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15134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4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登革热(Dengue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临床分三种类型: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后两型病死率较高。l 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l 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Togavirus)黄病毒属(Flavirus),包括、四个血清型。各型都能引起本病,并能激发型特异抗体。各型间免疫保护不明

2、显。l 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我国最早有关登革热的记载是1871年厦门登革热流行。l1976年在援外人员中发现二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首次发现的登革热病例。l1978年在广东佛山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198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登革热流行,流行地区主要为海南岛,共报告病人近44万,死亡64例。本次流行我市合浦县共报告病例数1353例,死亡1例。l1

3、981年的流行实际上1980年流行的继续,全国只有广东(当时海南岛属广东省管)有病例报告。l1985年再次发生登革热流行,也是建国以来发生的第二次大流行。流行的中心在海南岛,共报告病例15万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1986年广东广西流行病例数近12万。l1987年广东流行病例数3万余。l1989年海南流行病例数7千余。l此后每年都有局部小范围流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1986年911月我市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l发病波及造船厂、渔机厂、水运公司、边检站、桂皮仓五个单位和多个居民

4、点,病人106例,发病率为12.6%,无死亡。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76岁,男性72例,女性34例,男女病例之比为2.1:1,9月15日发生首例,10月下旬高峰,11月中旬终止,流行持续66天。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 采取综合性灭蚊措施后,病例迅速下降,十天左右终止流行。l 这也是目前为止北海唯一的一次登革热流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流

5、行期间,轻型患者数量为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为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传染源,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中某些家畜虽然有感染登革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能确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而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和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只要与有传染性的液体接触一次,即可获得感染,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期长者可达174日。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因在捕获伊蚊的卵巢中检出登革病

6、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地方性流行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在血清中能检出抗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因而发病者多为儿童。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对异型病毒也有1年以上免疫力。同时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其他B组虫媒病毒,也产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免疫,如登革热流行后,乙型脑炎发病率随之降低。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的自然

7、条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均可发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围的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的发病率高于农村。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季节性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的热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西为510月,海南省310月。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突然性 流行多突然发生,不少国家在本病消匿十余年之后突然发生流行,我国40年代在东南沿海曾有散发流行,至1978年在广东佛山突然流行。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8、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疫情常由一地向四周蔓延。如197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首先发生登革热,迅速波及几个市、县。1980年3月海南省开始流行,很快席卷全岛,波及广东内陆几十个省、市。病死率0.016%0.13%。本病可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故多发生在交通沿线及对外开放的城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潜伏期 l 本病感染潜伏期为215天,平均56天,通常35天,发病前尽管体内有病毒存在,而前驱症状却不明显。l 根据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为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HF)、登革

9、休克综合征(DSS)三个临床类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1登革热 l 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其中有些可自愈)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2登革出血热 l 有典型登革热表现

10、,24病日内四肢、腋窝、粘膜及面部可见散在出血点,迅即融合成淤斑。病情进展中有鼻腔、牙龈、消化道、泌尿道或子宫等任何一个以上器官的较大量出血,常见肝肿大,血球容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低于100109/L者。脑出血的病例也有发现。异常严重出血的病例可导致死亡。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3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DHF表现的少数病人,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皮肤湿冷、脉数弱、烦燥或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或脉压低于2.67Kpa(20mm汞柱以下)等危象,甚至血压和脉搏测不出,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

11、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诊断原则: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进行临床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l2诊断标准:l2.1 流行病学资料l 这是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依据。凡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或15天内去过或来自流行区,和/或发病前59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2.2 临床表现l2.2.1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l2.2.2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l2.2.3 伴面、颈、

12、胸部潮红,结膜充血。l2.2.4 表浅淋巴结肿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2.2.5 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皮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l2.2.6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l2.2.7 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或胸腹部出血。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2.2.8 多器官大量出血。l2.2.9 肝肿大。l2.2.10 伴有

13、休克。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2.3 实验室检查l2.3.1 末梢血检查:血小板数减少(低于100109/L)。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l2.3.2 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l2.3.3 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l2.3.4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2.3.5 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l2.3.6 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浆、血细胞层或尸解脏器分离到DV或检测到DV抗原。l2.4 病例分类l2.4

14、.1 疑似病例:具备2.1及2.2.1、2.2.2、2.2.32.2.7之一以上者。l2.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2.3.1(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或再加2.3.3(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2.4.3 确诊病例:l登革热:临床诊断病例加2.3.4、2.3.5、2.3.6中的任一项。l登革出血热:登革热确诊病例加2.2.8、2.2.9、2.3.2。l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加2.2.10。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鉴别诊断:临床表现多样性,应在其不同病期与

15、下列疾病细致鉴别:流感、感冒、钩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斑疹伤寒、恙虫病、疟疾等。脑部损害表现的病人应与其它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相鉴别。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 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一般治疗、预防性治疗(预防出血、休克出现)。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疫情报告 登革热为乙类法定传染病,登革热疫情必须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并调查处理。疫情证实后,应通报邻近市县区乡镇,必要时组织联防。及时统计分析登革热疫情或感染的人群间、时间、

