起初名甫,字元发。因为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召入朝廷考试,担任集贤校理。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发来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神宗说:“你知道君子和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

42、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神宗认为是名言。晋升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滕元发说:“宰相固然有罪,但认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让他儿子担任判鼓院,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神宗说:“鼓院仅传达事情而已,这对于事情有何妨害。”滕元发说:“假如有人控诉宰相,却让他儿子传达,行吗?”神宗明白了,就取消这个任命。黄河以北的地区发生大地震,朝廷命令滕元发为安抚使。当时城中房屋多数倒塌,官吏和百姓怕被压,都睡在帐篷和茅草屋中,滕元发独自住在房屋下,说:“房子倒下百姓死去,我自己应当和他们同命运。”免除田租,修筑堤坝,纠

43、查贪污残暴的官吏,责罚盗贼,北路因此安定。升为开封府尹。百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所盗藏,经历几任府尹查问都没有得到公正判决。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给王颖,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驼背也就消失了。滕元发在神宗面前议论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样,说话不加修饰,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知道滕元发忠心诚实,所以事情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常常都去问他。滕元发随事解答,一点也不避嫌隐瞒。王安石刚想立新法,天下人纷纷议论,王安石怕滕元发有所进言,神宗会听信他,因此借事,让滕元发出任郓州知州,历任齐州、邓州知州,滕元发妻子的亲族李逢谋逆,有人因此排

44、挤滕元发,贬为池州知州,又改为安州知州。流落在外地近十年,还因为以前的过错贬到筠州居住。有人认为他还会复官,滕元发谈笑自若,于是就上奏为自己辩解,神宗看了很怜悯他。哲宗登上皇位,滕元发调任郓州知州。当地供应学生的粮食不足,而百姓中有为争夺公田二十年没定下来的,滕元发说:“学生没有饭吃而把良田供顽民吃饱吗?”于是请求把公田作为学田,于是这场争讼停止。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滕元发威名流传西北地区,号称著名将帅。河东的十二将,其中有八将担负守备西部边界,分一半人轮休。因年老竭力要求去淮南任职,担任扬州知州

45、,没有到达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白居易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欲荐谁?【注】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楚客,指贾谊。袍,官袍。烟霄:喻显赫地位。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B. 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

46、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C. 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D. 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15.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 (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

47、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幽静”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相对的“闲适”也不对,应是寂寥。故选B。(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典型意象,逐句分析情感。“楚客悲”,借贾谊被贬的经历,表达自己被贬的悲愁;“秋霜”指年华老去,“空”暗示功业无成,“位尚卑”直抒胸臆,感慨万千;颈联进一步感叹地位卑微,伤感无奈;尾联作者暗比杨雄,满腹才华却无人推荐,苦闷至极。【点睛】读懂是做鉴赏古代诗歌题的关键。阅读时,需要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背景、体裁类别、典故、意象、关键词句等,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结合选择题的选项进行认识的矫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诗人认为,只要自己的本心是美好的,而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两句是“_,_”。(2)刘禹锡陋室铭中,用“_,_”两句指出自己的陋室不简陋的原因之一是自己的朋友都是有学问的人。(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词人的忧愤之作,其中“_,_”两句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感慨极为沉痛。【答案】 (1). 不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