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等奖优秀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139970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等奖优秀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等奖优秀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等奖优秀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等奖优秀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等奖优秀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课主要内容地方官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官制君臣关系、君权与相权的关系选官、用官制度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官地方官制制汉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中央集中央集权权汉初实行分封的原因:1、六国分封的传统;2、汉初总结秦亡的教训;3、汉朝政权组织者不少是六国贵族。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归郡统辖。材料材料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愿,上以德施,实分

2、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主父偃主父偃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2016海南单科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皇帝纪年皇帝纪年公元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汉高帝十二年前前195年年15郡郡汉文帝十六年汉文帝十六年前前164年年24郡郡汉景帝中六年汉景帝中六年前前144年年68郡、国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前106年年108郡、国郡、国2(2017年新课标全国年新课标全国

3、卷卷25)下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唐政治上,较大自主权;经济上,控制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注 意藩镇割据虽是地方分权的体现,但藩镇割据虽是地方分权的体现,但名义名义上仍听命于中央上仍听命于中央,也是唐中后期能维持,也是唐中后期能维持较长统治的原因之一。较长统治的原因之一。(2016北京文综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

4、,朝廷与地方矛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人刺杀。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汉长安 B唐长安唐长安C宋汴梁宋汴梁 D元大都元大都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2018年新课标全国年新课标全国卷)卷)25.25.据学者研究,

5、唐朝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安史之乱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 2所示。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宋太祖问: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

6、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则天下自安矣。”收精兵: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夺其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制钱谷:设转运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材料材料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

7、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弊“三冗”、“二积”元元中央与地方中央与地方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宣政院直辖地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地直辖地河北、河北、山东、山东、山西山西原因:原因:地域广阔地域广阔措施:措施:实行行省制度实行行省制度1.1.地方设路、府、州、县地方设路、府、州、县3.3.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评价:评价:1 1、便利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便利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2 2、中国、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重大变革,是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8、,影响深远。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2.2.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中央集权的一般办法有哪些?中央集权的一般办法有哪些?(1 1)纵向收权:)纵向收权:,如郡县制、州县,如郡县制、州县制、行省制的长官由中央任免;收回王国的治权;将地方的制、行省制的长官由中央任免;收回王国的治权;将地方的兵权、财权收归中央等。兵权、财权收归中央等。(2 2)横向分权:将)横向分权:将,如西汉,如西汉的的“推恩令推恩令”,北宋地方设立知州、通判,明朝废行省、设,北宋地方设立知州、通判,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等。三司等。(3 3)(4 4):秦朝的御史大夫,西汉的刺史,北宋的通

9、:秦朝的御史大夫,西汉的刺史,北宋的通判,元朝的御史台等。判,元朝的御史台等。中央集权发展的特点中央集权发展的特点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2014四川文综四川文综4)读表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

10、政区层级的主体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2014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一、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中央官制制汉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君权加强君权加强唐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君权加强君权加强特点:特点:(1):独相群相(2)(流程式分工,权力制约;不是西方职能式分工)(2015北京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

11、,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影响:影响:(1 1)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创造。)是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创造。(国家行政职能由丞相总揽到三省分工;三省变为外朝官;九卿名义上是皇室的家务官,而六部是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和政务官,体制和观念都是进步)(2)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一是相权一分三;一是三省长官大多品级较低)(3)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辩证看待)。(2017江苏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

12、行政职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2018新课标2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13、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2013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宋 君权与相权君权与相权削弱相权,强化君削弱相权,强化君权权中央中央 “二府二府”行政: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增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设管理财政,

14、分割宰相的财权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皇帝总揽大权(二府三司)(二府三司)军政: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了解)(2012海南单科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元(2012上海单科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 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C管

15、理佛教事务和吐蕃 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选官、用官制度选官、用官制度官僚制度的发官僚制度的发展展汉察举制察举制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军功、事功选拔制军功、事功选拔制周周战国、秦朝战国、秦朝汉代的察举制:汉代的察举制: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举:推荐、推举特点:特点:1.由下而上推荐 2.汉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 3.重视品德(孝廉)4.政权相对开放问题评价:察举制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评价:察举制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摆,有利于进一步摆脱脱世袭制。但到了东汉后期世袭制。但到了东汉后期,察,察举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举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2015安徽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

16、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魏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中正,就是负责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官员。中正官的主要职责就是品评人物。品评的内容主要有三条:(1)被品评人物的家世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2)行状,即个人品行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3)定品定品,即确定品级。特特 点:点:(1)按照门第高低享受政治权力(重视出身)(2)

17、具有贵族政治色彩(3)政权相对封闭(士族垄断政权)(2017海南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隋唐 含义:含义: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形成形成标志:标志: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特点特点:(1 1)报考的相对开放性:)报考的相对开放性:士人可以自由投考,不需要官员察举,不需要中正官评定,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体现政权的开放性,社会下层可向上层流动。但有科举资格限制

18、,如初期商人、犯人子不得报考。(2 2)录取的相对公平性:)录取的相对公平性:以考试成绩确定入仕资格。但唐代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3 3)重视)重视才学才学。评价评价:(1)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2)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3)鼓励了向学、读书的社会风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4)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5)封建社会后期,日益僵化,八股取士禁锢思想。(2011山东文综山东文综9)钱穆在评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

19、度时说,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这一制度是一制度是()A郡县制郡县制 B察举制察举制 C科举制科举制 D行省制行省制(2016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卷文综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等奖优秀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