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二)常规实验与探究性实验常规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一、探究液体的沸腾特点1图1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装置(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2)A、B、C三种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代号)自下而上B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3)由图2可知,水的沸点是_.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4)实验器材中纸板的作用:_、_防止热水溅出伤人(防止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温度计上影响读数)97保持不变减少热量散失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5
2、)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_.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2在探究液体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相同的加热器对初温相同的甲(100 g水)、乙(200 g水)、丙(100 g煤油)三杯液体进行加热(三只杯子均相同),直至沸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下图):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1)由图象可知,液体的沸点与质量_(选填“有关”或“无关”);(2)加热初期,相同时间内,甲、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甲、丙两杯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沸点无关质量第第2
3、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二、探究晶体的熔化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如图3的器材组装有一不当之处是_实验中使晶体受热均匀的措施是_(写出一条即可)采用水浴法试管内晶体露出水面受热不均匀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2)待温度升高到40 开始,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4的图象,则该晶体的熔点是_,熔化经历了_min,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_液态时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于485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3)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
4、,晶体可以继续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水的温度高于晶体的熔点吸收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三、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某班同学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在图1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来判断的加热时间长短秒表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组别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组别液体质量/g 初温/末温/加热时间/min1水200254013.5煤油20025406.52水200254012煤油20025405.5质量相同的水
5、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3)图2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_(选填序号)(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C第第2 2课时热学实验课时热学实验(5)这两组同学对图1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3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
6、量相同感谢聆听 1.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2.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3.从作者的描述看,作者的观察敏锐,记忆超强,对现象世界十分倾心,对大自然的声音、气味,社会上的人与事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把大自然与社会生活称为一本“大书”,他从这本“大书”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
7、在自然和社会中倾心体验,尊重生命本真的做法,并非不爱学习,而是为了更好的学习。4.不少评论家觉得沈从文擅长写景,且晴朗明澈,但是缺少深度。也有评论家认为好就好在没有深度,因为没有深度的“看”风景,其实就不为一般的社会价值所局限,这样也就抛弃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置身事外的位置,而是在宇宙万汇的动静之中“看”。5.一次眼光看风景万物,多了一份包涵和宽容,看到的历史也就不是战争、王朝更迭之类的东西,而是千百年来凡夫俗子们的哀乐、努力和命运。它们代表了更为现实逼真的生存和价值。6.抒发的感情真诚感人,不写自己的品学兼优、勤奋用功,而是如实地展现自己的天生的野性,充满了阅读和学习“生活”这本大书所得到的欢欣鼓舞的生命体验,表现了对自然和生命无比好奇和热爱以及泰然面对一切残忍和苦难的生活观。7.学习了这篇传记让我们了解到了沈从文从小如何“读社会这本大书”,感受到他青春期的悲欢得失。由于传主生活经历的太多苦难,加上作者在回忆中不时融入淳厚的情感,让我们读来有某种沉重与辛酸,也让我们学生受到启发:对于强者,生活中的风霜雨雪也和阳光雨露一样,都从不同侧面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滋润着我们的生命,现实中的曲折、坎坷、苦难可能拓展人的精神空间,让人能更加以阔大的心胸与坚强的意志,去感受生命,理解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