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 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寄居洞穴、母系氏族、元谋人、山顶洞人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阶级分化、私有制、万邦时代、仰韶文化、良渚文化二、奴隶社会/早期国家1、夏朝部落联盟:禅让制世袭制、公有制私有制2、 商朝方国联盟(1) 祭祀占卜甲骨文: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血缘为纽带维护政治统治兄终弟即(3)内外服制度3、 西周家国一体的封建王国(1)分封制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前朝贵族义务:朝见述职、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权利:设置官员、组建军队、征派赋税、爵位世袭、再分封(诸
2、侯卿大夫士)特点:姬姓居多、拱卫周室、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影响:前期有利于维护统治,开发边疆;后期诸侯势力增强,分封制逐渐瓦解(2)宗法制血缘目的:解决贵族内部的权力、财产继承分配矛盾内容: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关系;祭祀崇拜祖先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团结补充知识: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为互为表里,相互依存(3)礼乐制等级关系(4)井田制: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集体劳作、公私并存4、夏商西周共同政治特点: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结合;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政治变革1、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
3、践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3、商鞅变法 (1)内容: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个体小家庭;郡县制;奖励军功(打击贵族)(2)意义:国富兵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4、春秋战国的政治特点(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转型期)(1)礼崩乐坏,诸侯混战,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2)贵族阶级衰落,地主阶级兴起;民族融合与华夏观念二、社会经济:铁犁牛耕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重农抑商、兴修水利三、百家争鸣1、儒家思想(1)孔子:仁者爱人、恢复周礼、德治、克己复礼、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孟子:仁、义、礼、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内省(3)
4、荀子:隆礼重法、君舟民水、性恶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道家思想(遵循自然规律,追求精神自由,出世的处世态度)(1)老子:道是本源、天人合一、以柔克刚、小国寡民、无为而治(2)庄子:天道与逍遥3、法家韩非子:君主专制、奖励耕战、严刑峻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理论基础4、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认识论、逻辑学、组织严密、代表社会中下层利益5、阴阳家邹衍思想:五行概念、相生相克6、历史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地主阶级执政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秦朝政权的兴亡1、秦灭六国、北击匈奴,修长城、征服岭南设三郡3、秦统一原因:商鞅变法、正确战术、各地域经济发展需要、嬴政
5、雄才大略4、秦统一影响:结束了分裂局面,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历代疆域基本框架5、秦朝灭亡: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项羽与刘邦、秦的苛政二、秦朝政治制度1、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朝议制度2、地方行政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3、其它巩固统一举措: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度量衡、户籍、修直道与驰道三、秦朝社会经济:重农抑商、沉重的赋税徭役、政府进行严格经济管理四、秦朝文化举措:焚书坑儒、以法治国、思想专制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两汉政权的兴亡1、 西汉发展:BC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文景之治、汉武帝强盛、昭宣
6、中兴2、 西汉灭亡:政治腐败、外戚专政、土地兼并盛行、中央集权衰落、阶级矛盾尖锐3、新朝的建立与灭亡:外戚王莽建立新朝、王田制,封建土地国有、绿林起义4、东汉建立:25年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光武中兴5、东汉灭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清议与党锢之祸、黄巾起义、军阀割据二、两汉的政治制度时期中央官制地方行政选官制度汉初汉承秦制丞相位高权重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设立察举制标准为德才汉武帝中/内外朝制推恩令设十三州部刺史监察地方东汉削弱三公权力提高尚书台地位州、郡、县三级三、两汉社会经济1、农业:汉初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东汉田庄经济、东汉二牛抬杠变成一牛挽犁2、工商业汉武帝:改革币制、均输平准、打击富商大贾、盐铁官营四、西汉思想文化1、思想上董仲舒汉代儒学(1)背景:汉初黄老之学、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主张及特点: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外儒内法(3)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但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 2、文学史学: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乐府诗、汉赋3、科学技术:黄帝内经、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蔡伦改进造纸术五、西汉边疆:汉初和亲、汉武帝重用卫青、霍去病击退匈奴、设河西四郡、开辟丝绸之路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