16、空间分布。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疫点的划定 无论城市和乡村,已证实登革热发生或流行时,划定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米周围的居民区作为疫点。大村、乡镇或居委会内有多个疫点划为疫区。受登革热疫情直接威胁的地区为“危险区”。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蚊帐,并在隔离室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病人

17、较多的疫区,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原因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灭蚊、防蚊:对疫点、疫区必须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同时,要针对不同蚊种、当地孳生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限期将疫区范围内蚊蚴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是登革热主要传播蚊媒,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水缸、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

18、的灭蚊工作。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水缸加盖:每隔35天清、刷、洗、烫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l生物灭蚊幼:在水缸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如柳条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塘虱鱼等。或在水缸中投放苏云杠菌H-14制剂。l开展以防制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行翻盆倒罐,填塞竹树洞,处理室内外各种小积水,花瓶、盆景每57天换水一次,不在露天堆放废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得积水。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l落实处理

19、孳生地期限要求:疫点限期5天,疫区(乡、镇、大村)限期1015天内把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可以兼收应急和远期效果。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紧急灭蚊:疫区内带病毒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必须统一行动紧急杀灭室内外伊蚊。针对不同蚊种特点,选择最优时机和方法。室外环境针对伊蚊栖息场所(如竹林、园林、花圃、废旧轮胎贮藏地、沙井、暗渠、污水排放口、桥底、防空洞、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以及住宅周围场所等)进行大面积喷洒。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5.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群众集会,减少人

20、群流动。教育公众做好加强个人防护(进入疫区人员使用驱避剂),使用纱门纱窗、衣物,防止蚊媒叮咬传染。6.预防措施效果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罹患率)、二代发病率、流行持续时间、伊蚊成蚊密度和幼虫指数等,其中伊蚊布雷图指数可供登革热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评价参考指标,当该指数超过20时,判定为危险地区,有控制措施不落实和标志暴发流行的可能;低于5时终止流行。l7.流行病学调查:l个案调查:按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一定数量个案调查并核实诊断。l分布及特点调查:查明本次流行的分布,包括地区、年龄、性别、职业发病专率、病死率、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

21、网站或本人删除。传染来源和传播轨迹的追踪。流行因素调查: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媒介调查:流行期间,随时对伊蚊相、孳生性质、种类、幼虫密度进行调查,计算布雷图指数、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千人指数。有条件时也可对室内栖息率、成蚊刺咬/停留率、季节消长、对杀虫剂抗药性进行调查。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病毒监视: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和定期捕捉伊蚊分离病毒,鉴定型别。必要时可对有关人员进行医学观察。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

22、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一.日常监测日常监测 登革热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疫情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媒介监测(媒介密度监测、病毒监测)。1人间疫情监测: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发现传染源或可疑传染源要及时调查处理。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实施登革热监测的地区,应组织登革热监测组,由流行病学、临床、病媒、检验等专业人员组成。及时发现疫情,掌握辖区内疫情数字,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对临床疑似病例或原因不明的发热者,采急性期血分离DV、双相血清

23、检测登革热抗体,以及时发现、核实疫情,并根据确定的误诊和漏诊病例,及时修正疫情报告数字。(3)对需核实诊断的可疑病例以及暴发疫情的病例,应全部或抽样进行个案调查。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血清流行病学监测:在流行季节的前、中、后期抽样对疫区和非疫区正常人群进行DV血清抗体(隐性感染)监测,以了解当地人群抗体水平,分析流行趋势。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媒介监测:(1)以县为单位,查清媒介伊蚊的分布范围。(2)根据历年登革热流行趋势和地理分布的特点,将登革热好发区列为媒介重点监测地区

24、,开展媒介密度和病毒监测。布雷图指数超过20的“危险区”,要加强监测工作。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3)伊蚊幼虫密度:各地应对伊蚊作本底调查,定时、定点、定人调查伊蚊的种群、孳生地的性质、种类、分布,统计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平均每百户内伊蚊幼虫阳性容器数)、房屋指数(HI)、容器指数(CI)、千人指数。调查户数不少于50户,一般小村庄全部调查,大村庄则查100户以上,以保证结果可靠。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阳性容器最好分类,如按地点分室内、室外,按性质分为永久性

25、(水缸、水池等)或暂时性容器(花瓶、废弃的瓶、轮胎等),可分别计算指数,便于指导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观察评价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l计算方法:布雷图指数(B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户数100 容器 指数(C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100%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l 房屋 指数(H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户数/检查户数100%l千人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户内人数1000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4)成蚊调查:定期(每5年)调查一次当地伊蚊成蚊的季节消长、

26、生态学、对杀虫药的抗药性等。(5)蚊卵调查:有条件时,可开展诱蚊器指数调查。(6)病毒监测:采集雌性伊蚊成蚊进行病毒分离并鉴定型别或直接检测登革抗原,分析登革热流行可能性及发展趋势。l二、防蚊灭蚊:l 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流行区和惯发区要制订防制伊蚊计划,将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长期控制在20以下。要强调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方法,以消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孳生地和幼虫为主,处理孳生地要针对不同蚊种采取相应的措施。l l三、宣传教育:l 应加强宣传教育,把有关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性及有关防制方法,尤其防蚊、灭蚊的措施向群众宣传,以提高对本病的自我防制能力。l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